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你是?”
軍士連忙說道:“先生,這是我家主公,平東將軍,柴桑侯!”
“你就是九江劉陽?”
“先生,我就是劉陽!先生身體感覺怎樣?”劉陽走上前去關心問道。
“咳咳……已經好多了,是你救了我?”
劉陽點頭笑道:“正是,前日我軍路過此地,見你暈倒在路旁,便把你救了迴來!”
“潁川郭嘉郭奉孝,多謝侯爺救命之恩!”隻見郭嘉就要起身。
“郭先生,你身體剛剛有點好轉,切莫亂動!”
“咳咳…哎,我身體這麽多年,一直沒有好轉,是好不了!”
“郭先生放心,你這病隻是風寒引起哮喘,我已經為先生開了藥方,隻要先生按照藥方每日服用三次,一年後自然痊愈。”
郭嘉睜大雙眼,滿臉疑惑問道:“嘉這病還可以救?”
“郭先生放寬心,你這病雖有點棘手,但是還是可以醫治。”
“哎!我這病已有多年,很多郎中都是束手無策,嘉以為……!”郭嘉再次拜謝道:“多謝侯爺相救之恩,郭嘉沒齒難忘!”
“郭先生,你是不是以前服用過五服散?”
郭嘉雙眼冒光,不敢相信的看著劉陽:“侯爺怎知?”
“我觀先生舌苔泛黃,雙眼無神,體內脈象雜亂,便知先生曾經服用過。”
“想不到侯爺醫術如此精湛,嘉自幼貧寒,很小就患有此病,到處尋找郎中,都無法醫治,身體又是疼痛難忍,聽聞五服散能夠止痛,故而服用多年!”
“先生錯矣,五服散隻能暫緩一時之痛,若是長期服用,將會損傷肝脾腎,還好發現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啊!咳咳…。”郭嘉大驚失色,便從懷中掏出幾包五服散。
“郭先生,以後莫要再吃,先生之病,我定可醫治!”
“多謝侯爺!”郭嘉看了看在場眾將,皆是白衣白甲。
於是問道:“侯爺這是要去哪裏,為何白衣白甲?”
“先帝駕崩,劉陽身為朝廷平東將軍,理應前去京師洛陽,為先帝奔喪!”
“侯爺不可,今董卓已控製京師洛陽,挾天子以令天下,公卿百官懼怕董卓,大部朝廷大臣已辭官歸隱,若是侯爺此去必然兇險!”
“劉陽多謝先生好意,不過陽敢來京師洛陽,豈會懼怕董卓。”
郭嘉連連點頭讚歎道:“人言九江劉陽乃當世英雄,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先生此言何意?天下英雄比比皆是,陽不過一少年,不敢稱為英雄!”
“侯爺過謙了,當今天下之人,誰人不知,侯爺乃當世奇才,文能治天下,武能定天下!侯爺大名如雷貫耳,威震八方。”
劉陽笑道:“郭先生過獎了!”
這時軍士端來一碗藥:“主公,先生該喝藥了!”
“我來吧!你下去吧。”劉陽接過藥碗,來至郭嘉床前。
“先生身體不便,陽為先生喝藥!”
“侯爺身為千斤之軀,親自喂嘉喝藥,這如何使得!”郭嘉見劉陽身為侯爺,親自要喂自己喝藥,心中感慨萬千。
“先生無需客氣!”劉陽慢慢把藥喂到郭嘉嘴裏。
郭嘉心中感激涕零:“侯爺……!”
不知不覺已過七日,郭嘉服下劉陽開出的藥方,已漸漸好轉,已經能夠下床自行走動。
劉陽得知郭嘉身體好轉,便命將士起營拔寨。
“主公,郭先生來了!”
“快請!”
不一會兒,郭嘉來至劉陽軍中大帳,拱手施禮:“侯爺這是準備啟程?”
“郭先生身體已好轉,隻需按照陽為先生準備的藥方,迴到家中堅持服用即可,京師洛陽之事緊急,陽也需盡快前往!”
“這麽多天一來,嘉感謝侯爺照顧,為表謝意,嘉願隨同侯爺一同前往京城,一路之上,也許可為侯爺出謀劃策,還有嘉也正想前往京城,一路之上也有個照應,不知侯爺應允否?”
“哦!陽再此多謝先生!隻是先生身體剛剛好轉,不宜奔波!”
“侯爺放心,自從服用侯爺的藥方,嘉身體已無大礙。”
劉陽微微點頭:“好吧。”
次日,劉陽率領兵馬離開潁川地界,到達陳留地界。
“報,主公,前方不遠發現三千兵馬正在安營紮寨?”
劉陽拉住戰馬問道:“可知是何處兵馬?”
“不知何處兵馬,隻見軍中飄揚的旗幟之上寫有張字。”
“張字大旗?”
郭嘉聞言便拍馬來至劉陽麵前:“侯爺,此地驚現兵馬,想必定有緣故,侯爺可命一大將前去探明,在作計較!”
“嗯,先生所言極是!”
“來人,命劉崇,李丹率領青龍軍前去打探。”
“是,主公!”軍士領命,疾馳而去。
劉崇,李丹率領兩千青龍軍一個衝鋒,便達到不遠的軍營。
隻見營中出來一員大將,手持長槍,厲聲喝道:“你們是哪裏兵馬,為何敵視我軍?”
劉崇手持長槍高聲問道:“你們又是哪裏兵馬?為何在此安營紮寨!”
隻見來將沉思片刻,高聲答道:“我乃京師洛陽兵馬!”
“京師洛陽兵馬?”劉崇疑惑看了看不遠的軍中將士,發現營中將士大部分是剛剛從軍。
於是便高聲問道:“京師洛陽兵馬?歸屬何人帳下?”
“這……!”來將一時語塞,不知如何迴答。
劉崇見來將威武雄壯,一看便知是員大將,見來將支支吾吾,有難言之隱,於是將兵馬約退數百米,
向來將拱手施禮:“我等乃是九江軍,歸屬於平東將軍,柴桑侯劉陽帳下,不知將軍歸屬何人帳下?”
“你等是九江軍?”
“正是,我乃劉崇是也!不知將軍何人?”
隻見來將拱手施禮:“我乃張遼,張文遠,本歸屬於大將軍何進帳下,可如今……。”
“你等乃大將軍何進帳下,為何在這裏安營紮寨?”
張遼搖頭歎息說道:“我奉大將軍之命,前往丹陽郡招兵,剛到兗州郡,便聽說大將軍何進已死,於是走走停停,
一路打聽京師洛陽情況,得知董卓已控製京師洛陽,把控朝廷,我等不知該何去何從,一路之上糧草用盡,便在此安營紮寨,以觀時局。”
張遼看看劉崇身後兩千騎兵,皆是能征善戰之將士,於是問道:“不知劉將軍欲意何往?”
軍士連忙說道:“先生,這是我家主公,平東將軍,柴桑侯!”
“你就是九江劉陽?”
“先生,我就是劉陽!先生身體感覺怎樣?”劉陽走上前去關心問道。
“咳咳……已經好多了,是你救了我?”
劉陽點頭笑道:“正是,前日我軍路過此地,見你暈倒在路旁,便把你救了迴來!”
“潁川郭嘉郭奉孝,多謝侯爺救命之恩!”隻見郭嘉就要起身。
“郭先生,你身體剛剛有點好轉,切莫亂動!”
“咳咳…哎,我身體這麽多年,一直沒有好轉,是好不了!”
“郭先生放心,你這病隻是風寒引起哮喘,我已經為先生開了藥方,隻要先生按照藥方每日服用三次,一年後自然痊愈。”
郭嘉睜大雙眼,滿臉疑惑問道:“嘉這病還可以救?”
“郭先生放寬心,你這病雖有點棘手,但是還是可以醫治。”
“哎!我這病已有多年,很多郎中都是束手無策,嘉以為……!”郭嘉再次拜謝道:“多謝侯爺相救之恩,郭嘉沒齒難忘!”
“郭先生,你是不是以前服用過五服散?”
郭嘉雙眼冒光,不敢相信的看著劉陽:“侯爺怎知?”
“我觀先生舌苔泛黃,雙眼無神,體內脈象雜亂,便知先生曾經服用過。”
“想不到侯爺醫術如此精湛,嘉自幼貧寒,很小就患有此病,到處尋找郎中,都無法醫治,身體又是疼痛難忍,聽聞五服散能夠止痛,故而服用多年!”
“先生錯矣,五服散隻能暫緩一時之痛,若是長期服用,將會損傷肝脾腎,還好發現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啊!咳咳…。”郭嘉大驚失色,便從懷中掏出幾包五服散。
“郭先生,以後莫要再吃,先生之病,我定可醫治!”
“多謝侯爺!”郭嘉看了看在場眾將,皆是白衣白甲。
於是問道:“侯爺這是要去哪裏,為何白衣白甲?”
“先帝駕崩,劉陽身為朝廷平東將軍,理應前去京師洛陽,為先帝奔喪!”
“侯爺不可,今董卓已控製京師洛陽,挾天子以令天下,公卿百官懼怕董卓,大部朝廷大臣已辭官歸隱,若是侯爺此去必然兇險!”
“劉陽多謝先生好意,不過陽敢來京師洛陽,豈會懼怕董卓。”
郭嘉連連點頭讚歎道:“人言九江劉陽乃當世英雄,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先生此言何意?天下英雄比比皆是,陽不過一少年,不敢稱為英雄!”
“侯爺過謙了,當今天下之人,誰人不知,侯爺乃當世奇才,文能治天下,武能定天下!侯爺大名如雷貫耳,威震八方。”
劉陽笑道:“郭先生過獎了!”
這時軍士端來一碗藥:“主公,先生該喝藥了!”
“我來吧!你下去吧。”劉陽接過藥碗,來至郭嘉床前。
“先生身體不便,陽為先生喝藥!”
“侯爺身為千斤之軀,親自喂嘉喝藥,這如何使得!”郭嘉見劉陽身為侯爺,親自要喂自己喝藥,心中感慨萬千。
“先生無需客氣!”劉陽慢慢把藥喂到郭嘉嘴裏。
郭嘉心中感激涕零:“侯爺……!”
不知不覺已過七日,郭嘉服下劉陽開出的藥方,已漸漸好轉,已經能夠下床自行走動。
劉陽得知郭嘉身體好轉,便命將士起營拔寨。
“主公,郭先生來了!”
“快請!”
不一會兒,郭嘉來至劉陽軍中大帳,拱手施禮:“侯爺這是準備啟程?”
“郭先生身體已好轉,隻需按照陽為先生準備的藥方,迴到家中堅持服用即可,京師洛陽之事緊急,陽也需盡快前往!”
“這麽多天一來,嘉感謝侯爺照顧,為表謝意,嘉願隨同侯爺一同前往京城,一路之上,也許可為侯爺出謀劃策,還有嘉也正想前往京城,一路之上也有個照應,不知侯爺應允否?”
“哦!陽再此多謝先生!隻是先生身體剛剛好轉,不宜奔波!”
“侯爺放心,自從服用侯爺的藥方,嘉身體已無大礙。”
劉陽微微點頭:“好吧。”
次日,劉陽率領兵馬離開潁川地界,到達陳留地界。
“報,主公,前方不遠發現三千兵馬正在安營紮寨?”
劉陽拉住戰馬問道:“可知是何處兵馬?”
“不知何處兵馬,隻見軍中飄揚的旗幟之上寫有張字。”
“張字大旗?”
郭嘉聞言便拍馬來至劉陽麵前:“侯爺,此地驚現兵馬,想必定有緣故,侯爺可命一大將前去探明,在作計較!”
“嗯,先生所言極是!”
“來人,命劉崇,李丹率領青龍軍前去打探。”
“是,主公!”軍士領命,疾馳而去。
劉崇,李丹率領兩千青龍軍一個衝鋒,便達到不遠的軍營。
隻見營中出來一員大將,手持長槍,厲聲喝道:“你們是哪裏兵馬,為何敵視我軍?”
劉崇手持長槍高聲問道:“你們又是哪裏兵馬?為何在此安營紮寨!”
隻見來將沉思片刻,高聲答道:“我乃京師洛陽兵馬!”
“京師洛陽兵馬?”劉崇疑惑看了看不遠的軍中將士,發現營中將士大部分是剛剛從軍。
於是便高聲問道:“京師洛陽兵馬?歸屬何人帳下?”
“這……!”來將一時語塞,不知如何迴答。
劉崇見來將威武雄壯,一看便知是員大將,見來將支支吾吾,有難言之隱,於是將兵馬約退數百米,
向來將拱手施禮:“我等乃是九江軍,歸屬於平東將軍,柴桑侯劉陽帳下,不知將軍歸屬何人帳下?”
“你等是九江軍?”
“正是,我乃劉崇是也!不知將軍何人?”
隻見來將拱手施禮:“我乃張遼,張文遠,本歸屬於大將軍何進帳下,可如今……。”
“你等乃大將軍何進帳下,為何在這裏安營紮寨?”
張遼搖頭歎息說道:“我奉大將軍之命,前往丹陽郡招兵,剛到兗州郡,便聽說大將軍何進已死,於是走走停停,
一路打聽京師洛陽情況,得知董卓已控製京師洛陽,把控朝廷,我等不知該何去何從,一路之上糧草用盡,便在此安營紮寨,以觀時局。”
張遼看看劉崇身後兩千騎兵,皆是能征善戰之將士,於是問道:“不知劉將軍欲意何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