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
眾人麵麵相覷。
“何謂轉型?”
對於這個新名詞,王慶也不甚了解,不過,他自有自己的一套說辭。
“元妙真人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讓我們去海外當雇傭兵,鏟除異類,收集情報,助大宋開拓海外疆土。”
“我們的家眷,全部集中居住,由朝廷出錢進行安置,海船、海員及日常開銷也是由朝廷承擔。”
“所有繳獲,三成上交朝廷,七成歸我們所有,當然,這七成繳獲的物品,朝廷也可以用錢糧物資之類的向我們收購。”
王慶麾下的謀士、將領們拍著腦袋琢磨了一下,漸漸地就迴過味來了。
他奶奶的,這是攛掇俺們去海外當強盜啊!
一個書生模樣的謀士遲疑道:“元妙真人的意思,莫非是讓俺們去海外......奉旨劫掠?”
大家的眼睛齊刷刷地看向了王慶。
“嗯呐!願意去海外的百人將,最少有個從九品的武官銜,叫迪功郎;千人將最少有個正九品的武官銜,叫保義郎。再往上升遷就要看軍功了,反正本王...呃...本官已經被封為拓海軍團練使,從五品。”
雖然心裏都有了這般猜想,不過,這種想法有點太過驚世駭俗,大家都有些不敢相信。
朝廷裏麵那些官老爺們,哪個不是滿口仁義道德?逛個窯子都要說成是“遊戲溫柔鄉”,怎麽可能如此直接?
不過,奉旨劫掠......
聽起來好牛掰的樣子,感覺好喜歡!
這些人裏,大部分都是些慣於打家劫舍的積年老匪,真要在朝廷裏麵當官,那絕對是大大的隱患。
但是去海外劫掠,卻甚合他們的胃口。
何況還有正式編製!
雖然有人對王慶才封了個從五品,有些不忿,但是有那懂得朝廷官職的謀士立刻就跳出來進行解釋。
“從五品還嫌小?你們可知道捧日、天武、龍神衛四廂?那可是趙官家的近衛親軍,他們的都指揮使也才從五品呐!”
聽到這樣的解釋,不忿的情緒立馬就變成了豔羨。
王慶也有些洋洋得意。
他本是東京開封府內一個副排軍,根本就沒有入品級。
當年他的頂頭上司,也不過是個正七品的開封府司錄參軍事而已。
雖然自己在占據了淮西之後,自封了一個楚王,但那名不正言不順,也就是自娛自樂,王慶心裏還是很清楚的。
現在好了,拓海軍團練使,從五品,光宗耀祖啊!
看到以前“楚王”、現在的團練使大人一副得償所望的樣子,大殿裏麵的氣氛也開始逐漸熱烈起來,大家對自己的未來都充滿了憧憬。
此刻在江北的大帳中,眾人討論的話題,已經從“勸降王慶”換成了“征討方臘”。
原來的時間線裏,困擾大宋朝的四大寇,梁山已經在江北的掌控之中,宋江同學還在當他的押司,跟閻婆惜過著小日子。
田虎已經被剿滅,王慶十有八九得招安,就剩下方臘還占據著富庶的八州五十二縣。
這八個州是歙州、睦州、杭州、蘇州、常州、湖州、宣州和潤州。
此時方臘麾下總兵力已經達到三十多萬。雖然論麵積不如淮南王慶,論總兵力不如河北田虎,但是方臘集團無疑是綜合實力最強的。
他的帳下可以說是人才濟濟,文有軍師婁敏中,法師包道乙等;武有戰將四、五十位,最出名能打的有王寅、石寶、司行方、厲天閏、方傑、呂師囊、龐萬春、鄧元覺,杜微、鄭彪十人。
隻有將其完全平定,江北才能夠開始進行下一步的謀劃,也就是“征遼伐金”。
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不把大宋境內的這些賊寇解決,始終是個不小的隱患。
所以,江北已經請趙佶從各處征調將領,這其中,就有雙鞭唿延灼、大刀關勝、霹靂火秦明、鎮三山黃信、小李廣花榮、雙槍將董平等。
這些猛將本來就在大宋體製內為官,有了這些人的加入,加上在每個營頭都安排了道官進行思想改造,配合安力集團強大的財力物資保障,江北相信,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為大宋積攢出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
足以橫掃歐亞大陸的軍事力量!
之所以能這麽快得到趙佶的支持,是因為這位不靠譜的皇帝已經喬裝打扮來到了江北的軍營,然後就賴在江北軍中不走了。
現在大宋的形勢一片大好,大宋的商業本就發達,加上被江北的安力集團盤活了經濟,軍事方麵也是捷報頻傳,所以在趙佶的心裏,自己的道兄是無所不能。
那還怕個鳥!
自己身為九五至尊,什麽都吃過了,什麽都玩過了,但是行軍打仗這種事情,真心沒有親身經曆過。
本來是想著,在道兄身邊盤亙一段時間,看他平定了王慶以後,自己就迴東京城去的,結果兩場大戰下來,王慶居然馬上就要降了!就讓一心等著經曆“連番血戰”的趙佶,頗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
既然現在道兄還想要繼續征討方臘,那他說什麽也不肯迴去了。
這仗打得太過癮了,朝廷都沒花什麽錢,從頭到尾,也就童貫帶了五萬禁軍,來走了個過場而已。
神霄重騎的一萬兵員,都是安力集團出錢招募培訓的,馬匹是道兄從遼國騙迴來的,也就騎兵重甲和馬甲貴一點,還是從禁軍的倉庫裏麵,用一批舊的步人甲給改的。
跟王慶硬碰硬地打了兩場惡戰,作戰主力還是在田虎那裏招降的“棄暗投明軍”。
一想到之前,朝廷裏的將領們聽到這幾個賊寇麵如土色,互相推諉,誰都不願領軍出征剿滅的醜態,趙佶不禁在心底冷笑了一聲。
“這些凡夫俗子,以後通通留在凡間吧,別想著跟我一起迴歸天界!”
江北看著喬裝打扮的趙佶坐在大帳中間的蒲團上意淫,時而冷笑連連,時而咬牙切齒,也是一陣頭大。
文不成武不就,治理國家不行,也不體恤百姓,雖然算是個成功的畫家和藝術家,但卻是個失敗的皇帝。
當皇帝當成他這個樣子,不說是千古第一昏君,至少也能排進前十了。
難怪後來會被金帝封為“昏德公”!
眾人麵麵相覷。
“何謂轉型?”
對於這個新名詞,王慶也不甚了解,不過,他自有自己的一套說辭。
“元妙真人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讓我們去海外當雇傭兵,鏟除異類,收集情報,助大宋開拓海外疆土。”
“我們的家眷,全部集中居住,由朝廷出錢進行安置,海船、海員及日常開銷也是由朝廷承擔。”
“所有繳獲,三成上交朝廷,七成歸我們所有,當然,這七成繳獲的物品,朝廷也可以用錢糧物資之類的向我們收購。”
王慶麾下的謀士、將領們拍著腦袋琢磨了一下,漸漸地就迴過味來了。
他奶奶的,這是攛掇俺們去海外當強盜啊!
一個書生模樣的謀士遲疑道:“元妙真人的意思,莫非是讓俺們去海外......奉旨劫掠?”
大家的眼睛齊刷刷地看向了王慶。
“嗯呐!願意去海外的百人將,最少有個從九品的武官銜,叫迪功郎;千人將最少有個正九品的武官銜,叫保義郎。再往上升遷就要看軍功了,反正本王...呃...本官已經被封為拓海軍團練使,從五品。”
雖然心裏都有了這般猜想,不過,這種想法有點太過驚世駭俗,大家都有些不敢相信。
朝廷裏麵那些官老爺們,哪個不是滿口仁義道德?逛個窯子都要說成是“遊戲溫柔鄉”,怎麽可能如此直接?
不過,奉旨劫掠......
聽起來好牛掰的樣子,感覺好喜歡!
這些人裏,大部分都是些慣於打家劫舍的積年老匪,真要在朝廷裏麵當官,那絕對是大大的隱患。
但是去海外劫掠,卻甚合他們的胃口。
何況還有正式編製!
雖然有人對王慶才封了個從五品,有些不忿,但是有那懂得朝廷官職的謀士立刻就跳出來進行解釋。
“從五品還嫌小?你們可知道捧日、天武、龍神衛四廂?那可是趙官家的近衛親軍,他們的都指揮使也才從五品呐!”
聽到這樣的解釋,不忿的情緒立馬就變成了豔羨。
王慶也有些洋洋得意。
他本是東京開封府內一個副排軍,根本就沒有入品級。
當年他的頂頭上司,也不過是個正七品的開封府司錄參軍事而已。
雖然自己在占據了淮西之後,自封了一個楚王,但那名不正言不順,也就是自娛自樂,王慶心裏還是很清楚的。
現在好了,拓海軍團練使,從五品,光宗耀祖啊!
看到以前“楚王”、現在的團練使大人一副得償所望的樣子,大殿裏麵的氣氛也開始逐漸熱烈起來,大家對自己的未來都充滿了憧憬。
此刻在江北的大帳中,眾人討論的話題,已經從“勸降王慶”換成了“征討方臘”。
原來的時間線裏,困擾大宋朝的四大寇,梁山已經在江北的掌控之中,宋江同學還在當他的押司,跟閻婆惜過著小日子。
田虎已經被剿滅,王慶十有八九得招安,就剩下方臘還占據著富庶的八州五十二縣。
這八個州是歙州、睦州、杭州、蘇州、常州、湖州、宣州和潤州。
此時方臘麾下總兵力已經達到三十多萬。雖然論麵積不如淮南王慶,論總兵力不如河北田虎,但是方臘集團無疑是綜合實力最強的。
他的帳下可以說是人才濟濟,文有軍師婁敏中,法師包道乙等;武有戰將四、五十位,最出名能打的有王寅、石寶、司行方、厲天閏、方傑、呂師囊、龐萬春、鄧元覺,杜微、鄭彪十人。
隻有將其完全平定,江北才能夠開始進行下一步的謀劃,也就是“征遼伐金”。
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不把大宋境內的這些賊寇解決,始終是個不小的隱患。
所以,江北已經請趙佶從各處征調將領,這其中,就有雙鞭唿延灼、大刀關勝、霹靂火秦明、鎮三山黃信、小李廣花榮、雙槍將董平等。
這些猛將本來就在大宋體製內為官,有了這些人的加入,加上在每個營頭都安排了道官進行思想改造,配合安力集團強大的財力物資保障,江北相信,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為大宋積攢出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
足以橫掃歐亞大陸的軍事力量!
之所以能這麽快得到趙佶的支持,是因為這位不靠譜的皇帝已經喬裝打扮來到了江北的軍營,然後就賴在江北軍中不走了。
現在大宋的形勢一片大好,大宋的商業本就發達,加上被江北的安力集團盤活了經濟,軍事方麵也是捷報頻傳,所以在趙佶的心裏,自己的道兄是無所不能。
那還怕個鳥!
自己身為九五至尊,什麽都吃過了,什麽都玩過了,但是行軍打仗這種事情,真心沒有親身經曆過。
本來是想著,在道兄身邊盤亙一段時間,看他平定了王慶以後,自己就迴東京城去的,結果兩場大戰下來,王慶居然馬上就要降了!就讓一心等著經曆“連番血戰”的趙佶,頗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
既然現在道兄還想要繼續征討方臘,那他說什麽也不肯迴去了。
這仗打得太過癮了,朝廷都沒花什麽錢,從頭到尾,也就童貫帶了五萬禁軍,來走了個過場而已。
神霄重騎的一萬兵員,都是安力集團出錢招募培訓的,馬匹是道兄從遼國騙迴來的,也就騎兵重甲和馬甲貴一點,還是從禁軍的倉庫裏麵,用一批舊的步人甲給改的。
跟王慶硬碰硬地打了兩場惡戰,作戰主力還是在田虎那裏招降的“棄暗投明軍”。
一想到之前,朝廷裏的將領們聽到這幾個賊寇麵如土色,互相推諉,誰都不願領軍出征剿滅的醜態,趙佶不禁在心底冷笑了一聲。
“這些凡夫俗子,以後通通留在凡間吧,別想著跟我一起迴歸天界!”
江北看著喬裝打扮的趙佶坐在大帳中間的蒲團上意淫,時而冷笑連連,時而咬牙切齒,也是一陣頭大。
文不成武不就,治理國家不行,也不體恤百姓,雖然算是個成功的畫家和藝術家,但卻是個失敗的皇帝。
當皇帝當成他這個樣子,不說是千古第一昏君,至少也能排進前十了。
難怪後來會被金帝封為“昏德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