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即將要震驚世界的大宋東京閱兵,馬上就要拉開序幕了。
東京城的百萬民眾已經翹首企盼多日,如此熱鬧的場景,還是在神霄派立派的時候曾經有過,大家夥兒都想提前搶個好位置。
甚至有提前三天就在朱雀門附近占座的。
在東京城做了很多年小買賣的呂老三,還準備好了高蹺,既能占領觀看閱兵的製高點,還能夠順帶著做點生意,一舉兩得。
“看人家呂老三多精,你就不能學著點?”
這是某位河東獅正在嗬斥自家的男人。
原本就住在朱雀門附近的百姓們,更是在自家屋頂上搭好了觀賞台子,按座位收費,還提供茶水。
要說大宋的商業,那是真心發達,妥妥的全民創業思維。
不管是平時做工的人,還是酒樓商鋪裏的幫閑,隻要是在休沐時間,都喜歡去擺個攤,做點小生意貼補家用。
自覺996,主動711。
所以說,中國人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勤勞的一群人。
在江北這邊,各支部隊已經抵達東京城的軍營,當日就宿於軍營之中,隻是把所有部隊的營指揮以上的將領全部拉到了朱雀門,去看閱兵場地。
“閱兵指揮部”已經安排精幹人員,在地上用石灰畫出了各種各樣的標誌線。
主檢閱台長寬一千二百步,四處各有通道進行入場。尚舍奉禦在北廂場地安置了帷宮,趙佶將在此進行“誇兵”。
帷宮兩側則是皇親國戚和宰執大臣,以及各地軍政主官,還有知名富商巨賈鄉紳代表的觀禮席。當然,外國使節也是少不了的。
這也是在以往從未有過的。
各部隊的將領們,至少沿著閱兵線路完完整整地走了幾遍,有些將領甚至走了十幾遍,這一夜,注定是他們的不眠之夜。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亮,徐寧、秦明等領兵將領便早早地起來,督促著麾下人馬集結列隊,人吃戰飯、馬喂精料。
同一時間,眾多皇親國戚和宰執大臣們也開始在朱雀門前集合,按照官職、品階排隊,街道中央全部戒嚴,不許任何官民行走。
但是,街道兩側就沒有那麽多的限製了,警戒的禁軍隻維持街道中央的絕對整潔,至於兩邊則熱鬧得很。
賣炊餅和甜水的最受歡迎,頂餓又解渴。天還沒亮,呂老三已經讓家裏人送了三趟貨,賣出去了一千五百個炊餅!
“轟轟轟!”
號炮響起。
隨著吉時的到來,已經換上了全套的嶄新袍服和盔甲的趙佶和江北,還有一眾武將們,準時上馬,在大營門口兩側士卒們山唿海嘯般的歡唿聲中,向著東京城進發。
片刻之後,在萬勝門,突然一騎白馬率先出現,馬上端坐一員白袍白盔的騎將,隻見他橫戟鞍橋,周身上下都是銀光閃閃,擔任大軍前導,正是“小李廣”花榮!
這是趙佶欽點的閱兵先鋒官,因為花榮的相貌最是英俊,最符合這個時代的審美。
果然,花榮一出場,就引得兩側的一幫子小媳婦和花季少女們瘋狂歡唿,恨不得要衝上前去,以身相許!
在花榮身後,是步行跟隨,身高幾乎可以與騎馬的花榮一樣高的塞德尼瑪曲黑。
他高著“宋”字大旗,臉不紅、氣不喘,讓周圍的百姓們好一陣驚唿,一時間風頭甚至蓋過了華容。
隨後就是神霄重騎兵、大宋禁軍(童貫部隊)、棄暗投明軍(田虎招安部隊)、迴頭是岸軍(王慶招安部隊)、金不換軍(方臘招安部隊),保境安民軍(地方廂軍)依次而過。
這些人經過嚴格的訓練,一路上操著正步走了十幾天,現在一個個精神抖擻、抬頭挺胸地個個都像是將軍一樣。
花榮到達距離朱雀門帷宮一千二百步時,高舉方天畫戟,身後大軍向兩側分開。
趙佶和江北各騎著一匹白馬,盛裝出現在所有東京城百姓眼前。
“萬勝!”
趙佶和江北同時向左右兩側高唿。
“轟!”
隨著號炮聲一起響起的,還有現場所有人狂熱的呐喊。
“萬勝!萬勝!萬勝!”
人群的激情已經被完全點燃了。
在這個時代,什麽時候看見過這樣宏大的場麵?什麽時候看到過如此有範兒的君主?
大國風範,這就是真正的大國風範啊!
等到趙佶和江北在雷鳴般的歡唿聲中走上帷宮觀禮台時,不管是皇親國戚還是宰執大臣都深深地躬下身去,向他們的皇帝和國師致以最誠摯的敬意。
兩側前來觀禮的各國使節,很多已經麵如土色,渾身戰栗。
大宋,什麽時候變得如此可怕了?
在趙佶和江北坐定後,一個一個軍陣開始前進,經過朱雀門時換成正步,並山唿萬歲,整齊的步調,讓觀禮台上的所有人都能感覺到明顯的震動。
所有動作都以口令為準,一步一動,動靜分明,步調一致到讓所有外國使節絕望。
這是按後世國慶閱兵式地標準來訓練地,雖然遠遠比不上天朝強軍那麽整齊劃一、那麽具有震撼力,但是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這是完全無法想像的。
每個軍陣一千士卒,竟發出同一個聲音,踏出同一個步伐,這等景象絕對乃是平生未曾見過的。
即便是以強軍自詡的遼、金、西夏等國的使者眼裏,當大宋這支鐵軍,以這種驚天動地的氣勢出現在他們麵前的時候,在他們心中也沒有辦法,從自己的國家找出任何一隻部隊,能夠與之抗衡。
在閱兵式地最後,氣氛達到了最高峰。
由地方廂軍組成的保境安民軍,一邊行軍一邊高聲唱起了江北親自教授的《滿江紅》!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燕雲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好!好一個朝天闕!”趙佶也興奮得滿臉通紅,站起身,跟著大聲唱起來。
觀禮台上,所有人都將目光看向了已經是牙齒打戰的遼國使節。
“燕雲恥,猶未雪。”
燕雲十六州!
大宋,這是要開戰了啊!
東京城的百萬民眾已經翹首企盼多日,如此熱鬧的場景,還是在神霄派立派的時候曾經有過,大家夥兒都想提前搶個好位置。
甚至有提前三天就在朱雀門附近占座的。
在東京城做了很多年小買賣的呂老三,還準備好了高蹺,既能占領觀看閱兵的製高點,還能夠順帶著做點生意,一舉兩得。
“看人家呂老三多精,你就不能學著點?”
這是某位河東獅正在嗬斥自家的男人。
原本就住在朱雀門附近的百姓們,更是在自家屋頂上搭好了觀賞台子,按座位收費,還提供茶水。
要說大宋的商業,那是真心發達,妥妥的全民創業思維。
不管是平時做工的人,還是酒樓商鋪裏的幫閑,隻要是在休沐時間,都喜歡去擺個攤,做點小生意貼補家用。
自覺996,主動711。
所以說,中國人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勤勞的一群人。
在江北這邊,各支部隊已經抵達東京城的軍營,當日就宿於軍營之中,隻是把所有部隊的營指揮以上的將領全部拉到了朱雀門,去看閱兵場地。
“閱兵指揮部”已經安排精幹人員,在地上用石灰畫出了各種各樣的標誌線。
主檢閱台長寬一千二百步,四處各有通道進行入場。尚舍奉禦在北廂場地安置了帷宮,趙佶將在此進行“誇兵”。
帷宮兩側則是皇親國戚和宰執大臣,以及各地軍政主官,還有知名富商巨賈鄉紳代表的觀禮席。當然,外國使節也是少不了的。
這也是在以往從未有過的。
各部隊的將領們,至少沿著閱兵線路完完整整地走了幾遍,有些將領甚至走了十幾遍,這一夜,注定是他們的不眠之夜。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亮,徐寧、秦明等領兵將領便早早地起來,督促著麾下人馬集結列隊,人吃戰飯、馬喂精料。
同一時間,眾多皇親國戚和宰執大臣們也開始在朱雀門前集合,按照官職、品階排隊,街道中央全部戒嚴,不許任何官民行走。
但是,街道兩側就沒有那麽多的限製了,警戒的禁軍隻維持街道中央的絕對整潔,至於兩邊則熱鬧得很。
賣炊餅和甜水的最受歡迎,頂餓又解渴。天還沒亮,呂老三已經讓家裏人送了三趟貨,賣出去了一千五百個炊餅!
“轟轟轟!”
號炮響起。
隨著吉時的到來,已經換上了全套的嶄新袍服和盔甲的趙佶和江北,還有一眾武將們,準時上馬,在大營門口兩側士卒們山唿海嘯般的歡唿聲中,向著東京城進發。
片刻之後,在萬勝門,突然一騎白馬率先出現,馬上端坐一員白袍白盔的騎將,隻見他橫戟鞍橋,周身上下都是銀光閃閃,擔任大軍前導,正是“小李廣”花榮!
這是趙佶欽點的閱兵先鋒官,因為花榮的相貌最是英俊,最符合這個時代的審美。
果然,花榮一出場,就引得兩側的一幫子小媳婦和花季少女們瘋狂歡唿,恨不得要衝上前去,以身相許!
在花榮身後,是步行跟隨,身高幾乎可以與騎馬的花榮一樣高的塞德尼瑪曲黑。
他高著“宋”字大旗,臉不紅、氣不喘,讓周圍的百姓們好一陣驚唿,一時間風頭甚至蓋過了華容。
隨後就是神霄重騎兵、大宋禁軍(童貫部隊)、棄暗投明軍(田虎招安部隊)、迴頭是岸軍(王慶招安部隊)、金不換軍(方臘招安部隊),保境安民軍(地方廂軍)依次而過。
這些人經過嚴格的訓練,一路上操著正步走了十幾天,現在一個個精神抖擻、抬頭挺胸地個個都像是將軍一樣。
花榮到達距離朱雀門帷宮一千二百步時,高舉方天畫戟,身後大軍向兩側分開。
趙佶和江北各騎著一匹白馬,盛裝出現在所有東京城百姓眼前。
“萬勝!”
趙佶和江北同時向左右兩側高唿。
“轟!”
隨著號炮聲一起響起的,還有現場所有人狂熱的呐喊。
“萬勝!萬勝!萬勝!”
人群的激情已經被完全點燃了。
在這個時代,什麽時候看見過這樣宏大的場麵?什麽時候看到過如此有範兒的君主?
大國風範,這就是真正的大國風範啊!
等到趙佶和江北在雷鳴般的歡唿聲中走上帷宮觀禮台時,不管是皇親國戚還是宰執大臣都深深地躬下身去,向他們的皇帝和國師致以最誠摯的敬意。
兩側前來觀禮的各國使節,很多已經麵如土色,渾身戰栗。
大宋,什麽時候變得如此可怕了?
在趙佶和江北坐定後,一個一個軍陣開始前進,經過朱雀門時換成正步,並山唿萬歲,整齊的步調,讓觀禮台上的所有人都能感覺到明顯的震動。
所有動作都以口令為準,一步一動,動靜分明,步調一致到讓所有外國使節絕望。
這是按後世國慶閱兵式地標準來訓練地,雖然遠遠比不上天朝強軍那麽整齊劃一、那麽具有震撼力,但是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這是完全無法想像的。
每個軍陣一千士卒,竟發出同一個聲音,踏出同一個步伐,這等景象絕對乃是平生未曾見過的。
即便是以強軍自詡的遼、金、西夏等國的使者眼裏,當大宋這支鐵軍,以這種驚天動地的氣勢出現在他們麵前的時候,在他們心中也沒有辦法,從自己的國家找出任何一隻部隊,能夠與之抗衡。
在閱兵式地最後,氣氛達到了最高峰。
由地方廂軍組成的保境安民軍,一邊行軍一邊高聲唱起了江北親自教授的《滿江紅》!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燕雲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好!好一個朝天闕!”趙佶也興奮得滿臉通紅,站起身,跟著大聲唱起來。
觀禮台上,所有人都將目光看向了已經是牙齒打戰的遼國使節。
“燕雲恥,猶未雪。”
燕雲十六州!
大宋,這是要開戰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