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的這一舉動著實讓後族的將領們始料未及,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絲惱怒,但他們並未因此而驚慌失措。
畢竟,他們早已對營地外圍進行了層層加固,宛如銅牆鐵壁一般堅不可摧。
看那營盤四周,密密麻麻地布滿了三重內圍、三重外圍的拒馬,大大小小的陷馬坑更是星羅棋布。
如此嚴密的防禦工事,別說是宋軍難以攻破,即便是他們自己想要進出,那也絕非易事。
至少要把拒馬搬開吧。
在寬闊的攻擊麵上,宋軍的牛拉戰車如洪荒猛獸般緩緩前行。
車輪滾滾,發出沉悶的聲響,每一輛戰車上都站著三名宋軍甲士,他們手持兵器,目光炯炯地盯著前方的遼軍軍營。
戰車上的旗幟在風中烈烈作響,仿佛在宣告著宋軍的決心。
當靠近遼軍軍營一箭之地時,宋軍將士齊聲呐喊,依托戰車發起了兇猛的衝擊。
遼軍這邊,早已嚴陣以待。
他們迅速拉起了戰列線,弓箭手們搭上利箭,瞄了準衝來的步兵。
投石機也開始運作,巨大的石塊唿嘯著飛向宋軍戰車。
後族的將領們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他們甚至在一線的營帳裏麵,都安排了士兵埋伏。
如果拒馬和第一道防線攔不住戰車,那就等到戰車衝入遼軍營盤時,把部分的營帳毀掉當做障礙物,遲緩戰車速度。
然後伏兵們則靈活地穿梭在戰車之間,與宋軍步卒進行近身搏鬥。
蕭雄武等武力強悍的將領,已經各自帶著手下的精銳部屬列陣待命,隨時準備著投入反攻,給宋軍致命一擊!
戰場上,喊殺聲震天。
從遼軍營盤內發射的巨大石塊。雖然給宋軍的戰車和步卒造成了一些傷亡,但因為發射速度慢,並沒有起到多大的遲滯作用。
很快,最前沿的宋軍戰車和突擊步兵就已經前進到了第一道拒馬所在的位置。
然後,第一排豎起了巨大的盾牌。
這讓營盤內嚴陣以待,準備在宋軍搬動拒馬時,用箭雨痛擊的遼軍弓箭手們,有些不知所措。
你們不是來進攻的嗎?怎麽反倒玩起了銅牆鐵壁?
遼軍的疑惑沒有持續多久。
因為一片密密麻麻的陶罐,正在飛向在拒馬陣後引弓待發的弓箭手們。
“咣咣咣咣……”
陶罐破碎的聲音密集地響起,一股刺鼻的味道,讓遼軍的弓箭手們頓感大事不妙。
“火油!是火油!”
有經驗的老兵油子們瘋狂地喊叫起來,這種恐慌迅速開始在遼軍一線蔓延。
“身上沾了火油的勇士們,趕快朝宋豬那邊反攻!要不然,等下一波火箭射過來,大家都是個死!”
負責一線弓箭手陣列指揮的,是後族的老將蕭雄飛,他的反應不可謂不快。
如果站在原地不動,等到火箭射過來,這些弓箭手們都會變成烤豬。還不如朝宋軍的一線部隊進行反攻,拚死一個保本,拚死兩個賺一個。
在背水一戰的悲壯情緒加持下,說不定還能打出可觀的戰損比。
可惜,他的反應雖然很快,抉擇也非常正確,但第二波陶罐已經出現在了半空中。
這是突擊步兵中的“擲彈兵”,用特製的投石索投過來的火油罐,飛行距離很遠。
第1波陶罐沒有點火,但是第2波陶罐裏麵,有部分是特製的點火罐。
“完了……”
蕭雄飛絕望地抽出了佩刀。
他因為站的位置比較靠前,剛才被破碎的陶罐濺了一身油,一旦被引燃,那絕對是活活燒死的下場。
與其被燒死,還不如自己來個痛快。
“哄!”
隨著點火陶罐的爆開,遼軍一線陣營中爆開了一片火海。
“啊!!!”
慘叫聲不絕於耳。
渾身著火的遼軍弓箭手們,徒勞的在地上打滾,試圖把身上的火焰壓滅。
還有的兩兩一組,試圖用衣物或是旗幟把火給捂滅。
更多的則是四處亂竄,向後麵沒有著火的袍澤們求救。
“你不要過來啊!”
“放箭!放箭!射死他們!”
“不許射箭!那是我兄弟!”
在生死關頭,人性總是經不起考驗的。
一片混亂中,那些身上沒有著火的遼軍弓箭手們,紛紛將劍對準了昔日的袍澤。
“咻!咻!咻!”
隨著箭雨越來越密集,遼軍陣營裏麵的慘叫聲開始逐漸減少。
有些被燒死了,有些被自己人射死了。
因為遼軍營盤前布設了三道拒馬,宋軍的投石索能夠投擲的最遠距離,也隻能攻擊到最前沿的弓箭手陣列。
等到身上著火的弓箭手們被清理幹淨,一線也就穩定下來了。
可是,有備而來宋軍怎麽可能隻有一種攻擊手段?
遼軍有投石機,莫非宋軍就沒有?
戰前,江北就讓安力集團的工匠改良了一款“便攜式投石機”,可以拆卸後由多個單兵進行攜帶,或者是放到車輛上。
純粹靠人力背,大概隻需要20人。
組裝起來也非常迅速,最熟練的投石機小隊隻需要一炷香的時間。
大概半小時的樣子。
遼軍後隊好不容易把身上著火的弓箭手全都射殺,並重新整隊,小心翼翼地站到了火油陶罐的攻擊範圍外。
正打算來上一波箭雨反擊,就看到宋軍那邊,又飛過來一大片黑壓壓的東西。
“沒完了嗎這是?”
“毀滅吧,趕緊的,累了……”
一股無力和絕望的情緒,在遼軍士卒們心中升起。
“嗯?”
已打算等死的遼軍士卒們驚訝地發現,這一大片黑壓壓的東西,越過自己的陣列,向著後方的營帳飛去。
“咣咣咣!”
“轟!”
仍然是遼軍熟悉的火油陶罐加引火陶罐的組合,讓無數的營帳變成了人間煉獄。
躲在裏麵的伏兵們開啟了悶燒模式。
不斷有慘叫的火人從營帳內衝出來,在營盤中亂跑,引燃了更多的雜物。
火勢開始迅速蔓延。
現在,正與宋軍對峙的一線遼軍麵臨著一個兩難的選擇。
是轉身後撤,去撲滅熊熊燃燒的大火。
還是發起反攻,朝宋軍那邊衝。
隔著三道拒馬,遼軍士卒都能清晰看到宋軍“擲彈兵”手裏滴溜著的火油陶罐。
這些擲彈兵臉上掛著和煦的笑容,仿佛是提著陶罐到集市上賣蜂蜜的小販。
“大爺,這是俺自家產的上好蜂蜜,您來一罐唄……”
(???)
畢竟,他們早已對營地外圍進行了層層加固,宛如銅牆鐵壁一般堅不可摧。
看那營盤四周,密密麻麻地布滿了三重內圍、三重外圍的拒馬,大大小小的陷馬坑更是星羅棋布。
如此嚴密的防禦工事,別說是宋軍難以攻破,即便是他們自己想要進出,那也絕非易事。
至少要把拒馬搬開吧。
在寬闊的攻擊麵上,宋軍的牛拉戰車如洪荒猛獸般緩緩前行。
車輪滾滾,發出沉悶的聲響,每一輛戰車上都站著三名宋軍甲士,他們手持兵器,目光炯炯地盯著前方的遼軍軍營。
戰車上的旗幟在風中烈烈作響,仿佛在宣告著宋軍的決心。
當靠近遼軍軍營一箭之地時,宋軍將士齊聲呐喊,依托戰車發起了兇猛的衝擊。
遼軍這邊,早已嚴陣以待。
他們迅速拉起了戰列線,弓箭手們搭上利箭,瞄了準衝來的步兵。
投石機也開始運作,巨大的石塊唿嘯著飛向宋軍戰車。
後族的將領們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他們甚至在一線的營帳裏麵,都安排了士兵埋伏。
如果拒馬和第一道防線攔不住戰車,那就等到戰車衝入遼軍營盤時,把部分的營帳毀掉當做障礙物,遲緩戰車速度。
然後伏兵們則靈活地穿梭在戰車之間,與宋軍步卒進行近身搏鬥。
蕭雄武等武力強悍的將領,已經各自帶著手下的精銳部屬列陣待命,隨時準備著投入反攻,給宋軍致命一擊!
戰場上,喊殺聲震天。
從遼軍營盤內發射的巨大石塊。雖然給宋軍的戰車和步卒造成了一些傷亡,但因為發射速度慢,並沒有起到多大的遲滯作用。
很快,最前沿的宋軍戰車和突擊步兵就已經前進到了第一道拒馬所在的位置。
然後,第一排豎起了巨大的盾牌。
這讓營盤內嚴陣以待,準備在宋軍搬動拒馬時,用箭雨痛擊的遼軍弓箭手們,有些不知所措。
你們不是來進攻的嗎?怎麽反倒玩起了銅牆鐵壁?
遼軍的疑惑沒有持續多久。
因為一片密密麻麻的陶罐,正在飛向在拒馬陣後引弓待發的弓箭手們。
“咣咣咣咣……”
陶罐破碎的聲音密集地響起,一股刺鼻的味道,讓遼軍的弓箭手們頓感大事不妙。
“火油!是火油!”
有經驗的老兵油子們瘋狂地喊叫起來,這種恐慌迅速開始在遼軍一線蔓延。
“身上沾了火油的勇士們,趕快朝宋豬那邊反攻!要不然,等下一波火箭射過來,大家都是個死!”
負責一線弓箭手陣列指揮的,是後族的老將蕭雄飛,他的反應不可謂不快。
如果站在原地不動,等到火箭射過來,這些弓箭手們都會變成烤豬。還不如朝宋軍的一線部隊進行反攻,拚死一個保本,拚死兩個賺一個。
在背水一戰的悲壯情緒加持下,說不定還能打出可觀的戰損比。
可惜,他的反應雖然很快,抉擇也非常正確,但第二波陶罐已經出現在了半空中。
這是突擊步兵中的“擲彈兵”,用特製的投石索投過來的火油罐,飛行距離很遠。
第1波陶罐沒有點火,但是第2波陶罐裏麵,有部分是特製的點火罐。
“完了……”
蕭雄飛絕望地抽出了佩刀。
他因為站的位置比較靠前,剛才被破碎的陶罐濺了一身油,一旦被引燃,那絕對是活活燒死的下場。
與其被燒死,還不如自己來個痛快。
“哄!”
隨著點火陶罐的爆開,遼軍一線陣營中爆開了一片火海。
“啊!!!”
慘叫聲不絕於耳。
渾身著火的遼軍弓箭手們,徒勞的在地上打滾,試圖把身上的火焰壓滅。
還有的兩兩一組,試圖用衣物或是旗幟把火給捂滅。
更多的則是四處亂竄,向後麵沒有著火的袍澤們求救。
“你不要過來啊!”
“放箭!放箭!射死他們!”
“不許射箭!那是我兄弟!”
在生死關頭,人性總是經不起考驗的。
一片混亂中,那些身上沒有著火的遼軍弓箭手們,紛紛將劍對準了昔日的袍澤。
“咻!咻!咻!”
隨著箭雨越來越密集,遼軍陣營裏麵的慘叫聲開始逐漸減少。
有些被燒死了,有些被自己人射死了。
因為遼軍營盤前布設了三道拒馬,宋軍的投石索能夠投擲的最遠距離,也隻能攻擊到最前沿的弓箭手陣列。
等到身上著火的弓箭手們被清理幹淨,一線也就穩定下來了。
可是,有備而來宋軍怎麽可能隻有一種攻擊手段?
遼軍有投石機,莫非宋軍就沒有?
戰前,江北就讓安力集團的工匠改良了一款“便攜式投石機”,可以拆卸後由多個單兵進行攜帶,或者是放到車輛上。
純粹靠人力背,大概隻需要20人。
組裝起來也非常迅速,最熟練的投石機小隊隻需要一炷香的時間。
大概半小時的樣子。
遼軍後隊好不容易把身上著火的弓箭手全都射殺,並重新整隊,小心翼翼地站到了火油陶罐的攻擊範圍外。
正打算來上一波箭雨反擊,就看到宋軍那邊,又飛過來一大片黑壓壓的東西。
“沒完了嗎這是?”
“毀滅吧,趕緊的,累了……”
一股無力和絕望的情緒,在遼軍士卒們心中升起。
“嗯?”
已打算等死的遼軍士卒們驚訝地發現,這一大片黑壓壓的東西,越過自己的陣列,向著後方的營帳飛去。
“咣咣咣!”
“轟!”
仍然是遼軍熟悉的火油陶罐加引火陶罐的組合,讓無數的營帳變成了人間煉獄。
躲在裏麵的伏兵們開啟了悶燒模式。
不斷有慘叫的火人從營帳內衝出來,在營盤中亂跑,引燃了更多的雜物。
火勢開始迅速蔓延。
現在,正與宋軍對峙的一線遼軍麵臨著一個兩難的選擇。
是轉身後撤,去撲滅熊熊燃燒的大火。
還是發起反攻,朝宋軍那邊衝。
隔著三道拒馬,遼軍士卒都能清晰看到宋軍“擲彈兵”手裏滴溜著的火油陶罐。
這些擲彈兵臉上掛著和煦的笑容,仿佛是提著陶罐到集市上賣蜂蜜的小販。
“大爺,這是俺自家產的上好蜂蜜,您來一罐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