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會的壯士押著俘虜,從百姓前麵通過。這些清兵早就沒了往日的趾高氣揚,都是垂頭喪氣的低著頭,任憑老百姓往他們身上吐口水,丟石頭。


    百姓人群中突然衝出一名約莫十五六歲的少年,這少年從地上拾起一塊西瓜般大小的石頭,就要向一名清兵腦袋上砸下去。


    眼疾手快的王德峰一個箭步上前,攔住少年,奪下他手中的石頭。


    兩名雇傭兵上來,摁住了少年。


    “你這紅夷鬼!放開我!快放開我!我要殺韃子!我要給爹娘報仇!”這少年死命掙紮著,一雙血紅的眼睛死死瞪著王德峰。


    王德峰用粵語說道:“孩子,我們大明軍隊有軍規,不能隨意虐殺俘虜。就算裏麵有罪大惡極的,也要經過審判,才能執行死刑。”


    “你們也是大明的軍隊?”少年瞪大眼睛,不可思議的看著眼前這位白皮膚,藍眼睛,一頭黃色頭發的外國人。


    “不錯!”王德峰點點頭,“我們當然是大明的軍隊!因為我們的老板是大明將軍!”


    “船來了!”有人喊了聲。


    海麵上出現了兩條巨大的白色身影,一前一後,駛入港灣中。大船在距離海灘大約兩百餘步之外停靠了下來,從船上放下小艇,向海灘劃了過來。


    “好大的船啊!簡直就像山一樣大!”人們紛紛驚歎。


    “這是紅毛鬼的船吧?以為我們在海裏捕魚的時候,見過那麽大的船。”一名白發蒼蒼的老人說道。


    一位童生模樣,像是肚子裏有點墨水的年輕人感歎了一句:“太大了!不知道當年永樂大帝年間,三寶下西洋的時候的船,有沒有這船大。”


    這童生的父親說了句:“當年前明永樂大帝的大寶船,可是比這西夷船大多了!”


    正當人們議論紛紛的時候,小艇劃了過來,把百姓一批批的送上大船。雇傭兵最後押著俘虜上船,把俘虜送到底艙去。天地會的勇士們卻沒有上船,他們留在大陸繼續活動。


    少年上了船,在船上找了一處空位歇息下來。這位少年名叫陳海根,原本父母親都是漁民。因為禁海令,不但不許下海捕魚,而且必須遷往距離海邊十五裏的內陸。陳海根的家裏失去了經濟來源,從此家裏連飯都吃不上。為了能讓家人過得好點,陳海根的父親偷偷的去海邊捕魚,結果被清兵抓住,當場就砍了腦袋。他的母親聽到這個噩耗之後,當晚就懸梁自盡,跟著父親去了,隻留下陳海根一個人成了孤兒。


    到了瓊州之後,百姓們發現,天地會和明軍沒有欺騙他們,每一名百姓在排隊登記了姓名籍貫和家裏的情況之後,就能領到自己的年貨,還給安置了一間屋子。當地的官府向百姓們承諾,過完年之後,新來的人們就能領到土地。


    登記處的人們排成了長隊,陳海根排在童生後麵。


    “姓名!”坐在桌子前的一名明軍士卒問話。


    “劉寶瑞!”童生迴道。


    明軍士卒在紙張上寫下了三個字,又抬頭問劉寶瑞的父母親姓名,是否有兄弟姐妹,隨後一五一十的在紙張上登記下來。


    士卒讓劉寶瑞對一下紙上登記的有沒有錯誤,沒有錯誤就讓他摁上一個手印。看著劉寶瑞按完手印,士卒對他說:“好了,你去那邊領年貨吧!”


    輪到陳海根的,士卒問了他名字之後,又問他父母。


    “迴軍營,我沒有父母!我父親出海被韃子害了!母親自盡了!”陳海根咬牙切齒的迴道。


    士卒記錄下來,又問:“家裏還有什麽親人嗎?”


    “本來還有個妹妹,去年的時候實在過不下去了,賣了。”陳海根的眼眶一下就濕了。


    士卒聽得心中一酸,眼睛有點紅了,沉默了片刻,他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開口說道:“好了,你看一下有沒有錯,沒錯的話就按個手印,然後去那邊領東西吧!”


    “我不認識字。”陳海根迴道。


    站在邊上還沒離開的劉寶瑞拿起紙張來看了一眼,對陳海根道:“小兄弟,沒寫錯,你在上麵按個手印吧。”


    “等下!我要當兵!我要殺韃子報仇!請問你們收不收我!”陳海根卻拒絕按手印。


    那士卒說道:“你先把年貨領了吧,年前沒有再招兵了。等過了年,正月初六開始招兵,我們會開一個招兵處,你到時候再來報名吧!”


    陳海根按下了手印後,兩人就去領取年貨的地方排隊。不久之後,陳海根領到了他的年貨:一套適合在熱帶地區勞作的漢服式樣短衫,一小袋大米,一小袋黃豆,一小袋小魚幹小蝦幹,一袋番薯,還有十塊銅板。


    隨後就有人帶著他們,去臨時安置點落腳。


    安置點是用竹子搭成的房子,四周的牆壁都是竹子的,地上也是竹子的,屋頂也是竹子的,居住在裏麵十分涼快。因為是臨時安置點,一間屋子裏麵擁擠了七八個人到十多人,打地鋪睡在地板上。因為地板是懸空的,打地鋪睡在上麵不會接受到地上的濕氣而受涼。


    海南島的冬天都十分炎熱,住在竹屋裏麵,一點都不熱。四周都是竹林,竹屋南北通透,裏麵空氣好,又涼快。


    陳海根沒有親人,就被安排同一批孤兒、單身男人居住在一起。


    安頓下來後,就明軍士卒上門來詢問:“我們這裏要穿漢人的衣冠,也不能再留韃子的辮子了,你們先把衣服換了,然後你們可以跟我們去把辮子剪了,先剃光頭,再慢慢留長頭發來束發,也可以把辮子打散了,要剪辮子還是披散頭發,隨你們自己選擇。”


    早就有一名上了年紀的男人站了出來:“我跟你去,把辮子剪了!我寧可剃了光頭,也不願意留下那恥辱的標誌!”


    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表示願意把辮子剪掉,先剃光頭,以後再留長頭發。


    一個叫吳水生的男子說道:“我還是不剪辮子了,披散了頭發就好。”


    陳海根問道:“你為何不去剪掉辮子?”


    吳水生道:“萬一哪天朝廷打迴來,剃了光頭怎麽留辮子?那要被砍頭的!”


    陳水根鄙夷的看了吳水生一眼,對他的話嗤之以鼻:“韃子打迴來?過了年,勞資就去當兵去!除非勞資戰死!不然韃子休想踏上這瓊州島一步!”


    “說得好!”劉寶瑞鼓起掌來,“隻要我們還活著,就不會讓韃子打上來!”


    “對!”一名紫紅色臉龐的壯士男子站出來,“我也去當兵!韃子敢來,就和他們拚了!”


    一群男人去了外麵,剪掉了那代表漢人恥辱的金錢鼠尾辮,隨便把頭上那一點頭發也給剃了,每個人都剃了一個大光頭。


    已經換上漢人衣衫的陳海根拍了拍自己的光頭,對身邊同樣換上漢人衣衫,剃了個大光頭的劉寶瑞說:“我就暫時不留長頭發了!等打敗了韃子,給我爹娘報了仇,再把頭發留起來。”


    竹林外的棚子中,柴火燒得很旺,鍋裏麵熬著香噴噴的大米紅薯粥,邊上的蒸籠裏麵,蒸著熱氣騰騰的饃饃。


    到了用餐的時間,有人在外麵喊叫:“粥熬好了,去外麵排隊領粥!”


    陳海根跟著大夥們去外麵粥鋪排隊等候,隻見粥鋪裏麵站著兩名身穿僧袍,身上掛著念珠,頭頂有戒疤,剃了板刷頭的男子,正在布施。其中一名男子年齡較大,大約有五十多歲,像是得道高僧的模樣,另外一名是一位年輕僧人。


    幾名明軍士卒在維持秩序,還有人吆喝道:“一人一碗粥,不要多領了!每個人領了粥,再去那邊排隊,一人領一個饃饃,還有一份小菜!都排好隊!別亂!”


    有人亂插隊的,還有人已經領了一碗粥,飛快的喝完,又迴來第二次排隊的,都被維持秩序的明軍士卒拉了出來,插隊的被拉到後麵去重新排隊;企圖多領一碗粥的,被打了一鞭子,就轟了出去。


    一名抱著孩子的女人,排到了粥鋪前,正準備領粥的時候,那高僧看了小孩一眼,卻開口說道:“阿彌陀佛,這位女施主,令郎是生病了吧?你領了粥,去那邊找郎中,不要錢的,給小施主抓點藥吧。”


    “多謝大師!”這女人連忙跪在地上道謝。


    “能有東西吃,發年貨,看病還不要錢,年後還能發田地,漁民發漁船,這裏真是漢家樂土啊!”隊伍中排隊的劉寶瑞感歎了一句。


    陳海根領了一碗熱乎乎的粥,又去排隊領到一個熱氣騰騰的饃饃。雖然是蕎麥粗麵加上高粱粉做成的饃饃,但對於這些饑腸轆轆的村民們來說,已經是難得的人間美味了。更何況,還有一小勺的鹹菜蘿卜幹,這可是他過年都吃不到的東西啊!


    竹林外麵的牲畜欄中,還有人趕著豬,拎著雞鴨過來。


    陳海根問了一位比他早了幾天來的男人,那人告訴他說:“那些是除夕夜和正月初一,要給我們吃的。”


    後來陳海根又陸陸續續了解到一些情況,他才知道原本清廷的雷瓊總兵高進庫,已經被明軍擒殺了!


    用過晚餐,陳海根躺在竹地板上翻來覆去無法入眠。他隻覺得時間過得太慢了,他隻想早點參軍,為自己的父母親報仇。特別是聽說禍害雷州半島多年的高進庫已經被明軍擒殺,更是激起了陳海根參軍的念頭。


    劉寶瑞不知道什麽時候闖了進來,拉起了陳海根。


    “我也想去參軍!”兩人到了竹林裏麵,劉寶瑞說出他的想法。


    “你?”陳海根驚得瞪大眼睛,看著劉寶瑞,覺得這個人怎麽會產生那麽奇怪的想法,“別人都說,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劉大哥是高高在上的讀書人,如果考取了功名,那以後就是高高在上的大老爺了!怎麽會想著去當兵?”


    “功名?”劉寶瑞苦笑一聲,“已經沒指望了!本來我是想考個功名的,可是因為韃子偽朝廷的禁海令,我們家裏從此破落了。家裏有一批貨在海外,也因為禁海令迴不來了!損失了那批貨,我們家也供不起我讀書啊。”


    劉寶瑞家裏本來是跑海貿的海商,家境算不錯。因為當年商人地位底下,家裏人出錢供他上學,希望他能夠考個功名,隻是考了多年,也沒能考上秀才。禁海令來了之後,劉寶瑞家裏的一批貨在外麵迴不來,從此家境一落千丈,連書都讀不起了,也淪為失去土地的農民,他又沒能考上功名,也幫不上家裏的忙。


    陳海根道:“既然你到了這裏,那你還是有機會讀書的。這裏的官府供給我們吃的穿的,還能發田地。”


    劉寶瑞大笑幾聲:“我都想明白了!我們的好處,是這裏的官府給我們的!這裏是我們漢人的官府!是我們漢人的樂土!如果誰都不去當兵,誰來保護我們漢人的樂土?假如韃子打過來,大明官府丟失了瓊州,我們還能有好日子過嗎?”


    “好!”陳海根讚歎道,“不愧是讀書人!眼光就和我們不一樣!而我就不一樣了,我隻知道殺韃子,給父母親報仇!要不是因為仇恨,我早就活不下去了!”


    劉寶瑞仰天長歎:“這禁海令,害得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啊!”


    ps:新人求收藏,推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艦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鐵血坦克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鐵血坦克兵並收藏大明艦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