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城南,過了珠江之後是海珠,也叫江南洲。
海珠的西北位置,南洋公司在這裏修建了一座碼頭,叫洲頭咀碼頭。
因為廣州城和海珠之間的珠江不寬也不深,隻能通航五百噸級以下的船隻,更大的船隻要進入廣州,不是停泊在下遊,就是隻能停泊在海珠的另外一邊。
洲頭咀碼頭的水深和江麵寬度,就比廣州城和海珠之間的珠江深得多,也寬得多了,可以允許五千噸級以下的船舶進入洲頭咀碼頭。不要說這個時代最大的船了,就算是再過一百年,洲頭咀碼頭都不會太淺。
此時的洲頭咀碼頭一共有四個泊位,碼頭上,分別停靠著一艘一千二百噸級笛型貨船,一艘八百噸級西班牙大帆船,一艘一千五百噸級荷蘭東印度型貨船和一艘八百噸級大型飛剪貨船,岸上的碼頭工人們正在忙碌著裝卸貨物。
這些泊位都是臨時的,是浮動駁船式碼頭,每一座駁船式浮碼頭都有橋梁連接到岸上,工人們推著車,把貨物送到碼頭上,再把貨物搬上船。
浮碼頭的另外一邊,百年之計的洲頭咀永久性碼頭正在施工之中。
洲頭咀碼頭是在江水中打下樁墊高起來的,施工的時候,先搭建一座浮橋通往江中,被俘的湘勇俘虜們先在水裏用沙袋和石頭圍出一個個基坑,然後把水抽出來,露出江底,往下麵挖掘下去,把鐵條埋在裏麵,灌入水泥混泥土,再用木頭圍起水泥樁的外殼,最後再灌入水泥,就建好了水泥樁。
水泥樁造好之後,就在水泥樁上麵鋪設一個水泥的平台。
“等這些工期都完工,至少需要一年左右。”方以智介紹道。
當年沒有大型工程機械設備,要建造這樣一座碼頭,可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現在隻能暫時先用駁船式的浮碼頭。
王新宇和方以智等人通過了木頭搭建的橋,登上了停泊大型飛剪船的浮碼頭。
這艘大型飛剪貨船,排水量八百噸級,船長六十四米,寬九米,型深七米,帆的總麵積接近三百平方米,最高速度可達十七點五節,滿載排水量可達九百多噸級,可以裝載五百多噸的貨物。
“我們就坐這條貨船去東番。”王新宇對方以智說道。
這艘貨船是運輸武器和彈藥來廣州的,船上卸下來的武器彈藥將會被轉入小船,然後沿著珠江逆流而上,送到韶州,再換成騾馬拉的車送到郴州,再轉湘江的船因為嶽州。最新最快更新
“如果我們的鐵路線能夠連接起來,就方便多了,不需要多次卸貨裝貨,貨物在廣州就能直接裝車,運到嶽州了。”王新宇道。
方以智點了點頭:“這樣多次轉運,確實是麻煩。如果鐵路連成網了,那麽運輸貨物就方便多了。”
“但是水運還是有不可比擬的優勢的,水運可以運輸更大的貨物。”王新宇說道。
貨船上的武器彈藥卸了下來,當然是不會空船跑迴東番的,而是要運送一批貨物過去。送往東番的貨物,是各種生活用品,還有一批糧食,活豬,活牛和活雞鴨。不過往迴開的船並沒有裝滿,隻裝了不到兩百噸的貨物。
“我們上船了!”王新宇做了個手勢。
兩人在親兵們的簇擁下,沿著舷梯走上飛剪貨船。
雖然這是一艘貨船,但是船上也有裝修豪華的客艙,有兩間一等艙和六間二等艙,一共可以容納二十八名乘客。
載客量那麽少,是因為這艘船本來就不是客船,隻是偶然搭載一下比較重要的客人,平日裏根本不載客。如果出現有大客戶包船,包船公司負責押送貨物的人也可以跟船走,住在船上預留的客艙裏麵。
這艘船的客艙內部設備甚至比客船的同等級客艙還要更加奢華,一等艙內鋪設著大紅色的羊毛地毯,艙內裝修富麗堂皇,多盞透明玻璃鯨油燈把艙內照得燈火通明,艙內放著一張舒適的大床,放著紅木家具。
大型飛剪貨船緩緩離開碼頭,趁著退潮在珠江上順流而下。
一般情況下,船入港是漲潮的時候順著潮水開進來的,出港是順著退潮出去的,這樣即使內港沒有風,船也可以順著水流走。
船離開了珠江,進入大海。東南風從側麵吹來,船帆吹得鼓鼓的,沒有滿載的飛剪船航行速度很快,達到了十五節的高速。
大型飛剪貨船在海麵上航行了大約一天一夜,便抵達東番。
船抵達東番,進入內港,在碼頭上停泊下來。因為這次王新宇的到來十分低調,沒有幾個人知道他來東番,所以槍炮廠和科研部門正常工作,技術人員都沒有人來迎接,隻有一名軍官帶著一些士兵來碼頭迎接。
王新宇最感興趣的自然還是蒸汽機了,他下了船之後,第一句話便問:“現在蒸汽機的進度怎麽樣了?”
現在的東番,基本上不會受到什麽外敵威脅了,上留守的兵除了駐守炮台外,就是保護工廠,而且還招募了不少當地的土著人兵。唯一有可能對上造成威脅的,是海麵上來的外國艦隊。不過若是真有外敵的大艦隊來襲擊,馬上就會有雙體快帆船去報信,已經擁有了戰列艦的大明海軍就會趕來救援。
那名軍官迴答道:“已經造出了小型蒸汽機了,不過還不是很穩定。”
“走,我們趕過去看看!”王新宇連城堡內的官兵們給他準備的接風午宴都顧不上吃,風風火火的直奔東番槍炮廠,去看蒸汽機的試驗。
通往槍炮廠的路上,可以看到一條從碼頭通往槍炮廠的鐵路,不時有騾馬拉著滿載著彈藥和槍炮的軌道車從槍炮廠內出來,向碼頭方向走去。
“看來槍炮的產量又增加了!可以有更多的大炮裝備軍隊。”王新宇看著出來的軌道車說了一句。
那名負責槍炮廠安全的軍官說道:“現在每個月可以生產一門線膛炮和二十門各種口徑的滑膛炮,還有更大口徑的陸軍線膛炮也已經造出來了,不過正在試驗,據說那種炮製造非常困難,而且漏氣的問題尚未完全解決。”
海珠的西北位置,南洋公司在這裏修建了一座碼頭,叫洲頭咀碼頭。
因為廣州城和海珠之間的珠江不寬也不深,隻能通航五百噸級以下的船隻,更大的船隻要進入廣州,不是停泊在下遊,就是隻能停泊在海珠的另外一邊。
洲頭咀碼頭的水深和江麵寬度,就比廣州城和海珠之間的珠江深得多,也寬得多了,可以允許五千噸級以下的船舶進入洲頭咀碼頭。不要說這個時代最大的船了,就算是再過一百年,洲頭咀碼頭都不會太淺。
此時的洲頭咀碼頭一共有四個泊位,碼頭上,分別停靠著一艘一千二百噸級笛型貨船,一艘八百噸級西班牙大帆船,一艘一千五百噸級荷蘭東印度型貨船和一艘八百噸級大型飛剪貨船,岸上的碼頭工人們正在忙碌著裝卸貨物。
這些泊位都是臨時的,是浮動駁船式碼頭,每一座駁船式浮碼頭都有橋梁連接到岸上,工人們推著車,把貨物送到碼頭上,再把貨物搬上船。
浮碼頭的另外一邊,百年之計的洲頭咀永久性碼頭正在施工之中。
洲頭咀碼頭是在江水中打下樁墊高起來的,施工的時候,先搭建一座浮橋通往江中,被俘的湘勇俘虜們先在水裏用沙袋和石頭圍出一個個基坑,然後把水抽出來,露出江底,往下麵挖掘下去,把鐵條埋在裏麵,灌入水泥混泥土,再用木頭圍起水泥樁的外殼,最後再灌入水泥,就建好了水泥樁。
水泥樁造好之後,就在水泥樁上麵鋪設一個水泥的平台。
“等這些工期都完工,至少需要一年左右。”方以智介紹道。
當年沒有大型工程機械設備,要建造這樣一座碼頭,可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現在隻能暫時先用駁船式的浮碼頭。
王新宇和方以智等人通過了木頭搭建的橋,登上了停泊大型飛剪船的浮碼頭。
這艘大型飛剪貨船,排水量八百噸級,船長六十四米,寬九米,型深七米,帆的總麵積接近三百平方米,最高速度可達十七點五節,滿載排水量可達九百多噸級,可以裝載五百多噸的貨物。
“我們就坐這條貨船去東番。”王新宇對方以智說道。
這艘貨船是運輸武器和彈藥來廣州的,船上卸下來的武器彈藥將會被轉入小船,然後沿著珠江逆流而上,送到韶州,再換成騾馬拉的車送到郴州,再轉湘江的船因為嶽州。最新最快更新
“如果我們的鐵路線能夠連接起來,就方便多了,不需要多次卸貨裝貨,貨物在廣州就能直接裝車,運到嶽州了。”王新宇道。
方以智點了點頭:“這樣多次轉運,確實是麻煩。如果鐵路連成網了,那麽運輸貨物就方便多了。”
“但是水運還是有不可比擬的優勢的,水運可以運輸更大的貨物。”王新宇說道。
貨船上的武器彈藥卸了下來,當然是不會空船跑迴東番的,而是要運送一批貨物過去。送往東番的貨物,是各種生活用品,還有一批糧食,活豬,活牛和活雞鴨。不過往迴開的船並沒有裝滿,隻裝了不到兩百噸的貨物。
“我們上船了!”王新宇做了個手勢。
兩人在親兵們的簇擁下,沿著舷梯走上飛剪貨船。
雖然這是一艘貨船,但是船上也有裝修豪華的客艙,有兩間一等艙和六間二等艙,一共可以容納二十八名乘客。
載客量那麽少,是因為這艘船本來就不是客船,隻是偶然搭載一下比較重要的客人,平日裏根本不載客。如果出現有大客戶包船,包船公司負責押送貨物的人也可以跟船走,住在船上預留的客艙裏麵。
這艘船的客艙內部設備甚至比客船的同等級客艙還要更加奢華,一等艙內鋪設著大紅色的羊毛地毯,艙內裝修富麗堂皇,多盞透明玻璃鯨油燈把艙內照得燈火通明,艙內放著一張舒適的大床,放著紅木家具。
大型飛剪貨船緩緩離開碼頭,趁著退潮在珠江上順流而下。
一般情況下,船入港是漲潮的時候順著潮水開進來的,出港是順著退潮出去的,這樣即使內港沒有風,船也可以順著水流走。
船離開了珠江,進入大海。東南風從側麵吹來,船帆吹得鼓鼓的,沒有滿載的飛剪船航行速度很快,達到了十五節的高速。
大型飛剪貨船在海麵上航行了大約一天一夜,便抵達東番。
船抵達東番,進入內港,在碼頭上停泊下來。因為這次王新宇的到來十分低調,沒有幾個人知道他來東番,所以槍炮廠和科研部門正常工作,技術人員都沒有人來迎接,隻有一名軍官帶著一些士兵來碼頭迎接。
王新宇最感興趣的自然還是蒸汽機了,他下了船之後,第一句話便問:“現在蒸汽機的進度怎麽樣了?”
現在的東番,基本上不會受到什麽外敵威脅了,上留守的兵除了駐守炮台外,就是保護工廠,而且還招募了不少當地的土著人兵。唯一有可能對上造成威脅的,是海麵上來的外國艦隊。不過若是真有外敵的大艦隊來襲擊,馬上就會有雙體快帆船去報信,已經擁有了戰列艦的大明海軍就會趕來救援。
那名軍官迴答道:“已經造出了小型蒸汽機了,不過還不是很穩定。”
“走,我們趕過去看看!”王新宇連城堡內的官兵們給他準備的接風午宴都顧不上吃,風風火火的直奔東番槍炮廠,去看蒸汽機的試驗。
通往槍炮廠的路上,可以看到一條從碼頭通往槍炮廠的鐵路,不時有騾馬拉著滿載著彈藥和槍炮的軌道車從槍炮廠內出來,向碼頭方向走去。
“看來槍炮的產量又增加了!可以有更多的大炮裝備軍隊。”王新宇看著出來的軌道車說了一句。
那名負責槍炮廠安全的軍官說道:“現在每個月可以生產一門線膛炮和二十門各種口徑的滑膛炮,還有更大口徑的陸軍線膛炮也已經造出來了,不過正在試驗,據說那種炮製造非常困難,而且漏氣的問題尚未完全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