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看著他們來迴跳
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 作者:畫淩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元載呈遞上去一份匯報。
“啊呀呀,蕭家居然派人幹這些事情,這是本王沒有想到的呀,證人都還在?”
“還在。”
李倓又問道:“朱家去武進作甚?”
“是關於之前揚州書院一事,具體商議了何事,未能打探清楚,不過下官覺得多多少少是針對咱們的。”
“顧家和陸家呢,他們派人過去了嗎?”
“好像沒有聽說。”
“對了,還有一個張家,有動靜麽?”
“也沒有動靜。”
李倓來迴走動幾轉。
元載說道:“既然我們已經找到蕭家的把柄,可以對蕭家動手了,以免這些江東家族聯合起來與我們作對。”
“不!先不要動手,我倒是要看看他們能翻出什麽浪來,也不差陸顧朱三家出來唱戲。”
“若是如此,江東和江夏郡同時發出事端,我們首尾兩端應對,實難顧慮。”
“江夏郡若是發生問題,必然是大問題了,揚州書院案後,江東這些家族明顯是不想跟我們正麵再有衝突,但江夏郡就未必了,所以江東目前不宜強硬,江夏郡若發生事端,絕不能妥協,否則其他諸州就鎮不住了!”
“郎君明鑒,不過江夏郡離揚州千裏之遠,我擔心這些人兵行險著,破壇子破摔,把事情鬧大。”
“鬧大!本王就等著他們把事情鬧大!他們不把事情鬧大,怎麽能讓長安知道地方勢力如此不服管,如何襯托出咱們練兵的重要性?”
元載愣了愣,大王,你可真他媽的陰險啊!
自愧不如!自愧不如!
現在的局麵,江東各世家明顯不服,但礙於之前的事,現在準備玩陰的,江夏郡的怒火估計要忍不住了。
一旦事情爆發,其它諸州必然會隔岸觀火,打著看熱鬧的心態,準備看看建寧郡王如何收拾這個爛攤子。
如果稍微妥協,那其它諸州以後不僅會在新政上放飛自我,對揚州的政令恐怕也會陽奉陰違。
朝堂又有無數雙眼睛盯著揚州。
安祿山將錢監、造紙、雲秀坊的技術都拿去了。
李隆基也沒有那麽傻,肯定早已派人在其他地方各地開花,擺脫對李倓的依賴。
一旦李隆基真的擺脫了對李倓的依賴,李倓將陷入巨大的危機中。
所以,現在李倓立威、新政,以及新的產業創新,三方麵都要抓,而且要強硬。
“公輔,你密切關注江夏郡的局勢,派人來迴通報消息,要用八百裏加急信件!”
“是!”
“對了,樂平銅礦開采如何?”
“我正要跟郎君說這件事,目前樂平開采銅礦的人數已經增至五千人,分出了五個開采點,各有不同,那裏的銅礦比我們想象的多很多。”
多很多?
那豈止是多很多,那多到你元載這一輩子都挖不完。
“再增五千人。”
“再增五千人,就是一萬人了,郎君要用一萬人在一個地方挖銅礦?”
要知道,樂平縣總人口才兩萬人。
“是的,再增加五千人,聖人給我們的任務是一百萬貫,但我們自己要製造鑄造出一百三十萬貫,還有三十萬貫,我們得自己留著用!”
元載立刻心領神會,卻又提醒道:“這筆賬,若是被長安發現……”
“我已經跟士安交代。”
“劉士安願意做這筆賬?”元載立刻擺出一副公事公辦的嘴臉,“不是我在背後說劉士安的壞話,他是個直腦筋,未必會全力為郎君賣命,萬一把這事捅到長安去就不得了了。”
不像我元載,為大王辦各種髒活累活,我是真心真意為大王的,絕不是看在胡椒粉的份上。
對了,大王,我胡椒粉吃完了,您看……
“這件事你就不要操心了,士安會處理妥當。”
劉晏這種理財高手,做幾份漂亮賬目給長安,還是信手拈來的。
元載這貨,就是權力欲望太重了,以後指不定得玩排除異己的遊戲。
“是,我先去安排樂平縣的事。”
“對了,陸家是不是有一個叫陸羽的後生?”
“陸羽?”元載想了想說道,“好像確實有這麽個人,郎君問他作甚?”
“找到這個人,帶到我麵前,是請到我麵前。”
“好,這件事交給我去處理。”
元載興致匆匆離去。
十月初九,初冬的陽光照得人身上暖洋洋的。
李倓坐在揚州書院後院的樓閣內,與杜甫對坐。
李倓歎了口氣說道:“如果不出意外,明年需要至少一千人下鄉成為保正,這個人數可不小,子美有何看法?”
杜甫說道:“這個人數若是全部出自揚州書院,確實不小,但若是出自各州的學院,卻不算多了。”
“子美的意思是,要在其他州也興辦學院了麽?”
“這段時間我仔細想了想,僅僅隻是在揚州,還不足以影響更多人,若是能在宣州也設立書院,在蘇州也設立書院,在餘杭、江陵,都設立書院,是不是大王需要的人才則源源不斷。而且可以使原本就在任的保正,進入書院讀書,不僅僅隻是開荒新任的保正。”
“說得好,子美這個說法,甚合我意。”
李倓此次來找杜甫,正有此意,僅僅隻是一個揚州書院怎麽能行?
得再多來幾個,不過也不能同時開花,下一個就開在蘇州。
等把陸、顧、朱三家擺平後,蘇州書院就可以開始籌建了。
按照這個時間,今年可以將此事處理完。
這時,高進急匆匆走來。
“郎君。”
“你來了,來,過來坐。”
高進落坐在一邊。
李倓問道:“現在你有多少學生?”
“目前工學院有學生三百人。”高進如實迴答道。
“他們平時都學什麽?”
“那要按照招生的實際情況來看,有一些原本就是工匠出身,手藝成熟,有一些生疏者,就需要詳細教學,例如水車的構造,木頭長寬,工具的使用,目前已經有一百二十人掌握了水車的製造,如果郎君需要這樣的人才,隨時可以叫出來。”
李倓點了點頭,顯然對高進的進度十分滿意。
這其實是工科學院,培養標準化人才。
雖然大唐還沒有係統化的物理知識、化學知識等等,但將經驗複製出來,傳遞給更多人,就足以滿足接下來李倓要擴張的計劃了。
甚至為未來的軍隊鋪墊專業的後勤人才隊伍。
“啊呀呀,蕭家居然派人幹這些事情,這是本王沒有想到的呀,證人都還在?”
“還在。”
李倓又問道:“朱家去武進作甚?”
“是關於之前揚州書院一事,具體商議了何事,未能打探清楚,不過下官覺得多多少少是針對咱們的。”
“顧家和陸家呢,他們派人過去了嗎?”
“好像沒有聽說。”
“對了,還有一個張家,有動靜麽?”
“也沒有動靜。”
李倓來迴走動幾轉。
元載說道:“既然我們已經找到蕭家的把柄,可以對蕭家動手了,以免這些江東家族聯合起來與我們作對。”
“不!先不要動手,我倒是要看看他們能翻出什麽浪來,也不差陸顧朱三家出來唱戲。”
“若是如此,江東和江夏郡同時發出事端,我們首尾兩端應對,實難顧慮。”
“江夏郡若是發生問題,必然是大問題了,揚州書院案後,江東這些家族明顯是不想跟我們正麵再有衝突,但江夏郡就未必了,所以江東目前不宜強硬,江夏郡若發生事端,絕不能妥協,否則其他諸州就鎮不住了!”
“郎君明鑒,不過江夏郡離揚州千裏之遠,我擔心這些人兵行險著,破壇子破摔,把事情鬧大。”
“鬧大!本王就等著他們把事情鬧大!他們不把事情鬧大,怎麽能讓長安知道地方勢力如此不服管,如何襯托出咱們練兵的重要性?”
元載愣了愣,大王,你可真他媽的陰險啊!
自愧不如!自愧不如!
現在的局麵,江東各世家明顯不服,但礙於之前的事,現在準備玩陰的,江夏郡的怒火估計要忍不住了。
一旦事情爆發,其它諸州必然會隔岸觀火,打著看熱鬧的心態,準備看看建寧郡王如何收拾這個爛攤子。
如果稍微妥協,那其它諸州以後不僅會在新政上放飛自我,對揚州的政令恐怕也會陽奉陰違。
朝堂又有無數雙眼睛盯著揚州。
安祿山將錢監、造紙、雲秀坊的技術都拿去了。
李隆基也沒有那麽傻,肯定早已派人在其他地方各地開花,擺脫對李倓的依賴。
一旦李隆基真的擺脫了對李倓的依賴,李倓將陷入巨大的危機中。
所以,現在李倓立威、新政,以及新的產業創新,三方麵都要抓,而且要強硬。
“公輔,你密切關注江夏郡的局勢,派人來迴通報消息,要用八百裏加急信件!”
“是!”
“對了,樂平銅礦開采如何?”
“我正要跟郎君說這件事,目前樂平開采銅礦的人數已經增至五千人,分出了五個開采點,各有不同,那裏的銅礦比我們想象的多很多。”
多很多?
那豈止是多很多,那多到你元載這一輩子都挖不完。
“再增五千人。”
“再增五千人,就是一萬人了,郎君要用一萬人在一個地方挖銅礦?”
要知道,樂平縣總人口才兩萬人。
“是的,再增加五千人,聖人給我們的任務是一百萬貫,但我們自己要製造鑄造出一百三十萬貫,還有三十萬貫,我們得自己留著用!”
元載立刻心領神會,卻又提醒道:“這筆賬,若是被長安發現……”
“我已經跟士安交代。”
“劉士安願意做這筆賬?”元載立刻擺出一副公事公辦的嘴臉,“不是我在背後說劉士安的壞話,他是個直腦筋,未必會全力為郎君賣命,萬一把這事捅到長安去就不得了了。”
不像我元載,為大王辦各種髒活累活,我是真心真意為大王的,絕不是看在胡椒粉的份上。
對了,大王,我胡椒粉吃完了,您看……
“這件事你就不要操心了,士安會處理妥當。”
劉晏這種理財高手,做幾份漂亮賬目給長安,還是信手拈來的。
元載這貨,就是權力欲望太重了,以後指不定得玩排除異己的遊戲。
“是,我先去安排樂平縣的事。”
“對了,陸家是不是有一個叫陸羽的後生?”
“陸羽?”元載想了想說道,“好像確實有這麽個人,郎君問他作甚?”
“找到這個人,帶到我麵前,是請到我麵前。”
“好,這件事交給我去處理。”
元載興致匆匆離去。
十月初九,初冬的陽光照得人身上暖洋洋的。
李倓坐在揚州書院後院的樓閣內,與杜甫對坐。
李倓歎了口氣說道:“如果不出意外,明年需要至少一千人下鄉成為保正,這個人數可不小,子美有何看法?”
杜甫說道:“這個人數若是全部出自揚州書院,確實不小,但若是出自各州的學院,卻不算多了。”
“子美的意思是,要在其他州也興辦學院了麽?”
“這段時間我仔細想了想,僅僅隻是在揚州,還不足以影響更多人,若是能在宣州也設立書院,在蘇州也設立書院,在餘杭、江陵,都設立書院,是不是大王需要的人才則源源不斷。而且可以使原本就在任的保正,進入書院讀書,不僅僅隻是開荒新任的保正。”
“說得好,子美這個說法,甚合我意。”
李倓此次來找杜甫,正有此意,僅僅隻是一個揚州書院怎麽能行?
得再多來幾個,不過也不能同時開花,下一個就開在蘇州。
等把陸、顧、朱三家擺平後,蘇州書院就可以開始籌建了。
按照這個時間,今年可以將此事處理完。
這時,高進急匆匆走來。
“郎君。”
“你來了,來,過來坐。”
高進落坐在一邊。
李倓問道:“現在你有多少學生?”
“目前工學院有學生三百人。”高進如實迴答道。
“他們平時都學什麽?”
“那要按照招生的實際情況來看,有一些原本就是工匠出身,手藝成熟,有一些生疏者,就需要詳細教學,例如水車的構造,木頭長寬,工具的使用,目前已經有一百二十人掌握了水車的製造,如果郎君需要這樣的人才,隨時可以叫出來。”
李倓點了點頭,顯然對高進的進度十分滿意。
這其實是工科學院,培養標準化人才。
雖然大唐還沒有係統化的物理知識、化學知識等等,但將經驗複製出來,傳遞給更多人,就足以滿足接下來李倓要擴張的計劃了。
甚至為未來的軍隊鋪墊專業的後勤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