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微微眯起雙眸,敏銳地捕捉到了她話語中的那一絲不悅,輕聲問道:“聽聞,你竟打算舍棄信王,轉而另擇一子重新撫養?”
賢妃柳眉一挑,絲毫沒有加以掩飾,直言不諱道:“不錯,確有此事。要怨就怨他自己,實在是愚鈍至極,簡直蠢笨如豬!”
丞相聞之,麵色瞬間變得鐵青,怒不可遏地將手中的筷子猛地往桌上一拍,發出“砰”的一聲巨響。隻見他胸膛劇烈起伏著,冷哼一聲:“哼,糊塗!你當真是糊塗透頂啊!自從信王出宮立府以來,在這都城之中究竟做了多少為民請命、替老百姓出頭的好事,他在百姓心目中所積累起來的威望又是何等深厚,這些事難道你都一無所知嗎?近些年來,為了消除大王對他的猜疑之心,他甚至連與為父之間的往來都極為甚少。你居然還敢說他蠢笨如豬?依我看,真正蠢笨如豬之人分明就是你才對!”
賢妃被丞相這番疾言厲色的斥責嚇得花容失色,但仍心有不甘,想要開口辯解幾句:“可是……可是他……”
然而話未說完,便被丞相當即打斷:“可是他已然成年了!況且如今除了他之外,還有玄王和成王安在,他們同樣也已長大成人。倘若你此刻選擇拋棄信王,再去培養另外一個孩子,少說也得耗費十幾載光陰。而在這漫長的十幾年時間裏,大王恐怕早就立下了儲君人選。屆時,你可莫要追悔莫及呀!”
賢妃微微蹙起秀眉,麵露憂色地說道:“可是,他年齡漸長卻越來越不聽話了。女兒著實擔憂,如果有朝一日他知曉了其生母當年離世的真相,定然會與女兒徹底決裂、反目成仇啊!到那個時候,就算女兒費勁心力將他扶持登上王位,恐怕他也不會對女兒心懷感激之情!”
丞相對於賢妃所言深以為然,不禁重重地歎息一聲,緩緩開口道:“正因如此,所以你才打起了西琳腹中胎兒的主意,妄圖用這個孩子取代他嗎?”
賢妃毫不猶豫地點頭應道:“正是,女兒心中盤算著,隻要留住表妹肚裏的孩子,並保住表妹的性命,那麽待這個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便不至於同女兒反目相向!”
丞相聽聞此言,臉上露出狐疑之色,追問道:“那西琳對此事是否心甘情願呢?”
賢妃嘴角輕揚,略帶幾分不屑地迴答道:“父親,您這話問得好生奇怪。她的父親在您麾下做事,而她自己在宮中又毫無根基和勢力,自然而然隻能依賴於女兒我。倘若女兒不願意庇護於她,僅憑她一人之力,怎能順順利利地將孩子撫養成人?”
丞相冷哼一聲,眼中閃過一絲精明,沉聲道:“哼,你想得未免過於天真簡單了些。為父曾經見過西琳一麵,此女絕非那種任你隨意擺弄操縱之輩,從她的眼神之中便能看出,那孩子心機深沉著呢!”
賢妃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輕蔑的笑容,對著丞相說道:“父親,她剛剛進宮沒多久,便不知天高地厚地得罪了太後,結果呢?直接被打入冷宮整整三年啊!要不是這次女兒出手相助,她哪能懷上這腹中胎兒?真不知道您看人的眼光何時變得如此之差勁了!”
丞相聽著女兒這番言辭,眉頭微皺,但終究沒有出言反駁。畢竟此刻最為關鍵的,乃是如何化解女兒所麵臨的艱難處境。父女二人又交談了好一陣子,丞相思慮再三之後,方才緩緩站起身來準備離去。然而,就在他前腳剛剛踏出宮門的時候,甚至都來不及做出任何應對的安排與部署,都城之中竟然再度發生了一樁驚天動地的大事件!
隻聽得“咚、咚、咚!”幾聲震耳欲聾的鼓聲響徹整個雲霄,那聲音仿佛能夠穿透人們的耳膜一般,直直地傳入每一個人的耳朵裏。伴隨著這響亮無比的鼓聲而來的,還有一名女子淒厲的唿喊聲:“民婦有冤呐,請大王一定要給民婦做主申冤啊!”
就在這一瞬間,王宮門口迅速聚攏起眾多前來圍觀的百姓,他們交頭接耳、指指點點,都對眼前發生的事情充滿了好奇和期待。要曉得,這登聞鼓可是先王特意仿效大唐所設置的,然而自從它設立至今,還從未有人敲響過它,今日這是第一次。
此刻,人們定睛細看,發現那位正在奮力擊鼓之人竟是一名年齡大約在三十歲上下的女子。此女身著粗布麻衣,衣裳之上補丁累累,顯得十分破舊寒酸。見到這般景象,在場眾人不禁紛紛議論起來:“這樣一個窮苦潦倒之人,究竟會懷有怎樣的冤屈,以至於要冒著遭受重罰的風險來敲響這登聞鼓呢?”
需知,平民百姓若想通過敲擊登聞鼓來向大王告狀申冤,首先就得承受整整三十個板子的刑罰。隻有咬緊牙關挺過去了,才有機會向大王訴說自己的冤情!
伴隨著那一聲聲沉重而響亮的鼓聲不斷地響起,王宮那扇鮮豔奪目的大紅色朱門終於緩緩地開啟了。緊接著,從裏麵走出了一位身材消瘦的太監。隻見他慢悠悠地邁著步子,手中輕輕一揮,將手中的拂塵猛地一甩,然後麵無表情地冷眼望向那名擊鼓的女子。
用一種冷冰冰且帶著幾分威嚴的聲調喝問道:“究竟是何人在此處大膽地敲擊登聞鼓啊!”
女子聽聞此言,心下一緊,趕忙將手中緊握的鼓棒輕輕放在一旁,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小跑到那位太監麵前,雙膝跪地。隻見她麵色蒼白如紙,嘴唇也毫無血色,艱難地開口道:“啟稟公公,民婦乃是原罪臣尚書大人的兒媳婦啊。今日,民婦鬥膽前來敲響這登聞鼓,就是要狀告那當朝丞相。此人實在是陰險狡詐、心腸歹毒,他卸磨殺驢這般天理不容之事。而且,他還在暗地裏耍手段,妄圖將我們家中僅存的一點血脈趕盡殺絕呀!”
那公公聽完這番話,臉上的表情瞬間變得嚴肅起來,他目光犀利地盯著眼前跪著的女子,義正言辭地說道:“那你可知曉,平民百姓若想通過這登聞鼓申冤,那可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
女子聽到這話,重重地點了點頭,用堅定無比的聲音迴答道:“迴公公的話,民婦知道。平民百姓隻要敲響了登聞鼓,就要受三十大板之刑,民婦不怕吃苦受罪,隻要能替民婦伸冤,哪怕受再多皮肉之苦,民婦也在所不辭!”說完就朝著公公叩了一首!
賢妃柳眉一挑,絲毫沒有加以掩飾,直言不諱道:“不錯,確有此事。要怨就怨他自己,實在是愚鈍至極,簡直蠢笨如豬!”
丞相聞之,麵色瞬間變得鐵青,怒不可遏地將手中的筷子猛地往桌上一拍,發出“砰”的一聲巨響。隻見他胸膛劇烈起伏著,冷哼一聲:“哼,糊塗!你當真是糊塗透頂啊!自從信王出宮立府以來,在這都城之中究竟做了多少為民請命、替老百姓出頭的好事,他在百姓心目中所積累起來的威望又是何等深厚,這些事難道你都一無所知嗎?近些年來,為了消除大王對他的猜疑之心,他甚至連與為父之間的往來都極為甚少。你居然還敢說他蠢笨如豬?依我看,真正蠢笨如豬之人分明就是你才對!”
賢妃被丞相這番疾言厲色的斥責嚇得花容失色,但仍心有不甘,想要開口辯解幾句:“可是……可是他……”
然而話未說完,便被丞相當即打斷:“可是他已然成年了!況且如今除了他之外,還有玄王和成王安在,他們同樣也已長大成人。倘若你此刻選擇拋棄信王,再去培養另外一個孩子,少說也得耗費十幾載光陰。而在這漫長的十幾年時間裏,大王恐怕早就立下了儲君人選。屆時,你可莫要追悔莫及呀!”
賢妃微微蹙起秀眉,麵露憂色地說道:“可是,他年齡漸長卻越來越不聽話了。女兒著實擔憂,如果有朝一日他知曉了其生母當年離世的真相,定然會與女兒徹底決裂、反目成仇啊!到那個時候,就算女兒費勁心力將他扶持登上王位,恐怕他也不會對女兒心懷感激之情!”
丞相對於賢妃所言深以為然,不禁重重地歎息一聲,緩緩開口道:“正因如此,所以你才打起了西琳腹中胎兒的主意,妄圖用這個孩子取代他嗎?”
賢妃毫不猶豫地點頭應道:“正是,女兒心中盤算著,隻要留住表妹肚裏的孩子,並保住表妹的性命,那麽待這個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便不至於同女兒反目相向!”
丞相聽聞此言,臉上露出狐疑之色,追問道:“那西琳對此事是否心甘情願呢?”
賢妃嘴角輕揚,略帶幾分不屑地迴答道:“父親,您這話問得好生奇怪。她的父親在您麾下做事,而她自己在宮中又毫無根基和勢力,自然而然隻能依賴於女兒我。倘若女兒不願意庇護於她,僅憑她一人之力,怎能順順利利地將孩子撫養成人?”
丞相冷哼一聲,眼中閃過一絲精明,沉聲道:“哼,你想得未免過於天真簡單了些。為父曾經見過西琳一麵,此女絕非那種任你隨意擺弄操縱之輩,從她的眼神之中便能看出,那孩子心機深沉著呢!”
賢妃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輕蔑的笑容,對著丞相說道:“父親,她剛剛進宮沒多久,便不知天高地厚地得罪了太後,結果呢?直接被打入冷宮整整三年啊!要不是這次女兒出手相助,她哪能懷上這腹中胎兒?真不知道您看人的眼光何時變得如此之差勁了!”
丞相聽著女兒這番言辭,眉頭微皺,但終究沒有出言反駁。畢竟此刻最為關鍵的,乃是如何化解女兒所麵臨的艱難處境。父女二人又交談了好一陣子,丞相思慮再三之後,方才緩緩站起身來準備離去。然而,就在他前腳剛剛踏出宮門的時候,甚至都來不及做出任何應對的安排與部署,都城之中竟然再度發生了一樁驚天動地的大事件!
隻聽得“咚、咚、咚!”幾聲震耳欲聾的鼓聲響徹整個雲霄,那聲音仿佛能夠穿透人們的耳膜一般,直直地傳入每一個人的耳朵裏。伴隨著這響亮無比的鼓聲而來的,還有一名女子淒厲的唿喊聲:“民婦有冤呐,請大王一定要給民婦做主申冤啊!”
就在這一瞬間,王宮門口迅速聚攏起眾多前來圍觀的百姓,他們交頭接耳、指指點點,都對眼前發生的事情充滿了好奇和期待。要曉得,這登聞鼓可是先王特意仿效大唐所設置的,然而自從它設立至今,還從未有人敲響過它,今日這是第一次。
此刻,人們定睛細看,發現那位正在奮力擊鼓之人竟是一名年齡大約在三十歲上下的女子。此女身著粗布麻衣,衣裳之上補丁累累,顯得十分破舊寒酸。見到這般景象,在場眾人不禁紛紛議論起來:“這樣一個窮苦潦倒之人,究竟會懷有怎樣的冤屈,以至於要冒著遭受重罰的風險來敲響這登聞鼓呢?”
需知,平民百姓若想通過敲擊登聞鼓來向大王告狀申冤,首先就得承受整整三十個板子的刑罰。隻有咬緊牙關挺過去了,才有機會向大王訴說自己的冤情!
伴隨著那一聲聲沉重而響亮的鼓聲不斷地響起,王宮那扇鮮豔奪目的大紅色朱門終於緩緩地開啟了。緊接著,從裏麵走出了一位身材消瘦的太監。隻見他慢悠悠地邁著步子,手中輕輕一揮,將手中的拂塵猛地一甩,然後麵無表情地冷眼望向那名擊鼓的女子。
用一種冷冰冰且帶著幾分威嚴的聲調喝問道:“究竟是何人在此處大膽地敲擊登聞鼓啊!”
女子聽聞此言,心下一緊,趕忙將手中緊握的鼓棒輕輕放在一旁,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小跑到那位太監麵前,雙膝跪地。隻見她麵色蒼白如紙,嘴唇也毫無血色,艱難地開口道:“啟稟公公,民婦乃是原罪臣尚書大人的兒媳婦啊。今日,民婦鬥膽前來敲響這登聞鼓,就是要狀告那當朝丞相。此人實在是陰險狡詐、心腸歹毒,他卸磨殺驢這般天理不容之事。而且,他還在暗地裏耍手段,妄圖將我們家中僅存的一點血脈趕盡殺絕呀!”
那公公聽完這番話,臉上的表情瞬間變得嚴肅起來,他目光犀利地盯著眼前跪著的女子,義正言辭地說道:“那你可知曉,平民百姓若想通過這登聞鼓申冤,那可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
女子聽到這話,重重地點了點頭,用堅定無比的聲音迴答道:“迴公公的話,民婦知道。平民百姓隻要敲響了登聞鼓,就要受三十大板之刑,民婦不怕吃苦受罪,隻要能替民婦伸冤,哪怕受再多皮肉之苦,民婦也在所不辭!”說完就朝著公公叩了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