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今楚軍已和曹軍大戰開啟,此時正是我軍消滅曹軍,拿下青州,統一河北之時!還請主公早做決斷!”
郭圖拱手一禮:“主公,子遠所言極是,我軍已休養生息數年,如今已是兵強馬壯,此時正是出兵之時,
今楚軍已出兵兗州濮陽,青州北海泰山等郡,曹軍恐怕難以匹敵楚軍,此時若是我軍出兵,
青州之地必屬我軍,待拿下青州,統一河北,我軍便可與楚軍一決高下,進而取得中原之地!”
袁紹點了點頭:“你二人所言極是,我也有出兵打算!”
“主公不可!”袁紹看向說話之人,臉色微怒:“元皓何意?有何不可?”
田豐拱手道:“主公,今楚軍勢大,早有吞並諸侯,統一天下之心,曹軍雖不敵,尚有青州之地,
曹操帳下謀士如荀攸荀彧程昱陳群等人也算是天下奇才,武將如夏侯淵夏侯惇曹仁司馬懿也是能征慣戰之將,
前不久司馬懿鎮守濮陽,殺的楚軍損兵折將,心驚膽戰,而司馬懿一戰成名,令楚軍大將童飛有所忌憚,
如若我軍此時出兵青州,無異於助紂為虐,幫助楚軍更快的消滅曹操,若曹操一滅,我軍將獨自對抗楚軍,
我軍雖是兵強馬壯,戰將千員,然以我軍目前實力,還無法與楚軍抗衡,以屬下之見,我軍不但不能出兵攻打曹操,反而應該陳兵於官渡,河東等地,令楚軍投鼠忌器,
主公可暫時與曹操聯盟對抗楚軍,待楚軍實力削弱之時,攻占洛陽長安等地,所謂唇亡齒寒,正是此理,還請主公三思!”
“嘶,這……!”袁紹聽後,額頭冒汗後背發涼。
“主公,休要聽田豐之言,今曹軍勢弱,正是我軍統一河北之時,如若此時不兵,待曹操緩和過來,拿下青州更是遙遙無期,所謂痛打落水狗,才是正道。
我軍若能取得青州,主公擁有河北四州之地,何懼楚軍!還請主公及時出兵。”
“嗯,元圖所言有理,若我拿下青州,統一河北,何懼楚軍!哈哈……好,我即刻出兵!”
“主公不可,曹軍雖是一時落敗,然根基尚在,曹軍如今還有兵馬十餘萬,戰將數百員,楚軍若想剿滅曹操,最少需要三年之久,
三年之中楚軍想要消滅曹操,也必然需要付出慘重代價,屬下以為,我軍可再休養三年,待楚軍與曹軍兩敗俱傷之時,再出兵剿滅曹操,
為了給予楚軍施壓,同時也為了我軍得到休養之機,主公可令大將屯兵五萬,駐紮官渡,伺機而動,再令大將領兵,鎮守平原,
若曹軍勝,我軍出兵攻打兗州洛陽,若楚軍勝,我軍出兵青州,剿滅曹軍!此乃兩全其美之計,還請主公三思!”沮授說完,向袁紹拱手一禮。
“嗯,公與所言有理!”袁紹一聽連連點頭。
“主公,攸以為無需等三年,如今正是時候,若此時不出兵,待楚軍戰敗曹軍,青州必為楚軍所得,
那時楚軍進駐河北之地,冀幽並三州危矣!還請主公三思!”
“這……!”袁紹微微點頭:“子遠言之有理!”
田豐拱手:“主公不可……!”
沮授也連忙拱手:“主公不可!”
逢紀也急忙喊了一聲:“主公,子遠之計可行!”
“哎呀!好多蒼蠅!”袁紹摸了摸腦袋,感覺有些頭疼:“眾人所言都有道理,這……這如何抉擇!”
袁紹看向眾人不知如何是好,便問向身旁一人:“玄德有何良策?”
“備以為……。”劉備話未說完,就見一名軍士來報:“報,主公,西涼馬騰韓遂進犯長安,楚王項陽親自領兵出洛陽,救援長安,馬騰韓遂不敵,已逃到威武,楚軍已占據安定天水等郡!”
袁紹驚懼不已:“哦!西涼馬騰韓遂與楚軍開戰了?”
“報主公!”又一名軍士匆匆進來。
“何事?”
軍士拱手施禮:“報主公,西涼馬騰韓遂聯合羌人與匈奴人攻打楚軍,十萬羌人已領兵進犯天水,五萬匈奴人兵馬已到渭水之地,馬騰韓遂已領兵十萬,進犯安定!”
“嘶,羌人匈奴人馬騰韓遂同時出兵,看來這項陽是首尾難顧了,哈哈……!”袁紹聽後大笑不止。
劉備一聽,覺得時機已到,急忙拱手一禮:“袁公,羌人匈奴人馬騰韓遂三路兵馬二十萬人攻打楚軍,項陽此次是在劫難逃,
備以為袁公可出兵官渡,平原之地,再命一員大將領兵前往上黨郡,待楚軍一敗,便可攻打河東郡,
與馬騰韓遂圍剿項陽,待項陽一死,楚軍必亂,那時中原,司隸之地必為袁公所得!”
“哈哈,玄德所言有理,隻是目前戰況不明,我軍也不好直接同楚軍為敵,這如何是好?”
劉備再次拱手一禮:“若袁公不棄,備願率領一軍,前往上黨,伺機而動進犯河東郡。”
袁紹沉思片刻後,搖了搖頭。
“袁公是不相信劉備?”劉備拱手一禮。
“不是不信玄德,如若玄德領兵一去不迴,我又當如何?”
劉備雙手抱拳施禮:“請袁公放心,備於落魄之時,是袁公收留,大恩大德備無以為報,備為表真心,願將家眷留在鄴郡作為人質。”
“這……!”袁紹微微一笑:“非是紹不相信玄德,乃是玄德名望太重,紹不得不小心!”
“請袁公寬心,備感激袁公大恩,備在此立誓,今後必忠心相助袁公,剿滅項陽,助袁公一統天下!若有違誓言,天誅地滅,死於亂箭之下!”
“哈哈,好,有玄德此言,紹心安矣!今命你率領大軍五萬前往上黨郡,同時命田豫單經鄒丹關靖四人相助於你,
替我拿下河東,如若時機成熟,項陽一死,拿下長安洛陽,玄德可為開疆擴土之大功臣!”
“多謝袁公!”劉備拱手施禮後,隨即大步走向府外。
許攸有心阻止袁紹,但又怕袁紹震怒,隻能心中歎息一聲:“隻怕劉備是蛟龍入海,一去不複返矣!”
郭圖拱手一禮:“主公,子遠所言極是,我軍已休養生息數年,如今已是兵強馬壯,此時正是出兵之時,
今楚軍已出兵兗州濮陽,青州北海泰山等郡,曹軍恐怕難以匹敵楚軍,此時若是我軍出兵,
青州之地必屬我軍,待拿下青州,統一河北,我軍便可與楚軍一決高下,進而取得中原之地!”
袁紹點了點頭:“你二人所言極是,我也有出兵打算!”
“主公不可!”袁紹看向說話之人,臉色微怒:“元皓何意?有何不可?”
田豐拱手道:“主公,今楚軍勢大,早有吞並諸侯,統一天下之心,曹軍雖不敵,尚有青州之地,
曹操帳下謀士如荀攸荀彧程昱陳群等人也算是天下奇才,武將如夏侯淵夏侯惇曹仁司馬懿也是能征慣戰之將,
前不久司馬懿鎮守濮陽,殺的楚軍損兵折將,心驚膽戰,而司馬懿一戰成名,令楚軍大將童飛有所忌憚,
如若我軍此時出兵青州,無異於助紂為虐,幫助楚軍更快的消滅曹操,若曹操一滅,我軍將獨自對抗楚軍,
我軍雖是兵強馬壯,戰將千員,然以我軍目前實力,還無法與楚軍抗衡,以屬下之見,我軍不但不能出兵攻打曹操,反而應該陳兵於官渡,河東等地,令楚軍投鼠忌器,
主公可暫時與曹操聯盟對抗楚軍,待楚軍實力削弱之時,攻占洛陽長安等地,所謂唇亡齒寒,正是此理,還請主公三思!”
“嘶,這……!”袁紹聽後,額頭冒汗後背發涼。
“主公,休要聽田豐之言,今曹軍勢弱,正是我軍統一河北之時,如若此時不兵,待曹操緩和過來,拿下青州更是遙遙無期,所謂痛打落水狗,才是正道。
我軍若能取得青州,主公擁有河北四州之地,何懼楚軍!還請主公及時出兵。”
“嗯,元圖所言有理,若我拿下青州,統一河北,何懼楚軍!哈哈……好,我即刻出兵!”
“主公不可,曹軍雖是一時落敗,然根基尚在,曹軍如今還有兵馬十餘萬,戰將數百員,楚軍若想剿滅曹操,最少需要三年之久,
三年之中楚軍想要消滅曹操,也必然需要付出慘重代價,屬下以為,我軍可再休養三年,待楚軍與曹軍兩敗俱傷之時,再出兵剿滅曹操,
為了給予楚軍施壓,同時也為了我軍得到休養之機,主公可令大將屯兵五萬,駐紮官渡,伺機而動,再令大將領兵,鎮守平原,
若曹軍勝,我軍出兵攻打兗州洛陽,若楚軍勝,我軍出兵青州,剿滅曹軍!此乃兩全其美之計,還請主公三思!”沮授說完,向袁紹拱手一禮。
“嗯,公與所言有理!”袁紹一聽連連點頭。
“主公,攸以為無需等三年,如今正是時候,若此時不出兵,待楚軍戰敗曹軍,青州必為楚軍所得,
那時楚軍進駐河北之地,冀幽並三州危矣!還請主公三思!”
“這……!”袁紹微微點頭:“子遠言之有理!”
田豐拱手:“主公不可……!”
沮授也連忙拱手:“主公不可!”
逢紀也急忙喊了一聲:“主公,子遠之計可行!”
“哎呀!好多蒼蠅!”袁紹摸了摸腦袋,感覺有些頭疼:“眾人所言都有道理,這……這如何抉擇!”
袁紹看向眾人不知如何是好,便問向身旁一人:“玄德有何良策?”
“備以為……。”劉備話未說完,就見一名軍士來報:“報,主公,西涼馬騰韓遂進犯長安,楚王項陽親自領兵出洛陽,救援長安,馬騰韓遂不敵,已逃到威武,楚軍已占據安定天水等郡!”
袁紹驚懼不已:“哦!西涼馬騰韓遂與楚軍開戰了?”
“報主公!”又一名軍士匆匆進來。
“何事?”
軍士拱手施禮:“報主公,西涼馬騰韓遂聯合羌人與匈奴人攻打楚軍,十萬羌人已領兵進犯天水,五萬匈奴人兵馬已到渭水之地,馬騰韓遂已領兵十萬,進犯安定!”
“嘶,羌人匈奴人馬騰韓遂同時出兵,看來這項陽是首尾難顧了,哈哈……!”袁紹聽後大笑不止。
劉備一聽,覺得時機已到,急忙拱手一禮:“袁公,羌人匈奴人馬騰韓遂三路兵馬二十萬人攻打楚軍,項陽此次是在劫難逃,
備以為袁公可出兵官渡,平原之地,再命一員大將領兵前往上黨郡,待楚軍一敗,便可攻打河東郡,
與馬騰韓遂圍剿項陽,待項陽一死,楚軍必亂,那時中原,司隸之地必為袁公所得!”
“哈哈,玄德所言有理,隻是目前戰況不明,我軍也不好直接同楚軍為敵,這如何是好?”
劉備再次拱手一禮:“若袁公不棄,備願率領一軍,前往上黨,伺機而動進犯河東郡。”
袁紹沉思片刻後,搖了搖頭。
“袁公是不相信劉備?”劉備拱手一禮。
“不是不信玄德,如若玄德領兵一去不迴,我又當如何?”
劉備雙手抱拳施禮:“請袁公放心,備於落魄之時,是袁公收留,大恩大德備無以為報,備為表真心,願將家眷留在鄴郡作為人質。”
“這……!”袁紹微微一笑:“非是紹不相信玄德,乃是玄德名望太重,紹不得不小心!”
“請袁公寬心,備感激袁公大恩,備在此立誓,今後必忠心相助袁公,剿滅項陽,助袁公一統天下!若有違誓言,天誅地滅,死於亂箭之下!”
“哈哈,好,有玄德此言,紹心安矣!今命你率領大軍五萬前往上黨郡,同時命田豫單經鄒丹關靖四人相助於你,
替我拿下河東,如若時機成熟,項陽一死,拿下長安洛陽,玄德可為開疆擴土之大功臣!”
“多謝袁公!”劉備拱手施禮後,隨即大步走向府外。
許攸有心阻止袁紹,但又怕袁紹震怒,隻能心中歎息一聲:“隻怕劉備是蛟龍入海,一去不複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