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都盼望李倓作到死為止
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 作者:畫淩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晏猶豫了一下,說道:“還請大王賜教。”
“本王現在正在鑄造錢幣,你認為貨幣鑄造之後,應該如何處理,才能對民間有幫助呢?”
劉晏卻沉默下來。
李倓說道:“有話但說無妨,今日就當是朋友之間閑聊,不當真。”
劉晏又猶豫了一會兒,才說道:“錢幣,器也。”
李倓和顏真卿對視一眼,沒有打斷劉晏的話。
劉晏繼續說道:“大王想要飲水,難道是先找水杯嗎?”
李倓說道:“自然是先找水在何處,再尋找杯子,若是拿了杯子,卻沒有水,依然沒有水飲。”
劉晏說道:“水就好比商品,錢就像水杯,沒有商品,有錢又有何用呢?”
“有道理。”顏真卿忍不住讚歎道。
李倓知道劉晏想表達什麽,他心中有些詫異,劉晏確實說到了經濟的本質上。
貨幣和商品的配比。
不是印的錢越多就越好。
“現在長安和洛陽的商品,是很豐盛的,怎麽能說沒有商品呢?”
劉晏說道:“難道大唐隻有長安和洛陽嗎?”
“自然不是,本王聽說汴州、成都、揚州,都有許多商品往來。”
“既然水已經過剩,那自然要多找幾個水杯來盛水。”劉晏說道,“大王此言大善!”
李倓又明白了劉晏的意思,劉晏說缺水,不是真的說大唐缺商品。
大唐是一個多層次的社會,長安、洛陽、汴州、成都、揚州是大唐,那裏繁花似錦。
可嶺南、山南、諸羈縻州,都是大唐。
紙醉金迷是大唐,食不果腹也是大唐。
朝廷持有巨量錢幣之後,如何使民間收益呢?
劉晏給出了答案:要分清楚各地的民情。
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其實是執政,而不是單純的貨幣。
如果是單純地發行貨幣,貨幣不但不會流入到民間,反而快速被權力階層掌握,反而使物價大漲。
貧富差距更大。
劉晏隻是一個小小的縣令,而且他與李倓不熟,他這種做事縝密的人,不可能直白地告訴李倓這些。
於是他就換了一種很委婉的說法。
這種說法,反而更讓李倓認為他不僅隻通曉金融和經濟,在為政方麵,也一定是一個人才。
李倓不再追問,隻是點了點頭。
顏真卿卻問道:“此番鑄錢,自然會更多錢幣出來,如何保證錢幣到缺錢的地方,這才是重中之重,士安有什麽好辦法?”
劉晏直言不諱地說道:“我沒有好辦法,好辦法不是想出來的,是執行出來的。”
他的意思是,我不掌權,我即便說了,也無濟於事。
要完成一件事,不是有好辦法就可以的,還需要權力配置、資源配置和人才配置。
李倓站起來說道:“劉士安之意,本王全部明白了,但潛龍依然是龍,龍總有翱翔天際的那一天,你是一個憂國憂民的好官,也知道有些事不是自己能改變的,但難道就不心存理想了嗎?”
“大王既然如此直言,下官也不相瞞,下官之誌也在長安,在社稷安康,隻是世事多艱,朝堂上下汙穢橫行,一時間,非你我能成,潛龍勿用。”
“若是本王這一次鑄造貨幣,非要用一用呢?”
“見龍在田。”劉晏又說道,“鑄幣一事,非大王想象那般簡單,需要等待時機。”
“若本王能成,閣下能否與本王成為朋友?”
劉晏說道:“大王若能成,下官心甘情願為大王做任何利國利民之事。”
“好,我們今日一言為定!”
劉晏先行告辭。
顏真卿說道:“劉士安是真人傑也。”
“清臣能說這話,說明你也是真人傑。”
“我的才能,比不上他。”
“人的才能是不一樣的,沒必要相互比較。”
“大王說的有理。”
有才能的人最忌諱的就是嫉妒他人,嫉妒會使人麵目全非。
就說那李林甫,雖說不學無術,可吏治才能無人能出其右,但就因為嫉妒和害怕,堵塞言路,切斷晉升,將大唐朝堂上下弄成一潭死水。
下午的時候,安祿山狼狽出了洛陽城。
他不敢再在洛陽多待片刻,因為今日之事實在過於屈辱。
“大夫,我們的人在洛陽打探到最新的消息,建寧郡王現在在少府監鑄造錢幣,而且還私自鑄造了新錢。”
“新錢?”
“是的,新錢,他沒有向朝廷匯報,私自鑄造了新錢。”劉駱穀陰惻惻地笑起來。
“這件事對他有什麽影響?”
“按照朝廷的規矩,修改錢幣鑄造之法,必須由宰相審核,最終由聖人裁定。”
“哈哈哈,他這是在找死。”
“聽說他之前還向聖人許下了今年鑄造五十萬貫的承諾。”
“五十萬貫錢幣嗎?”
“是的,長安和洛陽的官場,一致認為他不可能完成。”
“如果他不能完成,會有什麽後果?”安祿山又問道。
“會死得很慘。”劉駱穀接著說道,“高價買銅一事就不提了,這些事現在攪和在一起,建寧郡王現在不需要我們出手,過個半年,他就會死。”
“我等不急了。”安祿山的臉色很難看,“我想讓他現在就死。”
“這件事何必大夫出手呢,萬一行蹤泄露了,被聖人知曉,大夫苦心經營的將付之一炬,大夫現在拿到澄心堂的配方,隻需要迴去好好造紙,等待建寧郡王被聖人治罪即可。”
“太子呢?”
“太子必然會被此事牽連。”
“很好!很好!很好!我就安靜地等待這一天的到來!”
數日之後,安祿山在洛陽拜訪李倓的事情傳開了。
洛陽官場那是一片嘩然。
萬萬沒想到,安祿山在洛陽吃了癟。
私底下,無數官員嘲笑起他來。
這事又傳到長安,很快傳到了李林甫的耳朵裏,李林甫搖了搖頭說道:“安祿山這個狡詐的人,遇到了建寧郡王這個紈絝忙碌的人,竟然落了下風。”
李隆基得知之後,你更是哭笑不得,他說道:“我原本是想讓他們二人交為好友,這個建寧行事實在我行我素,不過這樣倒也好。”
太子李亨聽聞之後,從胡姬群裏偶爾露出了空閑,說道:“這個逆子這一次總算沒有給我惹麻煩!”
“本王現在正在鑄造錢幣,你認為貨幣鑄造之後,應該如何處理,才能對民間有幫助呢?”
劉晏卻沉默下來。
李倓說道:“有話但說無妨,今日就當是朋友之間閑聊,不當真。”
劉晏又猶豫了一會兒,才說道:“錢幣,器也。”
李倓和顏真卿對視一眼,沒有打斷劉晏的話。
劉晏繼續說道:“大王想要飲水,難道是先找水杯嗎?”
李倓說道:“自然是先找水在何處,再尋找杯子,若是拿了杯子,卻沒有水,依然沒有水飲。”
劉晏說道:“水就好比商品,錢就像水杯,沒有商品,有錢又有何用呢?”
“有道理。”顏真卿忍不住讚歎道。
李倓知道劉晏想表達什麽,他心中有些詫異,劉晏確實說到了經濟的本質上。
貨幣和商品的配比。
不是印的錢越多就越好。
“現在長安和洛陽的商品,是很豐盛的,怎麽能說沒有商品呢?”
劉晏說道:“難道大唐隻有長安和洛陽嗎?”
“自然不是,本王聽說汴州、成都、揚州,都有許多商品往來。”
“既然水已經過剩,那自然要多找幾個水杯來盛水。”劉晏說道,“大王此言大善!”
李倓又明白了劉晏的意思,劉晏說缺水,不是真的說大唐缺商品。
大唐是一個多層次的社會,長安、洛陽、汴州、成都、揚州是大唐,那裏繁花似錦。
可嶺南、山南、諸羈縻州,都是大唐。
紙醉金迷是大唐,食不果腹也是大唐。
朝廷持有巨量錢幣之後,如何使民間收益呢?
劉晏給出了答案:要分清楚各地的民情。
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其實是執政,而不是單純的貨幣。
如果是單純地發行貨幣,貨幣不但不會流入到民間,反而快速被權力階層掌握,反而使物價大漲。
貧富差距更大。
劉晏隻是一個小小的縣令,而且他與李倓不熟,他這種做事縝密的人,不可能直白地告訴李倓這些。
於是他就換了一種很委婉的說法。
這種說法,反而更讓李倓認為他不僅隻通曉金融和經濟,在為政方麵,也一定是一個人才。
李倓不再追問,隻是點了點頭。
顏真卿卻問道:“此番鑄錢,自然會更多錢幣出來,如何保證錢幣到缺錢的地方,這才是重中之重,士安有什麽好辦法?”
劉晏直言不諱地說道:“我沒有好辦法,好辦法不是想出來的,是執行出來的。”
他的意思是,我不掌權,我即便說了,也無濟於事。
要完成一件事,不是有好辦法就可以的,還需要權力配置、資源配置和人才配置。
李倓站起來說道:“劉士安之意,本王全部明白了,但潛龍依然是龍,龍總有翱翔天際的那一天,你是一個憂國憂民的好官,也知道有些事不是自己能改變的,但難道就不心存理想了嗎?”
“大王既然如此直言,下官也不相瞞,下官之誌也在長安,在社稷安康,隻是世事多艱,朝堂上下汙穢橫行,一時間,非你我能成,潛龍勿用。”
“若是本王這一次鑄造貨幣,非要用一用呢?”
“見龍在田。”劉晏又說道,“鑄幣一事,非大王想象那般簡單,需要等待時機。”
“若本王能成,閣下能否與本王成為朋友?”
劉晏說道:“大王若能成,下官心甘情願為大王做任何利國利民之事。”
“好,我們今日一言為定!”
劉晏先行告辭。
顏真卿說道:“劉士安是真人傑也。”
“清臣能說這話,說明你也是真人傑。”
“我的才能,比不上他。”
“人的才能是不一樣的,沒必要相互比較。”
“大王說的有理。”
有才能的人最忌諱的就是嫉妒他人,嫉妒會使人麵目全非。
就說那李林甫,雖說不學無術,可吏治才能無人能出其右,但就因為嫉妒和害怕,堵塞言路,切斷晉升,將大唐朝堂上下弄成一潭死水。
下午的時候,安祿山狼狽出了洛陽城。
他不敢再在洛陽多待片刻,因為今日之事實在過於屈辱。
“大夫,我們的人在洛陽打探到最新的消息,建寧郡王現在在少府監鑄造錢幣,而且還私自鑄造了新錢。”
“新錢?”
“是的,新錢,他沒有向朝廷匯報,私自鑄造了新錢。”劉駱穀陰惻惻地笑起來。
“這件事對他有什麽影響?”
“按照朝廷的規矩,修改錢幣鑄造之法,必須由宰相審核,最終由聖人裁定。”
“哈哈哈,他這是在找死。”
“聽說他之前還向聖人許下了今年鑄造五十萬貫的承諾。”
“五十萬貫錢幣嗎?”
“是的,長安和洛陽的官場,一致認為他不可能完成。”
“如果他不能完成,會有什麽後果?”安祿山又問道。
“會死得很慘。”劉駱穀接著說道,“高價買銅一事就不提了,這些事現在攪和在一起,建寧郡王現在不需要我們出手,過個半年,他就會死。”
“我等不急了。”安祿山的臉色很難看,“我想讓他現在就死。”
“這件事何必大夫出手呢,萬一行蹤泄露了,被聖人知曉,大夫苦心經營的將付之一炬,大夫現在拿到澄心堂的配方,隻需要迴去好好造紙,等待建寧郡王被聖人治罪即可。”
“太子呢?”
“太子必然會被此事牽連。”
“很好!很好!很好!我就安靜地等待這一天的到來!”
數日之後,安祿山在洛陽拜訪李倓的事情傳開了。
洛陽官場那是一片嘩然。
萬萬沒想到,安祿山在洛陽吃了癟。
私底下,無數官員嘲笑起他來。
這事又傳到長安,很快傳到了李林甫的耳朵裏,李林甫搖了搖頭說道:“安祿山這個狡詐的人,遇到了建寧郡王這個紈絝忙碌的人,竟然落了下風。”
李隆基得知之後,你更是哭笑不得,他說道:“我原本是想讓他們二人交為好友,這個建寧行事實在我行我素,不過這樣倒也好。”
太子李亨聽聞之後,從胡姬群裏偶爾露出了空閑,說道:“這個逆子這一次總算沒有給我惹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