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共調度了600萬石糧食,路途損耗200萬石。主要的糧食來源還是河南道南部、淮南道和江南東道,其中廬州、壽州、滁州、和州等地糧食出產最多。”


    劉晏麵容俊秀,衣著素雅,說話的語氣很溫和,不快不慢,又非常清晰。


    他身上有一種淡定從容的氣度,讓人感覺如沐春風。


    李倓不由得驚訝,沒想到去年劉晏竟然從東南調了600萬石糧食過來!


    這個數額,遠遠超過了李倓的預期。


    “臣到廬州和壽州做過實地考察,那裏的每一畝田產量,已經達到兩石,臣認為是曲轅犁之功。”


    曲轅犁更快更深。


    這是能用肉眼看見的。


    更深,種子可以很好地播種進去,不會流……哦不對,不會浮出來,而且更安全,營養物質更好。


    所以產量自然會提高。


    “曲轅犁有普及下去嗎?”李倓問道。


    “去年一年,淮南道各州幾乎都在用曲轅犁了,由各州刺史推行。”


    劉晏補充道:“臣聽說,太湖周圍的水稻畝產超過兩石,大概到了兩石半。”


    李倓讚歎道:“看來卿在淮南道和江南東道興建的水渠是有奇效的。”


    “那都是在陛下的指使下完成的。”


    “這功勞是你的。”


    李倓話語一轉,說道:“淮南道和江南東道的經驗,可以推行其他各道嗎?”


    “可行是可行,但臣覺得淮南道和江南東道部分州的產量去年能明顯提升,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什麽原因?”


    “陛下當初在淮南道和江南東道等州查處過並田,還田於民,臣對比過推行均田的州和田地兼並嚴重的州,推行均田的州,產糧明顯更多。”


    “為何?”李倓明知故問道。


    “那是百姓自己的田,他們種得更加用心。”


    “說得對!”李倓道,“那是百姓自己的田,他們更願意種!這是人之天性使然!”


    “所以這件事,恐怕非臣能辦到。”


    “你可以!”李倓說道,“朕此次召你迴來,可不隻是後勤,打算讓你來做戶部尚書。”


    劉晏嚇了一跳,他連忙起身,拜道:“臣何德何能,如此重要的職位,臣恐怕難以勝任。”


    “若是你無法勝任,這世間恐怕沒有人能勝任了。”李倓看著劉晏,他非常欣賞劉晏辦事的態度。


    心細如塵,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仔仔細細。


    “臣之前隻是一個小小的縣令,承蒙陛下提攜到江東,後升為蘇州刺史,已經感激涕零,臣既沒能幫陛下平定叛亂,亦沒有為國庫再增添半分錢財,才疏學淺,若是成了戶部尚書,恐怕難以服眾。”


    “誰說沒有幫朕平定叛亂的!是你在東南調度了六百萬石糧食,才確保京師有糧食可以吃!你想想,如果沒有你調度的那些糧食,關中將會如何?”


    “聖人……”


    “這個戶部尚書你當定了!如你所言,現在國庫要增收,各道土地又要改製,這些都需要你來處理!”


    國庫增收和支出,錢財調配,這些工作是戶部左侍郎負責的。


    土地、戶籍這些是戶部右侍郎負責的。


    李倓現在都要改,恰好劉晏都能做。


    給戶部尚書,由他一手把控是最合適不過的。


    對於戶部尚書這種官職,劉晏是年輕了一點,他今年才三十五歲,但現在的大唐,除了那個第五琦和楊炎,還有誰能在理財方麵跟他並肩?


    再說了,楊炎和第五琦,在吏治方麵還真比不過劉晏。


    就在這時,張暘急匆匆走來:“聖人,左相求見。”


    “讓他進來。”


    元載急匆匆趕來,情緒有些激動:“聖人,隴右捷報!隴右捷報!”


    李倓怔了怔,這麽快就傳來捷報了?


    他甚至有點懷疑自己聽錯了!


    元載走到麵前:“參見聖人,隴右捷報!王尚書在疊州擊敗吐蕃南線主力!”


    李倓接過來,快速看完,麵色卻波瀾不驚,隻是淡淡道:“朕知道了。”


    其實長袖下的手已經忍不住顫抖了幾下。


    “對了,運往隴右的糧食發出去了嗎?”


    “發出去了。”元載說道,“這是今年的第二批糧食了,第一批是十萬石,第二批也是十萬石,足夠隴右吃兩個月。”


    “還有多少存糧?”李倓又問道。


    “存糧倒是不多了,西線調了一批,還有一批給到中原,那裏災荒極其嚴重,各州刺史上報情況嚴峻,所以臣優先將運到汴州一帶的糧食安排到了那裏。”元載迴答道,“另外,關中不少之前逃難的百姓都迴來了,現在關中各縣還是缺糧。”


    元載猶豫了一下,說道:“聖人,河北收到戰爭波及的地方,朝廷還買有來得及調撥糧食,恐怕現在有很多人忍饑挨餓啊!”


    李倓歎了口氣,說道:“關中已經調集了那麽多糧食,依舊不夠,更別說河北了,你要傳達下去,從現在開始,所有官員都要節儉,不準再有開元天寶時的奢靡之風!”


    “是。”


    “統計了嗎,河北缺多少糧食?”李倓問道。


    “如果隻是考慮補給糧食,至少要一千萬石。”


    “竟然要如此之多?”


    “因為河北道、河南道人多,但是……”


    “但是什麽?”


    “但是據河北道、河南道一些刺史上報,不少百姓南遷到了淮南道,臣還專門派人去問過這件事,昨日淮南道壽州、廬州等地的刺史上報,人丁的確有增加,都是北方南遷下去的。”


    李倓沉思片刻說道:“如此說來,補給給河北道、河南道的糧食到不至於一千萬石了?”


    “的確不用一千萬石了,甚至臣以為可以鼓勵北方民眾南遷,升任在淮南道待過,那裏有大量沒有開墾出來的荒地,正好可以借這個機會開荒。”


    “臣也讚同左相之言。”劉晏道,“這比一味往河北、河南填補糧食要見效快,損失少,而且淮南道是推行了聖人的均田之策的,隻需要讓各地官府登記清楚田冊即可,百姓現在急不可耐地想要耕作。”


    李倓點頭道:“那就放開禁令,準許河北道、河南道百姓南遷,凡是南遷者,地方官府不準阻攔,河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各州,要做好接納南遷之人的準備,要做好每戶的田產分配。將這件事納入到這些地方官員本年考核中,執行得好的,升官!”


    “是!”元載應了一聲,然後看了一眼劉晏,又看了一眼李倓。


    李倓說道:“有話直說。”


    “京師一些官員和貴胄,對於給隴右調度大批糧食,有微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淩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淩煙並收藏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