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米尼彈,確實是一個大難題。不增加子彈強度,容易掛鉛;增強子彈的強度,又要磨損膛線,嚴重縮短槍管壽命,那就不得不增強槍管強度。可是增加槍管強度,又牽涉到冶煉和材料加工,必須用優質鋼來鍛造槍管。等達到那樣的技術,都可以直接上金屬彈殼擊針式後裝槍了!


    不過後來戴倉父子還是想出了一個辦法:製造出一批裝填容易,而且用前裝滑膛槍就能裝填的箭形彈,使得滑膛槍可以打出線膛槍的效果。隻不過箭形彈造價太過於高昂,也無法大批量裝備軍隊。


    這小小的造槍技術和子彈技術,卻牽涉到基礎工業、材料工業等方麵的科技,需要科技樹的發展去支撐。


    雖然槍支技術沒有什麽提高,但是在火炮的技術方麵,東番槍炮廠卻又有了明顯的改進。自從引進了英國造的三磅炮和四磅炮之後,戴倉、宋應星等人一方麵是仿製英式的大木倫炮車,仿製銅炮,另外一方麵又對這些輕便火炮進行改進。


    隨著冶煉技術的提高,三磅和四磅小炮的管壁變得更薄,也就意味著重量更輕,一門三磅炮的炮身還不到兩百斤重,射程四百米左右,有經驗的炮手發射,射速一分鍾兩發。三磅炮的炮架完全換成了一個小鐵架子,鐵架子固定在兩輪炮車的軸子上。大輪子的炮車,可以賦予大炮較高的機動速度。


    戴倉和宋應星又對炮車進行了改造,把瓊州出產的軸承安裝在炮車輪子上,使得炮車能夠跑得更加輕便。此外,他們還從王新宇帶迴的西式四輪馬車樣品得到啟發,加上王新宇提示的可以借鑒四輪馬車前輪轉向的辦法,戴倉等人在一批木匠們配合下,終於搗鼓出了一種新式的炮車。


    “走,帶我們去看看這種新式的炮車。”王新宇對已經成為科學院院長的宋應星說道。


    宋應星和戴倉站起身來:“公子請!”


    火炮試驗場和火槍試驗場不在同一個地方,火炮試驗場在城外一處開闊處,而此時的槍炮廠。已經位於台南市區了。王新宇一行人還沒走到火炮試驗場門口,幾名炮廠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們出來迎接:“王爺,各位大人,裏麵請!”


    走進火炮靶場內。隻見一門兩輪的三磅炮和一輛兩輪的彈藥車擺放在靶場上,彈藥車和火炮分開,邊上還有兩匹馬。再看這彈藥車,車上還有三個人的座位。


    “炮車可以和彈藥車連在一起!”王新宇看到這兩種車,當即大吃一驚。


    “不錯!可以連在一起。就變成一輛四輪車!”宋應星笑著道。


    這樣的設計,確實十分超前了,炮車和彈藥車能合並成一輛四輪車的設計方式,是一直到十八世紀拿破侖時代才發明出來的,兩匹馬可以牽引一門三磅炮以騎兵行軍的速度快速疾馳!而且炮手和彈藥,也可以跟著炮車一起疾馳。


    王新宇點了點頭道:“把炮車和彈藥車連起來,掛上馬跑跑看!”


    三名負責測試的炮手們上前來,三人推著炮車就往彈藥車那邊過去。不一會兒,兩輛車並在一起,炮車和彈藥車用掛鉤掛在一起。士卒把一根木棍塞入掛鉤中,再用鐵鏈拴上,兩輛車就連接在一起。之後,三名士卒跳上車,事先已經套上彈藥車的馬牽著炮車和彈藥車一體化的四輪車,牽著車高速奔跑。


    “跑的速度挺快的!兩匹馬,能拉著一門炮快速奔跑,這行軍速度都趕上騎兵的速度了!”王新宇十分高興的說道。


    擁有這種快速機動的炮兵之後,火器在對騎兵的抗衡中,就能取得上風!有了這樣的炮。炮可以跟著騎兵機動,也能隨時轉移陣地,堵截對手,或者是避開對手騎兵的威脅。隻要是路況好。拉炮的馬速度不輸給騎兵。


    一門青銅鑄造的三磅炮,自身重量不到兩百斤,加上鐵炮架,木製炮車,再加上彈藥車,加上三名炮手的體重。全部加起來大約八百斤左右。輪子用上軸承,兩匹馬拉著八百斤的車可以說是輕輕鬆鬆。


    兩匹馬拉著炮,在試驗場內奔跑了一圈,停了下來。


    士卒們用最快的速度把炮車和彈藥車分開,馬拉著彈藥車離開一段距離。士卒們架起炮,把炮尾部的駐炮鋤釘入地中,大炮就完成了發射前的準備。


    炮膛都是事先清理過的,炮手們把定裝藥包塞進去,把炮彈塞進去,再用尖錐從火門塞入,刺破藥包,然後塞進導火索即可。


    “開炮!”戴倉一聲令下。


    一名炮手拿起火把,點燃導火索。等到導火索從火門內消失時,“轟”炮口噴出一團火球。炮彈唿嘯著,砸到了四百多米外的靶子上。


    “三磅炮的射程比較短,最大射程也就是四百步了,這還是我們改良過的炮。而六磅炮的射程就有一千多步了!如果我們大量裝備六磅炮,我們可以從一千步外開火,等對手進入他們的弓箭射程之內,已經被我們炮擊了多少輪了!”戴倉指著前方的靶子解釋道。


    “王爺,我們能不能單獨說幾句?”戴梓問道。


    “當然可以!”王新宇笑著,讓周圍的人暫時迴避一下。


    “小王爺,我覺得父親的說法有錯誤之處。”等到周圍的人迴避了,戴梓壓低了聲音道。他對父親的說法有不同意見,但為了給父親麵子,就沒有公開說出,而是偷偷對王新宇一個人說出自己的看法。


    “那你說說,他的說法有何不妥?”王新宇笑著問道。


    “這野戰炮是殺兵的,四百步之內精度高。若果超出了四百步,炮彈就不知道飛到哪裏去了。若是對付騎兵,一千步外根本無效。而六磅炮又太重,機動速度也遠不如三磅炮。”戴梓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


    王新宇點了點頭:“我們還是要大量裝備三磅炮,六磅炮和四磅炮是補充力量。雖然口徑大的不如三磅炮好用,但那些口徑大的炮裝填霰彈殺兵效果好,或者是攻城的時候可以派上用場。所以三種炮都要造,隻是主要還是多生產三磅炮。”


    所有的四磅炮和六磅炮都一樣,也都是兩輪炮車加上彈藥車的辦法。一門四磅炮自身重二百四十多斤,加上炮架,炮車,彈藥車。全重一千多斤,三匹馬可以拉著炮車快速奔跑;而一門六磅炮,自身重量七百多斤,最大射程一點三公裏,威力明顯比四磅炮和三磅炮大得多。可以勝任攻城戰任務,隻是這種炮也更重,加上彈藥車和炮車,全重有兩千多斤,需要四匹馬來牽引,而且速度也沒那麽快。


    “我們現在還有一種十二磅野戰炮,是新生產出來的產品。”戴梓介紹道。


    “走,看看去!”王新宇開懷的點了點頭。


    青銅鑄造的十二磅野戰炮,這是一種威力巨大的攻城大炮,這種炮的重量不過一千多斤。隻有紅夷大炮的三分之一的重量!可是能夠發射和紅夷大炮一樣的十二磅炮彈,而且射程方麵一點不輸給紅夷大炮!最大射程可達一千九百多米。


    古人一些書籍描述都比較誇張,說紅夷大炮射程可達七八裏,實際上紅夷大炮的射程在三裏之內。


    十二磅青銅野戰炮,在真實曆史上被稱為拿破侖炮,這是一種機動力很強,火力兇猛的野戰重炮。炮身重量為一千一百多斤,加上炮架和炮車,全重兩千二百多斤;加上彈藥車和炮手座位,炮手。彈藥,全重達到四千斤左右。炮車和彈藥車,均使用直徑五尺的大車輪,共有六名炮手。可以坐在彈藥車和炮車上跟著一起運行。


    這種炮重量較大,需要六匹牲口牽引。因為是一種重型火炮,不需要太高的機動速度,槍炮廠的人舍不得用馬牽引,所以選擇了騾子牽引十二磅野戰炮。


    擁有了機動性比原來的炮高得多的野戰炮之後,明軍的野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除了野戰炮外。另外的驚喜是榴彈炮誕生。榴彈炮,這是介於臼炮和加農炮之間的一種曲射火炮,因為炮管較短,口徑較大,裝填速度也比加農炮快,發射的炮彈重量大。而榴彈炮的炮管比臼炮的炮管又要略長一些,和海軍的卡倫炮炮管差不多長,既可以發射開花炮彈,也能發射榴霰彈和實心炮彈,而且也和海軍的卡倫炮一樣,能夠平射,也能曲射。


    其實榴彈炮的誕生,就是戴倉父子得到海軍短管炮的啟發,把海軍短管炮進行了一定的改造之後搬上岸去,變成一種新式的野戰炮。


    榴彈炮出現之後,就能夠用這種炮來保護加農炮的安全。在遠距離上,榴彈炮可以發射開花炮彈;近距離上,榴彈炮又可以放平下來發射榴霰彈。榴彈炮的炮架也是鐵製的,安裝在大輪子炮車上,一門十二磅榴彈炮重量和一門六磅炮差不多,也是可以炮車和彈藥車能合並成一輛四輪車,用騾馬牽引,能高速機動。


    有了這種榴彈炮之後,王新宇就能考慮,在六磅炮或者是十二磅野戰炮的炮隊中,夾雜一部分榴彈炮,用來保護這些火炮的安全。


    不過就目前來看,威力最大的還是新式一窩蜂火廂車和迅雷銃火廂車這兩種大威力武器。出現了軸承之後,戴倉父子對一窩蜂火廂車也進行了改進,也采取了彈藥車和火廂車可以合並成一輛四輪車,或者是兩輛彈藥車合並成一輛四輪車的兩種合並方式。因為有了軸承,可以節約大量的牲畜的力量,能夠讓同樣數量的牲畜運輸更多的彈藥。


    迅雷銃火廂車也得到了較大的改進,這是一種原始的,多管火門點火式管式火器,其實就是一種多管火銃,但因為迅雷銃火廂車存在更換銃管速度快,射速高等優點,所以說這種火器雖然原始,卻等於是一種原始的機槍。


    當年趙士楨造出來的迅雷銃,不過是五管火門槍,還未必比三眼銃好用。而現在經過戴梓等人改良的,安裝在火廂車上的迅雷銃,卻是一百管迅雷銃!點燃連在一起的導火索之後,根據導火索燃燒順序,可以依次發射出一百發彈丸。在這一百根銃管全部發射完畢之後,負責迅雷銃的士卒隻要搬動木板,就能把打完子彈的銃管從火廂車上取下來,再換上一副新的木板,木板上麵鑲嵌有一百根裝滿子彈的銃管。


    當然,即便是改良過的迅雷銃火廂車,還是讓王新宇不能十分滿意,因為這種武器的有效射程並不遠,在百步之內方有殺傷效果,五十步之內才能準確擊中目標。比起真正的手搖式機槍來,還差了一大截。


    重型武器上麵的改進,使得王新宇能有信心在北方打野戰。隻不過這些重型武器都需要時間來生產,要積累到相當數量的重型武器,尚且需要時間。


    “一個月能生產兩輛一窩蜂火廂車,兩輛迅雷銃火廂車和六門大炮。這樣的武器生產速度不算慢了,但是炮彈和開花火箭的生產還是未能趕得上進度。”宋應星道。


    “我們並不著急向北進攻,應該先拿下南方,把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和廣西,還有浙南都拿下來,等我們在江南站穩了腳跟之後,再穩步謀取中原。到了那個時候,我們這些威力巨大的武器也積累夠了。”王新宇迴答道。


    但是在安慶清軍大營內,鼇拜也在研究明軍的新式火器。


    “明狗火器威力大,而且他們還研究出了挖掘壕溝,修建土牆的辦法來抵消我們大炮的威力!這明狗確實不好對付!”傑書道。


    鼇拜拿著一支繳獲的隨發短銃,在手中把玩著:“今後的作戰,都是這種模式了!火器威力越來越大,個人武勇抵擋不住火器!連堅固的城池都擋不住火器!但挖掘壕溝,能夠抵消火器的威力。戰兵在壕溝中對射,搏殺。”


    “鼇大人,若是我們也挖掘壕溝,那豈不是不利於我們的騎兵發揮?”傑書問了句。


    “南方作戰,騎兵也發揮不了什麽作用。要征服漢人,還是得利用漢人。我們可以利用漢人的讀書人,讓他們組建練勇。這裏有湖北一位舉人獻的計策,你看看,還不錯!”鼇拜道。(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艦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鐵血坦克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鐵血坦克兵並收藏大明艦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