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今鎮海古城早已是殘破不堪,走進城內,所有的民宅內空無一人,除了縣衙和一部分比較好的房子之外,大部分的建築物都是飽經風霜的樣子,有些建築物幹脆隻剩下殘垣斷壁,很明顯是經久失修了。
“這座縣城,多少年沒有人住了啊!本來城內的老百姓,都被韃子強行遷走了!”鄭聰看到殘破的縣城,憤怒的說道。
可以想象得到,當年清廷遷海令頒布的時候,是怎麽樣的慘狀啊!老百姓都不願意離開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家鄉啊!還有些人是靠海吃海的,離開了,你讓他們怎麽活!可是遷海令下來,你不走也得走!根本沒有給你時間準備,三日內遷走!不走,斬!
三日時間,太過於倉促了。老百姓在清軍的屠刀威迫之下,被迫含淚離開了自己世世代代生活的家鄉。有些人不願意走的,寧可留在家裏等死,那些人當然都被清兵砍下了腦袋。
老百姓拖家帶口,一路遷移過去,沿途中倒斃的百姓隨處可見。
一道遷海令,不知道害死多少百姓。
奪取了定海之後,明軍立即馬不停蹄的沿著甬江水陸並進,向寧波方向發起進擊。
定海距離寧波非常近,隻有四十裏路程,明軍陸路行軍也隻要一個白天時間,即可抵達寧波城下。
寧波是一座府城,也是寧紹道台衙門所在地。清廷丟失了杭州之後,寧波幹脆直接變成了浙軍巡撫衙門所在地。這座堅城周長十八裏,設有東渡門、定海門、和義門、永豐門、望京門和甬水門共六個城門,每個門都設有甕城,原本城牆高兩丈五尺。範承謨來了之後,寧波城牆再一次加高,加高到三丈二尺,城牆根基寬度兩丈,上麵寬一丈六尺。東麵的城門外麵是甬江,北麵的城門外麵是餘姚江,這兩條江成為寧波的天然護城河。而南麵和西麵則有人工挖掘的一丈八尺寬的護城河。城頭上,清軍還加修了炮台。
也許是受到了王新宇的啟發吧,清軍居然在寧波也修建了棱堡!隻不過他們沒有水泥,無法修成王新宇的那種內部空心,牆上有射擊孔的棱堡,隻能修建成比城牆高一點,上麵是平台垛口的棱堡。清軍的棱堡內部填充夯土,外麵用石頭和糯米漿建造,棱堡高四長。
“畫虎不成反類犬,我們隻要集中火力,轟擊棱堡,就能把棱堡一座座打塌。”王新宇指著情報人員送來的寧波城牆圖紙說道。
正月十八的當天傍晚,明軍就抵達了寧波城西望京門外。
但明軍並沒有急著攻城,而是就地紮營,在寧波城西二裏之外修建兵營,挖掘壕溝,建造土城,豎起木柵欄,並派遣大批輔兵在戰兵和水師保護下,在城南修建工事,準備堵死清軍撤退的道路。至於城北和城東,因為分別是甬江和餘姚江,明軍用水師即可封住清軍撤退的道路,無需修建工事。
其實這個時候範承謨也不會跑,清廷的失土之罪責罰十分嚴厲,範承謨肯定會拚死一戰。隻有城將破之時,才會想到逃跑。
“壕溝要挖掘兩道,一道阻攔的壕溝,一道戰壕;土城至少要一丈高,上麵插上木柵欄。必須把城裏的韃子全部關住,一個不許他們逃走!”王新宇指揮士卒們開工幹活。
城頭,浙江巡撫範承謨、寧海大將軍伊爾德、寧紹道台田雄、寧紹總兵張傑等滿清武將官員站在城頭,用仇恨的目光看著城下修築工事,安紮兵營,建造土城的明軍。
“明狗是要把我們全部困死在裏麵啊!”田雄說道。
伊爾德道:“蠻子遠道而來,長途跋涉必然是體力消耗極大,我們應該主動出城迎戰,趁他們工事未成,用八旗騎兵衝垮蠻子!”
“對!”張傑道,“我們綠營步兵先出,正麵進攻明狗。你們騎兵從兩翼包抄!必能一舉擊潰明狗。之後你們騎兵一路掩殺,我軍即可大獲全勝!”
範承謨聽他們說要主動出城攻擊,嚇得臉都白了:“萬萬不可!賊人既然敢來攻城,必然是早有準備!若是貿然出城,反而會損失慘重!各位千萬不要上了賊人的當!”
伊爾德冷笑道:“難道就等他們布置好了防禦陣地,再把大炮拉上來慢慢轟我們?就算他們不用炮轟,圍困都能把我們困死!”
“伊爾德大人!賊寇狡詐,他們進攻寧波堅城,必然損失慘重!我們若是固守堅城,坐等救援,等到援軍抵達,再裏應外合,必能破敵!”範承謨拱手道。
“援軍到來要多久?浙江的官兵主力都在寧波了!溫州雖有一萬人馬,可是海路被賊人所阻斷,官軍隻能走陸路!浙軍山路艱險,抵達這裏都要多久了?其他地方的官軍,要從福建和江西調來了!”伊爾德指著餘姚江道,“就算他們到了,賊寇憑借水師之利以餘姚江阻攔,我軍又要多久方可衝破防線?等他們打了進來,我們早都餓死了!”
“大人,城內糧食足夠用一年的!賊人若要圍困,我們就和他們耗著。我們的援軍動作再緩慢,也不用一年吧?更何況,紅毛人已經答應出兵!等一年後,紅毛人的艦隊也到了!我們水路的圍困也能解開!”範承謨道。
田雄道:“賊寇修建工事,無非就是要用大炮轟城!大炮火力兇猛,就連杭州那樣的堅城都被賊寇攻破了,更何況寧波?隻要他們工事修好那天,就是寧波城破之日!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對!”伊爾德指著城外的明軍工事道,“我八旗長於騎兵,騎兵在守城中毫無用處!與其困死在城內,不如主動出擊!兒郎們,有誰願意出城破敵的?”
清軍八旗佐領布順達站了出來:“末將願意親率麾下三百兒郎出城!”
另外一名八旗佐領阿精嘎也站了出來請命:“末將願意親率麾下三百兒郎出戰!”
張傑麾下一名遊擊將軍也站了出來:“末將願意親率麾下三千勇士出城迎敵!”
田雄的一員部將也站出來:“末將願意率麾下三千勇士出戰!”
“好!”伊爾德滿意的點了下頭,“準備打開望京門和永豐門!六千六百勇士兵分兩路,從兩門出城,綠營步兵出城後正麵集中,攻擊賊人在城西的大營!八旗騎兵兩翼佯動,等待時機衝擊破陣!破陣之後,以騎兵背後掩殺!”
範承謨終於發怒了:“伊爾德大人!您看城外!賊人大炮密密麻麻!還有一些奇怪的車輛,不知道是什麽新式武器!若是貿然出城,恐怕是白白折損了勇士們的性命!我寧波城內一共隻有一萬五千戰兵,倘若折損了六千六百,這城還怎麽守?本官不僅是當地巡撫,還是皇上的禦前侍衛!翰林院庶吉士,秘書院學士!本官有權阻止你們這樣貿然行事!”
伊爾德雖然憤怒,可是因為範承謨的父親是範文程的緣故,他也不敢發作,隻好強忍住怒火道:“範大人,若是修好了工事,我們出城也沒用了!我滿洲男兒擅長野戰,本來就不擅長攻城守城!若要放棄我軍之長,以短擊長,豈不是被動?”
“對!出城迎戰!”田雄和張傑都齊聲道。
而那些八旗佐領們都在摩拳擦掌,希望能夠出城,用騎兵來破敵。
範承謨被他們糾纏得沒辦法,隻好答應,讓三千步兵和三百騎兵出城發起一次試探性進攻。其實他也不知道明軍火器的威力,心想:若是讓他們出去試一下也好!倘若賊人火力兇猛,出城軍隊慘敗,伊爾德就不會再堅持出城了!若是賊人火力沒有那麽兇猛,再把後續力量投入,直接破敵,豈不是大功一樁?
布順達和張傑手下那名遊擊將軍擔任了出城攻擊的任務,兩人帶著三千步兵和三百騎兵,分別從城北的望京門和永豐門出城。
但伊爾德要求增加一個佐領的八旗兵,於是阿精嘎也率領他的三百騎兵準備出城。伊爾德采取了一個計謀:讓綠營步兵先從望京門出城,發起進攻。等吸引住了明軍火力之後,再讓布順達和阿精嘎趁機率領六百騎兵,分別從望京門和永豐門出城,奇襲明軍兩翼。
範承謨見伊爾德堅持要多出動三百騎兵,也沒有辦法製止。更何況那些出城作戰的騎兵大部分是蒙古人,真正的滿八旗不多,而且蒙古人在守城戰中簡直可以說是毫無用處,於是就一口答應下來。
“這些蒙古人出城,多半是送死了!蒙古人死了不可惜,隻可惜了旗人中的五十名滿八旗勇士啊!”範承謨心中暗暗道。
他早就把自己當成滿人了,自己覺得地位比蒙古人還高。
明軍大營,一名親兵來稟報:“大帥!韃子的望京門有動靜!似乎韃子想要出城!”
王新宇麵露喜色:“韃子見我軍工事未成,想來趁機撈便宜的!好!既然他們出城迎戰,那就讓他們有來無迴!”
攻城的明軍人數不是很多,其實隻有一萬多戰兵,另有輔兵五千,水師八千。但明軍人數雖少,火力卻十分兇猛,明軍有兩千炮兵,一千兩腳架火銃手,也就是原來的抬槍,現在被王新宇改成了兩腳架火銃,隻要一人就能開火。
兩千炮兵,擁有三磅炮八十門,四磅炮三十門,六磅炮十二門,一窩蜂火廂車十二輛,迅雷銃火廂車十輛,其實都是野戰炮兵。
而王新宇手頭的攻城炮兵還沒有運到,那些擁有六十四磅臼炮和十二磅攻城加農炮的攻城炮兵要等步兵修好防禦工事之後,才會從水路運輸過來,架起炮攻城。
之所以野戰炮兵先到,就是為了防止清軍出城反擊。
王新宇站在高高的哨樓上,拿起望遠鏡觀看望京門,隻見吊橋已經放了下來,城門大開,城門內,一隊隊綠營清軍從門內衝出,迅速進入城外開闊地,正在集結之中。
“讓輔兵暫停手中的活,躲在已經修好的一段工事後麵!戰兵結陣迎敵!”王新宇轉身對親兵下令道。
一萬明軍結好陣型,明軍分成四個陣型,中間的陣型是空心陣,外麵是燧發槍手,裏麵是兩腳架火銃手;左右兩邊是炮陣,所有的大炮都在左右兩翼,炮陣前麵是手持冷兵器的步兵負責保護,大炮邊上有迅雷銃火廂車;中間火槍手陣的後麵,就是王新宇的親兵陣,有五百騎兵,一百俄羅斯火槍騎兵和十二輛一窩蜂火廂車。
之所以布置這樣的陣型,是因為大炮和迅雷銃火廂車布置在兩翼,可以形成交叉火力,對目標達到最大的殺傷效果。正麵的燧發槍空心陣,是在正麵迎敵的。後麵的親兵陣,不僅負責保護主帥,而且負責保護一窩蜂火廂車。
對付清軍的正麵進攻,火炮和迅雷銃火廂車在兩翼可以發揮最大火力;而一窩蜂火廂車卻恰好相反,布置在正麵,不僅對正麵之敵有很強的殺傷力,而且能隨時支援兩翼,彌補兩翼炮兵火力的不足,還能同其中任何一翼的炮兵形成交叉火力。
就算是清軍直接用騎兵衝擊兩翼,王新宇也不擔心。即使炮兵抵擋不住,那些機動性很強的大炮隨時可以掛上騾馬拖走,由後陣的一窩蜂火廂車迎頭痛擊清軍騎兵。
“韃子已經集結完畢,準備進攻了!”有人喊道。
明軍炮陣中,一門門大炮已經裝填完畢,黑洞洞的炮口對準了出城的清軍。
清軍距離越來越近,當綠營清軍步兵進入到一裏之內的時候,四磅炮和六磅炮陣地上的炮兵軍官大吼:“放!”
“轟轟轟”一門門大炮吐出火光,冒起白煙。
分別布置在兩翼的三十門四磅炮和十二門六磅炮依次開火,一發接一發炮彈不斷的竄入清軍步兵陣型中,從兩翼向中間發射的炮彈形成了交叉火力,四十二枚炮彈輪番鑽入清軍人群中之後,翻騰起一陣陣刺眼的血花,猶如割草機,在清軍方塊陣型內開辟出一道道歪歪扭扭的血肉通道,炮彈所過之處,清兵慘唿連連,斷肢殘軀遍地都是。
城樓上,範承謨看著明軍強大的炮火,隻覺得自己的心口一陣陣痛楚:這些出城的兵,簡直就是白送死啊!
“立即在城內組織民壯!告訴城內百姓,若是蠻子破了城,他們一個都別想活!”範承謨轉身下令道。
但伊爾德卻十分冷靜,剛剛明軍的一輪炮擊雖然斃傷了三百多名清兵,但對三千多綠營步兵來說這點損失不過九牛一毛,而且明軍的火炮需要裝填時間。隻要利用這個時間,讓綠營兵頂上去,八旗騎兵就能出擊了。等八旗騎兵一上,對麵的蠻子還不是刀下的魚肉!(未完待續。)。
“這座縣城,多少年沒有人住了啊!本來城內的老百姓,都被韃子強行遷走了!”鄭聰看到殘破的縣城,憤怒的說道。
可以想象得到,當年清廷遷海令頒布的時候,是怎麽樣的慘狀啊!老百姓都不願意離開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家鄉啊!還有些人是靠海吃海的,離開了,你讓他們怎麽活!可是遷海令下來,你不走也得走!根本沒有給你時間準備,三日內遷走!不走,斬!
三日時間,太過於倉促了。老百姓在清軍的屠刀威迫之下,被迫含淚離開了自己世世代代生活的家鄉。有些人不願意走的,寧可留在家裏等死,那些人當然都被清兵砍下了腦袋。
老百姓拖家帶口,一路遷移過去,沿途中倒斃的百姓隨處可見。
一道遷海令,不知道害死多少百姓。
奪取了定海之後,明軍立即馬不停蹄的沿著甬江水陸並進,向寧波方向發起進擊。
定海距離寧波非常近,隻有四十裏路程,明軍陸路行軍也隻要一個白天時間,即可抵達寧波城下。
寧波是一座府城,也是寧紹道台衙門所在地。清廷丟失了杭州之後,寧波幹脆直接變成了浙軍巡撫衙門所在地。這座堅城周長十八裏,設有東渡門、定海門、和義門、永豐門、望京門和甬水門共六個城門,每個門都設有甕城,原本城牆高兩丈五尺。範承謨來了之後,寧波城牆再一次加高,加高到三丈二尺,城牆根基寬度兩丈,上麵寬一丈六尺。東麵的城門外麵是甬江,北麵的城門外麵是餘姚江,這兩條江成為寧波的天然護城河。而南麵和西麵則有人工挖掘的一丈八尺寬的護城河。城頭上,清軍還加修了炮台。
也許是受到了王新宇的啟發吧,清軍居然在寧波也修建了棱堡!隻不過他們沒有水泥,無法修成王新宇的那種內部空心,牆上有射擊孔的棱堡,隻能修建成比城牆高一點,上麵是平台垛口的棱堡。清軍的棱堡內部填充夯土,外麵用石頭和糯米漿建造,棱堡高四長。
“畫虎不成反類犬,我們隻要集中火力,轟擊棱堡,就能把棱堡一座座打塌。”王新宇指著情報人員送來的寧波城牆圖紙說道。
正月十八的當天傍晚,明軍就抵達了寧波城西望京門外。
但明軍並沒有急著攻城,而是就地紮營,在寧波城西二裏之外修建兵營,挖掘壕溝,建造土城,豎起木柵欄,並派遣大批輔兵在戰兵和水師保護下,在城南修建工事,準備堵死清軍撤退的道路。至於城北和城東,因為分別是甬江和餘姚江,明軍用水師即可封住清軍撤退的道路,無需修建工事。
其實這個時候範承謨也不會跑,清廷的失土之罪責罰十分嚴厲,範承謨肯定會拚死一戰。隻有城將破之時,才會想到逃跑。
“壕溝要挖掘兩道,一道阻攔的壕溝,一道戰壕;土城至少要一丈高,上麵插上木柵欄。必須把城裏的韃子全部關住,一個不許他們逃走!”王新宇指揮士卒們開工幹活。
城頭,浙江巡撫範承謨、寧海大將軍伊爾德、寧紹道台田雄、寧紹總兵張傑等滿清武將官員站在城頭,用仇恨的目光看著城下修築工事,安紮兵營,建造土城的明軍。
“明狗是要把我們全部困死在裏麵啊!”田雄說道。
伊爾德道:“蠻子遠道而來,長途跋涉必然是體力消耗極大,我們應該主動出城迎戰,趁他們工事未成,用八旗騎兵衝垮蠻子!”
“對!”張傑道,“我們綠營步兵先出,正麵進攻明狗。你們騎兵從兩翼包抄!必能一舉擊潰明狗。之後你們騎兵一路掩殺,我軍即可大獲全勝!”
範承謨聽他們說要主動出城攻擊,嚇得臉都白了:“萬萬不可!賊人既然敢來攻城,必然是早有準備!若是貿然出城,反而會損失慘重!各位千萬不要上了賊人的當!”
伊爾德冷笑道:“難道就等他們布置好了防禦陣地,再把大炮拉上來慢慢轟我們?就算他們不用炮轟,圍困都能把我們困死!”
“伊爾德大人!賊寇狡詐,他們進攻寧波堅城,必然損失慘重!我們若是固守堅城,坐等救援,等到援軍抵達,再裏應外合,必能破敵!”範承謨拱手道。
“援軍到來要多久?浙江的官兵主力都在寧波了!溫州雖有一萬人馬,可是海路被賊人所阻斷,官軍隻能走陸路!浙軍山路艱險,抵達這裏都要多久了?其他地方的官軍,要從福建和江西調來了!”伊爾德指著餘姚江道,“就算他們到了,賊寇憑借水師之利以餘姚江阻攔,我軍又要多久方可衝破防線?等他們打了進來,我們早都餓死了!”
“大人,城內糧食足夠用一年的!賊人若要圍困,我們就和他們耗著。我們的援軍動作再緩慢,也不用一年吧?更何況,紅毛人已經答應出兵!等一年後,紅毛人的艦隊也到了!我們水路的圍困也能解開!”範承謨道。
田雄道:“賊寇修建工事,無非就是要用大炮轟城!大炮火力兇猛,就連杭州那樣的堅城都被賊寇攻破了,更何況寧波?隻要他們工事修好那天,就是寧波城破之日!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對!”伊爾德指著城外的明軍工事道,“我八旗長於騎兵,騎兵在守城中毫無用處!與其困死在城內,不如主動出擊!兒郎們,有誰願意出城破敵的?”
清軍八旗佐領布順達站了出來:“末將願意親率麾下三百兒郎出城!”
另外一名八旗佐領阿精嘎也站了出來請命:“末將願意親率麾下三百兒郎出戰!”
張傑麾下一名遊擊將軍也站了出來:“末將願意親率麾下三千勇士出城迎敵!”
田雄的一員部將也站出來:“末將願意率麾下三千勇士出戰!”
“好!”伊爾德滿意的點了下頭,“準備打開望京門和永豐門!六千六百勇士兵分兩路,從兩門出城,綠營步兵出城後正麵集中,攻擊賊人在城西的大營!八旗騎兵兩翼佯動,等待時機衝擊破陣!破陣之後,以騎兵背後掩殺!”
範承謨終於發怒了:“伊爾德大人!您看城外!賊人大炮密密麻麻!還有一些奇怪的車輛,不知道是什麽新式武器!若是貿然出城,恐怕是白白折損了勇士們的性命!我寧波城內一共隻有一萬五千戰兵,倘若折損了六千六百,這城還怎麽守?本官不僅是當地巡撫,還是皇上的禦前侍衛!翰林院庶吉士,秘書院學士!本官有權阻止你們這樣貿然行事!”
伊爾德雖然憤怒,可是因為範承謨的父親是範文程的緣故,他也不敢發作,隻好強忍住怒火道:“範大人,若是修好了工事,我們出城也沒用了!我滿洲男兒擅長野戰,本來就不擅長攻城守城!若要放棄我軍之長,以短擊長,豈不是被動?”
“對!出城迎戰!”田雄和張傑都齊聲道。
而那些八旗佐領們都在摩拳擦掌,希望能夠出城,用騎兵來破敵。
範承謨被他們糾纏得沒辦法,隻好答應,讓三千步兵和三百騎兵出城發起一次試探性進攻。其實他也不知道明軍火器的威力,心想:若是讓他們出去試一下也好!倘若賊人火力兇猛,出城軍隊慘敗,伊爾德就不會再堅持出城了!若是賊人火力沒有那麽兇猛,再把後續力量投入,直接破敵,豈不是大功一樁?
布順達和張傑手下那名遊擊將軍擔任了出城攻擊的任務,兩人帶著三千步兵和三百騎兵,分別從城北的望京門和永豐門出城。
但伊爾德要求增加一個佐領的八旗兵,於是阿精嘎也率領他的三百騎兵準備出城。伊爾德采取了一個計謀:讓綠營步兵先從望京門出城,發起進攻。等吸引住了明軍火力之後,再讓布順達和阿精嘎趁機率領六百騎兵,分別從望京門和永豐門出城,奇襲明軍兩翼。
範承謨見伊爾德堅持要多出動三百騎兵,也沒有辦法製止。更何況那些出城作戰的騎兵大部分是蒙古人,真正的滿八旗不多,而且蒙古人在守城戰中簡直可以說是毫無用處,於是就一口答應下來。
“這些蒙古人出城,多半是送死了!蒙古人死了不可惜,隻可惜了旗人中的五十名滿八旗勇士啊!”範承謨心中暗暗道。
他早就把自己當成滿人了,自己覺得地位比蒙古人還高。
明軍大營,一名親兵來稟報:“大帥!韃子的望京門有動靜!似乎韃子想要出城!”
王新宇麵露喜色:“韃子見我軍工事未成,想來趁機撈便宜的!好!既然他們出城迎戰,那就讓他們有來無迴!”
攻城的明軍人數不是很多,其實隻有一萬多戰兵,另有輔兵五千,水師八千。但明軍人數雖少,火力卻十分兇猛,明軍有兩千炮兵,一千兩腳架火銃手,也就是原來的抬槍,現在被王新宇改成了兩腳架火銃,隻要一人就能開火。
兩千炮兵,擁有三磅炮八十門,四磅炮三十門,六磅炮十二門,一窩蜂火廂車十二輛,迅雷銃火廂車十輛,其實都是野戰炮兵。
而王新宇手頭的攻城炮兵還沒有運到,那些擁有六十四磅臼炮和十二磅攻城加農炮的攻城炮兵要等步兵修好防禦工事之後,才會從水路運輸過來,架起炮攻城。
之所以野戰炮兵先到,就是為了防止清軍出城反擊。
王新宇站在高高的哨樓上,拿起望遠鏡觀看望京門,隻見吊橋已經放了下來,城門大開,城門內,一隊隊綠營清軍從門內衝出,迅速進入城外開闊地,正在集結之中。
“讓輔兵暫停手中的活,躲在已經修好的一段工事後麵!戰兵結陣迎敵!”王新宇轉身對親兵下令道。
一萬明軍結好陣型,明軍分成四個陣型,中間的陣型是空心陣,外麵是燧發槍手,裏麵是兩腳架火銃手;左右兩邊是炮陣,所有的大炮都在左右兩翼,炮陣前麵是手持冷兵器的步兵負責保護,大炮邊上有迅雷銃火廂車;中間火槍手陣的後麵,就是王新宇的親兵陣,有五百騎兵,一百俄羅斯火槍騎兵和十二輛一窩蜂火廂車。
之所以布置這樣的陣型,是因為大炮和迅雷銃火廂車布置在兩翼,可以形成交叉火力,對目標達到最大的殺傷效果。正麵的燧發槍空心陣,是在正麵迎敵的。後麵的親兵陣,不僅負責保護主帥,而且負責保護一窩蜂火廂車。
對付清軍的正麵進攻,火炮和迅雷銃火廂車在兩翼可以發揮最大火力;而一窩蜂火廂車卻恰好相反,布置在正麵,不僅對正麵之敵有很強的殺傷力,而且能隨時支援兩翼,彌補兩翼炮兵火力的不足,還能同其中任何一翼的炮兵形成交叉火力。
就算是清軍直接用騎兵衝擊兩翼,王新宇也不擔心。即使炮兵抵擋不住,那些機動性很強的大炮隨時可以掛上騾馬拖走,由後陣的一窩蜂火廂車迎頭痛擊清軍騎兵。
“韃子已經集結完畢,準備進攻了!”有人喊道。
明軍炮陣中,一門門大炮已經裝填完畢,黑洞洞的炮口對準了出城的清軍。
清軍距離越來越近,當綠營清軍步兵進入到一裏之內的時候,四磅炮和六磅炮陣地上的炮兵軍官大吼:“放!”
“轟轟轟”一門門大炮吐出火光,冒起白煙。
分別布置在兩翼的三十門四磅炮和十二門六磅炮依次開火,一發接一發炮彈不斷的竄入清軍步兵陣型中,從兩翼向中間發射的炮彈形成了交叉火力,四十二枚炮彈輪番鑽入清軍人群中之後,翻騰起一陣陣刺眼的血花,猶如割草機,在清軍方塊陣型內開辟出一道道歪歪扭扭的血肉通道,炮彈所過之處,清兵慘唿連連,斷肢殘軀遍地都是。
城樓上,範承謨看著明軍強大的炮火,隻覺得自己的心口一陣陣痛楚:這些出城的兵,簡直就是白送死啊!
“立即在城內組織民壯!告訴城內百姓,若是蠻子破了城,他們一個都別想活!”範承謨轉身下令道。
但伊爾德卻十分冷靜,剛剛明軍的一輪炮擊雖然斃傷了三百多名清兵,但對三千多綠營步兵來說這點損失不過九牛一毛,而且明軍的火炮需要裝填時間。隻要利用這個時間,讓綠營兵頂上去,八旗騎兵就能出擊了。等八旗騎兵一上,對麵的蠻子還不是刀下的魚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