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遠揚你居然還會彈琴。”看著向自己伸著手的周帆,蔡邕也是怔住了,他可從來沒有看到過周帆碰過琴,更別說彈了。
“略懂,略懂!”周帆說道。
這倒不是他謙虛,周帆這還真的是略懂。
前世的時候他就是一個不音不全的家夥,而這一世,雖然比前世好了那麽一點點,但是也從來沒有學過琴。
不過自從蔡琰來了之後,閑著的時候一直聽起彈琴,周帆也是來了些興致,因此也是跟著蔡琰學了學。
雖然時間不長,彈的比起蔡琰來,那更是差的十萬八千裏,但是多多少少能夠人耳了,如今這個時候拿出來顯擺顯擺,自然是在合適也不過了。
“那也好,這琴……”蔡邕笑了笑,剛想要派下人去取一張琴來,就看見府內有著一個小丫鬟匆匆忙忙的跑了出來,而在其懷中,正抱著一張琴。
“這是焦尾琴!”周帆一看到那張琴,就是叫了出來。這張琴周帆那是再熟悉也不過了,可不就是蔡琰整日抱在懷中的焦尾琴嗎。
中國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說,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
《後漢書·蔡邕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後因稱琴為焦桐。
這張琴正是自己嶽父蔡邕所製的,而且琴尾也確實是有著一點焦黑的痕跡。
至於原因,周帆也曾經詢問過蔡琰,不過得到的結局確實截然不同,而且這原因還真是讓人有些哭笑不得。
據蔡琰所說。這焦尾琴確實是蔡邕所製,不過其尾後的焦黑,確實一次夜晚蔡邕醉酒。無意中打翻了火燭,點燃了所至。
不過好在後來家中仆人及時發現。連忙滅火,這才沒有使得焦尾琴付之一炬。
而蔡邕第二日醒酒過後,發現自己愛琴差點被燒,那也是肉疼的很,不過好在救火久的及時,並沒有影響到琴音,這才讓蔡邕鬆了一口氣,而日後對於這張焦尾琴那也是視若珍寶。直到蔡琰慢慢長大開始學琴,才轉贈給了蔡琰這個寶貝女兒。(純屬胡言,切勿較真。)
“姑爺,小姐說讓你好好加油!”小丫鬟一把將焦尾琴塞在了周帆懷中,小聲的說道,言罷,轉身一溜煙的跑了。
周帆也是樂了,看向了府內,他也知道蔡琰現在就豎著耳朵聽著呢,這丫頭到底還是向著自己是啊。
有了這焦尾琴。那就更好了,周帆練琴的時候,用的一直就是這焦尾琴。也隻有這焦尾琴,要是用其他的琴,估計還有些不習慣呢。
“女生外向,女生外向啊!”蔡邕看著這一幕,不由的幽怨了起來,養了那麽大的女兒,現在居然向著“外人”,這不免讓他這個當爹的心中酸了起來。
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好不容易養大的一顆好白菜。就這麽被隻豬給拱了,雖然這隻豬也挺讓人滿意的。不過到底還是不舍啊。
周帆嘿嘿一笑,說道:“這都是一家人了。何來外人之說。”
蔡邕狠狠瞪了周帆一眼,怒道:“彈你的琴,做你的賦,若是老夫不滿意,你休想帶琰兒走。”
“諾!”周帆連忙應到,左右環顧了一下,發現居然沒有一個可以落座的地方。
這時候還是張鬆機靈,連忙讓人拿來了一張毯子,鋪在了地上,而周帆看了也是滿意的點了點頭,直接席地而坐了下來,將焦尾琴拜訪在了推上。
靜!瞬間無論是迎接親隊伍,還是圍觀的百姓們全都安靜了下來,周帆親自彈琴作賦的場麵那可是少見的很,這可絕對不能錯過了。
稍微試了試焦尾琴,又清了清嗓子,周帆的聲音便在這蔡府門前,響了起來。
“唧唧複唧唧,昭姬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天子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天子問所欲,昭姬不用中郎將,願借明駝千裏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昭姬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曲《木蘭賦》,從周帆的口中緩緩而出,當然的,其中的花木蘭,也被周帆改為了蔡琰蔡昭姬。
蔡邕怔住了,早就在聽到周帆《鸚鵡賦》的時候,蔡邕就已經知道周帆文采斐然了,而如今又聽到了這一曲《木蘭賦》,他才知道先前看到的也隻不過就是冰山一角而已。
區區禰衡所著的《鸚鵡賦》,如何能夠與北朝著名王澤生最著名的《木蘭賦》,能夠流芳百世,讓無數人記住花木蘭這個或許並不存在的人物的《木蘭賦》相提並論呢。
蔡邕在聽到前幾句的時候,還有那麽些疑惑,這賦似乎與今天迎親的日子沒有什麽關係啊。
然而後麵他就被這一首賦給深深吸引住了,用四個字來說,那就是自愧不如。
而現在再那麽細細迴味一番,蔡邕瞬間悟了,周帆這琴聲不咋地,歌聲一般般,但是這賦那絕對是世間少有,這一點蔡邕十分滿意。
而且這一賦那絕對是能夠最能打動蔡琰的一首賦,相信蔡琰會更加滿意。(未完待續)
“略懂,略懂!”周帆說道。
這倒不是他謙虛,周帆這還真的是略懂。
前世的時候他就是一個不音不全的家夥,而這一世,雖然比前世好了那麽一點點,但是也從來沒有學過琴。
不過自從蔡琰來了之後,閑著的時候一直聽起彈琴,周帆也是來了些興致,因此也是跟著蔡琰學了學。
雖然時間不長,彈的比起蔡琰來,那更是差的十萬八千裏,但是多多少少能夠人耳了,如今這個時候拿出來顯擺顯擺,自然是在合適也不過了。
“那也好,這琴……”蔡邕笑了笑,剛想要派下人去取一張琴來,就看見府內有著一個小丫鬟匆匆忙忙的跑了出來,而在其懷中,正抱著一張琴。
“這是焦尾琴!”周帆一看到那張琴,就是叫了出來。這張琴周帆那是再熟悉也不過了,可不就是蔡琰整日抱在懷中的焦尾琴嗎。
中國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說,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
《後漢書·蔡邕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後因稱琴為焦桐。
這張琴正是自己嶽父蔡邕所製的,而且琴尾也確實是有著一點焦黑的痕跡。
至於原因,周帆也曾經詢問過蔡琰,不過得到的結局確實截然不同,而且這原因還真是讓人有些哭笑不得。
據蔡琰所說。這焦尾琴確實是蔡邕所製,不過其尾後的焦黑,確實一次夜晚蔡邕醉酒。無意中打翻了火燭,點燃了所至。
不過好在後來家中仆人及時發現。連忙滅火,這才沒有使得焦尾琴付之一炬。
而蔡邕第二日醒酒過後,發現自己愛琴差點被燒,那也是肉疼的很,不過好在救火久的及時,並沒有影響到琴音,這才讓蔡邕鬆了一口氣,而日後對於這張焦尾琴那也是視若珍寶。直到蔡琰慢慢長大開始學琴,才轉贈給了蔡琰這個寶貝女兒。(純屬胡言,切勿較真。)
“姑爺,小姐說讓你好好加油!”小丫鬟一把將焦尾琴塞在了周帆懷中,小聲的說道,言罷,轉身一溜煙的跑了。
周帆也是樂了,看向了府內,他也知道蔡琰現在就豎著耳朵聽著呢,這丫頭到底還是向著自己是啊。
有了這焦尾琴。那就更好了,周帆練琴的時候,用的一直就是這焦尾琴。也隻有這焦尾琴,要是用其他的琴,估計還有些不習慣呢。
“女生外向,女生外向啊!”蔡邕看著這一幕,不由的幽怨了起來,養了那麽大的女兒,現在居然向著“外人”,這不免讓他這個當爹的心中酸了起來。
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好不容易養大的一顆好白菜。就這麽被隻豬給拱了,雖然這隻豬也挺讓人滿意的。不過到底還是不舍啊。
周帆嘿嘿一笑,說道:“這都是一家人了。何來外人之說。”
蔡邕狠狠瞪了周帆一眼,怒道:“彈你的琴,做你的賦,若是老夫不滿意,你休想帶琰兒走。”
“諾!”周帆連忙應到,左右環顧了一下,發現居然沒有一個可以落座的地方。
這時候還是張鬆機靈,連忙讓人拿來了一張毯子,鋪在了地上,而周帆看了也是滿意的點了點頭,直接席地而坐了下來,將焦尾琴拜訪在了推上。
靜!瞬間無論是迎接親隊伍,還是圍觀的百姓們全都安靜了下來,周帆親自彈琴作賦的場麵那可是少見的很,這可絕對不能錯過了。
稍微試了試焦尾琴,又清了清嗓子,周帆的聲音便在這蔡府門前,響了起來。
“唧唧複唧唧,昭姬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天子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天子問所欲,昭姬不用中郎將,願借明駝千裏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昭姬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曲《木蘭賦》,從周帆的口中緩緩而出,當然的,其中的花木蘭,也被周帆改為了蔡琰蔡昭姬。
蔡邕怔住了,早就在聽到周帆《鸚鵡賦》的時候,蔡邕就已經知道周帆文采斐然了,而如今又聽到了這一曲《木蘭賦》,他才知道先前看到的也隻不過就是冰山一角而已。
區區禰衡所著的《鸚鵡賦》,如何能夠與北朝著名王澤生最著名的《木蘭賦》,能夠流芳百世,讓無數人記住花木蘭這個或許並不存在的人物的《木蘭賦》相提並論呢。
蔡邕在聽到前幾句的時候,還有那麽些疑惑,這賦似乎與今天迎親的日子沒有什麽關係啊。
然而後麵他就被這一首賦給深深吸引住了,用四個字來說,那就是自愧不如。
而現在再那麽細細迴味一番,蔡邕瞬間悟了,周帆這琴聲不咋地,歌聲一般般,但是這賦那絕對是世間少有,這一點蔡邕十分滿意。
而且這一賦那絕對是能夠最能打動蔡琰的一首賦,相信蔡琰會更加滿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