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迴來了不跟自己打照麵,而且一閉關就是七天,可把趙佶給急壞了。
“道兄這是怎麽了?”
“不對勁,很不對勁啊!”
他壓根兒不知道,江北被困在天上,吹了一天風,為了暖身又喝了不少酒,要是不大病一場才怪,再加上,江北也想借這個時間規劃一下後麵的事情,所以才會說要閉關七天。
在對遼大戰開啟之前,不把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揪出來,怎麽能夠安心出征?
“洞府”裏麵吃的、喝的啥都有,為了掩人耳目,把做飯的爐子也裝在了“煉丹爐”裏麵,江北自己煲點粥、煮點麵條,方便得很。
“唉……要是這時候有包白象的方便麵,加一根王中王的火腿腸,就完美了。”
“吃完後再吹一瓶大窯,賽過活神仙!”
在後世的燒烤攤上,有兩種大綠棒子可以踩箱喝,一種是啤酒,另一種就是大窯。
在熱火朝天的燒烤攤上,喝啤酒和喝大窯都不影響花臂大哥們的威嚴。
可惜,這裏是大宋朝。
江北暈暈乎乎的,從道官帶過來的食盒中摸出兩塊點心,塞進嘴裏咀嚼起來,時不時還幹噦幾下。
空腹喝酒,要不得啊。
o(╥﹏╥)o
元妙真人在東京城上空盤旋了三圈,然後落到觀星台,旋即進入“洞府”閉關的消息,在最短的時間內,就傳到了趙佶的龍輦上,同時也迅速擴散開來。
浩浩蕩蕩地迴到皇城之後,趙佶第一時間趕到神霄派的道場,想見一見道兄,卻被值守的那位低階道官攔住,也不知道說了一番什麽話語,麵沉似水地離開了。
慶功宴仍然準時舉辦。
文武百官們看著一臉木然的趙佶,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連慶功宴上滿桌的珍饈美饌也感覺不香了。
“陛下!元妙真人雖有大功,然此番太過不恭,畢竟是禦賜的慶功宴,怎可借口閉關,公然抗旨不至?”
一位胡子頭發皆已花白的老臣,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開始發難。
此人一向與遼國交好,這次又被遼國密探賄以重金,希望他能夠在召集麵前斥責江北的不臣之心。
在他想來,就算官家心有不喜,但他卻是出自“公心”,為官家著想,進可攻、退可守,應當無礙。
這話一出,那些別有用心的人都是一喜,相互用目光交流了起來。
看來,我輩不孤啊。
其中一個官職最低的立即站了起來,昂首闊步走到大殿正中間,高聲道:“臣有本奏:那元妙真人雖為地仙,然陛下亦是長生大帝君下凡,不論是在仙界還是凡間都是尊位崇高,元妙真人理應恭敬有加。現今恃功自傲、不遵皇令,臣請治他大不敬之罪!”
說完,重重跪了下去。
趙佶一臉木然的神情終於有了一絲變化,他“嗯”了一聲,左右環視了一圈,輕聲道。
“道兄他閉關修煉,也是因為此番出征,元氣大傷……卿等不可妄議。”
頓了頓,他又開口了。
“好了,念在卿等也是出於公心,寡人就不作懲戒了,退下吧。”
有戲!
看來官家對元妙真人也甚為不滿!
這一下,那群別有用心的人看到了希望,紛紛站了出來,俱都是一副忠君愛國的樣子,這個說元妙真人不恭,那個說元妙真人不敬,頗有將江北問罪下獄的架勢。
一時間,氣勢洶洶。
而那些與江北深度綁定的“神霄府諸慧”,如蔡京、高俅、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李彥等,此時卻都是三緘其口,一副明哲保身的樣子。
不少文武百官都在心裏暗暗猜測,官家這是要行“杯酒釋兵權”之事了。
畢竟,這是他老趙家的家傳技能。
受邀參加慶功宴的遼國使節,看到形勢正向自己預計的最好方向發展,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之情,連飲了三大觥美酒。
那些錢,花的時候心疼,但真沒白花!
隻要能夠成功離間趙佶和元妙真人,大遼就有時間整軍備戰了,而大宋卻會陷入內耗,這此消彼長之下……
大遼必勝!?????????
大殿內群情激奮,亂哄哄的,但是趙佶卻沒有製止,反而端起酒樽,細細地品味起來,很多人看到這一幕,心裏都泛起了嘀咕。
就在這個時候,大內總管楊戩站了出來。
楊戩從小在後宮做事,主管後花園,善於揣測皇帝的意思,自崇寧以後日益受寵。
趙佶即位後也非常寵信楊戩,還任命他為彰化軍節度使,最後官至太傅。當然了,現在這個時間節點,他還隻是大內總管。
這個楊戩在京東西路和淮西北路等地區的州縣,逼迫百姓們租佃廢棄的堤堰,還有荒山退灘、河水淤積之處,增收租賦,水旱之災害也不進行蠲免,當地百姓深受其害。
簡單來說,他就是個酷吏,一個靠著媚上平步青雲的酷吏。
江北的橫空出世,斷了楊戩的晉升之路,趙佶一門心思當他的長生大帝君,對於民間的名聲那是相當上心,怎麽可能容忍官僚體係中有酷吏存在?
你可以貪墨公帑,也可以經商斂財,趙佶都會睜隻眼閉隻眼,但是誰要魚肉百姓,那就不能忍了。
觸角已經延伸到鄉鎮的道官係統,分分鍾就能把“民間疾苦”上達天聽。
楊戩就是因此被貶官的。
雖然趙佶仍然寵信他,隨後給了他當大內總管的高位,但是在趙佶身邊當使喚的奴才,哪有在地方上乾綱獨斷過癮?
都是因為那個該死的元妙真人!
(? ? 皿 ?)
在那個處心積慮想要扳倒江北的群體中,楊戩就是帶頭大哥,是主心骨。
他一直隱藏在幕後,但是這一次,他看到趙佶的異常舉動之後,覺得是時候站出來,給江北最後一擊了。
“陛下!老奴附議!”
楊戩的聲音不大,但是大殿中的大部分人都驚呆了,包括趙佶。
竟然是楊戩?!
一直在暗中想要離間自己和道兄的,竟然是這個從小陪伴自己長大的老太監?
“好!很好!楊大伴,你且說說看。”
趙佶極力壓抑著內心的情緒波動,幾乎是咬著牙擠出了這句話。
“道兄這是怎麽了?”
“不對勁,很不對勁啊!”
他壓根兒不知道,江北被困在天上,吹了一天風,為了暖身又喝了不少酒,要是不大病一場才怪,再加上,江北也想借這個時間規劃一下後麵的事情,所以才會說要閉關七天。
在對遼大戰開啟之前,不把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揪出來,怎麽能夠安心出征?
“洞府”裏麵吃的、喝的啥都有,為了掩人耳目,把做飯的爐子也裝在了“煉丹爐”裏麵,江北自己煲點粥、煮點麵條,方便得很。
“唉……要是這時候有包白象的方便麵,加一根王中王的火腿腸,就完美了。”
“吃完後再吹一瓶大窯,賽過活神仙!”
在後世的燒烤攤上,有兩種大綠棒子可以踩箱喝,一種是啤酒,另一種就是大窯。
在熱火朝天的燒烤攤上,喝啤酒和喝大窯都不影響花臂大哥們的威嚴。
可惜,這裏是大宋朝。
江北暈暈乎乎的,從道官帶過來的食盒中摸出兩塊點心,塞進嘴裏咀嚼起來,時不時還幹噦幾下。
空腹喝酒,要不得啊。
o(╥﹏╥)o
元妙真人在東京城上空盤旋了三圈,然後落到觀星台,旋即進入“洞府”閉關的消息,在最短的時間內,就傳到了趙佶的龍輦上,同時也迅速擴散開來。
浩浩蕩蕩地迴到皇城之後,趙佶第一時間趕到神霄派的道場,想見一見道兄,卻被值守的那位低階道官攔住,也不知道說了一番什麽話語,麵沉似水地離開了。
慶功宴仍然準時舉辦。
文武百官們看著一臉木然的趙佶,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連慶功宴上滿桌的珍饈美饌也感覺不香了。
“陛下!元妙真人雖有大功,然此番太過不恭,畢竟是禦賜的慶功宴,怎可借口閉關,公然抗旨不至?”
一位胡子頭發皆已花白的老臣,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開始發難。
此人一向與遼國交好,這次又被遼國密探賄以重金,希望他能夠在召集麵前斥責江北的不臣之心。
在他想來,就算官家心有不喜,但他卻是出自“公心”,為官家著想,進可攻、退可守,應當無礙。
這話一出,那些別有用心的人都是一喜,相互用目光交流了起來。
看來,我輩不孤啊。
其中一個官職最低的立即站了起來,昂首闊步走到大殿正中間,高聲道:“臣有本奏:那元妙真人雖為地仙,然陛下亦是長生大帝君下凡,不論是在仙界還是凡間都是尊位崇高,元妙真人理應恭敬有加。現今恃功自傲、不遵皇令,臣請治他大不敬之罪!”
說完,重重跪了下去。
趙佶一臉木然的神情終於有了一絲變化,他“嗯”了一聲,左右環視了一圈,輕聲道。
“道兄他閉關修煉,也是因為此番出征,元氣大傷……卿等不可妄議。”
頓了頓,他又開口了。
“好了,念在卿等也是出於公心,寡人就不作懲戒了,退下吧。”
有戲!
看來官家對元妙真人也甚為不滿!
這一下,那群別有用心的人看到了希望,紛紛站了出來,俱都是一副忠君愛國的樣子,這個說元妙真人不恭,那個說元妙真人不敬,頗有將江北問罪下獄的架勢。
一時間,氣勢洶洶。
而那些與江北深度綁定的“神霄府諸慧”,如蔡京、高俅、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李彥等,此時卻都是三緘其口,一副明哲保身的樣子。
不少文武百官都在心裏暗暗猜測,官家這是要行“杯酒釋兵權”之事了。
畢竟,這是他老趙家的家傳技能。
受邀參加慶功宴的遼國使節,看到形勢正向自己預計的最好方向發展,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之情,連飲了三大觥美酒。
那些錢,花的時候心疼,但真沒白花!
隻要能夠成功離間趙佶和元妙真人,大遼就有時間整軍備戰了,而大宋卻會陷入內耗,這此消彼長之下……
大遼必勝!?????????
大殿內群情激奮,亂哄哄的,但是趙佶卻沒有製止,反而端起酒樽,細細地品味起來,很多人看到這一幕,心裏都泛起了嘀咕。
就在這個時候,大內總管楊戩站了出來。
楊戩從小在後宮做事,主管後花園,善於揣測皇帝的意思,自崇寧以後日益受寵。
趙佶即位後也非常寵信楊戩,還任命他為彰化軍節度使,最後官至太傅。當然了,現在這個時間節點,他還隻是大內總管。
這個楊戩在京東西路和淮西北路等地區的州縣,逼迫百姓們租佃廢棄的堤堰,還有荒山退灘、河水淤積之處,增收租賦,水旱之災害也不進行蠲免,當地百姓深受其害。
簡單來說,他就是個酷吏,一個靠著媚上平步青雲的酷吏。
江北的橫空出世,斷了楊戩的晉升之路,趙佶一門心思當他的長生大帝君,對於民間的名聲那是相當上心,怎麽可能容忍官僚體係中有酷吏存在?
你可以貪墨公帑,也可以經商斂財,趙佶都會睜隻眼閉隻眼,但是誰要魚肉百姓,那就不能忍了。
觸角已經延伸到鄉鎮的道官係統,分分鍾就能把“民間疾苦”上達天聽。
楊戩就是因此被貶官的。
雖然趙佶仍然寵信他,隨後給了他當大內總管的高位,但是在趙佶身邊當使喚的奴才,哪有在地方上乾綱獨斷過癮?
都是因為那個該死的元妙真人!
(? ? 皿 ?)
在那個處心積慮想要扳倒江北的群體中,楊戩就是帶頭大哥,是主心骨。
他一直隱藏在幕後,但是這一次,他看到趙佶的異常舉動之後,覺得是時候站出來,給江北最後一擊了。
“陛下!老奴附議!”
楊戩的聲音不大,但是大殿中的大部分人都驚呆了,包括趙佶。
竟然是楊戩?!
一直在暗中想要離間自己和道兄的,竟然是這個從小陪伴自己長大的老太監?
“好!很好!楊大伴,你且說說看。”
趙佶極力壓抑著內心的情緒波動,幾乎是咬著牙擠出了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