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隆昌確實是一員善於帶兵的猛將。
原本輕騎兵需要奔襲十二天左右的路程,他的麾下還馱著甲胄,竟然隻花了七天時間,就出現在了翹首期盼的耶律宗真麵前。
“隆昌叔!”
這些日子,遼國皇帝耶律宗真的那根緊繃的弦,終於鬆弛了下來。
死了一個男寵麵首而已,太後竟然要跟他翻臉,這太反常了,耶律宗真可以賭咒發誓,他壓根兒就不知道這件事情。
甚至連那個人長什麽樣子,姓甚名誰都不知道。
不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他能想到的唯一的解釋,就是後族想要借機發難,謀求更大的權力,甚至,直接把他從皇位上拉下來。
“老臣救駕來遲,陛下恕罪!”
耶律隆昌推金山倒玉柱,拜了下去。
看到耶律宗真憔悴的神情和眼裏的血絲,老將軍的心裏麵,充滿了負罪感。
“如果全員輕裝,5天就可以趕到的……”
耶律宗真趕緊走上前,把頭發花白的耶律隆昌扶了起來,一迭聲道。
“隆昌叔不必如此,不必如此啊!”
“太後那邊,屬珊軍的2萬人馬全員重甲,要是帶迴來的都是輕騎兵,那他們估計也不會太忌憚。”
耶律隆昌猛地抬起頭來,沉聲問道。
“太後那個賤……竟然如此明目張膽?她到底想要幹什麽?造反嗎!”
如果按照長幼輩分來算,太後還得叫耶律隆昌一聲老哥哥,本就可以擺擺資曆,再加上他之前之所以如此落魄,也是拜後族所賜。
新仇舊恨,讓他在言語上十分不敬。
不過,他這樣的表現,卻讓耶律宗真感覺十分親切。
聽聽!這就是妥妥的自己人呐!
耶律宗真一把抓住了耶律隆昌的手,就往皇城裏麵拉,就像在外麵受了委屈的孩子終於找到了自家的大人一樣。
“隆昌叔一路辛苦,先去用些酒菜,太後的事待會再說吧。”
耶律隆昌也知道這裏並不是說話的地方,他把右手高高舉起用力一揮,身後的鐵甲騎兵呈護衛隊形,浩浩蕩蕩進了皇城。
“今天晚上,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耶律宗真心頭大定,腳步都輕快了許多。
…………
江北站在興慶府的城頭,看著最後一波的西夏騎兵拔營啟程,並沒有下令追殺。
窮寇莫追。
遼軍和西夏軍是前後腳離開的,很明顯,李乾順並沒有選擇去遼國避難,而是選擇了去西夏西邊的瓜州和沙州,跟宋軍周旋。
江北已經飛鴿傳書,讓幾個軍團的騎兵,分成三路進行圍追堵截。
得罪了方丈,還想走?沒那麽容易!
?◥???◤?
這一句少林十八銅人的經典台詞,一直在江北的腦海中,循環播放。
在糖衣炮彈的攻勢下,已經有好幾個部族表達了為大宋效力的意願,這一次,裏應外合之下,李乾順難逃法網。
西夏的資源,例如富含煤、銅、錫等資源的銀川、鐵路連接的糧食生產區,能讓大宋在食物,金銀和其他財富上得到很高的迴報。
還有優良的馬匹。汗血寶馬就是出自西北地區,能夠批量產出良種馬的概率非常高。
還有通暢的商路。西夏所位於的地區是在河西走廊地區,河西走廊是中原地區通向西域的必經之路。
絲綢之路啊!
不搞他搞誰?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西夏穩定了,那征討遼國的計劃就成功了一半。
“每一個部族,十萬貫以內,要錢給錢;每一個族長,五品以下,要官給官。”
這是江北的原話。
反正也是驍騎尉、飛騎尉、雲騎尉之類的沒有實權的武官銜職,發上幾身漂亮的官服,再每月打發點餉銀祿米啥的就行。
現在的大宋,不差錢!
如果不是因為連番大戰,趙佶都開始考慮把神霄宮的規模再擴大幾倍。
反正他把圖都畫好了,邊上就是專門組織百花齊放宴的“百花宮”。
聽說,甚虛子和原液空對他的助力很大,提出了很多極具操作性的建議,三個人經常在一起交流、溝通、切磋……
“唉,這個昏君,太不著調了。”
江北長歎一口氣,不再去想這個糟心事。
隻要他不擾民、不亂政,以安力集團現在的財力,足夠他胡亂謔謔了。
…………
遼國上京分成兩塊皇城和漢城。
宮城位於皇城中部偏東,平麵呈長方形,東西寬約740米,南北長約770米,麵積約為0.57平方公裏。
而現在趙佶的皇宮麵積有1.14平方公裏,就規模而言,遼國完敗。
遼國的宮城有東、南、西三個門,南門為承天門,東門為東華門,西門為西華門。
屬珊軍的臨時駐紮地,在東華門外。
作為一支後族極為倚重的王牌武裝,他們在人員選拔方麵非常嚴苛,將領們全都姓蕭,士兵全部是依附後族三代以上的牧民之子。
戰馬、裝備、士氣等方麵,可以碾壓遼國的任何一支軍隊。
皮室軍、斡魯朵軍、鐵林軍……
對不起,我不是說你們三個,我是說大遼所有的部隊,在我麵前,都是勒澀!
凸\\u003d(︶^︶)\\u003d凸
可是現在,他們的衝天軍威竟然沒有能夠壓倒大營前的一人一騎。
耶律隆昌!
這位須發皆白的老將軍,騎著一匹老馬,一身便裝,就像一個致仕返鄉的老年文官。
他的腰間係挎著一個不大的酒葫蘆,隔段時間就拿出來抿上那麽一下,但每次都隻濕濕嘴唇,仿佛是個一壺酒能喝一年的吝嗇鬼。
麵對屬珊軍大營的衝天煞氣,還有營門處一左一右兩列重甲騎兵擺出的“大刀交叉禮”,耶律隆昌的臉上完全沒有一絲懼意。
相反,還是一副“孺子可教”的滿意表情,笑容滿麵,頻頻點頭讚歎。
迎客時,安排武士或是騎士在訪客頭頂上交叉兵器,是為了示威,給敵人一個下馬威。
意思是,這裏是老子的地盤,來訪之人要自覺收斂,或是要屈服的意思。
大概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感覺吧。
可惜這一套,對早就經曆過了不知多少次生死的耶律隆昌而言,完全無效。
都是老子年輕的時候玩剩下的。
╮(﹀_﹀”)╭
原本輕騎兵需要奔襲十二天左右的路程,他的麾下還馱著甲胄,竟然隻花了七天時間,就出現在了翹首期盼的耶律宗真麵前。
“隆昌叔!”
這些日子,遼國皇帝耶律宗真的那根緊繃的弦,終於鬆弛了下來。
死了一個男寵麵首而已,太後竟然要跟他翻臉,這太反常了,耶律宗真可以賭咒發誓,他壓根兒就不知道這件事情。
甚至連那個人長什麽樣子,姓甚名誰都不知道。
不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他能想到的唯一的解釋,就是後族想要借機發難,謀求更大的權力,甚至,直接把他從皇位上拉下來。
“老臣救駕來遲,陛下恕罪!”
耶律隆昌推金山倒玉柱,拜了下去。
看到耶律宗真憔悴的神情和眼裏的血絲,老將軍的心裏麵,充滿了負罪感。
“如果全員輕裝,5天就可以趕到的……”
耶律宗真趕緊走上前,把頭發花白的耶律隆昌扶了起來,一迭聲道。
“隆昌叔不必如此,不必如此啊!”
“太後那邊,屬珊軍的2萬人馬全員重甲,要是帶迴來的都是輕騎兵,那他們估計也不會太忌憚。”
耶律隆昌猛地抬起頭來,沉聲問道。
“太後那個賤……竟然如此明目張膽?她到底想要幹什麽?造反嗎!”
如果按照長幼輩分來算,太後還得叫耶律隆昌一聲老哥哥,本就可以擺擺資曆,再加上他之前之所以如此落魄,也是拜後族所賜。
新仇舊恨,讓他在言語上十分不敬。
不過,他這樣的表現,卻讓耶律宗真感覺十分親切。
聽聽!這就是妥妥的自己人呐!
耶律宗真一把抓住了耶律隆昌的手,就往皇城裏麵拉,就像在外麵受了委屈的孩子終於找到了自家的大人一樣。
“隆昌叔一路辛苦,先去用些酒菜,太後的事待會再說吧。”
耶律隆昌也知道這裏並不是說話的地方,他把右手高高舉起用力一揮,身後的鐵甲騎兵呈護衛隊形,浩浩蕩蕩進了皇城。
“今天晚上,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耶律宗真心頭大定,腳步都輕快了許多。
…………
江北站在興慶府的城頭,看著最後一波的西夏騎兵拔營啟程,並沒有下令追殺。
窮寇莫追。
遼軍和西夏軍是前後腳離開的,很明顯,李乾順並沒有選擇去遼國避難,而是選擇了去西夏西邊的瓜州和沙州,跟宋軍周旋。
江北已經飛鴿傳書,讓幾個軍團的騎兵,分成三路進行圍追堵截。
得罪了方丈,還想走?沒那麽容易!
?◥???◤?
這一句少林十八銅人的經典台詞,一直在江北的腦海中,循環播放。
在糖衣炮彈的攻勢下,已經有好幾個部族表達了為大宋效力的意願,這一次,裏應外合之下,李乾順難逃法網。
西夏的資源,例如富含煤、銅、錫等資源的銀川、鐵路連接的糧食生產區,能讓大宋在食物,金銀和其他財富上得到很高的迴報。
還有優良的馬匹。汗血寶馬就是出自西北地區,能夠批量產出良種馬的概率非常高。
還有通暢的商路。西夏所位於的地區是在河西走廊地區,河西走廊是中原地區通向西域的必經之路。
絲綢之路啊!
不搞他搞誰?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西夏穩定了,那征討遼國的計劃就成功了一半。
“每一個部族,十萬貫以內,要錢給錢;每一個族長,五品以下,要官給官。”
這是江北的原話。
反正也是驍騎尉、飛騎尉、雲騎尉之類的沒有實權的武官銜職,發上幾身漂亮的官服,再每月打發點餉銀祿米啥的就行。
現在的大宋,不差錢!
如果不是因為連番大戰,趙佶都開始考慮把神霄宮的規模再擴大幾倍。
反正他把圖都畫好了,邊上就是專門組織百花齊放宴的“百花宮”。
聽說,甚虛子和原液空對他的助力很大,提出了很多極具操作性的建議,三個人經常在一起交流、溝通、切磋……
“唉,這個昏君,太不著調了。”
江北長歎一口氣,不再去想這個糟心事。
隻要他不擾民、不亂政,以安力集團現在的財力,足夠他胡亂謔謔了。
…………
遼國上京分成兩塊皇城和漢城。
宮城位於皇城中部偏東,平麵呈長方形,東西寬約740米,南北長約770米,麵積約為0.57平方公裏。
而現在趙佶的皇宮麵積有1.14平方公裏,就規模而言,遼國完敗。
遼國的宮城有東、南、西三個門,南門為承天門,東門為東華門,西門為西華門。
屬珊軍的臨時駐紮地,在東華門外。
作為一支後族極為倚重的王牌武裝,他們在人員選拔方麵非常嚴苛,將領們全都姓蕭,士兵全部是依附後族三代以上的牧民之子。
戰馬、裝備、士氣等方麵,可以碾壓遼國的任何一支軍隊。
皮室軍、斡魯朵軍、鐵林軍……
對不起,我不是說你們三個,我是說大遼所有的部隊,在我麵前,都是勒澀!
凸\\u003d(︶^︶)\\u003d凸
可是現在,他們的衝天軍威竟然沒有能夠壓倒大營前的一人一騎。
耶律隆昌!
這位須發皆白的老將軍,騎著一匹老馬,一身便裝,就像一個致仕返鄉的老年文官。
他的腰間係挎著一個不大的酒葫蘆,隔段時間就拿出來抿上那麽一下,但每次都隻濕濕嘴唇,仿佛是個一壺酒能喝一年的吝嗇鬼。
麵對屬珊軍大營的衝天煞氣,還有營門處一左一右兩列重甲騎兵擺出的“大刀交叉禮”,耶律隆昌的臉上完全沒有一絲懼意。
相反,還是一副“孺子可教”的滿意表情,笑容滿麵,頻頻點頭讚歎。
迎客時,安排武士或是騎士在訪客頭頂上交叉兵器,是為了示威,給敵人一個下馬威。
意思是,這裏是老子的地盤,來訪之人要自覺收斂,或是要屈服的意思。
大概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感覺吧。
可惜這一套,對早就經曆過了不知多少次生死的耶律隆昌而言,完全無效。
都是老子年輕的時候玩剩下的。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