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戰自亂?”潘璋,賀齊,胡玉驚愕的相互看看。
賀齊連忙問道:“豫章郡水軍可有將士落水?”
“迴稟賀將軍,豫章郡水軍大約有千名將士落水。”
“快,命我水軍將士速速救人。”
“賀將軍,對方來敵軍,為何要救?”胡玉疑惑問向賀齊。
“胡將軍,主公向來以仁義對待所有將士,就是敵軍也不例外,隻要不是大惡不赦之人,便要將其挽救,何況兵士也是一條生命。”
潘璋高聲喊道:“速速救人!”
“是,將軍。”
九江水軍兩千名水性極好之兵士,聞聽將令 ,急忙劃快舟,前往救援。
正當豫章郡水軍混亂之時,呂岱見對麵劃來二十隻小舟。
連忙喊道:“聶將軍,有九江水軍劃小舟而來!”
聶友大驚急忙高喊:“備戰,備戰,弓箭手準備!”
呂岱阻止道:“聶將軍,稍等,看看九江水軍欲以何為,再做定論。”
“嗯,呂副將所言極是。”
九江水軍兩千名將士劃小舟,到達豫章郡水軍落水之處,兩千名九江水軍脫去盔甲,撲通跳向鄱陽湖。
“豫章郡弟兄們,莫要驚慌,我們來營救你們!”
豫章郡落水的軍士起初並不相信,見九江水軍手中並未帶任何利刃,便放下心來。
呂岱疑惑的看向水中:“聶將軍,九江水軍這是想幹嘛?”
“不知,這……。”聶友也是目瞪口呆。
經過一個多時辰相救,落水的豫章郡水軍已全部救了上來。
此時天已黑了下來,兩方水軍便在鄱陽湖水麵僵持了下來。
潘璋下令道:“傳令前軍戰船排好陣型,五艘中型攻擊船隻在前境界,二十艘攻擊戰船隨後,大型戰船在後,護衛船分開兩旁。”
“是,將軍!”軍士得令後,便搖動手中旗,所有大型,中型戰船,護衛船隻,攻擊船隻有序進行。
“聶將軍,天色已晚,這九江水軍為何還不退去,難道九江水軍想野戰不成?。”
“估計不會,如果要戰,白天為何不戰,非要等到晚上,呂副將,你看這九江水軍船隻燈火通明,排列有序,卻又不戰,不知九江軍到底想怎樣!”
“唉!我軍何時能有這樣的船隊就好,如果有這樣的戰船,必定會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向披靡。”
聶友思考片刻,隨即驚唿道:“難道九江軍欲攻取豫章郡,這水軍進攻,隻是一個幌子。”
“這……。”呂岱想了想:“極有可能,將軍需盡快安排人手打探一番。”
“呂副將所言極是。”
聶友高聲喊道:“來人……。”
潘璋,賀齊,胡玉三將沒有得到劉陽進攻將令,便與豫章水軍僵持十餘日。
這十餘日,豫章郡水軍是度日如年,聶友,呂岱也在煎熬當中。
“報,聶將軍,我軍糧食已耗盡,最多維持一日。。”
“什麽?”聶友驚懼,隨即問道:“後軍糧食有沒有送來,可有催促?”
“一直沒有,已經派人催了多次,派去的人也未見迴來。”
“這……。”
呂岱問道:“聶將軍,是不是豫章郡有變故?”
“這……。”
“聶將軍派去打探的軍士好像也沒有迴來,難道……。”
正在這時,豫章郡方向駛來一小舟,隻聽船上軍士高聲喊道:“速去稟告聶將軍,太守有令,放下抵抗,我軍歸順九江軍。”
軍士得知,急忙駕駛小舟,來至聶友戰船之上:“報,將軍,太守有令,我軍歸順九江軍。”
“什麽?”聶友跌坐在戰船之上。
呂岱連忙上前扶起聶友:“聶將軍,恐怕豫章郡已歸屬劉陽。”
“若如此,我軍當如何?”
“聶將軍,若豫章郡歸屬劉陽,恐怕太守也已歸降,我水軍戰船及兵力又不敵九江水軍,為避免將士流血傷亡,唯一出路,隻能按太守之命,歸順九江軍。”
聶友思考久久,哀歎一聲:“好吧。”
呂岱隨即命軍士掛起白條。
“報,潘將軍,賀將軍,胡將軍,豫章郡水軍掛起白條。”
“掛起白條?”潘璋疑惑:“難道童將軍已攻克豫章郡?”
賀齊微笑道:“極有可能?若非如此,聶友,呂岱也不會如此!”
“報,三位將軍,主公派人前來,我軍已收複豫章郡。”
聶友,賀齊,胡玉三人一聽,喜笑顏開。
潘璋隨即下令:“命水手開船,接收豫章水軍,護衛船,攻擊船,分開兩旁,大型戰船在前,中型戰船隨後。”
“是,將軍。”軍士隨即晃動紅藍綠旗,交叉擺動。
隻見鄱陽湖水麵,各種船隻隨即擺動整齊。
聶友,呂岱二人看的瞠目結舌,心中感慨萬千。
“來人,駛向九江水軍大船。”
“是,聶將軍。”
聶友乘坐的指揮船,慢慢靠近潘璋,賀齊,胡玉的指揮船。
由於九江水軍指揮戰船高大,聶友,呂岱二人無法上船。
潘璋隨即命軍士搭設爬梯,聶友,呂岱這才登上高大的九江戰船。
“敗軍之將聶友,呂岱見過將軍。”
潘璋,賀齊,胡玉隨即還禮:“潘璋,賀齊,胡玉見過二位將軍。”
“聶將軍,你我兩郡水軍是不打不相識,今日方得一起相敘。”
聶友微笑歎息一聲:“我軍數次得罪於潘將軍大軍,還請潘將軍海涵!”
“聶將軍何出此言,之前不過一誤會而已,今你我兩郡水軍已是一家,何來得罪。”
聶友,呂岱向潘璋行禮道:“我軍願聽將軍調遣。”
“哈哈,聶將軍誤會了,是聽我主劉州牧調遣。”
這時軍士來報:“主公有令,命將軍派出兩艘中型戰船,五艘護衛穿及五艘攻擊船前往南昌縣,其他所有戰船留在鄱陽湖,
同時命潘將軍隨同聶將軍,呂將軍前往豫章郡南昌。”
“主公已到豫章郡?”
“迴稟將軍,正是。”
“好,即刻迴複主公,末將即刻出發。”
“是,將軍。”
“聶將軍,呂將軍,隨我一同前往南昌縣見主公。”
二人同聲迴道:“是,將軍。”
“賀將軍,胡將軍,你二人留下,整肅水軍。”
“是,將軍。”
潘璋,聶友,呂岱三人率領兩艘中型戰船,五艘護衛穿,五艘攻擊船及五千將士,自鄱陽湖出發,過彭澤,永修,一日後達到豫章郡南昌縣。
賀齊連忙問道:“豫章郡水軍可有將士落水?”
“迴稟賀將軍,豫章郡水軍大約有千名將士落水。”
“快,命我水軍將士速速救人。”
“賀將軍,對方來敵軍,為何要救?”胡玉疑惑問向賀齊。
“胡將軍,主公向來以仁義對待所有將士,就是敵軍也不例外,隻要不是大惡不赦之人,便要將其挽救,何況兵士也是一條生命。”
潘璋高聲喊道:“速速救人!”
“是,將軍。”
九江水軍兩千名水性極好之兵士,聞聽將令 ,急忙劃快舟,前往救援。
正當豫章郡水軍混亂之時,呂岱見對麵劃來二十隻小舟。
連忙喊道:“聶將軍,有九江水軍劃小舟而來!”
聶友大驚急忙高喊:“備戰,備戰,弓箭手準備!”
呂岱阻止道:“聶將軍,稍等,看看九江水軍欲以何為,再做定論。”
“嗯,呂副將所言極是。”
九江水軍兩千名將士劃小舟,到達豫章郡水軍落水之處,兩千名九江水軍脫去盔甲,撲通跳向鄱陽湖。
“豫章郡弟兄們,莫要驚慌,我們來營救你們!”
豫章郡落水的軍士起初並不相信,見九江水軍手中並未帶任何利刃,便放下心來。
呂岱疑惑的看向水中:“聶將軍,九江水軍這是想幹嘛?”
“不知,這……。”聶友也是目瞪口呆。
經過一個多時辰相救,落水的豫章郡水軍已全部救了上來。
此時天已黑了下來,兩方水軍便在鄱陽湖水麵僵持了下來。
潘璋下令道:“傳令前軍戰船排好陣型,五艘中型攻擊船隻在前境界,二十艘攻擊戰船隨後,大型戰船在後,護衛船分開兩旁。”
“是,將軍!”軍士得令後,便搖動手中旗,所有大型,中型戰船,護衛船隻,攻擊船隻有序進行。
“聶將軍,天色已晚,這九江水軍為何還不退去,難道九江水軍想野戰不成?。”
“估計不會,如果要戰,白天為何不戰,非要等到晚上,呂副將,你看這九江水軍船隻燈火通明,排列有序,卻又不戰,不知九江軍到底想怎樣!”
“唉!我軍何時能有這樣的船隊就好,如果有這樣的戰船,必定會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向披靡。”
聶友思考片刻,隨即驚唿道:“難道九江軍欲攻取豫章郡,這水軍進攻,隻是一個幌子。”
“這……。”呂岱想了想:“極有可能,將軍需盡快安排人手打探一番。”
“呂副將所言極是。”
聶友高聲喊道:“來人……。”
潘璋,賀齊,胡玉三將沒有得到劉陽進攻將令,便與豫章水軍僵持十餘日。
這十餘日,豫章郡水軍是度日如年,聶友,呂岱也在煎熬當中。
“報,聶將軍,我軍糧食已耗盡,最多維持一日。。”
“什麽?”聶友驚懼,隨即問道:“後軍糧食有沒有送來,可有催促?”
“一直沒有,已經派人催了多次,派去的人也未見迴來。”
“這……。”
呂岱問道:“聶將軍,是不是豫章郡有變故?”
“這……。”
“聶將軍派去打探的軍士好像也沒有迴來,難道……。”
正在這時,豫章郡方向駛來一小舟,隻聽船上軍士高聲喊道:“速去稟告聶將軍,太守有令,放下抵抗,我軍歸順九江軍。”
軍士得知,急忙駕駛小舟,來至聶友戰船之上:“報,將軍,太守有令,我軍歸順九江軍。”
“什麽?”聶友跌坐在戰船之上。
呂岱連忙上前扶起聶友:“聶將軍,恐怕豫章郡已歸屬劉陽。”
“若如此,我軍當如何?”
“聶將軍,若豫章郡歸屬劉陽,恐怕太守也已歸降,我水軍戰船及兵力又不敵九江水軍,為避免將士流血傷亡,唯一出路,隻能按太守之命,歸順九江軍。”
聶友思考久久,哀歎一聲:“好吧。”
呂岱隨即命軍士掛起白條。
“報,潘將軍,賀將軍,胡將軍,豫章郡水軍掛起白條。”
“掛起白條?”潘璋疑惑:“難道童將軍已攻克豫章郡?”
賀齊微笑道:“極有可能?若非如此,聶友,呂岱也不會如此!”
“報,三位將軍,主公派人前來,我軍已收複豫章郡。”
聶友,賀齊,胡玉三人一聽,喜笑顏開。
潘璋隨即下令:“命水手開船,接收豫章水軍,護衛船,攻擊船,分開兩旁,大型戰船在前,中型戰船隨後。”
“是,將軍。”軍士隨即晃動紅藍綠旗,交叉擺動。
隻見鄱陽湖水麵,各種船隻隨即擺動整齊。
聶友,呂岱二人看的瞠目結舌,心中感慨萬千。
“來人,駛向九江水軍大船。”
“是,聶將軍。”
聶友乘坐的指揮船,慢慢靠近潘璋,賀齊,胡玉的指揮船。
由於九江水軍指揮戰船高大,聶友,呂岱二人無法上船。
潘璋隨即命軍士搭設爬梯,聶友,呂岱這才登上高大的九江戰船。
“敗軍之將聶友,呂岱見過將軍。”
潘璋,賀齊,胡玉隨即還禮:“潘璋,賀齊,胡玉見過二位將軍。”
“聶將軍,你我兩郡水軍是不打不相識,今日方得一起相敘。”
聶友微笑歎息一聲:“我軍數次得罪於潘將軍大軍,還請潘將軍海涵!”
“聶將軍何出此言,之前不過一誤會而已,今你我兩郡水軍已是一家,何來得罪。”
聶友,呂岱向潘璋行禮道:“我軍願聽將軍調遣。”
“哈哈,聶將軍誤會了,是聽我主劉州牧調遣。”
這時軍士來報:“主公有令,命將軍派出兩艘中型戰船,五艘護衛穿及五艘攻擊船前往南昌縣,其他所有戰船留在鄱陽湖,
同時命潘將軍隨同聶將軍,呂將軍前往豫章郡南昌。”
“主公已到豫章郡?”
“迴稟將軍,正是。”
“好,即刻迴複主公,末將即刻出發。”
“是,將軍。”
“聶將軍,呂將軍,隨我一同前往南昌縣見主公。”
二人同聲迴道:“是,將軍。”
“賀將軍,胡將軍,你二人留下,整肅水軍。”
“是,將軍。”
潘璋,聶友,呂岱三人率領兩艘中型戰船,五艘護衛穿,五艘攻擊船及五千將士,自鄱陽湖出發,過彭澤,永修,一日後達到豫章郡南昌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