朱桂言辭鑿鑿,分享了他的靈感來源。


    他其實參考了不少曆史,包括明朝之後的案例。


    比如朱標提到的那套,明朝末年李成梁用過,當時他拉攏了女真人。


    但後來,李成梁死後,女真人不受控,最終突破關隘,入主中原。


    當然,這段未來的曆史講給他們聽也理解不了,朱桂就沒提。


    朱桂一解釋完,全場都愣住了。


    大家沒想到,朱桂是從曆史教訓中找的答案!


    “從曆史中學來的?”


    “好!這就是以史為鏡啊,小十三你這思路不錯!”朱元璋先是意外,隨即也笑了。


    相比靈光一現的解決方案,朱桂這種從曆史經驗中總結的方法,更容易被眾人接受。


    但這下,朱元璋開始頭疼了。


    朱桂北伐的功勳已算,可發明蒸汽機車、引進紅薯土豆的功勞還沒算,這會兒又立新功,解決了連他自己和文武百官都頭疼的問題!


    現在,朱元璋麵臨的是獎無可獎,封無可封的尷尬局麵!


    還好朱桂是皇子,換成別人,這功高震主的,估計早被找個由頭哢嚓了。


    但作為皇子的朱桂,顯然不會因這原因被除掉。


    不除就得賞,可賞什麽呢?


    錢,朱桂不缺;


    爵位,親王已是最頂級;


    婚姻,早就安排了。那還能賞啥?


    朱元璋越想越頭疼,索性先欠著吧!


    這樣想著,朱元璋的心境倒開闊了幾分。


    欠兒子的賞,當爹的也是頭一遭。


    朱元璋沒再多糾結,轉念想著別的補償方式。


    接著,他對身邊的錦衣衛下令:


    “你即刻前往迤都,讓燕王按照代王的策略做準備。如果北元丞相不同意,就換個樂意配合的人上位。等代王迴到大同府,立即行動。”


    “遵命!”錦衣衛領命,恭敬退下。


    見狀,朱元璋稍稍鬆了口氣。


    .如此一來,用不了幾年,北方那大患怕是要變成無害的廢物了……


    迤都城內,自從丞相決定歸順,明軍便接掌了此地的防務。


    朱棣親率大軍入駐,既對內穩固控製,又對外彰顯實力,如同深深釘入草原腹地的一枚楔子,盡管這枚楔子無法長久。


    草原資源匱乏,難以長期維係大軍供給,況且將士們多來自中原,對草原生活諸多不適。


    種種因素交織,讓朱棣的心情日益焦灼,他迫切期待京城關於草原後續戰略的指令。


    “殿下,咱們在迤都已逗留多日,士卒們思鄉心切,頗有微詞。”陶光嘯緊鎖眉頭,立於朱棣背後言道。


    朱棣輕歎一聲,迴應道:“再忍耐些時日,待事情了結,我定帶諸位返迴大明。”


    連日來,他期盼的朝廷消息卻遲遲未至。


    顯然,草原問題同樣困擾著朝廷,指令久久未來。


    正當朱棣與陶光嘯犯愁之際,門外侍衛匆匆闖入,高聲通報:“燕王殿下,朝廷指令到了!”


    隨之,一位錦衣衛被領進了大帳之中。


    “燕王殿下,這是陛下針對草原事務製定的策略,望您先行準備。”錦衣衛呈上一份詔書。


    朱棣接過大略瀏覽,詔書雖短,內容卻讓他心頭巨震!


    這招數何其毒辣,直擊草原民族命脈,瓦解其精神根基,再以分化地域策略,令其團結無望。兩策並施,時日愈久,效用愈烈!


    “燕王殿下,何事?”陶光嘯察覺朱棣神情有異,連忙詢問。


    “你自個兒瞧瞧吧。”朱棣將詔書遞給陶光嘯,麵上猶帶驚愕。


    陶光嘯接過一閱,不久,同樣的驚訝之色也浮現在他的臉上,隨著閱讀深入,這份驚異愈發濃厚。


    讀畢,他長歎一聲:


    “這背後的高人,水平非凡!放眼大明,能達到這等境界者,不過寥寥五指之數!”


    朱棣深以為然:“的確,此計高明至極,草原之上,幾近廢其武功。”


    陶光嘯隨即詫異:“如此高明的手腕,究竟是誰的主意?”


    朱棣也是一頭霧水,詔書中並未透露策劃者身份,僅令他籌備,待朱桂抵達大同府後,即行此計。


    朱棣瞥見朱桂之名,心頭閃過一念:難道是朱桂?


    然而,他迅速自我否定。


    此計顯然出自深諳政局的老手,年僅十七的朱桂,怎能有此籌謀?


    於是,他向錦衣衛追問:“此計出自何人?”


    錦衣衛迅速迴應:“乃代王殿下所獻。”


    此言一出,陶光嘯剛舉茶欲飲,聞聲竟一口噴出,滿臉震驚之色,難以置信。朱桂怎會懂這些?


    “什麽?竟是小十三的主意?”朱棣亦是錯愕,小十三何以無所不能?


    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如何掌握這般深沉的政治手腕?


    朱棣百思不解,心中不禁生出一絲絕望——朱桂如此建功立業,豈非威脅到他們這些皇子的地位?


    另一邊,應天府內,朱元璋攜朱桂巡視未離京就藩的皇子們。


    路上,朱桂目光掠過係統提示:


    【您的草原處理提案已被朱元璋采納,恭喜!】


    【獎賞:忠誠度100%的錦衣使者三千名!】


    【是否接受?】


    “暫不接受。”朱桂心中默語。


    如此一來,東廠的基石已然奠定,但此刻朱元璋在側,不宜顯現。


    若三千錦衣使者突現,恐驚動四鄰。


    不多時,朱元璋領朱桂步入一處寢宮,內有幾位年輕的皇子等候。


    朱桂一眼掃過,皆是熟麵孔,包括朱元璋第十四子朱楧、第十五子朱值、第十六子朱栴,皆為皇家兄弟。


    朱元璋此舉用意,朱桂心知肚明,無非是以他為範例,讓諸弟效仿學習。


    想到這裏,朱桂不禁微笑。老父也是激勵競爭的高手。


    “我把桂兒帶過來了,你們不是總好奇他有何神通廣大?來,自己瞧瞧。”朱元璋坐定一旁,笑道。


    頓時,皇子們圍繞朱桂,有的細細打量,有的試探觸碰,似要探秘。


    朱楧問道:“兄長,那火車真是你造的?”


    朱桂笑而點頭:“正是。”


    朱值接著問:“那玻璃球呢?”


    朱桂依舊微笑:“也是我的手筆。”


    最後,朱栴問:“兄長,北元可汗是你所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意啥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意啥思並收藏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