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此老者雖已過百歲,但卻是鶴發童顏,目光炯炯有神,氣質淩然出塵,好一位仙風道骨的世外高人。
周瑜,陳到,魏延,文聘見老者出來,急忙上前跪拜行禮:“拜見太師父老人家!”
劉陽急忙將大戟交於許褚,與劉崇一起跪拜行禮:“孩兒劉陽,劉崇拜見曾祖!”
來的老者,不是別人,正是劉昌之父,劉陽一脈曾祖,劉崇親曾祖,名聲響徹大漢天下的世外高人,武學泰鬥,兵家聖祖玉真子劉武,也就是項家後人項武。
玉真子老淚縱橫的看向劉陽,劉崇二人,又仔細的看了看劉陽,擦拭一下眼角之淚:“陽兒,崇兒起來!”
又轉頭看向周瑜,陳到,文聘,魏延四人說道:“孩兒們請起!”
“陽兒帶上霸王天龍破城戟,隨我而來!”隻聽玉真子說道。
“是,曾祖。”劉陽迴應一聲,接過許褚手中霸王天龍破城戟,便跟隨玉真子進入屋中。
隻見玉真子七轉八拐來至一寬敞的密室之中。
劉陽仔細打量著眼前的一切,這才想起夢中所見,就在眼前。
同時又仔細的看清曾祖玉真子麵容,也正是夢中所見的老者,待劉陽反應過來,心中連連驚唿不可思議,一切都是那麽真實。
玉真子微笑的看著劉陽,又看向劉陽手中的霸王天龍破城戟。
“陽兒,霸王天龍破城戟乃先祖所用之物,今日失而複得,迴到陽兒手中,乃是命中注定,陽兒乃我項家興楚滅漢重任的托付之人。”
劉陽疑惑不解問道:“孩兒一事不明,還請曾祖明示?”
“陽兒何事不明?”
“孩兒與兄長都是項家後人,兄長才學與英武之資並不在孩兒之下,為何鼻祖複興項家天下,興楚滅漢之重任,偏偏選中孩兒?”
玉真子微笑搖頭說道:“陽兒天資聰慧,又有天神般的威儀,和與身俱來威震天下的王者之氣,
曆經四百餘年,項家從未出現猶如陽兒一般氣概山河之後輩,陽兒又是霸王冥冥之中選定的繼承人,
而崇兒雖有王者風範,缺少王者霸氣,在亂世之中並未立業之主。”
劉陽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孩兒明白了!”
“陽兒剛剛在院子演練的槍法不錯,領略到了槍法精髓,不過以後還需經常練習,
還有曾祖已時日無多,今日陽兒來此,曾祖就將項家槍法,戟法絕學傳授於陽兒,若陽兒領悟到精髓所在,
汝師伯李彥與師父童淵聯手與陽兒一戰,陽兒也能應付自如,
若是陽兒用心領悟,武藝功成之時,天下武藝陽兒堪稱第二,無人敢言第一。”
劉陽驚喜,連忙跪拜行禮:“孩兒多謝曾祖。”
玉真子微笑扶起劉陽說道:“為將者,為帥者不懂兵法,無法領兵征戰天下,無法駕馭手下將士,所謂將者無能,累死千軍。曾祖再送陽兒一本兵書如何?”
“謝曾祖,不過孩兒有一本無字天書,隻是忽而出現,忽而消失,孩兒無法得其兵書要領。”
“哦!無字天書?陽兒可有帶在身邊?”
“有,孩兒時刻將此書帶在身邊。”劉陽邊說邊從懷中掏出一本無字天書,交到玉真子手中。
玉真子接過無字天書,打開一看,未見一字,隨即大笑道:“陽兒,此書並非無字,隻是未到時候,故而陽兒看時,時而清晰,時而空白,今日陽兒來此,曾祖就為陽兒打開此書。”
隻見玉真子微微閉上雙眼,雙手夾住無字天書,口中振振有詞。
劉陽聽不清玉真子口中所言,隻是靜靜看著玉真子。
片刻功夫後,玉真子微笑言道:“陽兒,此書已開。”
劉陽接過天書,隻見天書上麵“太公六韜”四個大字清晰可見,又慢慢翻開一看,隻見竹簡之上字字清楚,劉陽驚喜問道:“曾祖,這……。”
玉真子微微點頭,笑而不語。
劉陽喜出望外,不時翻看太公六韜。
“陽兒,曾祖再送你一本兵書。”
“謝曾祖!”
隻見玉真子也從懷中掏出一本竹簡,遞給劉陽。
劉陽接過一看,竹簡上寫有孫臏兵法,劉陽不解看向玉真子。
“陽兒打開一觀!”
劉陽慢慢打開竹簡,隻見竹簡之上,有30餘篇行軍征戰之兵法精髓。
“這……這。”劉陽此時喜悅的心情不知如何表達。
“陽兒日後用心領悟這兩本兵書之其中奧妙,日後統帥將士征戰沙場,定會所向披靡,無軍可擋。”
劉陽聽的是連連點頭。
“陽兒,曾祖演練一番項家戟法,陽兒需用心習之!”
劉陽點頭應道:“是,曾祖!”說罷便把霸王天龍破城戟交於玉真子,並叮囑了一句:“曾祖,此戟有些沉重。”
玉真子點頭笑道:“無妨!”隻見玉真子接過劉陽手中霸王天龍破城戟,掂了掂重量笑道:“確實有點重!”
劉陽驚愕不已,心中暗暗讚歎:“霸王天龍破城戟300餘斤,年過百歲的曾祖拿在手裏,卻是如此輕鬆。”
玉真子舞動手中霸王天龍破城戟,將項家108路戟法,一氣嗬成演練完成,劉陽看的瞠目結舌,眼神發亮,連連叫好。
玉真子演練完後,已經累得氣喘籲籲,汗流浹背,滿臉通紅。
劉陽連忙接過玉真子手中的霸王天龍破城戟,並為玉真子端來一碗清水。
玉真子搖頭歎息道:“哎,曾祖老了。”
“曾祖雄風依舊,老當益壯!”劉陽微笑恭維言道。
玉真子看著眼前的少年劉陽,滿臉羨慕說道:“曾祖老了,今後就是陽兒的天下。”
劉陽自此留在廬山,勤學苦練槍法,戟法,並熟讀太公六韜,孫臏兵法。
許褚也一同留在廬山,隨同周瑜,陳到,文聘,魏延,劉崇等人一同勤學苦練武藝。
不知不覺一晃就過去了一年,此時已是中平六年五月,也是公元189年五月。
劉陽此時不知,大漢天下已到翻天覆地之時。
就在劉陽,周瑜,劉崇,許褚,魏延 陳到,文聘等人在院中習武之時,隻見劉昌淚流滿麵來至院中,癱坐在地。
劉陽急忙上前攙扶問道:“祖父發生何事?”
“父親大人,父親大人過世了!”
“啊!……”劉陽,劉崇等人驚問噩耗,跌坐於地。
周瑜,陳到,魏延,文聘見老者出來,急忙上前跪拜行禮:“拜見太師父老人家!”
劉陽急忙將大戟交於許褚,與劉崇一起跪拜行禮:“孩兒劉陽,劉崇拜見曾祖!”
來的老者,不是別人,正是劉昌之父,劉陽一脈曾祖,劉崇親曾祖,名聲響徹大漢天下的世外高人,武學泰鬥,兵家聖祖玉真子劉武,也就是項家後人項武。
玉真子老淚縱橫的看向劉陽,劉崇二人,又仔細的看了看劉陽,擦拭一下眼角之淚:“陽兒,崇兒起來!”
又轉頭看向周瑜,陳到,文聘,魏延四人說道:“孩兒們請起!”
“陽兒帶上霸王天龍破城戟,隨我而來!”隻聽玉真子說道。
“是,曾祖。”劉陽迴應一聲,接過許褚手中霸王天龍破城戟,便跟隨玉真子進入屋中。
隻見玉真子七轉八拐來至一寬敞的密室之中。
劉陽仔細打量著眼前的一切,這才想起夢中所見,就在眼前。
同時又仔細的看清曾祖玉真子麵容,也正是夢中所見的老者,待劉陽反應過來,心中連連驚唿不可思議,一切都是那麽真實。
玉真子微笑的看著劉陽,又看向劉陽手中的霸王天龍破城戟。
“陽兒,霸王天龍破城戟乃先祖所用之物,今日失而複得,迴到陽兒手中,乃是命中注定,陽兒乃我項家興楚滅漢重任的托付之人。”
劉陽疑惑不解問道:“孩兒一事不明,還請曾祖明示?”
“陽兒何事不明?”
“孩兒與兄長都是項家後人,兄長才學與英武之資並不在孩兒之下,為何鼻祖複興項家天下,興楚滅漢之重任,偏偏選中孩兒?”
玉真子微笑搖頭說道:“陽兒天資聰慧,又有天神般的威儀,和與身俱來威震天下的王者之氣,
曆經四百餘年,項家從未出現猶如陽兒一般氣概山河之後輩,陽兒又是霸王冥冥之中選定的繼承人,
而崇兒雖有王者風範,缺少王者霸氣,在亂世之中並未立業之主。”
劉陽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孩兒明白了!”
“陽兒剛剛在院子演練的槍法不錯,領略到了槍法精髓,不過以後還需經常練習,
還有曾祖已時日無多,今日陽兒來此,曾祖就將項家槍法,戟法絕學傳授於陽兒,若陽兒領悟到精髓所在,
汝師伯李彥與師父童淵聯手與陽兒一戰,陽兒也能應付自如,
若是陽兒用心領悟,武藝功成之時,天下武藝陽兒堪稱第二,無人敢言第一。”
劉陽驚喜,連忙跪拜行禮:“孩兒多謝曾祖。”
玉真子微笑扶起劉陽說道:“為將者,為帥者不懂兵法,無法領兵征戰天下,無法駕馭手下將士,所謂將者無能,累死千軍。曾祖再送陽兒一本兵書如何?”
“謝曾祖,不過孩兒有一本無字天書,隻是忽而出現,忽而消失,孩兒無法得其兵書要領。”
“哦!無字天書?陽兒可有帶在身邊?”
“有,孩兒時刻將此書帶在身邊。”劉陽邊說邊從懷中掏出一本無字天書,交到玉真子手中。
玉真子接過無字天書,打開一看,未見一字,隨即大笑道:“陽兒,此書並非無字,隻是未到時候,故而陽兒看時,時而清晰,時而空白,今日陽兒來此,曾祖就為陽兒打開此書。”
隻見玉真子微微閉上雙眼,雙手夾住無字天書,口中振振有詞。
劉陽聽不清玉真子口中所言,隻是靜靜看著玉真子。
片刻功夫後,玉真子微笑言道:“陽兒,此書已開。”
劉陽接過天書,隻見天書上麵“太公六韜”四個大字清晰可見,又慢慢翻開一看,隻見竹簡之上字字清楚,劉陽驚喜問道:“曾祖,這……。”
玉真子微微點頭,笑而不語。
劉陽喜出望外,不時翻看太公六韜。
“陽兒,曾祖再送你一本兵書。”
“謝曾祖!”
隻見玉真子也從懷中掏出一本竹簡,遞給劉陽。
劉陽接過一看,竹簡上寫有孫臏兵法,劉陽不解看向玉真子。
“陽兒打開一觀!”
劉陽慢慢打開竹簡,隻見竹簡之上,有30餘篇行軍征戰之兵法精髓。
“這……這。”劉陽此時喜悅的心情不知如何表達。
“陽兒日後用心領悟這兩本兵書之其中奧妙,日後統帥將士征戰沙場,定會所向披靡,無軍可擋。”
劉陽聽的是連連點頭。
“陽兒,曾祖演練一番項家戟法,陽兒需用心習之!”
劉陽點頭應道:“是,曾祖!”說罷便把霸王天龍破城戟交於玉真子,並叮囑了一句:“曾祖,此戟有些沉重。”
玉真子點頭笑道:“無妨!”隻見玉真子接過劉陽手中霸王天龍破城戟,掂了掂重量笑道:“確實有點重!”
劉陽驚愕不已,心中暗暗讚歎:“霸王天龍破城戟300餘斤,年過百歲的曾祖拿在手裏,卻是如此輕鬆。”
玉真子舞動手中霸王天龍破城戟,將項家108路戟法,一氣嗬成演練完成,劉陽看的瞠目結舌,眼神發亮,連連叫好。
玉真子演練完後,已經累得氣喘籲籲,汗流浹背,滿臉通紅。
劉陽連忙接過玉真子手中的霸王天龍破城戟,並為玉真子端來一碗清水。
玉真子搖頭歎息道:“哎,曾祖老了。”
“曾祖雄風依舊,老當益壯!”劉陽微笑恭維言道。
玉真子看著眼前的少年劉陽,滿臉羨慕說道:“曾祖老了,今後就是陽兒的天下。”
劉陽自此留在廬山,勤學苦練槍法,戟法,並熟讀太公六韜,孫臏兵法。
許褚也一同留在廬山,隨同周瑜,陳到,文聘,魏延,劉崇等人一同勤學苦練武藝。
不知不覺一晃就過去了一年,此時已是中平六年五月,也是公元189年五月。
劉陽此時不知,大漢天下已到翻天覆地之時。
就在劉陽,周瑜,劉崇,許褚,魏延 陳到,文聘等人在院中習武之時,隻見劉昌淚流滿麵來至院中,癱坐在地。
劉陽急忙上前攙扶問道:“祖父發生何事?”
“父親大人,父親大人過世了!”
“啊!……”劉陽,劉崇等人驚問噩耗,跌坐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