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長安方麵的防禦縱深
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 作者:畫淩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聽說叛軍要攻城,這些人又害怕起來。
張巡卻鎮定自若地帶著人前往城頭。
宇文寬瞄了一眼下方,立刻來了精神,他興奮地問道:“張巡,我們手中有多少兵馬?”
張巡說道:“有一萬三千兵馬。”
宇文寬立刻說道:“對方看起來好像並無多少人馬,我們出城吧。”
“宇文刺史,您還是迴去喝酒吧。”
“對方現在兵力比我們少啊!”
“你怎知對方沒有伏兵,即便沒有伏兵,我軍之前並未上過戰場,正麵應戰,決然不是對手,現在我們城池堅固,城內糧食充足,何必自亂陣腳,待叛軍攻城,我軍守城,消磨叛軍銳氣,等叛軍知難而退,我軍壯了氣勢後,便派人去通告其他郡,其他郡必然願意響應我們。”
張巡一番話立刻讓宇文寬有些措手不及,好像顯得自己有點蠢的樣子?
當然,宇文寬性子疏狂,喜歡喝酒,也沒往心裏去。
既然張巡這麽能幹,那就全交給他算了。
“那我迴去喝酒去了,這裏就交給你了。”
宇文寬走後不久,叛軍就開始攻城。
先是鑼鼓聲震天動地,隨後開始攻城。
張通晤興致勃勃,雖說給他的不算邊軍精銳,但這些人也常年參與對契丹和奚族的戰爭,比起內地這些從來沒有見過戰場的人,不知要強了多少倍。
先是雲梯,這雲梯倒不複雜,簡易版,就是單純的梯子。
隨後還準備了一些投石機。
打先鋒的數百人是張通晤挑出來的最勇敢的一支。
按照張通晤的設想,一炷香的時間,就能登上城樓。
隻要登上城樓,殺出一個突破口,後續的士兵便可以源源不斷。
但局勢很快就出乎張通晤的預料,他的先鋒沒有登上城樓,有一半死在了城樓下。
更可怕的是,別說登上城樓,雲梯連城垛都夠不上。
大唐的一般城池高大約也就在五米左右,雲梯的高度肯定也按照這個來設計的。
但自從李倓派了一支工匠過來,開始大規模地燒磚,先是把城牆增高了兩米,隨後開始修建磚結構的外城。
還修建了不少塔樓和甕城。
清河縣城不是什麽軍事重鎮,它以前的規模和大唐其他的城一樣,主要也就防止流民和盜賊。
但現在卻按照軍事堡壘的形式在重新改造。
不僅僅防備在加強,在原有的大量糧食的情況下,又增加囤積了更多的糧食。
足夠城中人吃上整整一年時間了。
張通晤開局就遇到了釘子,他敏銳地察覺到清河縣和其他縣不一樣。
於是他一邊派人去周邊抓壯丁,一邊命人重新修建雲梯。
當然,張通晤並沒有把這件事立刻上報給還沒有走遠的安慶緒。
畢竟這事不太光彩,如果馬上上報,安慶緒肯定會一怒之下換人。
如此好的機會,張通晤不想就這樣丟掉。
他並不知道,他的這個舉動,會讓安祿山在之後付出慘痛的代價。
三月初四,長安。
長安城依舊如同往常一樣,雖然人們聽說安祿山謀反,心中有些慌,可是畢竟安祿山在距離長安數千裏之外。
大多數民眾還是認為安祿山不可能打到長安來的。
當今聖人英明神武,大唐軍隊所向披靡,還怕一個胡人不成?
此時的李隆基,有些慌亂的心也微微迴過神來,他也相信楊國忠的說法,這一次的叛亂,很快就會被平息。
所以他並沒有做全力的動員。
他做了兩個決定:
一是派特使畢思琛到東京洛陽。
二是金吾將軍程千裏到河東。
兩個人分別募兵幾萬,以抵抗叛軍。
這是李隆基在安史之亂以來做的第一個錯誤的決定。
畢思琛是個突厥人,從小接受的是突厥教育,沒有忠君愛國的理念,而且家人不在長安,而是在西域。
李隆基居然派他去洛陽!
程千裏是正兒八經的漢人,思想純正,而且是一員虎將,靠自己的軍功一路做到安西副都護,還曾經消滅過反叛的突厥勢力。
他卻被派到了河東。
主次完全被李隆基顛倒了。
又過了三天,大概是三月初七,前方的情況雪花片送到長安。
李隆基得知安祿山已經在數天前就抵達清河郡,他立刻緊張起來。
清河郡是北庫,有大量的物資,而且清河郡南麵百裏就是魏郡,河北道的治所。
李隆基鬱悶地問道:“難道河北沒有一個人反抗安祿山嗎?”
宰相們卻無法迴答他這個問題。
李隆基頓時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他開始下一步的措施。
三月初八,李隆基再下了三道命令:
一、斬殺了安祿山的大兒子安慶宗。
二、下令將朔方節度使安思順調迴長安做戶部尚書,防止安思順與安祿山勾結。
三、任命衛尉張介然為第一任河南節度使,立刻趕往陳留招募兵馬。
陳留縣屬汴州,是汴河漕運的重要節點。
後來宋朝的京畿路轉運使就設置在陳留。
李隆基讓張介然去陳留,無非就是想保汴州,與李倓的思路一模一樣。
汴州不能丟,汴州丟了下一步就是洛陽了。
到這個時候,李隆基依然還認為按照這樣的部署,可以擋住安祿山。
在三月初九的這一天,朔方,一個中年人接到了朝廷的緊急命令。
任命了這個人為封衛尉卿、單於安北副大都護、靈武郡太守,兼攝禦史中丞,權充朔方節度副大使,率朔方軍東討安祿山。
這個人叫郭子儀。
正史上的郭子儀是天寶十四載末接到了命令,當時郭子儀正在老家守孝,被朝廷奪情調用。
但這時候的郭子儀還在朔方任職。
這一年的郭子儀已經54歲,比王忠嗣還要大8歲,但郭子儀在此前的大唐軍中隻能算第二陣列,遠遠夠不上第一陣列名將。
現在,他的時代來了。
這是李隆基的又一步棋。
從大局來看,這步棋布得很合理。
但整個局麵的複雜程度遠遠超出所有人的預料,此時的局麵,也並非郭子儀能穩定。
到了三月初九的中午,在南薰殿小憩之後的李隆基,見了原本在十天前就述職結束,該離開長安的高仙芝。
天寶九載,高仙芝擊破了石國及突騎施。
天寶十載正月,高仙芝將從西域俘虜過來的幾位國王獻給了李隆基,並在長安待到二月底,詳細陳述了今年的計劃。
高仙芝尚未離去,便傳來安祿山叛亂的消息。
李隆基便暫時讓高仙芝多留了幾日。
“先不要迴安西,朕想讓你去陝郡駐守,給你五萬兵馬,如何?”
張巡卻鎮定自若地帶著人前往城頭。
宇文寬瞄了一眼下方,立刻來了精神,他興奮地問道:“張巡,我們手中有多少兵馬?”
張巡說道:“有一萬三千兵馬。”
宇文寬立刻說道:“對方看起來好像並無多少人馬,我們出城吧。”
“宇文刺史,您還是迴去喝酒吧。”
“對方現在兵力比我們少啊!”
“你怎知對方沒有伏兵,即便沒有伏兵,我軍之前並未上過戰場,正麵應戰,決然不是對手,現在我們城池堅固,城內糧食充足,何必自亂陣腳,待叛軍攻城,我軍守城,消磨叛軍銳氣,等叛軍知難而退,我軍壯了氣勢後,便派人去通告其他郡,其他郡必然願意響應我們。”
張巡一番話立刻讓宇文寬有些措手不及,好像顯得自己有點蠢的樣子?
當然,宇文寬性子疏狂,喜歡喝酒,也沒往心裏去。
既然張巡這麽能幹,那就全交給他算了。
“那我迴去喝酒去了,這裏就交給你了。”
宇文寬走後不久,叛軍就開始攻城。
先是鑼鼓聲震天動地,隨後開始攻城。
張通晤興致勃勃,雖說給他的不算邊軍精銳,但這些人也常年參與對契丹和奚族的戰爭,比起內地這些從來沒有見過戰場的人,不知要強了多少倍。
先是雲梯,這雲梯倒不複雜,簡易版,就是單純的梯子。
隨後還準備了一些投石機。
打先鋒的數百人是張通晤挑出來的最勇敢的一支。
按照張通晤的設想,一炷香的時間,就能登上城樓。
隻要登上城樓,殺出一個突破口,後續的士兵便可以源源不斷。
但局勢很快就出乎張通晤的預料,他的先鋒沒有登上城樓,有一半死在了城樓下。
更可怕的是,別說登上城樓,雲梯連城垛都夠不上。
大唐的一般城池高大約也就在五米左右,雲梯的高度肯定也按照這個來設計的。
但自從李倓派了一支工匠過來,開始大規模地燒磚,先是把城牆增高了兩米,隨後開始修建磚結構的外城。
還修建了不少塔樓和甕城。
清河縣城不是什麽軍事重鎮,它以前的規模和大唐其他的城一樣,主要也就防止流民和盜賊。
但現在卻按照軍事堡壘的形式在重新改造。
不僅僅防備在加強,在原有的大量糧食的情況下,又增加囤積了更多的糧食。
足夠城中人吃上整整一年時間了。
張通晤開局就遇到了釘子,他敏銳地察覺到清河縣和其他縣不一樣。
於是他一邊派人去周邊抓壯丁,一邊命人重新修建雲梯。
當然,張通晤並沒有把這件事立刻上報給還沒有走遠的安慶緒。
畢竟這事不太光彩,如果馬上上報,安慶緒肯定會一怒之下換人。
如此好的機會,張通晤不想就這樣丟掉。
他並不知道,他的這個舉動,會讓安祿山在之後付出慘痛的代價。
三月初四,長安。
長安城依舊如同往常一樣,雖然人們聽說安祿山謀反,心中有些慌,可是畢竟安祿山在距離長安數千裏之外。
大多數民眾還是認為安祿山不可能打到長安來的。
當今聖人英明神武,大唐軍隊所向披靡,還怕一個胡人不成?
此時的李隆基,有些慌亂的心也微微迴過神來,他也相信楊國忠的說法,這一次的叛亂,很快就會被平息。
所以他並沒有做全力的動員。
他做了兩個決定:
一是派特使畢思琛到東京洛陽。
二是金吾將軍程千裏到河東。
兩個人分別募兵幾萬,以抵抗叛軍。
這是李隆基在安史之亂以來做的第一個錯誤的決定。
畢思琛是個突厥人,從小接受的是突厥教育,沒有忠君愛國的理念,而且家人不在長安,而是在西域。
李隆基居然派他去洛陽!
程千裏是正兒八經的漢人,思想純正,而且是一員虎將,靠自己的軍功一路做到安西副都護,還曾經消滅過反叛的突厥勢力。
他卻被派到了河東。
主次完全被李隆基顛倒了。
又過了三天,大概是三月初七,前方的情況雪花片送到長安。
李隆基得知安祿山已經在數天前就抵達清河郡,他立刻緊張起來。
清河郡是北庫,有大量的物資,而且清河郡南麵百裏就是魏郡,河北道的治所。
李隆基鬱悶地問道:“難道河北沒有一個人反抗安祿山嗎?”
宰相們卻無法迴答他這個問題。
李隆基頓時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他開始下一步的措施。
三月初八,李隆基再下了三道命令:
一、斬殺了安祿山的大兒子安慶宗。
二、下令將朔方節度使安思順調迴長安做戶部尚書,防止安思順與安祿山勾結。
三、任命衛尉張介然為第一任河南節度使,立刻趕往陳留招募兵馬。
陳留縣屬汴州,是汴河漕運的重要節點。
後來宋朝的京畿路轉運使就設置在陳留。
李隆基讓張介然去陳留,無非就是想保汴州,與李倓的思路一模一樣。
汴州不能丟,汴州丟了下一步就是洛陽了。
到這個時候,李隆基依然還認為按照這樣的部署,可以擋住安祿山。
在三月初九的這一天,朔方,一個中年人接到了朝廷的緊急命令。
任命了這個人為封衛尉卿、單於安北副大都護、靈武郡太守,兼攝禦史中丞,權充朔方節度副大使,率朔方軍東討安祿山。
這個人叫郭子儀。
正史上的郭子儀是天寶十四載末接到了命令,當時郭子儀正在老家守孝,被朝廷奪情調用。
但這時候的郭子儀還在朔方任職。
這一年的郭子儀已經54歲,比王忠嗣還要大8歲,但郭子儀在此前的大唐軍中隻能算第二陣列,遠遠夠不上第一陣列名將。
現在,他的時代來了。
這是李隆基的又一步棋。
從大局來看,這步棋布得很合理。
但整個局麵的複雜程度遠遠超出所有人的預料,此時的局麵,也並非郭子儀能穩定。
到了三月初九的中午,在南薰殿小憩之後的李隆基,見了原本在十天前就述職結束,該離開長安的高仙芝。
天寶九載,高仙芝擊破了石國及突騎施。
天寶十載正月,高仙芝將從西域俘虜過來的幾位國王獻給了李隆基,並在長安待到二月底,詳細陳述了今年的計劃。
高仙芝尚未離去,便傳來安祿山叛亂的消息。
李隆基便暫時讓高仙芝多留了幾日。
“先不要迴安西,朕想讓你去陝郡駐守,給你五萬兵馬,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