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刺——刺!”
“哈!”
“墊步——刺!”
“哈!”
長槍整齊地刺出,槍頭刺入人體的感覺,重裝步兵們能夠清晰地感覺到。
跟燒烤時,用竹簽子串肉一樣。
這種感覺,會上癮!
隻是前排宋軍的兩輪突刺,衝在最前麵的撞令郎,就已經死傷殆盡。
從理論上說,撞令郎並不能被簡單地歸類為宋奸,因為每一個成為撞令郎的宋人,都是西夏軍隊寇邊侵略的受害者。
在黨項人刀槍的威逼之下,他們隻能向自己的故國軍隊發起進攻,因為到了這個時候,他們根本就沒有選擇。
撞令郎所能做的,就是在第一波作為炮灰的衝擊當中,盡最大可能活下去。
但很可悲的是,不管是大宋還是西夏,都沒有把他們當人看。
“我是宋人,我是宋人,別殺我!”
看到前麵那些人的死狀,後麵有些怕死的開始退縮了,但是在數萬人的軍陣中,又能往哪裏逃?隻能一邊繼續前進,一邊拚命求饒。
這就很沒有誠意了……
對於大宋軍隊而言,撞令郎的發型和衣著與黨項人無異,有誰知道他們是在求饒還是在詐降衝陣?
既然你們是拿著刀槍向著大宋,那我們也沒有什麽好客氣的。所以,宋軍殺這些撞令郎,沒有一點兒心理負擔和壓力。
“宋人?先把頭發長出來再說!”
“不許停!捅他們這些狗日的!”
看著眼前這些留著髡發的撞令郎,宋軍的士卒們就有些氣不打一處來。
髡發,就是剃去頭頂的頭發,然後將額前的劉海垂到麵部兩側。這是種災難式的發型,哪怕是顏值再高都hold不住。
這麽醜還在老子麵前晃,不捅你捅誰?
“啊!”
“呃!”
重裝步兵組成的殺戮機器全力開動之下,沒多久,陣前就堆滿了撞令郎的屍體。
此時最尷尬的卻是擒生軍。
他們的進攻線路被擋住了,隻能跟在後麵慢慢往前挪,由於他們都騎著馬,所以在宋軍中的連弩手眼裏,特別醒目。
“臥槽!隻穿著皮甲?”
“這可是上好的活靶子啊!”
“怎麽還不下命令?我要變形了!”
“你要控幾你技幾啊……”
連弩手們的怨念,很快就傳遞到了江北的耳朵裏。
“連弩反擊!目標:西夏擒生軍。”
“兩翼重步兵各5000人,前出反包圍!”
“神臂弩方陣待命。”
盧俊義拱手接令,然後轉身大踏步離開。
“徐寧!”
“末將在!”
“去!給我把果盤端過來,記得加冰哦。”
“……”
看著徐寧苦著臉走出去,江北有些好笑。
“重騎兵還沒到出動的時候,打仗嘛,沒有耐心怎麽行?”
連弩兵方陣中。
“哢哢哢……”
一陣扭動機簧的刺耳聲音響起。
燕青作為臨時指揮官,站在方陣最右側,他抽出了腰間的如意環鐵劍,如意頭底部卷曲之上雕刻裝飾花結,手繩穿過劍環套於左手,劍格邊緣收尖。
這是趙佶賜給此次出征的高級武將的。
燕青雖不是高級武將,但他是江北的貼身侍衛,所以也沾光得了一柄。
“目標:擒生軍,射人不射馬!”
“瞄準各自正前方的騎士。”
“放!”
“咻!咻!咻!”
除了第一波箭雨飛出非常整齊,後麵就都是自由射擊了。
騎在馬上,高出撞令郎一大截的擒生軍,瞬間像下餃子一樣,從馬上摔到地上,有的腳還套在馬鐙上,標準的倒栽蔥。
西夏軍完全被射懵了!
“快!讓潑喜軍用‘旋風炮’壓製,鐵鷂子從左翼衝陣,繞過正麵的重步兵,去衝弩陣。”
奇尼達郎目眥欲裂、狀若瘋虎般地吼道。
這絕對不是神臂弩!
他親眼看到,一個弩手連射了十箭!弩中發射的是一種比較迷你的箭支,隻有八寸長,射完之後,換上了一個匣子,又搗鼓了一陣,就開始繼續發射。
中間隻不過間隔了十息時間,換算成後世的時間單位,大約相當於一分鍾。
如果再不進行有效壓製,形勢堪憂!
可惜,燕青已經得到了江北的提示,一支連弩手千人隊始終蓄勢未發,就是在等著這支潑喜軍。
潑喜軍的“旋風炮”威力雖大,但是射程卻隻有兩百米,必須抵近發射。
兩百多頭駱駝和近千炮手,“唿呲唿呲”地跑到預定發射地點,還沒有把炮架展開,就被等待多時的連弩手千人隊集群覆蓋。
等到一匣弩箭射完,潑喜軍已經從西夏的軍隊序列中,除名了!
“太後,趕快撤吧!不然就來不及了!”
奇尼達郎也不等太後表態,直接讓鐵鷂子護著太後往興慶府撤退,由五千貴族子弟組成的精銳部隊——禦圍內六班直,六萬擒生軍的後隊人馬,也跟著一起迴興慶府。
憑些多年征戰培養出來的直覺,奇尼達郎下意識覺得,那五萬“樸刀兵”沒那麽簡單。
得為西夏留點兒種子。
讓已經陷入苦戰的撞令郎、擒生軍前隊、部族軍,去跟宋軍拚命一博吧。
野戰已經沒有希望了,在興慶府依托高大的城牆死守,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他帶著部族軍,打算繞到宋軍側翼,看看那五萬“樸刀兵”到底是什麽成色,如魚腩部隊,那還能打成兩敗俱傷的局麵。
“嗡!”
兩邊的山穀上,突然各升起了一朵烏雲。
是“朱雀”軍團和“玄武”軍團!
“完了!”
這是奇尼達郎最後的想法。
迴頭看到己方被攢射的悲慘場景,奔逃中的梁太後心如刀絞,她完全沒有想到,竟然會敗得這麽快、這麽徹底。
“必須要跟大宋議和!隻要西夏不滅國,什麽條件都答應他們!”
梁太後清晰地意識到,現在的西夏跟大宋已經有了代差,綜合實力上的差距,已經不太可能靠勇氣和血性彌補了。
可惜,她的醒悟來得晚了一些,在穀口,“青龍”軍團已經嚴陣以待,雖然沒有連弩,但那三萬重裝步兵、三萬神臂弩兵、三萬弓兵,加上遊弋在兩翼的半甲騎兵,已經牢牢堵住了她的逃生之路……
是役,宋軍俘虜梁太後以下共十三萬人,殺死、殺傷七萬。
奇尼達郎戰死。
耶律金、耶律銀戰死。
打算戴罪立功的麻裏哈齊戰死。
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哈!”
“墊步——刺!”
“哈!”
長槍整齊地刺出,槍頭刺入人體的感覺,重裝步兵們能夠清晰地感覺到。
跟燒烤時,用竹簽子串肉一樣。
這種感覺,會上癮!
隻是前排宋軍的兩輪突刺,衝在最前麵的撞令郎,就已經死傷殆盡。
從理論上說,撞令郎並不能被簡單地歸類為宋奸,因為每一個成為撞令郎的宋人,都是西夏軍隊寇邊侵略的受害者。
在黨項人刀槍的威逼之下,他們隻能向自己的故國軍隊發起進攻,因為到了這個時候,他們根本就沒有選擇。
撞令郎所能做的,就是在第一波作為炮灰的衝擊當中,盡最大可能活下去。
但很可悲的是,不管是大宋還是西夏,都沒有把他們當人看。
“我是宋人,我是宋人,別殺我!”
看到前麵那些人的死狀,後麵有些怕死的開始退縮了,但是在數萬人的軍陣中,又能往哪裏逃?隻能一邊繼續前進,一邊拚命求饒。
這就很沒有誠意了……
對於大宋軍隊而言,撞令郎的發型和衣著與黨項人無異,有誰知道他們是在求饒還是在詐降衝陣?
既然你們是拿著刀槍向著大宋,那我們也沒有什麽好客氣的。所以,宋軍殺這些撞令郎,沒有一點兒心理負擔和壓力。
“宋人?先把頭發長出來再說!”
“不許停!捅他們這些狗日的!”
看著眼前這些留著髡發的撞令郎,宋軍的士卒們就有些氣不打一處來。
髡發,就是剃去頭頂的頭發,然後將額前的劉海垂到麵部兩側。這是種災難式的發型,哪怕是顏值再高都hold不住。
這麽醜還在老子麵前晃,不捅你捅誰?
“啊!”
“呃!”
重裝步兵組成的殺戮機器全力開動之下,沒多久,陣前就堆滿了撞令郎的屍體。
此時最尷尬的卻是擒生軍。
他們的進攻線路被擋住了,隻能跟在後麵慢慢往前挪,由於他們都騎著馬,所以在宋軍中的連弩手眼裏,特別醒目。
“臥槽!隻穿著皮甲?”
“這可是上好的活靶子啊!”
“怎麽還不下命令?我要變形了!”
“你要控幾你技幾啊……”
連弩手們的怨念,很快就傳遞到了江北的耳朵裏。
“連弩反擊!目標:西夏擒生軍。”
“兩翼重步兵各5000人,前出反包圍!”
“神臂弩方陣待命。”
盧俊義拱手接令,然後轉身大踏步離開。
“徐寧!”
“末將在!”
“去!給我把果盤端過來,記得加冰哦。”
“……”
看著徐寧苦著臉走出去,江北有些好笑。
“重騎兵還沒到出動的時候,打仗嘛,沒有耐心怎麽行?”
連弩兵方陣中。
“哢哢哢……”
一陣扭動機簧的刺耳聲音響起。
燕青作為臨時指揮官,站在方陣最右側,他抽出了腰間的如意環鐵劍,如意頭底部卷曲之上雕刻裝飾花結,手繩穿過劍環套於左手,劍格邊緣收尖。
這是趙佶賜給此次出征的高級武將的。
燕青雖不是高級武將,但他是江北的貼身侍衛,所以也沾光得了一柄。
“目標:擒生軍,射人不射馬!”
“瞄準各自正前方的騎士。”
“放!”
“咻!咻!咻!”
除了第一波箭雨飛出非常整齊,後麵就都是自由射擊了。
騎在馬上,高出撞令郎一大截的擒生軍,瞬間像下餃子一樣,從馬上摔到地上,有的腳還套在馬鐙上,標準的倒栽蔥。
西夏軍完全被射懵了!
“快!讓潑喜軍用‘旋風炮’壓製,鐵鷂子從左翼衝陣,繞過正麵的重步兵,去衝弩陣。”
奇尼達郎目眥欲裂、狀若瘋虎般地吼道。
這絕對不是神臂弩!
他親眼看到,一個弩手連射了十箭!弩中發射的是一種比較迷你的箭支,隻有八寸長,射完之後,換上了一個匣子,又搗鼓了一陣,就開始繼續發射。
中間隻不過間隔了十息時間,換算成後世的時間單位,大約相當於一分鍾。
如果再不進行有效壓製,形勢堪憂!
可惜,燕青已經得到了江北的提示,一支連弩手千人隊始終蓄勢未發,就是在等著這支潑喜軍。
潑喜軍的“旋風炮”威力雖大,但是射程卻隻有兩百米,必須抵近發射。
兩百多頭駱駝和近千炮手,“唿呲唿呲”地跑到預定發射地點,還沒有把炮架展開,就被等待多時的連弩手千人隊集群覆蓋。
等到一匣弩箭射完,潑喜軍已經從西夏的軍隊序列中,除名了!
“太後,趕快撤吧!不然就來不及了!”
奇尼達郎也不等太後表態,直接讓鐵鷂子護著太後往興慶府撤退,由五千貴族子弟組成的精銳部隊——禦圍內六班直,六萬擒生軍的後隊人馬,也跟著一起迴興慶府。
憑些多年征戰培養出來的直覺,奇尼達郎下意識覺得,那五萬“樸刀兵”沒那麽簡單。
得為西夏留點兒種子。
讓已經陷入苦戰的撞令郎、擒生軍前隊、部族軍,去跟宋軍拚命一博吧。
野戰已經沒有希望了,在興慶府依托高大的城牆死守,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他帶著部族軍,打算繞到宋軍側翼,看看那五萬“樸刀兵”到底是什麽成色,如魚腩部隊,那還能打成兩敗俱傷的局麵。
“嗡!”
兩邊的山穀上,突然各升起了一朵烏雲。
是“朱雀”軍團和“玄武”軍團!
“完了!”
這是奇尼達郎最後的想法。
迴頭看到己方被攢射的悲慘場景,奔逃中的梁太後心如刀絞,她完全沒有想到,竟然會敗得這麽快、這麽徹底。
“必須要跟大宋議和!隻要西夏不滅國,什麽條件都答應他們!”
梁太後清晰地意識到,現在的西夏跟大宋已經有了代差,綜合實力上的差距,已經不太可能靠勇氣和血性彌補了。
可惜,她的醒悟來得晚了一些,在穀口,“青龍”軍團已經嚴陣以待,雖然沒有連弩,但那三萬重裝步兵、三萬神臂弩兵、三萬弓兵,加上遊弋在兩翼的半甲騎兵,已經牢牢堵住了她的逃生之路……
是役,宋軍俘虜梁太後以下共十三萬人,殺死、殺傷七萬。
奇尼達郎戰死。
耶律金、耶律銀戰死。
打算戴罪立功的麻裏哈齊戰死。
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