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艦隊一路逆流而上,抵達瓜洲之前都沒有上岸。


    艦隊前方,負責開路的小船在江麵上逆流而上,小船上不時有人伸出竹竿,伸入水中,探測水中是否被清軍做了手腳,布置了水下暗樁,或者是沉了幾條船之類的。


    還有一些水性特別好的水兵幹脆戴上用杜仲膠和玻璃製成的潛水鏡,潛入水底,去摸清楚水下的情況。


    “這裏,水下有幾條沉船!”一條小船上的水手趙阿蟹剛剛爬上小船,就說了句。


    趙阿蟹這個名字一看就知道是漁民的兒子,他和張阿水一樣,都是從小就在海邊長大的漁民兒子。因為清廷的海禁,很多人違反禁令出海被殺,趙阿蟹的父母是比較膽小的人,不敢去冒險,結果他的母親活活餓死,年幼的弟弟和年邁的奶奶也餓死了。就在一家人快活不下去的時候,天地會的特工把他們接到了瓊州。


    趙阿蟹報名參軍,成為了一名海軍士兵。他的水性相當好,在前麵開路的小船上,趙阿蟹往往跳進江中,潛入江底探明水下情況。


    憋足一口氣潛入江底幾分鍾,這對漁民子弟來講,根本就不算什麽難題。漁民們下水抓螃蟹,抓貝類動物,捕撈海參,石斑魚,都需要潛入水底。當年又沒有潛水設備,完全依靠人憋一口氣潛水下去捕撈。


    不過這些漁民子弟加入了明軍之後,就裝備了潛水設備。當年沒有氧氣罐和潛水衣,所謂的潛水設備就是一根用杜仲膠做出的軟管連接到船上,潛入水下的潛水員頭上戴著一副用玻璃和杜仲膠製成的潛水鏡,潛水鏡可以牢牢的固定在臉上,通氣管連接到潛水鏡上,在水下能夠唿吸到由水麵傳送下去的新鮮空氣。


    隻是因為沒有增壓設備和潛水衣,這種潛水方式也不可能潛入太深的水下,因為在水下,每十米就增加一個大氣壓,進入水下太深的地方,人唿吸的還是水麵送下來的沒有經過增壓的空氣,體內外的氣壓不一樣,會導致唿吸困難,肺部出現水泡,甚至死亡。


    即使是水性再好的潛水員,也隻能下潛到二十米左右的水下。不過長江下遊航道的水深多半是在八米到九米左右,這樣的潛水設備已經夠用了。


    剛才趙阿蟹立下了大功,他潛入水底之後,發現清軍在長江航道裏麵沉了幾條船,把航道給堵塞了,這將會導致明軍的巨艦無法通過。


    清軍用沉船堵塞航道的辦法,根本就無法阻攔住明軍艦隊。


    幾條小船緩緩駛來,送來了用來水下爆破的水雷。


    “還是讓我再下去一趟,剛剛是我下去的,我去把水雷固定在沉船上。”趙阿蟹對其他幾名水兵說道。


    由於沉船的體積較大,不比對水下暗樁進行爆破,需要威力更大的水雷才能把沉入水底的沉船炸成碎片,所以需要潛水員潛入水下,把水雷綁在沉船上。


    趙阿蟹再次跳進江水中,小船上的明軍士卒們把一枚一百五十斤重的大型水雷放入水中,隨後就有人在水雷上麵綁上石頭,使得原本比重比水要輕一些的水雷緩緩沉入水麵之下。在水中作業的趙阿蟹,帶著水雷潛入到沉船邊上。


    “這潛水鏡真是好東西啊!在水下可以看得一清二楚!還能唿吸。隻不過在水底唿吸感覺有些困難。”趙阿蟹心裏暗暗道。


    重達一百五十斤的水雷,再綁上幾塊大石頭,水雷的重量已經超過了兩百斤。不過因為水中浮力的作用,趙阿蟹帶著水雷一點都不覺得重。他拖著水雷,潛入到沉船邊上,隨後用一根鐵鏈勾住水雷,把鐵鏈的另外一端連接到沉船上。完成了這一切,趙阿蟹帶著水下慢燃導火索浮出水麵。


    “已經裝好水雷了,可以爆破!”趙阿蟹說道。


    小船上一名明軍士卒取出一盒火柴,劃燃了火柴,點燃導火索,隨後把導火索丟進水中。由於這種水下慢燃導火索外麵裹著石蠟,裏麵包含有自己可以產生氧氣的藥劑,導火索在水下還能慢慢燃燒。


    點燃導火索之後,小船上的槳手們拚命劃槳,迅速撤退到安全範圍。


    導火索在水中燃燒,不久之後,導火索便消失到水雷的引信管內,又繼續縮短。幾分鍾後,江麵上騰起了一道衝天水柱,水雷在水下發生了劇烈的爆炸,白色的浪花四射噴濺,水底的沉船在爆炸聲中被炸成了一堆碎木片,從水下浮起,漂浮在江麵上。


    清軍的沉船都是杉木結構的福船沙船之類的中式木船,這些船隻的船板薄,比起橡木結構的船來遠沒有那麽牢固,被水雷一炸,一艘一百多噸級的船一下就炸碎了。


    明軍的小船繼續往上遊行駛,不斷有人對水下進行探測,發現有沉船,就用水雷爆破。隨著一聲接一聲不斷響起的爆炸聲,清軍用來堵塞航道的沉船紛紛被炸得粉身碎骨。經過一整個白天,明軍開辟出一條長八裏的航道。


    次日,明軍再度逆流而上,抵達了瓜洲一帶江麵。


    “我們可以派遣使者,給瓜洲的韃子送一封信,讓他們向我們投降。”羅子木向張玉坤提出了建議。


    張玉坤表示讚同:“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若是韃子願意投降,我們也可以省了很多麻煩!”


    張煌言道:“將軍還需小心韃子故伎重演,用緩兵之計來拖延我們!”


    “末將就隻給韃子三個時辰時間!倘若三個時辰到,他們還不肯投降的話,我們立即攻城!絕對不會給他們三天,十天時間來準備!”張玉坤笑著道。


    七年前鄭成功北伐,就是中了清軍的緩兵之計,梁化鳳等人說要投降,結果鄭成功信以為真,居然給了他們十天半個月的時間做準備工作!而張玉坤留給清軍的時間,就隻有短短的三個時辰,絕不可能拖泥帶水。


    瓜洲城內,清軍守軍原本還想著故伎重演,用緩兵之計來拖延明軍的時間。可是一看到明軍使者用箭射上來的信,上麵寫著就三個時辰的時間考慮,清軍守將勃然大怒,當即拒絕了張玉坤的勸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艦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鐵血坦克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鐵血坦克兵並收藏大明艦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