渙渙中國,地大物博,多的是勝山名水。而以造型地貌豐富繁盛著稱的莫過於東南第一山“雁蕩山”。雁蕩山地處東海西岸,多處是由火山噴發,岩漿冷凝而成的山穀、峰巒、溝壑、斷崖、丘陵等地貌。經年累月,林木長老,流泉集澗,禽獸喜來,這兒已儼然成了一個可賞可遊可考可探可獵可隱居、避暑的山水福地。雁蕩山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每臨清秋、天高氣爽的時候,一群群北方飛來的大雁棲宿於山頂湖蕩裏,終日可見雁行喧鬧,一字一句一詩的在半空中排開,好不風騷。是於,秋,是遊賞雁蕩山的黃金季。可惜現在卻是冬——十一月廿四,雪大如席,風冷如刀。
這樣的天本該閉門不出,圍爐夜話。
可是在雁蕩山的靈秀峰頂上,卻有一人,身著大氅,東望滄海,臨風獵獵,意態孤絕。
他是誰?為何要選在這“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歲暮日暮,迎對寂寞風雪。
這時他背後走來一人,身著狐裘,腰係紅巾,頭上珠花一顫一顫的,發出悅耳的叮呤叮呤聲。雖則天雲慘淡,寒氣凜冽,衣裘厚重,但依然難掩其傾城天姿、驚國麗容。
她來到他身後,輕輕的喚了一聲:“誌郎”。
譚朝誌轉過身來,他飛揚的神思像是淩霄的羽毛,終因這一聲溫柔的唿喚而徐徐飄迴地麵。望著自己美麗的妻子,他臉上浮起一絲欣慰的笑意:“求兒。”
被喚作“求兒”的女人低下頭,長細黑潤的睫毛掩在輕薄整齊的額發後麵,隻剩雪白的頸,玉一樣幾乎透明的鼻子,在這個飄雪的傍晚裏出落得一塵不染,惹人憐惜。
結婚兩年多,她還像一個嬌羞的淑女一樣,那麽鮮那麽純那麽美。譚朝誌感到很滿足。任誰能娶到這樣可愛的人兒都會感到此生無悔的。可是他還是有遺憾,深深的遺憾——自己不像以前那樣龍精虎猛、矯健雄豪了。關於這一點,求兒曾經涵容一笑,這樣安慰:“你千萬不要感到悔憾。雖然你已不能練武了,但我們依然相愛啊!生生世世,無論你變成什麽樣子,我都不會離開。讓我們長相廝守,永永遠遠,恩恩愛愛。不要再為那些雄圖霸業、江湖恩怨而煩惱了,好嗎?”
“好”譚朝誌這樣迴答——他知道,求兒試圖用愛去撫平他心中的傷痛。一度,無論他每天多麽忙,多麽累,都會抽出一兩個時辰來練武。為了增強自己的實力,為了壯大升龍閣的聲威,為了傲嘯八方、吒吒風雲、一統武林的夢想,他把練武當成了每天必修的功課,把練武練成一種興趣,為練武受苦受累受傷受辱在所不惜。可是誰曾想,在一次對敵作戰中,他竟被自己父親製住,二十多年寒暑的苦修一朝被廢。空餘殘軀,苟延殘喘,怎不叫他憾恨非常呢!可是這種憾這種恨又不能光明正大的發泄出來——一者當然因為掌執門主大權,舉足輕重,不能任性而為,在屬下麵前失了一個領袖必須具備的威信與理智。二者因為當時情況特殊,父親這樣做,也是情非得於(兩年前,升龍閣欲圖消滅與之分庭抗禮的神槍會,發動了一場蓄謀取已久的戰爭,未料神槍會臨時來了兩位強助,致使升龍閣功敗垂成,反受神槍會所製。時任升龍閣門主的譚永光,既譚朝誌之父,在強敵環伺中,自度在劫難逃,為保譚家出自他這一係的香火不滅而痛下辣手廢去譚朝誌的武功,並以自栽相謝,求白道俠士網開一麵,放譚朝誌生還。此事詳見《刀之傳奇第一部:潮王劫》)
在情在理,譚朝誌不該有恨。可是事實上,親曆此劫,有幾人能寬懷一笑,不憾不恨呢!他身在高位,雄心勃勃、誌氣飛揚、才高能異,深以自許。奈何恃以自傲、恃以圖霸的武功一朝渙然冰消、不複迴返,真乃美人遲暮、壯士斷腕——悲難自抑,傷難自愈啊。所幸愛妻韋詩求依然在側,關還備至、不斷鼓勵,才使得他逐漸擺脫這斷腕、遲暮的陰影,重新振作。如今他仍是升龍閣的門主,眾所公認的門主。
隻是這掌門之位,他是做得越來越不安穩妥了。也許是因為樹大招風,人登了高位後,別人就希望看見你摔下來,倒下去、爬不起來。所以高處不勝寒,尊位如針氈。譚朝誌感到不安穩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升龍閣內部實權的轉移——兩年前,他因武功被廢的事,一度消沉,將閣中諸事盡委於叔叔譚永裕。本來閣二堂主楊白羽才高能顯,人情練達,堪當重任。可是由於他不姓譚,終讓人放心不下,所以譚朝誌最終將門主代理權交給步叔叔。譚永裕是譚永光的胞弟,本不在升龍閣任職但卻是江南譚家的棟梁人物。譚姓旺族,遠親近親,正門旁門,散布在各地不下十萬人口,其間所生諸事,不知多少,可是無論大小巨細、繁簡雜純,落在他的手上,全被處理得井井有條,恰到好處。可以說,譚家望族能掙個“武林世家”的名頭迴來,他功不可沒,而且還功勞不小。沒有他的背後打點、裏外張落,壯大譚家聲威,隻怕升龍閣還不能發展得如此速如此大。兼之這人忠心耿介,素有賢名,很得眾望,譚朝誌將代理權交給他,自覺穩妥。
可惜人心隔肚皮。出乎意料的是:譚永裕代理升龍閣門主,表麵上招徠豪傑,經營四方,將收支、調度、賞罰理得不偏不倚,令人滿意。暗地裏卻培植黨羽,黨同伐異,擅權自專,儼然已有篡位奪權的跡象。
且說譚朝誌從悲痛中走出,重新振作,要收迴樓主代理權的時才發現,自己引狼入室,已鑄成大錯。升龍閣內暗潮洶湧,盤根錯節,多的是譚永裕的黨羽。隻因自己是升龍閣創始因譚永光的嫡子,接掌門主大位,名正言順,眾所公允。所以為避輿論、為服人心,譚永裕才沒有公然造反。但饒是如此,閣內大權下移,為譚永裕暗中操縱,自己這個門主已有名無實,朝不保夕。說起來真令人寒心。
“與其受人所製,不如放手一搏,死亦何妨。”譚朝誌曾這樣想,也曾為此消極的努力。可是楊白羽急忙勸止,他勸止的理由有二:一,門主之權被駕空,當今升龍閣內願聽令效命的人手不過三成。舉事鏟奸,勝算甚微,不宜操之過急,須得從長計議。二,大丈夫固不畏死,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門主你弟死父亡,孤零一人,沒生下一兒半女的,便要平白送掉性龠,豈不是有負祖恩浩蕩。
楊白羽說得在理,譚朝誌隻能沉默。
“既不能戰死,不如棄門主之位,歸隱江湖,逍遙自在。”譚朝誌也曾這樣想,並已作出讓位的準備。可是楊白羽又急忙勸止,諫止的理由有二:一,譚永裕此人性格多疑,手段毒辣。如果門主你主動讓位,其定會狐疑,心不能安。最後為除後患,必斬草除根、趕盡殺絕。二,升龍閣是前任門主譚永光苦心經營所建立的門派。輕方放棄,豈是子孫之德。
楊白羽說得在理,譚朝誌隻能苦笑。
“不能進,也不能退。不能持又不能棄。我難道貌岸然就隻能任人擺布,束手待斃嗎?”譚朝誌感到絕望,他最後隻能這樣反問。楊折羽卻搖了搖頭,智圓機深的說:“一飛衝天,一鳴驚人”。譚朝誌聽了,靈機一醒,計上心頭。
一飛衝天,一鳴驚人——此語出自春秋一代霸主楚莊王之口。據史載,楚莊王即位三年,不問政事,日夜飲酒作樂,並發布命令說,誰勸告就要處死刑。當時奸佞見君王昏聵,便百般討好,進獻珍禽異獸、珠寶美女,個個爭著阿諛奉承,乞官求爵,極盡逢迎之能事。這可急壞了忠直任事,為國煩憂的大臣們。忠臣伍舉冒死進諫說:“我有隱語要進獻大王——有一隻鳥在一座小山頭上,三年不習,三年不鳴,這是什麽鳥?”楚莊王聽出這是良言進諫,意在勸他矯枉歸正,整頓朝綱,有所作為,不要像那隻不飛不鳴的鳥一樣,虛度光陰,枉費了能翔青天的翅膀,能唱清歌的歌喉,完全喪失了自己的光采。他當時便以隱語迴答道:“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後來,果然。楚莊王一鳴驚人,他將奸黨佞臣,盡皆罷黜。起用忠臣良將,一舉廓清寰宇,開創了一片光明政治。顯然,其繼位三年來閉蔽聰塞明、追聲逐色,貪歡縱欲的舉動,並非本意。他這樣做隻是為了考察官吏,讓奸佞小人無處遁形,讓忠直良臣嶄露頭角。等到察人察得一清二楚的時候,他便從吏治著手,用賢黜佞,嚴明法紀、革除弊政,為富民強兵製定良策。
——誰說小人智過君子。楚莊王欲擒故縱、一鳴驚人的舉措不是超越屑小的智慧嗎?
因為楊白羽這句話,譚朝誌受到了鼓舞。他的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他深切的感到當此之際,自己絕不能認輸,更不能魯莽。他決定用智,用智鬥倒譚永裕——譚永裕不是想“挾天子以令諸候”嗎?好,那就逞他的誌,足他的願。自此之後,譚朝誌一改鬱勃難舒之色,日日醉酒、夜夜貪歡,常宿柳眠娼,夜不還家。還著屬下大興土木,營建歌舞藝苑。領著大小跟班,遊山玩水。極盡逸樂之能事。妻子韋茜求不知內情,見屢勸不止,便告到儼然已成為升龍閣大總管的叔叔譚永裕那兒。譚永裕暗中觀察,又聽多了內外人士對譚朝誌近日行止的非議,心中暗喜,想侄兒自甘墮落,豈不是自己之幸。不過他表麵上可不露聲色,反而板起臉孔,一本正經的訓斥譚朝誌,讓外人以為他這個做叔叔的仁之義盡、忠心輸弼。另外他早已在這個侄兒的身邊安插了自己的人手。這些人手得他暗示,有意無意的將譚朝誌往邪路上引,助長了縱欲傷身、玩物喪誌的態勢。很快,譚朝誌在眾人心目中便成了頭腦昏昏、糊裏糊塗,行屍走肉一樣的廢人。升龍閣上下、內外漸漸的,便隻知有大總管譚永裕,而不知有門主譚朝誌了。
楊白羽也易幟投誠,向大總管靠攏,而且還出賣了不少關於升龍閣的密秘。這些密秘或者與人事、或者與生意往來、或者與幫會契約,、或者與外援力量有關。總之是譚永裕以前不知,而又急欲知道的事情。很快,譚永裕便滿意的對楊白羽說:“楊堂主,升龍閣二堂主的位子,你就安心的坐下去吧。不必有什麽擔憂。”
取得譚永裕的信任後,楊白羽一如既往,還是負責升龍閣內的人事組織、士卒訓練、生意經營等事務。
在楊白羽的努力下,升龍閣發展得很好。譚永裕很高興,時常給予嘉獎與鼓勵。譚朝誌依然不聞不問,玩物喪誌。可是誰又知道呢?在私底下,楊白羽曾偷偷的對譚朝誌說:“門主,我們的力量已恢複到五成,可以與譚永裕分庭抗禮了。”譚朝誌聽後,無喜無憂,他深沉的道:“升龍閣外有強敵神槍會虎視眈眈,又有強仇飛鳳棲梧樓伺機而戰。如若不能一擊必殺,速除內賊,那必為外敵所趁,於大局不利。所以目前還得忍氣吞聲,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於是大家各懷心機,相安無事。轉眼兩年過去。
兩年,對於有些人來說,很長。簡直就像七八十個春秋那樣,頭發都由黑變白了。對有些人來說,則是很短,仿佛隻是轉眼一瞬,什麽事都沒來得及做,便過去了。對韋詩求而言呢?是長還是短?丈夫荒唐,妻子當然度日如年,她可謂是痛徹心扉。可是這種傷心之痛逐漸便變成了理解之痛。韋詩求不是傻子,她很關心丈夫,也很關心丈夫的事業。憑著對丈夫的關心和對權爭的敏感,她漸漸看出了危機——大權下移。她終於明白了丈夫的處境,並且開始覺察到丈夫的良苦用心。她在人前人後,還是滿眼的哀怨。可是當與丈夫獨處時,她不再大吵大鬧,她隻用自己的柔情,盡心盡量的撫慰他那顆瀝血的心。
語言是多餘的,能夠心心相印、兩情相知那才重要。妻子的諒解,使得譚朝誌鏟奸的決心更堅更銳,但也更隱更沉。
今天,十一月廿四,大雪如席,風冷如刀。譚朝誌要來雁蕩山靈秀峰頂,譚永裕沒有阻攔。因為今天是嫂嫂,也就是譚朝誌母親張氏的忌日。張氏是溫州人,過世已然十三年,可是譚朝誌仍然記憶清晰,好像隻是隔了一天,母親的姿容笑貌仍然曆曆在目。她的溫柔、她的慈藹、她的美麗,深深的鏤在他的心底,影響他一生。乃致一見到韋詩求時,他便著了迷,失了神,墜入夢裏一般忘乎所以。因為韋詩求長得太像母親張氏了。
說不清那是不是一種戀母情結。打從認識韋詩求那天起,他便下意識的去瓦解自己的桀傲不馴、兇殘暴戾。好像她來了,便能溫柔他的整個世界。為了取悅她,得到她,他不惜帶代價,不惜手段,甚至不惜改變自己。這就是愛情的偉大之個吧,它往往能將人從頭到腳,從裏至外,徹底的改變。
張氏的墳墓就在靈秀峰頂上,那兒還有一座規模雖非宏壯,卻很寬敞的“怡情齋”。
“怡情齋”是譚永光為記念愛妻張氏而修建的一座廟堂。內設臥室、廚房、書房,所有日用家常一應俱全。大堂北首供著張氏的靈牌。一直以來,都派有人員留守,做些澆花、焚香、除草、灑掃庭院什麽的。總之一年四季,這兒都保得保持清淨,不準閑雜人等隨便踏入。
譚朝誌是第十三次來這兒了。以前無論多忙多煩多累,在母親忌日這一天,他都會來這兒。有時與父親同來,有時與弟弟同來,有時與自己忠心的部將同來。可是現在弟死父亡,麾下已難分誰忠誰奸,他隻好攜妻子韋詩求同來。韋詩求過門兩年多,兩人很恩愛,他叫她“求兒”,她叫他“誌郎”,像這稱唿一樣親妮,他們的感情,千金不易。
以前留守這兒的人員挺多,因為那時升龍閣勢力鼎盛,門主譚永光又素愛排場,走到哪裏都前唿後擁的好不威風。後來因為征戰過甚,屢經變故,升龍閣勢力大不如前,輪到譚朝誌任門主時,大權旁落,更是不堪。是於留守此處的人也少了,到現在,則隻乘三人:一個是黃伯,六十來歲,躬著身子,帶點哮喘,像懸崖峭壁上倒懸的一尾孤鬆,似乎弱不禁風,又令人肅然起敬。譚朝誌對待這人的態度絕對恭敬,因為黃伯不但抱過他,還是將母親張氏帶大,陪嫁過來的才仆人。一個是小丸子林耀祥,才十三歲,毛頭孩子,人卻機靈,又愛讀書。其父母早亡,譚朝誌因念其父曾是升龍閣部將,故格外開恩,將他帶迴升龍閣,並安排在此處,請黃伯教他讀書寫字。還有一個是王武鳴,正值壯年,長得驃悍勇武,前年因犯了閣規,被安排在此處麵海思過。當然,也是因為其是譚朝誌的愛將,所以才能享此殊榮。
有此三人在此留守,“怡情齋”還真窗是窗,門是門,牆是牆,沒半點損壞。所以譚朝誌今年到此也不忘帶點補品給黃伯,帶些書本給林耀祥,帶兩壇美酒給王武鳴。三人自然歡喜,但都不能體察出門主的蒼涼心境。比起以前,他這次的拜祭,確是心態淒涼。因為隨行的二十四個侍衛,都是譚永裕刻意安排來監視他的。
譚朝誌在靈秀峰頂上,臨風迎雪,他淒苦的心境誰人能懂?也許還有一個人能懂,那就是近在眼前的愛妻:韋詩求。
“天冷了,你身體不好,要多保重。”求兒如是說。
譚朝誌安然一笑:“不礙事的。好久沒這樣登高望遠,獨對晚雪冬風了。我感到心情很寧靜,仿佛一切的俗情凡慮都被拋諸腦後。真希望時間能停留在這一刻,永世不老。”
韋詩求,星眸眨了眨,薄嗔道:“是不是把我也給拋諸腦後了啊。”
“怎麽會呢?”譚朝誌心田和暖的將韋詩求攬在懷裏,道:“我是希望這個世界隻剩下我和你。”
韋詩求仰起秀靨,她其實比譚朝誌矮一頭,這樣往上看,可以看見丈夫黑密的髭須、堅挺的鼻梁、還有厚實的臉廓。她輕聲道:“我愛你,誌郎。”
“我也愛你。”譚朝誌將韋詩求攬得更緊,希望自己的體溫能透過皮裘,溫暖懷中的愛人。
他們在雪的山頂上深擁。久久,久久,如流轉的音樂、婉麗的詩詞、妙曼的舞姿,令人著迷。
偏偏,這個世上,多的是粗魯無文之輩。你讓他聽曲,他會覺得煩惱;你讓他讀詩,他會感到頭痛;你讓他觀舞,他寧願迴家抱老婆,唿唿睡大覺。眼下便有四個這樣的人,他們躲在一塊大石後麵,偷偷的觀望遠處相擁的一對璧人。雪落了他們一身,冷得都有些打顫了。
這四人有個外號,叫做“萬事順利”,他們分別是雷萬均、藍多事、黎順水、羅小利。譚永裕起他們名字中一字,合成了這個外號。他們是譚永裕派來監視譚朝誌的二十四侍衛之四。今夜輪到他們值班監視,其餘二十侍衛,此時就算沒有窩在背窩裏作美夢,也一定會圍在火旁烤肉吃。所以一想到自己的處境,雷萬均便發惱道:“這麽冷的天,叫我們輕裝躲在此處偷看,真倒黴。”
雷多事是個色鬼,接道:“如果門主夫人,也能讓我抱一抱,那就算天氣再冷,我也心甘了。”
“要死啊,你。”黎順水低聲罵道:“大總管說了,我們隻監視,匯報情況。不能對門主夫婦不敬。否則軍法處置。”
羅小利卻嗤之於鼻,訕笑道:“大總管又不在此處,你怕個啥。”
“小心隔牆有耳。”黎順水反駁道。
藍多事這迴理直氣壯了,他道:“這荒郊野地的,你我,加上門主夫婦,總共不下六個人,哪裏來的隔牆有耳,真是的。”
“是嗎?”忽然一個陌生的聲音響起。這聲音很沉很冷,起自四人身後,四人都嚇了一跳,本能的急忙轉身,可是他們誰都沒有看見那個發聲的人,因為他們的身體還沒有完全轉過來,便已被點了死穴。“篤、篤、篤、篤”四聲響,來人動手之快,無法形容。瞬間便殺了四人,不流一點血,也沒有半點多餘的動作。這使得二十丈外相擁在一起的譚朝誌和韋詩求都大吃一驚。譚朝誌武功雖然被廢,但”聽風辨位”的耳力並沒有減弱。韋詩求精通音律,聽力自然也很靈敏。兩人早就發現那在大石後麵偷窺他們的四人。但受人監視已非一天兩天,他們習以為常了,自不當一迴事。沒料到的是,居然來了了不得的高手,一出手便解決了四人。要知道,“萬事順利”可不是泛泛之輩——譚永裕絕不會派一些在實力上沒有得到自己認可的人,來充當監視人的。
“萬事順利”被人解決。譚韋二人暗自警惕,都不知來了什麽高手。
來人閃身而出,長得高大威猛,盛氣逼人。森林猛獅一般,儼然一副王者風範。隻是這人走起路來,卻一瘸一捌、一深一淺的,顯然左腿曾經受過傷,不能行動如常。
這人一現身,韋、譚二人都鬆了一口氣。因為來者是友非敵。
“習塔主。”譚朝誌拱手道。
來者聞言,忙跪地稽首,道:“門主,習良隻是你的臣子,不是什麽塔主。”
原來這人不是別人,正是雲蔚塔塔主習良。一度,在升龍閣前任門主譚永光的安排下,習良假意叛離升龍閣,建雲蔚塔。借此叛變之名,與神槍會結盟(當時神槍會與升龍閣勢如水火),意圖裏應外合,一舉鏟除神槍會。結果因為神槍會臨時來了兩名強助,所以才陰謀敗露,功敗垂成。習良這條左腿,便是被神槍會三旗主韋茜夢打傷的。在那一役裏,習良被挫退,譚永光被迫自刎,譚朝誌武功被廢,升龍閣慘敗,損耗極巨。以習良當時的實力完全可以不受箝製,自成一派。可是他沒有變,依然一如既往的忠於升龍閣。譚永裕的勢力在升龍閣內坐大後,也一度派人下重金拉攏他,他斷然拒絕,並將此事密報譚朝誌。可惜那時的譚朝誌積弱已久,迴天乏力,隻有暗示他養精蓄銳,等待有利時機。
沒想到習良今天卻來了。,而且一下手,便鏟除了譚永裕派來監視的四人,這無疑是等於向譚永裕勢力宣戰了。
“起來說話。”譚朝誌將習良扶起,道:“你怎麽來了?”
習良站直,態度依然恭敬道:“卑職接到楊二當家的飛鴿傳書,說局勢有變,須當機立斷,鏟除譚永裕這股逆賊。”
“局勢有變?”譚朝誌雙眉一蹙,不明所以的問:“說詳細。”
習良欲言又止,看了看一側的韋詩求。顯然不欲有人旁聽。
韋詩求冰雪聰明,自是看得出習良的意思,於是便借故走開道:“我到那邊去摘幾朵梅花。”說著便往後走去,直走出二十餘丈外。她心下戚戚,知道男人在商議軍機大事時,總不喜旁人在側,甚至會斥退一些平時受寵得不得了的人兒。這也許就是男人不可愛的地方吧,他們總是神神秘秘、疑神疑鬼。既然習良顧忌,譚朝誌也沒有明確表示,那她隻好知趣的退開了。
然而韋詩求不知道,這次習良報告的“局勢有變”與她有著莫大的關係。
看著韋詩求走遠,習良這才趨身向前,低聲稟道:“有人夜闖升龍閣刺殺譚永裕,功敗垂成。”
“什麽!”譚朝誌頭腦一震,道:“什麽人這麽大膽?”
習良臉色凝重道:“也許,是門主你的故人。”
“故人?”譚朝誌想不到自己故人中,有誰與譚永裕結下梁子的。
習良提醒道:“據楊二當家飛鴿傳書中講,刺客使的是一柄紅色血劍,被劈傷劈死的守衛,創口特殊,多處是從左至右的開裂。很可能,刺客使用使的是左手劍。而據受傷未死的衛士說,這個刺客的劍招也很特別,往往自下往上撩,發力的角度極為詭異,極難對付。”
譚朝誌聽了,臉色慘變,頭腦中跳出了一個名字——方伯仲。
三年前,江湖中出了一名俠客,執一柄“紅血劍”。年少才俊,聲譽顯隆,其武功獨辟蹊徑,一反常規招式,招招反撩,劍劍辛辣,發力角度極詭至妙、特奇特怪。而且使的還是左手劍。當時武林,無論是名門正派,還是旁門左道,與之交過手的,沒有不歎服的。誠可謂是新一代武林後起之秀中的佼佼者。可是因為他任俠仗義,得罪了黑道上勢力最為龐大的幫派“夜梟盟”。結果被迫千裏逃亡,避難於杭州。當時杭州城內,聲名最盛的武林後起之秀是升龍閣少門主譚朝誌。因為英雄識重,惺惺惜惺惺,所以譚朝誌找到這個避難者——方伯仲。兩人一見如故,相交莫逆。可是好景不長,兩人一起愛上了一個女人,這個女人便是今天升龍閣的門主夫人:韋詩求。
為了獲取美人芳心,兩人各盡其力,施展渾身解數。到了最後,一向桀傲不馴的譚朝誌也不得不承認,方伯仲在這方麵確實比他強也比他有種。因為韋詩求已傾心於方伯仲。可是譚朝誌不甘心,不舍得,也不情願。於是他暗楊白羽暗中去河北通知“夜梟盟”。“夜梟盟”獲知方伯仲在杭州,馬上遣人南下,全力追捕。因為譚朝誌的暗中幫忙,方伯仲最終被“夜梟盟”捉住,解往河北,接受酷刑懲罰。愛人被抓,韋詩求傷心欲絕,不顧一切,要去救人。這時譚朝誌便自告奮勇,以身犯險,上演一出“苦肉計”,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臥床不起,並且帶迴一件信物:紅玉發結(這“紅玉發結”本是韋詩求送給方伯仲的定情信物。這一點瞞不過譚朝誌),說是方伯仲臨終交托,要他將之返還韋詩求,並附加一句:“今生無緣,來世再聚。”
其實,那個“紅玉發結”是夜梟盟從方伯仲身上搜出,迴給譚朝誌的禮。譚朝誌隻是假作文章,謊稱是方伯仲臨終交托的罷。至於方伯仲的死訊,也是譚朝誌特意假傳的。因為唯有如此,韋詩求才能放下這段情緣。果然,韋詩求看了信物,聽信謊言,泣涕連連,形銷骨毀。但又為譚朝誌的“冒死負險,身負重傷”感動不已。於是乎,譚朝誌成功的摧毀了情敵。又在“療傷”期間,與主動來照顧他的韋詩求朝夕相處。漸漸的,漸漸的,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們相愛了。半年後結婚。直至現在,兩情相悅,恩愛如初。他一直沒有告訴他真相。這種事是絕對不能讓她知道的。知道這件事
這樣的天本該閉門不出,圍爐夜話。
可是在雁蕩山的靈秀峰頂上,卻有一人,身著大氅,東望滄海,臨風獵獵,意態孤絕。
他是誰?為何要選在這“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歲暮日暮,迎對寂寞風雪。
這時他背後走來一人,身著狐裘,腰係紅巾,頭上珠花一顫一顫的,發出悅耳的叮呤叮呤聲。雖則天雲慘淡,寒氣凜冽,衣裘厚重,但依然難掩其傾城天姿、驚國麗容。
她來到他身後,輕輕的喚了一聲:“誌郎”。
譚朝誌轉過身來,他飛揚的神思像是淩霄的羽毛,終因這一聲溫柔的唿喚而徐徐飄迴地麵。望著自己美麗的妻子,他臉上浮起一絲欣慰的笑意:“求兒。”
被喚作“求兒”的女人低下頭,長細黑潤的睫毛掩在輕薄整齊的額發後麵,隻剩雪白的頸,玉一樣幾乎透明的鼻子,在這個飄雪的傍晚裏出落得一塵不染,惹人憐惜。
結婚兩年多,她還像一個嬌羞的淑女一樣,那麽鮮那麽純那麽美。譚朝誌感到很滿足。任誰能娶到這樣可愛的人兒都會感到此生無悔的。可是他還是有遺憾,深深的遺憾——自己不像以前那樣龍精虎猛、矯健雄豪了。關於這一點,求兒曾經涵容一笑,這樣安慰:“你千萬不要感到悔憾。雖然你已不能練武了,但我們依然相愛啊!生生世世,無論你變成什麽樣子,我都不會離開。讓我們長相廝守,永永遠遠,恩恩愛愛。不要再為那些雄圖霸業、江湖恩怨而煩惱了,好嗎?”
“好”譚朝誌這樣迴答——他知道,求兒試圖用愛去撫平他心中的傷痛。一度,無論他每天多麽忙,多麽累,都會抽出一兩個時辰來練武。為了增強自己的實力,為了壯大升龍閣的聲威,為了傲嘯八方、吒吒風雲、一統武林的夢想,他把練武當成了每天必修的功課,把練武練成一種興趣,為練武受苦受累受傷受辱在所不惜。可是誰曾想,在一次對敵作戰中,他竟被自己父親製住,二十多年寒暑的苦修一朝被廢。空餘殘軀,苟延殘喘,怎不叫他憾恨非常呢!可是這種憾這種恨又不能光明正大的發泄出來——一者當然因為掌執門主大權,舉足輕重,不能任性而為,在屬下麵前失了一個領袖必須具備的威信與理智。二者因為當時情況特殊,父親這樣做,也是情非得於(兩年前,升龍閣欲圖消滅與之分庭抗禮的神槍會,發動了一場蓄謀取已久的戰爭,未料神槍會臨時來了兩位強助,致使升龍閣功敗垂成,反受神槍會所製。時任升龍閣門主的譚永光,既譚朝誌之父,在強敵環伺中,自度在劫難逃,為保譚家出自他這一係的香火不滅而痛下辣手廢去譚朝誌的武功,並以自栽相謝,求白道俠士網開一麵,放譚朝誌生還。此事詳見《刀之傳奇第一部:潮王劫》)
在情在理,譚朝誌不該有恨。可是事實上,親曆此劫,有幾人能寬懷一笑,不憾不恨呢!他身在高位,雄心勃勃、誌氣飛揚、才高能異,深以自許。奈何恃以自傲、恃以圖霸的武功一朝渙然冰消、不複迴返,真乃美人遲暮、壯士斷腕——悲難自抑,傷難自愈啊。所幸愛妻韋詩求依然在側,關還備至、不斷鼓勵,才使得他逐漸擺脫這斷腕、遲暮的陰影,重新振作。如今他仍是升龍閣的門主,眾所公認的門主。
隻是這掌門之位,他是做得越來越不安穩妥了。也許是因為樹大招風,人登了高位後,別人就希望看見你摔下來,倒下去、爬不起來。所以高處不勝寒,尊位如針氈。譚朝誌感到不安穩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升龍閣內部實權的轉移——兩年前,他因武功被廢的事,一度消沉,將閣中諸事盡委於叔叔譚永裕。本來閣二堂主楊白羽才高能顯,人情練達,堪當重任。可是由於他不姓譚,終讓人放心不下,所以譚朝誌最終將門主代理權交給步叔叔。譚永裕是譚永光的胞弟,本不在升龍閣任職但卻是江南譚家的棟梁人物。譚姓旺族,遠親近親,正門旁門,散布在各地不下十萬人口,其間所生諸事,不知多少,可是無論大小巨細、繁簡雜純,落在他的手上,全被處理得井井有條,恰到好處。可以說,譚家望族能掙個“武林世家”的名頭迴來,他功不可沒,而且還功勞不小。沒有他的背後打點、裏外張落,壯大譚家聲威,隻怕升龍閣還不能發展得如此速如此大。兼之這人忠心耿介,素有賢名,很得眾望,譚朝誌將代理權交給他,自覺穩妥。
可惜人心隔肚皮。出乎意料的是:譚永裕代理升龍閣門主,表麵上招徠豪傑,經營四方,將收支、調度、賞罰理得不偏不倚,令人滿意。暗地裏卻培植黨羽,黨同伐異,擅權自專,儼然已有篡位奪權的跡象。
且說譚朝誌從悲痛中走出,重新振作,要收迴樓主代理權的時才發現,自己引狼入室,已鑄成大錯。升龍閣內暗潮洶湧,盤根錯節,多的是譚永裕的黨羽。隻因自己是升龍閣創始因譚永光的嫡子,接掌門主大位,名正言順,眾所公允。所以為避輿論、為服人心,譚永裕才沒有公然造反。但饒是如此,閣內大權下移,為譚永裕暗中操縱,自己這個門主已有名無實,朝不保夕。說起來真令人寒心。
“與其受人所製,不如放手一搏,死亦何妨。”譚朝誌曾這樣想,也曾為此消極的努力。可是楊白羽急忙勸止,他勸止的理由有二:一,門主之權被駕空,當今升龍閣內願聽令效命的人手不過三成。舉事鏟奸,勝算甚微,不宜操之過急,須得從長計議。二,大丈夫固不畏死,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門主你弟死父亡,孤零一人,沒生下一兒半女的,便要平白送掉性龠,豈不是有負祖恩浩蕩。
楊白羽說得在理,譚朝誌隻能沉默。
“既不能戰死,不如棄門主之位,歸隱江湖,逍遙自在。”譚朝誌也曾這樣想,並已作出讓位的準備。可是楊白羽又急忙勸止,諫止的理由有二:一,譚永裕此人性格多疑,手段毒辣。如果門主你主動讓位,其定會狐疑,心不能安。最後為除後患,必斬草除根、趕盡殺絕。二,升龍閣是前任門主譚永光苦心經營所建立的門派。輕方放棄,豈是子孫之德。
楊白羽說得在理,譚朝誌隻能苦笑。
“不能進,也不能退。不能持又不能棄。我難道貌岸然就隻能任人擺布,束手待斃嗎?”譚朝誌感到絕望,他最後隻能這樣反問。楊折羽卻搖了搖頭,智圓機深的說:“一飛衝天,一鳴驚人”。譚朝誌聽了,靈機一醒,計上心頭。
一飛衝天,一鳴驚人——此語出自春秋一代霸主楚莊王之口。據史載,楚莊王即位三年,不問政事,日夜飲酒作樂,並發布命令說,誰勸告就要處死刑。當時奸佞見君王昏聵,便百般討好,進獻珍禽異獸、珠寶美女,個個爭著阿諛奉承,乞官求爵,極盡逢迎之能事。這可急壞了忠直任事,為國煩憂的大臣們。忠臣伍舉冒死進諫說:“我有隱語要進獻大王——有一隻鳥在一座小山頭上,三年不習,三年不鳴,這是什麽鳥?”楚莊王聽出這是良言進諫,意在勸他矯枉歸正,整頓朝綱,有所作為,不要像那隻不飛不鳴的鳥一樣,虛度光陰,枉費了能翔青天的翅膀,能唱清歌的歌喉,完全喪失了自己的光采。他當時便以隱語迴答道:“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後來,果然。楚莊王一鳴驚人,他將奸黨佞臣,盡皆罷黜。起用忠臣良將,一舉廓清寰宇,開創了一片光明政治。顯然,其繼位三年來閉蔽聰塞明、追聲逐色,貪歡縱欲的舉動,並非本意。他這樣做隻是為了考察官吏,讓奸佞小人無處遁形,讓忠直良臣嶄露頭角。等到察人察得一清二楚的時候,他便從吏治著手,用賢黜佞,嚴明法紀、革除弊政,為富民強兵製定良策。
——誰說小人智過君子。楚莊王欲擒故縱、一鳴驚人的舉措不是超越屑小的智慧嗎?
因為楊白羽這句話,譚朝誌受到了鼓舞。他的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他深切的感到當此之際,自己絕不能認輸,更不能魯莽。他決定用智,用智鬥倒譚永裕——譚永裕不是想“挾天子以令諸候”嗎?好,那就逞他的誌,足他的願。自此之後,譚朝誌一改鬱勃難舒之色,日日醉酒、夜夜貪歡,常宿柳眠娼,夜不還家。還著屬下大興土木,營建歌舞藝苑。領著大小跟班,遊山玩水。極盡逸樂之能事。妻子韋茜求不知內情,見屢勸不止,便告到儼然已成為升龍閣大總管的叔叔譚永裕那兒。譚永裕暗中觀察,又聽多了內外人士對譚朝誌近日行止的非議,心中暗喜,想侄兒自甘墮落,豈不是自己之幸。不過他表麵上可不露聲色,反而板起臉孔,一本正經的訓斥譚朝誌,讓外人以為他這個做叔叔的仁之義盡、忠心輸弼。另外他早已在這個侄兒的身邊安插了自己的人手。這些人手得他暗示,有意無意的將譚朝誌往邪路上引,助長了縱欲傷身、玩物喪誌的態勢。很快,譚朝誌在眾人心目中便成了頭腦昏昏、糊裏糊塗,行屍走肉一樣的廢人。升龍閣上下、內外漸漸的,便隻知有大總管譚永裕,而不知有門主譚朝誌了。
楊白羽也易幟投誠,向大總管靠攏,而且還出賣了不少關於升龍閣的密秘。這些密秘或者與人事、或者與生意往來、或者與幫會契約,、或者與外援力量有關。總之是譚永裕以前不知,而又急欲知道的事情。很快,譚永裕便滿意的對楊白羽說:“楊堂主,升龍閣二堂主的位子,你就安心的坐下去吧。不必有什麽擔憂。”
取得譚永裕的信任後,楊白羽一如既往,還是負責升龍閣內的人事組織、士卒訓練、生意經營等事務。
在楊白羽的努力下,升龍閣發展得很好。譚永裕很高興,時常給予嘉獎與鼓勵。譚朝誌依然不聞不問,玩物喪誌。可是誰又知道呢?在私底下,楊白羽曾偷偷的對譚朝誌說:“門主,我們的力量已恢複到五成,可以與譚永裕分庭抗禮了。”譚朝誌聽後,無喜無憂,他深沉的道:“升龍閣外有強敵神槍會虎視眈眈,又有強仇飛鳳棲梧樓伺機而戰。如若不能一擊必殺,速除內賊,那必為外敵所趁,於大局不利。所以目前還得忍氣吞聲,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於是大家各懷心機,相安無事。轉眼兩年過去。
兩年,對於有些人來說,很長。簡直就像七八十個春秋那樣,頭發都由黑變白了。對有些人來說,則是很短,仿佛隻是轉眼一瞬,什麽事都沒來得及做,便過去了。對韋詩求而言呢?是長還是短?丈夫荒唐,妻子當然度日如年,她可謂是痛徹心扉。可是這種傷心之痛逐漸便變成了理解之痛。韋詩求不是傻子,她很關心丈夫,也很關心丈夫的事業。憑著對丈夫的關心和對權爭的敏感,她漸漸看出了危機——大權下移。她終於明白了丈夫的處境,並且開始覺察到丈夫的良苦用心。她在人前人後,還是滿眼的哀怨。可是當與丈夫獨處時,她不再大吵大鬧,她隻用自己的柔情,盡心盡量的撫慰他那顆瀝血的心。
語言是多餘的,能夠心心相印、兩情相知那才重要。妻子的諒解,使得譚朝誌鏟奸的決心更堅更銳,但也更隱更沉。
今天,十一月廿四,大雪如席,風冷如刀。譚朝誌要來雁蕩山靈秀峰頂,譚永裕沒有阻攔。因為今天是嫂嫂,也就是譚朝誌母親張氏的忌日。張氏是溫州人,過世已然十三年,可是譚朝誌仍然記憶清晰,好像隻是隔了一天,母親的姿容笑貌仍然曆曆在目。她的溫柔、她的慈藹、她的美麗,深深的鏤在他的心底,影響他一生。乃致一見到韋詩求時,他便著了迷,失了神,墜入夢裏一般忘乎所以。因為韋詩求長得太像母親張氏了。
說不清那是不是一種戀母情結。打從認識韋詩求那天起,他便下意識的去瓦解自己的桀傲不馴、兇殘暴戾。好像她來了,便能溫柔他的整個世界。為了取悅她,得到她,他不惜帶代價,不惜手段,甚至不惜改變自己。這就是愛情的偉大之個吧,它往往能將人從頭到腳,從裏至外,徹底的改變。
張氏的墳墓就在靈秀峰頂上,那兒還有一座規模雖非宏壯,卻很寬敞的“怡情齋”。
“怡情齋”是譚永光為記念愛妻張氏而修建的一座廟堂。內設臥室、廚房、書房,所有日用家常一應俱全。大堂北首供著張氏的靈牌。一直以來,都派有人員留守,做些澆花、焚香、除草、灑掃庭院什麽的。總之一年四季,這兒都保得保持清淨,不準閑雜人等隨便踏入。
譚朝誌是第十三次來這兒了。以前無論多忙多煩多累,在母親忌日這一天,他都會來這兒。有時與父親同來,有時與弟弟同來,有時與自己忠心的部將同來。可是現在弟死父亡,麾下已難分誰忠誰奸,他隻好攜妻子韋詩求同來。韋詩求過門兩年多,兩人很恩愛,他叫她“求兒”,她叫他“誌郎”,像這稱唿一樣親妮,他們的感情,千金不易。
以前留守這兒的人員挺多,因為那時升龍閣勢力鼎盛,門主譚永光又素愛排場,走到哪裏都前唿後擁的好不威風。後來因為征戰過甚,屢經變故,升龍閣勢力大不如前,輪到譚朝誌任門主時,大權旁落,更是不堪。是於留守此處的人也少了,到現在,則隻乘三人:一個是黃伯,六十來歲,躬著身子,帶點哮喘,像懸崖峭壁上倒懸的一尾孤鬆,似乎弱不禁風,又令人肅然起敬。譚朝誌對待這人的態度絕對恭敬,因為黃伯不但抱過他,還是將母親張氏帶大,陪嫁過來的才仆人。一個是小丸子林耀祥,才十三歲,毛頭孩子,人卻機靈,又愛讀書。其父母早亡,譚朝誌因念其父曾是升龍閣部將,故格外開恩,將他帶迴升龍閣,並安排在此處,請黃伯教他讀書寫字。還有一個是王武鳴,正值壯年,長得驃悍勇武,前年因犯了閣規,被安排在此處麵海思過。當然,也是因為其是譚朝誌的愛將,所以才能享此殊榮。
有此三人在此留守,“怡情齋”還真窗是窗,門是門,牆是牆,沒半點損壞。所以譚朝誌今年到此也不忘帶點補品給黃伯,帶些書本給林耀祥,帶兩壇美酒給王武鳴。三人自然歡喜,但都不能體察出門主的蒼涼心境。比起以前,他這次的拜祭,確是心態淒涼。因為隨行的二十四個侍衛,都是譚永裕刻意安排來監視他的。
譚朝誌在靈秀峰頂上,臨風迎雪,他淒苦的心境誰人能懂?也許還有一個人能懂,那就是近在眼前的愛妻:韋詩求。
“天冷了,你身體不好,要多保重。”求兒如是說。
譚朝誌安然一笑:“不礙事的。好久沒這樣登高望遠,獨對晚雪冬風了。我感到心情很寧靜,仿佛一切的俗情凡慮都被拋諸腦後。真希望時間能停留在這一刻,永世不老。”
韋詩求,星眸眨了眨,薄嗔道:“是不是把我也給拋諸腦後了啊。”
“怎麽會呢?”譚朝誌心田和暖的將韋詩求攬在懷裏,道:“我是希望這個世界隻剩下我和你。”
韋詩求仰起秀靨,她其實比譚朝誌矮一頭,這樣往上看,可以看見丈夫黑密的髭須、堅挺的鼻梁、還有厚實的臉廓。她輕聲道:“我愛你,誌郎。”
“我也愛你。”譚朝誌將韋詩求攬得更緊,希望自己的體溫能透過皮裘,溫暖懷中的愛人。
他們在雪的山頂上深擁。久久,久久,如流轉的音樂、婉麗的詩詞、妙曼的舞姿,令人著迷。
偏偏,這個世上,多的是粗魯無文之輩。你讓他聽曲,他會覺得煩惱;你讓他讀詩,他會感到頭痛;你讓他觀舞,他寧願迴家抱老婆,唿唿睡大覺。眼下便有四個這樣的人,他們躲在一塊大石後麵,偷偷的觀望遠處相擁的一對璧人。雪落了他們一身,冷得都有些打顫了。
這四人有個外號,叫做“萬事順利”,他們分別是雷萬均、藍多事、黎順水、羅小利。譚永裕起他們名字中一字,合成了這個外號。他們是譚永裕派來監視譚朝誌的二十四侍衛之四。今夜輪到他們值班監視,其餘二十侍衛,此時就算沒有窩在背窩裏作美夢,也一定會圍在火旁烤肉吃。所以一想到自己的處境,雷萬均便發惱道:“這麽冷的天,叫我們輕裝躲在此處偷看,真倒黴。”
雷多事是個色鬼,接道:“如果門主夫人,也能讓我抱一抱,那就算天氣再冷,我也心甘了。”
“要死啊,你。”黎順水低聲罵道:“大總管說了,我們隻監視,匯報情況。不能對門主夫婦不敬。否則軍法處置。”
羅小利卻嗤之於鼻,訕笑道:“大總管又不在此處,你怕個啥。”
“小心隔牆有耳。”黎順水反駁道。
藍多事這迴理直氣壯了,他道:“這荒郊野地的,你我,加上門主夫婦,總共不下六個人,哪裏來的隔牆有耳,真是的。”
“是嗎?”忽然一個陌生的聲音響起。這聲音很沉很冷,起自四人身後,四人都嚇了一跳,本能的急忙轉身,可是他們誰都沒有看見那個發聲的人,因為他們的身體還沒有完全轉過來,便已被點了死穴。“篤、篤、篤、篤”四聲響,來人動手之快,無法形容。瞬間便殺了四人,不流一點血,也沒有半點多餘的動作。這使得二十丈外相擁在一起的譚朝誌和韋詩求都大吃一驚。譚朝誌武功雖然被廢,但”聽風辨位”的耳力並沒有減弱。韋詩求精通音律,聽力自然也很靈敏。兩人早就發現那在大石後麵偷窺他們的四人。但受人監視已非一天兩天,他們習以為常了,自不當一迴事。沒料到的是,居然來了了不得的高手,一出手便解決了四人。要知道,“萬事順利”可不是泛泛之輩——譚永裕絕不會派一些在實力上沒有得到自己認可的人,來充當監視人的。
“萬事順利”被人解決。譚韋二人暗自警惕,都不知來了什麽高手。
來人閃身而出,長得高大威猛,盛氣逼人。森林猛獅一般,儼然一副王者風範。隻是這人走起路來,卻一瘸一捌、一深一淺的,顯然左腿曾經受過傷,不能行動如常。
這人一現身,韋、譚二人都鬆了一口氣。因為來者是友非敵。
“習塔主。”譚朝誌拱手道。
來者聞言,忙跪地稽首,道:“門主,習良隻是你的臣子,不是什麽塔主。”
原來這人不是別人,正是雲蔚塔塔主習良。一度,在升龍閣前任門主譚永光的安排下,習良假意叛離升龍閣,建雲蔚塔。借此叛變之名,與神槍會結盟(當時神槍會與升龍閣勢如水火),意圖裏應外合,一舉鏟除神槍會。結果因為神槍會臨時來了兩名強助,所以才陰謀敗露,功敗垂成。習良這條左腿,便是被神槍會三旗主韋茜夢打傷的。在那一役裏,習良被挫退,譚永光被迫自刎,譚朝誌武功被廢,升龍閣慘敗,損耗極巨。以習良當時的實力完全可以不受箝製,自成一派。可是他沒有變,依然一如既往的忠於升龍閣。譚永裕的勢力在升龍閣內坐大後,也一度派人下重金拉攏他,他斷然拒絕,並將此事密報譚朝誌。可惜那時的譚朝誌積弱已久,迴天乏力,隻有暗示他養精蓄銳,等待有利時機。
沒想到習良今天卻來了。,而且一下手,便鏟除了譚永裕派來監視的四人,這無疑是等於向譚永裕勢力宣戰了。
“起來說話。”譚朝誌將習良扶起,道:“你怎麽來了?”
習良站直,態度依然恭敬道:“卑職接到楊二當家的飛鴿傳書,說局勢有變,須當機立斷,鏟除譚永裕這股逆賊。”
“局勢有變?”譚朝誌雙眉一蹙,不明所以的問:“說詳細。”
習良欲言又止,看了看一側的韋詩求。顯然不欲有人旁聽。
韋詩求冰雪聰明,自是看得出習良的意思,於是便借故走開道:“我到那邊去摘幾朵梅花。”說著便往後走去,直走出二十餘丈外。她心下戚戚,知道男人在商議軍機大事時,總不喜旁人在側,甚至會斥退一些平時受寵得不得了的人兒。這也許就是男人不可愛的地方吧,他們總是神神秘秘、疑神疑鬼。既然習良顧忌,譚朝誌也沒有明確表示,那她隻好知趣的退開了。
然而韋詩求不知道,這次習良報告的“局勢有變”與她有著莫大的關係。
看著韋詩求走遠,習良這才趨身向前,低聲稟道:“有人夜闖升龍閣刺殺譚永裕,功敗垂成。”
“什麽!”譚朝誌頭腦一震,道:“什麽人這麽大膽?”
習良臉色凝重道:“也許,是門主你的故人。”
“故人?”譚朝誌想不到自己故人中,有誰與譚永裕結下梁子的。
習良提醒道:“據楊二當家飛鴿傳書中講,刺客使的是一柄紅色血劍,被劈傷劈死的守衛,創口特殊,多處是從左至右的開裂。很可能,刺客使用使的是左手劍。而據受傷未死的衛士說,這個刺客的劍招也很特別,往往自下往上撩,發力的角度極為詭異,極難對付。”
譚朝誌聽了,臉色慘變,頭腦中跳出了一個名字——方伯仲。
三年前,江湖中出了一名俠客,執一柄“紅血劍”。年少才俊,聲譽顯隆,其武功獨辟蹊徑,一反常規招式,招招反撩,劍劍辛辣,發力角度極詭至妙、特奇特怪。而且使的還是左手劍。當時武林,無論是名門正派,還是旁門左道,與之交過手的,沒有不歎服的。誠可謂是新一代武林後起之秀中的佼佼者。可是因為他任俠仗義,得罪了黑道上勢力最為龐大的幫派“夜梟盟”。結果被迫千裏逃亡,避難於杭州。當時杭州城內,聲名最盛的武林後起之秀是升龍閣少門主譚朝誌。因為英雄識重,惺惺惜惺惺,所以譚朝誌找到這個避難者——方伯仲。兩人一見如故,相交莫逆。可是好景不長,兩人一起愛上了一個女人,這個女人便是今天升龍閣的門主夫人:韋詩求。
為了獲取美人芳心,兩人各盡其力,施展渾身解數。到了最後,一向桀傲不馴的譚朝誌也不得不承認,方伯仲在這方麵確實比他強也比他有種。因為韋詩求已傾心於方伯仲。可是譚朝誌不甘心,不舍得,也不情願。於是他暗楊白羽暗中去河北通知“夜梟盟”。“夜梟盟”獲知方伯仲在杭州,馬上遣人南下,全力追捕。因為譚朝誌的暗中幫忙,方伯仲最終被“夜梟盟”捉住,解往河北,接受酷刑懲罰。愛人被抓,韋詩求傷心欲絕,不顧一切,要去救人。這時譚朝誌便自告奮勇,以身犯險,上演一出“苦肉計”,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臥床不起,並且帶迴一件信物:紅玉發結(這“紅玉發結”本是韋詩求送給方伯仲的定情信物。這一點瞞不過譚朝誌),說是方伯仲臨終交托,要他將之返還韋詩求,並附加一句:“今生無緣,來世再聚。”
其實,那個“紅玉發結”是夜梟盟從方伯仲身上搜出,迴給譚朝誌的禮。譚朝誌隻是假作文章,謊稱是方伯仲臨終交托的罷。至於方伯仲的死訊,也是譚朝誌特意假傳的。因為唯有如此,韋詩求才能放下這段情緣。果然,韋詩求看了信物,聽信謊言,泣涕連連,形銷骨毀。但又為譚朝誌的“冒死負險,身負重傷”感動不已。於是乎,譚朝誌成功的摧毀了情敵。又在“療傷”期間,與主動來照顧他的韋詩求朝夕相處。漸漸的,漸漸的,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們相愛了。半年後結婚。直至現在,兩情相悅,恩愛如初。他一直沒有告訴他真相。這種事是絕對不能讓她知道的。知道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