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夷之辨,是王餘佑給清廷挖的一個坑。清廷殺了敢於反抗的讀書人,再用所謂的道統,教育其他讀書人,要忠君,要效忠朝廷。即使是蠻夷當了皇帝,他也是天子,要天下的讀書人去效忠韃子皇帝。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真實曆史上清朝兩百多年的統治,到了中後期,每次清廷岌岌可危的時候,都是一群漢人的讀書人跳出來,一次次挽救了清朝。
三藩亂的時候,周培公組建新式的湖廣綠營抵擋住吳三桂;到了乾隆年間苗族瑤族起義,嘉慶年間白蓮教起義的時候,綠營也已經腐爛了,最後還是依靠漢人士紳組建的團練,才鎮壓了苗瑤起義,白蓮教起義;到了太平天國的時候,團練也腐爛了,是曾國藩組建了湘軍,鎮壓了太平天國,又一次挽救了滿清。
現在要搞的華夷之辨,就是要告訴讀書人,華夏正統,在所謂的君臣之上。坐在京城的滿清統治者,不過是外來的蠻夷,他們就不配擁有華夏道統,而給他們服務的讀書人,不過是一群奴才罷了。另外,王餘佑還準備揭露,清廷的根基其實是八旗,根本就不是真正把讀書人當成自己人來看。
江南三大案,江南士子的血跡未幹,距離現在過去沒幾年,在很多讀書人記憶中還有很深的印象。
湖南是受到洪承疇所謂的君臣道統理論禍害的重災區,但是洪承疇本身就是一個背叛了舊主的無恥小人,如果說真的是講君臣之道,當年洪承疇為何不自盡殉國?
瓊州軍雖然殺了洪承疇,但是洪承疇留下的惡劣影響要消除,還需要一番努力。
華夷之辨擊中清廷的軟肋,可是清廷又不能把所有的讀書人都殺盡,他們需要一批維護他們的犬儒。
……
進入農曆十月,武昌一帶氣候已經轉涼,這對那些在工地上勞動的民工來講,是一件最令他們開心的大好事。天氣涼了,他們不用冒著烈日暴曬,在蒸籠一樣熱的環境下勞動。冬日裏的陽光是溫暖的,而且十月份的武昌還不算太冷,這是最好的季節。
這樣的天氣對被征來修建工事的民壯劉豐而言,簡直是苦盡甘來,已經是過上了幸福的好日子了。
比起那些炎熱的夏天累死在工地上的民壯,劉豐是一個幸運者。三個月前的武昌,烈日炎炎,可是清軍為了趕進度,強迫民壯們在烈日下施工,結果每天都有人倒在工地上。劉豐挺過了最困難的時刻,後來被調去江邊的山上修建炮台。
山上有樹蔭,工作條件好多了。這座山上還有一棟高大巍峨的建築物,有十多丈高,名叫黃鶴樓。這座山,叫黃鵠山,是武昌城外的製高點。
清軍在黃鵠山上修築炮台,直接就在山上修建鑄造重炮的爐子,在小佛郎機人的指導下,直接鑄造八千斤巨型火炮,被命名為武成永固無敵大將軍炮。因為炮更大,能夠發射的炮彈就更重,需要更多的火藥來發射,擁有更強的動能,而且因為炮彈重量重了,受到外來因素影響小,命中率也提高了許多。
但是炮重了,缺點也很明顯:炮口轉動困難,高低射界調整困難,裝填彈藥困難,射速也就變得非常緩慢。
正因為重炮存在這些缺點,所以在炮台上麵這種重炮隻有八門,其餘的三百多門炮都是五百斤到三千斤之間的普通火炮,中型的被稱為威遠將軍炮,兩千斤以上的稱為神威大將軍炮,這些炮主要是用來對付來自水上的威脅。
炮台的工程量極大,為了防止海寇從陸地上攻打炮台,在山上還布置了星羅棋布的工事。紅毛泥的價格太貴了,朝廷也沒有引進那麽多紅毛泥,修建炮台和山頭工事,大部分還是用原來的老辦法:糯米、石灰和泥漿混合,用這種東西把石頭粘在一起,就能建造出十分堅固的工事和炮台。
劉豐站在一口池子邊上,正在指揮民壯們把剛剛蒸熟的糯米倒進池子內,還加入了紅糖,再放入白膳泥、石灰、楊桃藤汁,倒進水,由幾名民壯拿著粗大的木棍,在池子裏麵攪拌,等到攪拌均勻了,就能用來修建工事。
“薛大人來了!”就在劉豐指揮民壯們幹活的時候,突然傳來一聲喝令聲。
薛大人,就是薛鳳祚,他可是工匠和民壯們心目中的神人啊!薛鳳祚和他的學生梅文鼎兩人總是可以想出各種新奇的辦法,他們師徒倆不僅打造出精良的火器,而且還造出了不少用來測量的儀器。
薛鳳祚在物理和數學上都有很高的造詣,最令劉豐佩服的是,薛鳳祚居然能夠利用天上的星星月亮,來計算出目前所在的經度緯度,能夠根據經緯度和地球自轉的速度,推算出每年季風的平均風速。劉豐還聽到薛鳳祚和佛郎機人爭論,說什麽太陽並非是固定的,太陽也是在運動中的,所以太陽並非宇宙的中心。
劉豐對此一點都不奇怪:太陽是圍繞著大地轉動的,當然是在運動的啊!
但是薛鳳祚又告訴劉豐他們,大地是個球形的,我們腳下的叫地球。
對此劉豐就不明白了,大地是球形的,那麽在地球另外一邊的人們不會掉下去嗎?
薛鳳祚和佛郎機人說的那些,劉豐一點都不懂。而對於劉豐來講,薛鳳祚的數學方麵的研究最有用的,就是炮台炮位的設置。
每一門大炮的位置,每一座工事的位置,都是經過精心計算,火力可以覆蓋炮台前麵的任何區域,不存在任何死角!
薛鳳祚還造出一大批三角形的、各種奇形怪狀的儀器,據說可以測量天體,也能測量什麽海拔高度和相對高度之類的,通過炮台和江麵的高度差,計算出火炮的裝藥量,射擊諸元等數據,在這一方麵,佛郎機人都對他十分佩服。
製作精密儀器,薛鳳祚絕對是一個好手。同佛郎機人交談,薛鳳祚也能說一口流利的佛郎機語。
劉豐其實對鑄造火炮,打造精密儀器還是很感興趣的,每次薛大人來了,他都會抓緊時間耐心去請教。隻是薛大人太忙碌了,實在是沒有多少時間教自己。
“薛大人!”劉豐走到薛鳳祚麵前行了個禮。
“是劉豐啊!”薛鳳祚一點沒有大官的架子,顯得很平易近人,熱情的招唿劉豐,“你那天說的,把水燒開,蒸汽可以推動鍋蓋,那麽能不能用蒸汽來拉動車輛呢?這個在理論上完全可以做到的,南懷仁就造出一輛可以自己走動的車子。老夫和那個不成器的弟子研究了好幾個月,也造出一輛可以自己走動的車子了。”
接著,薛鳳祚就讓人把自己和梅文鼎一起動手,仿製南懷仁製造的一輛小車拿出來。
這輛車子上麵有一台袖珍高壓鍋爐,一根銅管從高壓鍋爐引出,對準了葉片。加熱鍋爐之後,裏麵的水燒開,噴出高壓蒸汽,噴到葉片上。結果奇跡發生了:葉片高速轉動!通過齒輪,帶動車輪轉動!
小小的車子,在地上跑動起來,雖然速度並不快,但已經讓所有的人都震驚了:一輛車居然不用人推動,也不用牲口拉,自己就能跑動!
假如是王新宇在場,肯定會驚呆了:這是蒸汽輪機啊!比蒸汽機更先進!
可是為何蒸汽輪機在投入實用要比蒸汽機晚呢?那是因為蒸汽輪機對葉片的要求非常高,在材料學上有無法克服的困難。所以說,南懷仁造出的蒸汽車,隻能是玩具,而無法真正投入使用。
也就在薛鳳祚和梅文鼎拿出這輛可以自動行走的小車的時候,民壯中有一雙眼睛死死的盯著他們。一名皮膚黝黑的民壯壓低了鬥笠,心裏盤算著:得盡快動手了!這個人,對我們非常重要!必須請過去!
這個民壯,其實是天地會特工,名叫趙謙。
薛鳳祚告訴劉豐:“你非常好學,也很善於觀察問題,老夫打算收你為學生!”
確實薛鳳祚還是非常喜歡劉豐,這個人很聰明,又特別好學,雖然隻是一個農民,可是他卻搞出了改良的炮架,還改進了一些機械裝置,如果能夠好好培養,是個人才。
劉豐連忙跪在地上:“草民謝過薛大人!”
五日之後,薛鳳祚和梅文鼎師徒再次來到黃鵠山。這次他們身邊的隨從人員不多,隻有十二名忠心的護衛。
師徒兩人來到山上,他們沒有注意到,在民壯裏麵,出現了好幾個之前從來就沒有見過的生麵孔。
“動手!”趙謙發出一個暗號。
十多名民壯向薛鳳祚和梅文鼎師徒撲了過去,與此同時,周圍幾名綠營兵也突然亮出了製作精良的弩機,對準薛鳳祚和梅文鼎的護衛。
“嗖嗖”數支一尺半長的弩箭射出,五名護衛還沒明白過來怎麽一迴事,就被弩箭射穿了身軀,釘在地上。
一名護衛正要拔刀,一支尖銳的弩箭唿嘯而至,從他眼睛紮入,射穿了頭顱,當即仰麵倒在地上。
趙謙揮動鋤頭,一鋤頭就把一名護衛撂倒。
二十多名天地會特工同時動手,轉眼之間就把十二名護衛全部放倒。(未完待續。)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真實曆史上清朝兩百多年的統治,到了中後期,每次清廷岌岌可危的時候,都是一群漢人的讀書人跳出來,一次次挽救了清朝。
三藩亂的時候,周培公組建新式的湖廣綠營抵擋住吳三桂;到了乾隆年間苗族瑤族起義,嘉慶年間白蓮教起義的時候,綠營也已經腐爛了,最後還是依靠漢人士紳組建的團練,才鎮壓了苗瑤起義,白蓮教起義;到了太平天國的時候,團練也腐爛了,是曾國藩組建了湘軍,鎮壓了太平天國,又一次挽救了滿清。
現在要搞的華夷之辨,就是要告訴讀書人,華夏正統,在所謂的君臣之上。坐在京城的滿清統治者,不過是外來的蠻夷,他們就不配擁有華夏道統,而給他們服務的讀書人,不過是一群奴才罷了。另外,王餘佑還準備揭露,清廷的根基其實是八旗,根本就不是真正把讀書人當成自己人來看。
江南三大案,江南士子的血跡未幹,距離現在過去沒幾年,在很多讀書人記憶中還有很深的印象。
湖南是受到洪承疇所謂的君臣道統理論禍害的重災區,但是洪承疇本身就是一個背叛了舊主的無恥小人,如果說真的是講君臣之道,當年洪承疇為何不自盡殉國?
瓊州軍雖然殺了洪承疇,但是洪承疇留下的惡劣影響要消除,還需要一番努力。
華夷之辨擊中清廷的軟肋,可是清廷又不能把所有的讀書人都殺盡,他們需要一批維護他們的犬儒。
……
進入農曆十月,武昌一帶氣候已經轉涼,這對那些在工地上勞動的民工來講,是一件最令他們開心的大好事。天氣涼了,他們不用冒著烈日暴曬,在蒸籠一樣熱的環境下勞動。冬日裏的陽光是溫暖的,而且十月份的武昌還不算太冷,這是最好的季節。
這樣的天氣對被征來修建工事的民壯劉豐而言,簡直是苦盡甘來,已經是過上了幸福的好日子了。
比起那些炎熱的夏天累死在工地上的民壯,劉豐是一個幸運者。三個月前的武昌,烈日炎炎,可是清軍為了趕進度,強迫民壯們在烈日下施工,結果每天都有人倒在工地上。劉豐挺過了最困難的時刻,後來被調去江邊的山上修建炮台。
山上有樹蔭,工作條件好多了。這座山上還有一棟高大巍峨的建築物,有十多丈高,名叫黃鶴樓。這座山,叫黃鵠山,是武昌城外的製高點。
清軍在黃鵠山上修築炮台,直接就在山上修建鑄造重炮的爐子,在小佛郎機人的指導下,直接鑄造八千斤巨型火炮,被命名為武成永固無敵大將軍炮。因為炮更大,能夠發射的炮彈就更重,需要更多的火藥來發射,擁有更強的動能,而且因為炮彈重量重了,受到外來因素影響小,命中率也提高了許多。
但是炮重了,缺點也很明顯:炮口轉動困難,高低射界調整困難,裝填彈藥困難,射速也就變得非常緩慢。
正因為重炮存在這些缺點,所以在炮台上麵這種重炮隻有八門,其餘的三百多門炮都是五百斤到三千斤之間的普通火炮,中型的被稱為威遠將軍炮,兩千斤以上的稱為神威大將軍炮,這些炮主要是用來對付來自水上的威脅。
炮台的工程量極大,為了防止海寇從陸地上攻打炮台,在山上還布置了星羅棋布的工事。紅毛泥的價格太貴了,朝廷也沒有引進那麽多紅毛泥,修建炮台和山頭工事,大部分還是用原來的老辦法:糯米、石灰和泥漿混合,用這種東西把石頭粘在一起,就能建造出十分堅固的工事和炮台。
劉豐站在一口池子邊上,正在指揮民壯們把剛剛蒸熟的糯米倒進池子內,還加入了紅糖,再放入白膳泥、石灰、楊桃藤汁,倒進水,由幾名民壯拿著粗大的木棍,在池子裏麵攪拌,等到攪拌均勻了,就能用來修建工事。
“薛大人來了!”就在劉豐指揮民壯們幹活的時候,突然傳來一聲喝令聲。
薛大人,就是薛鳳祚,他可是工匠和民壯們心目中的神人啊!薛鳳祚和他的學生梅文鼎兩人總是可以想出各種新奇的辦法,他們師徒倆不僅打造出精良的火器,而且還造出了不少用來測量的儀器。
薛鳳祚在物理和數學上都有很高的造詣,最令劉豐佩服的是,薛鳳祚居然能夠利用天上的星星月亮,來計算出目前所在的經度緯度,能夠根據經緯度和地球自轉的速度,推算出每年季風的平均風速。劉豐還聽到薛鳳祚和佛郎機人爭論,說什麽太陽並非是固定的,太陽也是在運動中的,所以太陽並非宇宙的中心。
劉豐對此一點都不奇怪:太陽是圍繞著大地轉動的,當然是在運動的啊!
但是薛鳳祚又告訴劉豐他們,大地是個球形的,我們腳下的叫地球。
對此劉豐就不明白了,大地是球形的,那麽在地球另外一邊的人們不會掉下去嗎?
薛鳳祚和佛郎機人說的那些,劉豐一點都不懂。而對於劉豐來講,薛鳳祚的數學方麵的研究最有用的,就是炮台炮位的設置。
每一門大炮的位置,每一座工事的位置,都是經過精心計算,火力可以覆蓋炮台前麵的任何區域,不存在任何死角!
薛鳳祚還造出一大批三角形的、各種奇形怪狀的儀器,據說可以測量天體,也能測量什麽海拔高度和相對高度之類的,通過炮台和江麵的高度差,計算出火炮的裝藥量,射擊諸元等數據,在這一方麵,佛郎機人都對他十分佩服。
製作精密儀器,薛鳳祚絕對是一個好手。同佛郎機人交談,薛鳳祚也能說一口流利的佛郎機語。
劉豐其實對鑄造火炮,打造精密儀器還是很感興趣的,每次薛大人來了,他都會抓緊時間耐心去請教。隻是薛大人太忙碌了,實在是沒有多少時間教自己。
“薛大人!”劉豐走到薛鳳祚麵前行了個禮。
“是劉豐啊!”薛鳳祚一點沒有大官的架子,顯得很平易近人,熱情的招唿劉豐,“你那天說的,把水燒開,蒸汽可以推動鍋蓋,那麽能不能用蒸汽來拉動車輛呢?這個在理論上完全可以做到的,南懷仁就造出一輛可以自己走動的車子。老夫和那個不成器的弟子研究了好幾個月,也造出一輛可以自己走動的車子了。”
接著,薛鳳祚就讓人把自己和梅文鼎一起動手,仿製南懷仁製造的一輛小車拿出來。
這輛車子上麵有一台袖珍高壓鍋爐,一根銅管從高壓鍋爐引出,對準了葉片。加熱鍋爐之後,裏麵的水燒開,噴出高壓蒸汽,噴到葉片上。結果奇跡發生了:葉片高速轉動!通過齒輪,帶動車輪轉動!
小小的車子,在地上跑動起來,雖然速度並不快,但已經讓所有的人都震驚了:一輛車居然不用人推動,也不用牲口拉,自己就能跑動!
假如是王新宇在場,肯定會驚呆了:這是蒸汽輪機啊!比蒸汽機更先進!
可是為何蒸汽輪機在投入實用要比蒸汽機晚呢?那是因為蒸汽輪機對葉片的要求非常高,在材料學上有無法克服的困難。所以說,南懷仁造出的蒸汽車,隻能是玩具,而無法真正投入使用。
也就在薛鳳祚和梅文鼎拿出這輛可以自動行走的小車的時候,民壯中有一雙眼睛死死的盯著他們。一名皮膚黝黑的民壯壓低了鬥笠,心裏盤算著:得盡快動手了!這個人,對我們非常重要!必須請過去!
這個民壯,其實是天地會特工,名叫趙謙。
薛鳳祚告訴劉豐:“你非常好學,也很善於觀察問題,老夫打算收你為學生!”
確實薛鳳祚還是非常喜歡劉豐,這個人很聰明,又特別好學,雖然隻是一個農民,可是他卻搞出了改良的炮架,還改進了一些機械裝置,如果能夠好好培養,是個人才。
劉豐連忙跪在地上:“草民謝過薛大人!”
五日之後,薛鳳祚和梅文鼎師徒再次來到黃鵠山。這次他們身邊的隨從人員不多,隻有十二名忠心的護衛。
師徒兩人來到山上,他們沒有注意到,在民壯裏麵,出現了好幾個之前從來就沒有見過的生麵孔。
“動手!”趙謙發出一個暗號。
十多名民壯向薛鳳祚和梅文鼎師徒撲了過去,與此同時,周圍幾名綠營兵也突然亮出了製作精良的弩機,對準薛鳳祚和梅文鼎的護衛。
“嗖嗖”數支一尺半長的弩箭射出,五名護衛還沒明白過來怎麽一迴事,就被弩箭射穿了身軀,釘在地上。
一名護衛正要拔刀,一支尖銳的弩箭唿嘯而至,從他眼睛紮入,射穿了頭顱,當即仰麵倒在地上。
趙謙揮動鋤頭,一鋤頭就把一名護衛撂倒。
二十多名天地會特工同時動手,轉眼之間就把十二名護衛全部放倒。(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