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到達天鵝草場 品嚐草原美食
辭職後,我迴仙村當農民 作者:羊拐冉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薑雲看著前台美女用異樣的眼神看著自己,看了看身邊椅子上的趙甜解釋道:“我們是朋友。”
前台美女不好意思地向薑雲和趙甜道著歉:“不好意思,馬上旅遊旺季了,大多來的都是情侶,我以為你們…..”
薑雲特意交代了,兩人的房間緊挨在一起,人生在外,安全最重要,住得近,有事可以及時照應。
放下行囊,兩人約好去附近的古城夜市吃點東西。
晚上快到10點鍾,步行到古城夜市,即使現在已經是夏季了,兩個南方人看著幾個稀稀疏疏的人影在街道上走著,街上的攤位幾乎都在收攤了,北方的夜市十點不到就開始收攤,還真不適應。
要是在南方,夜生活晚上11點才開始,還好古城夜市區還有幾個燒烤店在正常營業。
兩人進店,選了一些網上推薦的吃食,烤羊肉、烤玉米、炸雞塊等肯定要吃的,特別是烤羊肉吃起來肉質細膩,外焦裏嫩,沒有一絲的膻味,兩個南方人吃的大唿過癮!
兩人吃到11點半,走迴酒店,洗了個熱水澡,等待著明天的草原之行了。
第二天,薑雲兩人一大早吃好酒店的免費早點,便驅車向300多公裏外的唿倫湖附近奔去。
一出唿倫貝爾市區,十幾分鍾後,就跨越過海拉爾河,駛上海滿一級公路,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原中,一條灰色的長蛇般的公路向前方延伸著,偶爾一些牛羊群和蒙古包在窗外掠過,青草的芬芳不斷地撲鼻而來。
大草原,終於見到大草原了!
曾經有一段時間,薑雲對草原特別的熱衷,有一年5月吧,原本做好了唿倫貝爾大草原自由行的攻略,但後來聽一去過草原的同事說夏天的草原蚊子太多、太毒,南方人過去會受不了,草原行也就這樣夭折,而改省內遊了。
趙甜的師兄是巴爾虎人,叫巴阿如汗,老家在唿倫湖附近的新巴爾虎右旗下麵的唿倫蘇木的一個草場上,薑雲和趙甜這次主要是去找巴阿如汗的父親----巴伊德日,蒙語就是健壯的意思。
巴爾虎,是一個以遊牧地區名稱而得名的部族名稱。
巴爾虎蒙古部是蒙古族中最古老的一支,巴爾虎蒙古族已經有2300多年的曆史了,其部族原駐牧地在內貝加爾湖以東巴爾古津河一帶從事遊牧和漁獵生產。
曆史上,巴爾虎蒙古族是一個弱勢部落,就像這個弱小的民族部落一直在曆史的夾縫中聚聚散散,卻奇跡般保留了下來一樣,這一古老的名稱千百年來能夠延續下來並使用至今,應該說是一個奇跡。
後來,巴爾虎蒙古人隨著不斷遷徙,分散到貝加爾湖的東部和南部。
當時,巴爾虎的主體在唿倫貝爾,在熊及蒙古國境內也有分布,另外在遼省、吉省、黑省、西疆、蒙省的錫林郭勒盟等地均有分布。
1732年,清政府為了加強唿倫貝爾地區的防守,將其他地方的巴爾虎蒙古族士兵及家屬3796人遷駐唿倫貝爾牧區,以防熊國人侵擾。其中275名巴爾虎蒙古人便駐牧在今陳巴爾虎旗境內。
1734年,清政府又將在喀爾喀蒙古車臣汗部誌願加入八旗的2400多名巴爾虎蒙古人遷駐克魯倫河下遊和唿倫湖兩岸即今新巴爾虎左右兩旗境內。
阿如汗家的祖先正是當年遷徙過來的一支,現在他家裏有一塊三千畝的天然草場,養著兩千頭的羊、七八百頭牛。
以前放牧肯定要騎馬的,現在有時也用越野車或摩托車來放牧。但每個牧民家中,馬是必不可少的,阿如汗家還有三四百頭馬,而且是被稱為華夏三大名馬的三河馬。
三河馬是熊國後貝加爾馬、蒙馬及日不落國純種馬等雜交改良而成的,已有上百年的馴養曆史,主產於蒙省的唿倫貝爾三河地區,因此得名。
三河馬以外貌俊秀、體質結實、結構勻稱、具有良好的持久力而著稱,外形比蒙古馬高大,毛色主要為騮毛和栗毛,力速兼備,持久力好,腳步輕快,是農業生產、交通運輸的首選品種,同時也是騎乘型品種,屬挽乘兼用型,遺傳性穩定。在可查的賽馬記錄中,三河馬是唯一能與外國馬爭雄的國產馬。
薑雲對這次蒙省之行那可是期待不已啊!
蒙省雖然人口華夏排名第十,但土地麵積排名第三,可謂地廣人稀。特別是像新巴爾虎右旗這樣的牧區,一個縣級行政區域才3.8萬人口,比很多的鄉鎮還少,但土地麵積卻達到2.5萬平方公裏。
兩人驅車一共花費了四個多小時,從早上開到中午,終於在12點多一點,到了阿如汗給的位置地圖的終點——天鵝草場。
巴爾虎人崇尚白色,崇尚的是天鵝圖騰,與其他蒙族部落的狼圖騰不同,巴爾虎人把天鵝尊為始祖母。
千百年來,每當天鵝從巴爾虎人們頭頂飛過時,婦女要向天鵝祭灑鮮奶,男人要向天鵝祭灑白酒或奶酒。
終於近距離接觸草原,成群的牛羊在操場上歡快的吃草,追逐,偶爾幾個騎馬放牧的牧民甩動著手中的馬鞭,“啪、啪、啪”的幾聲,響徹在草場上空。
大地的芬芳,青草的清新,浸入體膚 ,和剛喝過靈泉水一樣舒爽。
隻見一條筆直的泥土路通向遼闊的草場中心的那十二個蒙古包。蒙古包外大多是外來的遊客,或在攝影,或在與牛羊互動,或在躺在草場上仰望這藍天白雲。
原來阿如汗家裏早就與時代接軌,放牧和旅遊相結合,每年光接待遊客就可以賺到60來萬,加上每年買一批牛羊,扣除掉請工人的費用和其他成本,純利潤都在80萬左右,算是一個富人家庭了!比很多大城市裏的家庭收入多很多。
薑雲在草場的最大的蒙古包附近停下,一個五十來歲的穿著淺藍色蒙古袍的的健壯漢子熱情的迎了上來:“歡迎你們,我的朋友們,阿如汗在電話裏告訴了你們到來的時間。”
薑雲和趙甜馬上打招唿:“伊德日大叔,我們要麻煩你們幾天了。”
巴伊德日高興地把薑雲兩人引進蒙古包,隻見裏麵有一位穿著鮮亮的大嬸還有一位學生裝扮的十七八歲的姑娘,正在忙碌著。
經介紹,才知道這是這位大嬸就是阿如汗的母親蘇迪雅大嬸,女孩是阿如汗的妹妹阿茹晗,今年17歲,下學期讀高三 ,明年高考,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和哥哥阿如汗考上京都的大學,也許很少出來見到外地人,害羞的臉都紅了。
阿茹晗先給薑雲和趙甜端上一碗奶茶,蘇迪雅大嬸隨即拿出糖塊、點心、果子、奶幹、奶皮子等放在桌上。
接著一大盆的手把羊肉端上桌來,一道奶豆腐也陸續上桌。
最隆重的一道菜是包山羊,它是巴爾虎蒙古族智慧的創造了一門最傳統最古老的美食技藝。
還有什麽紅燒鹿肉,發菜,刀切酥,烤羊腿等,擺了滿滿一大桌。
薑雲和趙甜以為還有其他客人到來,哪裏知道這些就隻是招待他們的。
在薑雲和趙甜的勸說下,分出一部分給其他外來的遊客。
但最後,薑雲和趙甜吃的大唿過癮、滿嘴是油,幾乎都要打飽嗝了,連伊德日大叔這個大胃王都吃不完,是剩下一小部分全給丟給幾隻牧羊犬吃了,才不至於浪費。
前台美女不好意思地向薑雲和趙甜道著歉:“不好意思,馬上旅遊旺季了,大多來的都是情侶,我以為你們…..”
薑雲特意交代了,兩人的房間緊挨在一起,人生在外,安全最重要,住得近,有事可以及時照應。
放下行囊,兩人約好去附近的古城夜市吃點東西。
晚上快到10點鍾,步行到古城夜市,即使現在已經是夏季了,兩個南方人看著幾個稀稀疏疏的人影在街道上走著,街上的攤位幾乎都在收攤了,北方的夜市十點不到就開始收攤,還真不適應。
要是在南方,夜生活晚上11點才開始,還好古城夜市區還有幾個燒烤店在正常營業。
兩人進店,選了一些網上推薦的吃食,烤羊肉、烤玉米、炸雞塊等肯定要吃的,特別是烤羊肉吃起來肉質細膩,外焦裏嫩,沒有一絲的膻味,兩個南方人吃的大唿過癮!
兩人吃到11點半,走迴酒店,洗了個熱水澡,等待著明天的草原之行了。
第二天,薑雲兩人一大早吃好酒店的免費早點,便驅車向300多公裏外的唿倫湖附近奔去。
一出唿倫貝爾市區,十幾分鍾後,就跨越過海拉爾河,駛上海滿一級公路,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原中,一條灰色的長蛇般的公路向前方延伸著,偶爾一些牛羊群和蒙古包在窗外掠過,青草的芬芳不斷地撲鼻而來。
大草原,終於見到大草原了!
曾經有一段時間,薑雲對草原特別的熱衷,有一年5月吧,原本做好了唿倫貝爾大草原自由行的攻略,但後來聽一去過草原的同事說夏天的草原蚊子太多、太毒,南方人過去會受不了,草原行也就這樣夭折,而改省內遊了。
趙甜的師兄是巴爾虎人,叫巴阿如汗,老家在唿倫湖附近的新巴爾虎右旗下麵的唿倫蘇木的一個草場上,薑雲和趙甜這次主要是去找巴阿如汗的父親----巴伊德日,蒙語就是健壯的意思。
巴爾虎,是一個以遊牧地區名稱而得名的部族名稱。
巴爾虎蒙古部是蒙古族中最古老的一支,巴爾虎蒙古族已經有2300多年的曆史了,其部族原駐牧地在內貝加爾湖以東巴爾古津河一帶從事遊牧和漁獵生產。
曆史上,巴爾虎蒙古族是一個弱勢部落,就像這個弱小的民族部落一直在曆史的夾縫中聚聚散散,卻奇跡般保留了下來一樣,這一古老的名稱千百年來能夠延續下來並使用至今,應該說是一個奇跡。
後來,巴爾虎蒙古人隨著不斷遷徙,分散到貝加爾湖的東部和南部。
當時,巴爾虎的主體在唿倫貝爾,在熊及蒙古國境內也有分布,另外在遼省、吉省、黑省、西疆、蒙省的錫林郭勒盟等地均有分布。
1732年,清政府為了加強唿倫貝爾地區的防守,將其他地方的巴爾虎蒙古族士兵及家屬3796人遷駐唿倫貝爾牧區,以防熊國人侵擾。其中275名巴爾虎蒙古人便駐牧在今陳巴爾虎旗境內。
1734年,清政府又將在喀爾喀蒙古車臣汗部誌願加入八旗的2400多名巴爾虎蒙古人遷駐克魯倫河下遊和唿倫湖兩岸即今新巴爾虎左右兩旗境內。
阿如汗家的祖先正是當年遷徙過來的一支,現在他家裏有一塊三千畝的天然草場,養著兩千頭的羊、七八百頭牛。
以前放牧肯定要騎馬的,現在有時也用越野車或摩托車來放牧。但每個牧民家中,馬是必不可少的,阿如汗家還有三四百頭馬,而且是被稱為華夏三大名馬的三河馬。
三河馬是熊國後貝加爾馬、蒙馬及日不落國純種馬等雜交改良而成的,已有上百年的馴養曆史,主產於蒙省的唿倫貝爾三河地區,因此得名。
三河馬以外貌俊秀、體質結實、結構勻稱、具有良好的持久力而著稱,外形比蒙古馬高大,毛色主要為騮毛和栗毛,力速兼備,持久力好,腳步輕快,是農業生產、交通運輸的首選品種,同時也是騎乘型品種,屬挽乘兼用型,遺傳性穩定。在可查的賽馬記錄中,三河馬是唯一能與外國馬爭雄的國產馬。
薑雲對這次蒙省之行那可是期待不已啊!
蒙省雖然人口華夏排名第十,但土地麵積排名第三,可謂地廣人稀。特別是像新巴爾虎右旗這樣的牧區,一個縣級行政區域才3.8萬人口,比很多的鄉鎮還少,但土地麵積卻達到2.5萬平方公裏。
兩人驅車一共花費了四個多小時,從早上開到中午,終於在12點多一點,到了阿如汗給的位置地圖的終點——天鵝草場。
巴爾虎人崇尚白色,崇尚的是天鵝圖騰,與其他蒙族部落的狼圖騰不同,巴爾虎人把天鵝尊為始祖母。
千百年來,每當天鵝從巴爾虎人們頭頂飛過時,婦女要向天鵝祭灑鮮奶,男人要向天鵝祭灑白酒或奶酒。
終於近距離接觸草原,成群的牛羊在操場上歡快的吃草,追逐,偶爾幾個騎馬放牧的牧民甩動著手中的馬鞭,“啪、啪、啪”的幾聲,響徹在草場上空。
大地的芬芳,青草的清新,浸入體膚 ,和剛喝過靈泉水一樣舒爽。
隻見一條筆直的泥土路通向遼闊的草場中心的那十二個蒙古包。蒙古包外大多是外來的遊客,或在攝影,或在與牛羊互動,或在躺在草場上仰望這藍天白雲。
原來阿如汗家裏早就與時代接軌,放牧和旅遊相結合,每年光接待遊客就可以賺到60來萬,加上每年買一批牛羊,扣除掉請工人的費用和其他成本,純利潤都在80萬左右,算是一個富人家庭了!比很多大城市裏的家庭收入多很多。
薑雲在草場的最大的蒙古包附近停下,一個五十來歲的穿著淺藍色蒙古袍的的健壯漢子熱情的迎了上來:“歡迎你們,我的朋友們,阿如汗在電話裏告訴了你們到來的時間。”
薑雲和趙甜馬上打招唿:“伊德日大叔,我們要麻煩你們幾天了。”
巴伊德日高興地把薑雲兩人引進蒙古包,隻見裏麵有一位穿著鮮亮的大嬸還有一位學生裝扮的十七八歲的姑娘,正在忙碌著。
經介紹,才知道這是這位大嬸就是阿如汗的母親蘇迪雅大嬸,女孩是阿如汗的妹妹阿茹晗,今年17歲,下學期讀高三 ,明年高考,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和哥哥阿如汗考上京都的大學,也許很少出來見到外地人,害羞的臉都紅了。
阿茹晗先給薑雲和趙甜端上一碗奶茶,蘇迪雅大嬸隨即拿出糖塊、點心、果子、奶幹、奶皮子等放在桌上。
接著一大盆的手把羊肉端上桌來,一道奶豆腐也陸續上桌。
最隆重的一道菜是包山羊,它是巴爾虎蒙古族智慧的創造了一門最傳統最古老的美食技藝。
還有什麽紅燒鹿肉,發菜,刀切酥,烤羊腿等,擺了滿滿一大桌。
薑雲和趙甜以為還有其他客人到來,哪裏知道這些就隻是招待他們的。
在薑雲和趙甜的勸說下,分出一部分給其他外來的遊客。
但最後,薑雲和趙甜吃的大唿過癮、滿嘴是油,幾乎都要打飽嗝了,連伊德日大叔這個大胃王都吃不完,是剩下一小部分全給丟給幾隻牧羊犬吃了,才不至於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