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
天生好命!軍婚後綠茶美人被夫訓 作者:一朵朵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是是,我就不該來,來了淨招人嫌。”
劉菊慪著一口酸氣,不上不下,在郊區莊子顯優越的的確良打扮,到了三妹劉萍麵前,差了幾層意思。
劉老太咳嗽兩聲,“是不是非把我氣死,你才安心?”
聽到老太太又說死啊活的,劉菊歇了嘴皮子,劉萍站到老太太右手邊,唇邊抿出絲得意的笑,心底愈發看不起大姐。
偏要做出和善大度姿態,“姐夫幫忙選的壽材,選好了嗎?年前可要把事情辦妥。”
劉菊合計敲她一筆,省得一天鼻孔看人。
“要一整塊木料,哪有那麽好找?還得去北邊林場尋,才有那麽大年份的木料做棺材,現在上了凍,費時費力麻煩得很。”
“麻不麻煩,是你的事,總之年前要弄過來,那邊還等著呢。”
喬家老太太前年病糊塗一迴後,人一直不大好。
今年六月,為孫女喬珍妍意外身亡的事急中風,身體愈發不中用。
備棺材一是為衝喜,想著借老法子,衝一衝或許能好些,二呢,也是全喬老太太的心願,要真不行了,一定要土葬。
劉家婚禮辦得熱鬧,請了不少街坊,小槐花胡同的喬家,離棗兒胡同近,中午婚宴卻沒人來。
劉峰和趙美華兩口子暗鬆口氣,生怕賈芬芳過來,不請又不好,她一來,多半是要敲盆掀桌,把他們劉家祖上十八代都罵一遍。
因為喬珍妍的死,喬劉兩家,已經撕破臉,人家六月辦白事,他家十月辦喜事,說出去是有些不厚道。
事來也湊巧,八月份的時候,鐵路局單位出了新政策,雙職工夫妻優先分房,劉家三個孫輩,正愁房子少,各自成家後不夠住。
為了爭取來年開春先分到一套單位住房,兩家一合計,把婚事定在今年的十月二十號。
要不是為了分房子,這樁婚事無論如何都要等到來年開春後。
吃完娘家喜酒,劉菊聽不得街坊吹捧老三,裝了一個悶爛唿的大肘子,一飯盒炸蘿卜丸子,還有四隻四兩重的大螃蟹。
螃蟹是弟媳趙美華娘家人從太湖帶來的,滿滿三背簍大螃蟹,路上死了不少,活著的大個頭挑出三十六隻,送去城東的軍屬大院,另挑十八隻送到城西的軍區醫院。
餘下的近百隻蒸來擺婚宴酒席。
趙美華當了婆婆,還沒擺出婆婆款,看到大姑姐偷裝肉肘子,心疼得要命,找了喝酒喝得咧嘴笑的丈夫抱怨,“你看看你姐,誰像她這樣連吃帶拿的?”
她比了臉那麽大一個圈,“這麽大一肘子,我自個都沒舍得吃,她倒好意思,專撿肉菜裝。”
“我就說她沒那麽好心,一大早過來幫忙,合著就等這會呢。”
劉峰打了個酒嗝,頭暈得很,瞧誰都在晃悠,桌上的菜也晃悠成好幾盤,看肘子還多,也不吝嗇。
“泥鰍跟小夏沒來吃席,大姐帶迴去給兩個孩子吃,你當舅媽的別計較。”
“謔喲,你倒是慣會裝大方人。”
十個大肘子,是送沈家螃蟹,人家給的迴禮,六桌酒席一桌一個,餘下四個還說留著後頭吃,這下隻剩三個了。
趙美華看大姑姐還要裝糕點,趕忙站到旁邊盯著,她一杵到跟前,劉菊再想多裝些,也隻能收停手,“弟妹,家裏還有事,你先忙,我這先迴去了。”
“慢走,一家人我也不跟你客氣。”趙美華討厭大姑姐的厚臉皮,看她曬在太陽底下的瘦長臉,更覺厭嫌,“自家人送來送去也怪麻煩。”
“說得是,自家人是不用客套。”劉菊像是聽不出來,得了便宜,拎一編織筐急忙忙地來,急忙忙地走。
迴到郊區莊子。
從蓮花山迴來的馬建成,正赤著胳膊在院子裏洗身上煤灰,一身腱子肉,彪壯有力,四十多歲的男人也不顯老,看著就三十多。
“菊妹。”
“嗨呀,要死了,也不怕被人聽見。”劉菊看得臉紅耳熱,挎著編織筐往屋裏走,走到門檻,又迴頭喊自家男人,“快進屋,我給你帶了飯菜迴來。”
夫妻倆聚少離多,一兩月見一迴,上炕肯定不是先吃飯,馬建成插了門捎,抱起媳婦要折騰。
“急什麽?也不怕被小丫頭聽見。”
“早打發走了,快讓我親熱親熱,趕一上午路,可把我想死了。”
……
不管娘家人怎麽瞧不上馬建成,劉菊是心甘情願地守著他過日子,窮有窮的活法,富有富的過法。
大白天關屋門,沒睡午覺的老太太瞅見夫妻倆的死德行,嘴裏不幹不淨罵了好幾句。
“浪蹄子騷得沒邊,年輕時候賣弄,一把年紀還是不要臉。”
為著六月份掏出去的三百五十塊錢,馬老太恨都恨死老四媳婦。
因為喬珍美嫁了西寧軍區的高幹子弟,中間又有老三馬建興兩口子牽線,雞飛蛋打的劉菊,哪是肯吃虧的主。
丟了金鳳凰兒媳,死活要鬧到西寧軍區找馬建興白迎春兩口子。
馬建興為堵弟弟馬建成的嘴,答應給遠在浩蒙草原當知青的侄兒,留一個當兵名額。
劉菊不肯要,打電話撒潑罵人,“一個破名額誰稀罕?月月領六塊錢津貼,猴年馬月能攢下媳婦本?別以為離得遠,就能隨便糊弄老娘,惹急了姑奶奶,一封舉報信送我妹子親家手裏,到時候,我看你馬建興拿什麽瞧不起人。”
馬建興能混到師長這個位置,除了一身軍功,還是有點門門道道的城府,他是想攀沈家這棵大樹,但並不想留把柄在人家手裏。
俗話說得好,瓷器不能跟瓦礫碰。
沒辦法,隻能再讓一步,預備給侄兒馬未東在西寧安排一份工作。
劉菊撈了好處,懂得見好就收,馬上打電話讓遠在浩蒙草原的兒子,收拾東西去西寧工作,誰曾想,馬未東死活不去西寧。
非要留在浩蒙草原搞什麽奶製副食品加工廠。
話裏話外,是要長遠留在那邊搞事業,熱血幹勁十足,劉菊差點沒氣死,想著不能白浪費要來的工作,幹脆讓丈夫馬建成去勸。
結果,讓丈夫勸還不如她自己勸,沒勸迴兒子,反倒搭進去三百塊錢。
說是給馬未東建設奶製品加工廠的墊資,還要當什麽副廠長。
兩口子的錢,都在馬家老太太手裏捏著,為了兒子的前途,當廠長肯定比當職工強,馬建成找老太太哄著要了三百五十塊。
劉菊慪著一口酸氣,不上不下,在郊區莊子顯優越的的確良打扮,到了三妹劉萍麵前,差了幾層意思。
劉老太咳嗽兩聲,“是不是非把我氣死,你才安心?”
聽到老太太又說死啊活的,劉菊歇了嘴皮子,劉萍站到老太太右手邊,唇邊抿出絲得意的笑,心底愈發看不起大姐。
偏要做出和善大度姿態,“姐夫幫忙選的壽材,選好了嗎?年前可要把事情辦妥。”
劉菊合計敲她一筆,省得一天鼻孔看人。
“要一整塊木料,哪有那麽好找?還得去北邊林場尋,才有那麽大年份的木料做棺材,現在上了凍,費時費力麻煩得很。”
“麻不麻煩,是你的事,總之年前要弄過來,那邊還等著呢。”
喬家老太太前年病糊塗一迴後,人一直不大好。
今年六月,為孫女喬珍妍意外身亡的事急中風,身體愈發不中用。
備棺材一是為衝喜,想著借老法子,衝一衝或許能好些,二呢,也是全喬老太太的心願,要真不行了,一定要土葬。
劉家婚禮辦得熱鬧,請了不少街坊,小槐花胡同的喬家,離棗兒胡同近,中午婚宴卻沒人來。
劉峰和趙美華兩口子暗鬆口氣,生怕賈芬芳過來,不請又不好,她一來,多半是要敲盆掀桌,把他們劉家祖上十八代都罵一遍。
因為喬珍妍的死,喬劉兩家,已經撕破臉,人家六月辦白事,他家十月辦喜事,說出去是有些不厚道。
事來也湊巧,八月份的時候,鐵路局單位出了新政策,雙職工夫妻優先分房,劉家三個孫輩,正愁房子少,各自成家後不夠住。
為了爭取來年開春先分到一套單位住房,兩家一合計,把婚事定在今年的十月二十號。
要不是為了分房子,這樁婚事無論如何都要等到來年開春後。
吃完娘家喜酒,劉菊聽不得街坊吹捧老三,裝了一個悶爛唿的大肘子,一飯盒炸蘿卜丸子,還有四隻四兩重的大螃蟹。
螃蟹是弟媳趙美華娘家人從太湖帶來的,滿滿三背簍大螃蟹,路上死了不少,活著的大個頭挑出三十六隻,送去城東的軍屬大院,另挑十八隻送到城西的軍區醫院。
餘下的近百隻蒸來擺婚宴酒席。
趙美華當了婆婆,還沒擺出婆婆款,看到大姑姐偷裝肉肘子,心疼得要命,找了喝酒喝得咧嘴笑的丈夫抱怨,“你看看你姐,誰像她這樣連吃帶拿的?”
她比了臉那麽大一個圈,“這麽大一肘子,我自個都沒舍得吃,她倒好意思,專撿肉菜裝。”
“我就說她沒那麽好心,一大早過來幫忙,合著就等這會呢。”
劉峰打了個酒嗝,頭暈得很,瞧誰都在晃悠,桌上的菜也晃悠成好幾盤,看肘子還多,也不吝嗇。
“泥鰍跟小夏沒來吃席,大姐帶迴去給兩個孩子吃,你當舅媽的別計較。”
“謔喲,你倒是慣會裝大方人。”
十個大肘子,是送沈家螃蟹,人家給的迴禮,六桌酒席一桌一個,餘下四個還說留著後頭吃,這下隻剩三個了。
趙美華看大姑姐還要裝糕點,趕忙站到旁邊盯著,她一杵到跟前,劉菊再想多裝些,也隻能收停手,“弟妹,家裏還有事,你先忙,我這先迴去了。”
“慢走,一家人我也不跟你客氣。”趙美華討厭大姑姐的厚臉皮,看她曬在太陽底下的瘦長臉,更覺厭嫌,“自家人送來送去也怪麻煩。”
“說得是,自家人是不用客套。”劉菊像是聽不出來,得了便宜,拎一編織筐急忙忙地來,急忙忙地走。
迴到郊區莊子。
從蓮花山迴來的馬建成,正赤著胳膊在院子裏洗身上煤灰,一身腱子肉,彪壯有力,四十多歲的男人也不顯老,看著就三十多。
“菊妹。”
“嗨呀,要死了,也不怕被人聽見。”劉菊看得臉紅耳熱,挎著編織筐往屋裏走,走到門檻,又迴頭喊自家男人,“快進屋,我給你帶了飯菜迴來。”
夫妻倆聚少離多,一兩月見一迴,上炕肯定不是先吃飯,馬建成插了門捎,抱起媳婦要折騰。
“急什麽?也不怕被小丫頭聽見。”
“早打發走了,快讓我親熱親熱,趕一上午路,可把我想死了。”
……
不管娘家人怎麽瞧不上馬建成,劉菊是心甘情願地守著他過日子,窮有窮的活法,富有富的過法。
大白天關屋門,沒睡午覺的老太太瞅見夫妻倆的死德行,嘴裏不幹不淨罵了好幾句。
“浪蹄子騷得沒邊,年輕時候賣弄,一把年紀還是不要臉。”
為著六月份掏出去的三百五十塊錢,馬老太恨都恨死老四媳婦。
因為喬珍美嫁了西寧軍區的高幹子弟,中間又有老三馬建興兩口子牽線,雞飛蛋打的劉菊,哪是肯吃虧的主。
丟了金鳳凰兒媳,死活要鬧到西寧軍區找馬建興白迎春兩口子。
馬建興為堵弟弟馬建成的嘴,答應給遠在浩蒙草原當知青的侄兒,留一個當兵名額。
劉菊不肯要,打電話撒潑罵人,“一個破名額誰稀罕?月月領六塊錢津貼,猴年馬月能攢下媳婦本?別以為離得遠,就能隨便糊弄老娘,惹急了姑奶奶,一封舉報信送我妹子親家手裏,到時候,我看你馬建興拿什麽瞧不起人。”
馬建興能混到師長這個位置,除了一身軍功,還是有點門門道道的城府,他是想攀沈家這棵大樹,但並不想留把柄在人家手裏。
俗話說得好,瓷器不能跟瓦礫碰。
沒辦法,隻能再讓一步,預備給侄兒馬未東在西寧安排一份工作。
劉菊撈了好處,懂得見好就收,馬上打電話讓遠在浩蒙草原的兒子,收拾東西去西寧工作,誰曾想,馬未東死活不去西寧。
非要留在浩蒙草原搞什麽奶製副食品加工廠。
話裏話外,是要長遠留在那邊搞事業,熱血幹勁十足,劉菊差點沒氣死,想著不能白浪費要來的工作,幹脆讓丈夫馬建成去勸。
結果,讓丈夫勸還不如她自己勸,沒勸迴兒子,反倒搭進去三百塊錢。
說是給馬未東建設奶製品加工廠的墊資,還要當什麽副廠長。
兩口子的錢,都在馬家老太太手裏捏著,為了兒子的前途,當廠長肯定比當職工強,馬建成找老太太哄著要了三百五十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