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耶律宗真的臉上,已經隱隱有淚水劃過。
他站了起來,轉過身去,負手而立。
良久,才用一種十分低沉的聲音,對江北說道:“峰侄兒,在朕心裏,縱是百萬匹戰馬都不及你的安危重要!”
“但是,如果被你不幸言中,在南邊真有一個有能力製造馬瘟的奇人,那對我大遼而言將是滅頂之災。”
作為一個以遊牧騎兵起家的帝國,如果失去了馬匹或者是馬匹的數量大幅減少,騎兵全都變成了步兵,那麽結果絕對是災難性的。
如果他是大宋的皇帝,他一定會讓這個人不惜一切代價,在遼國、金國、西夏,大範圍製造馬瘟,讓這些以騎兵為主要力量的敵對國失去馬匹,喪失主動進攻的能力。
憑借宋朝的經濟和科技,過上幾十年或者上百年,他們絕對會發展到一個令所有敵對國都難以達到的高度,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溫水煮青蛙!
作為遼國皇帝,他卻不能任由自己的帝國在孱弱的宋人麵前,低下高貴的頭顱。
所以,江北說的那個辦法,就是目前為止最好的辦法,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如果能夠找到那個人直接幹掉,那對大遼、甚至是對所有的遊牧民族來說,都是福音。
可是這個任務,現在看來隻有江北才能夠勝任,如果不是他有跟馬兒溝通的能力,可能大遼的君臣現在還蒙在鼓裏。
想要找到那個人,必須倚仗這樣的能力。
耶律宗真停頓片刻,仿佛下定了什麽決心一樣,對耶律隆光厲聲喝道:“用狼牙所有的力量,要全力確保峰侄兒在宋國境內的安全!全力協助他誅殺妖人!”
耶律隆光緩緩站起身來,以手撫胸,深深彎下腰去:“遵旨!”
江北謝過了耶律宗真,又轉過身感謝耶律隆光,然後抽出袖中的一柄小刀,隨手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上一抹,劃出了一道傷痕。
然後將兩個手指上流出的鮮血抹在了自己額頭正中心,這是契丹人的“血誓”!是以生命起誓的至高誓言。
他高聲說道:“不找到那製造馬瘟之人,我耶律峰誓不返迴大遼!”
大帳之中沉默了片刻,然後爆發出了一陣震耳欲聾的叫好聲。
每個人都在搶著跟江北講話,每個人都在不遺餘力的向耶律隆昌推薦自己的孫女兒,像這樣的年輕俊傑,現在不搶,更待何時?
一片喧嘩聲中,耶律隆昌緩緩站了起來,盯著耶律宗真緩緩開口:“陛下!峰兒他舍身為國,臣下厚顏為他討個封賞。”
眾人聽了皆是一愣,哪有這麽直接給自己的親孫子討要封賞的?
耶律宗真卻笑了起來:“倒是朕的不是,之前就說過,如果能夠保住五成馬匹的,賞爵開國郡侯。現在控製馬瘟之事已經初見成效,又立下了堪破宋人奸計的大功,朕就封你一個忠勇侯的爵位吧,世襲罔替。”
大帳中的眾人,聽了皇帝的話,都是一片大嘩。如此年輕,就能憑功封侯,完全秒殺那些依靠繼承爵位過活的皇族子弟!
雖然大家都很清楚,憑借控製馬瘟和堪破宋人奸計的大功,封個開國郡侯並不為過,但後麵那個“世襲罔替”就了不得了。
要知道在遼國,子孫後代繼承父輩爵位,都是要降爵一等的,公、侯、伯、子、男,基本上都是五代而終,而世襲罔替不在此列。
這可是傳說中夢幻般的開局,假以時日,成為郡王、甚至親王都不是不可能!
眾人看向江北的眼神當然更加熾熱,就在新一輪“拉郎配”的大戲又要開幕的時候,江北豁然起身,幾步跨到大帳正中,對著耶律宗真行了一個五體投地的大禮。
“臣下厚顏愧領陛下賞賜!還請陛下允許臣下馬上動身前往宋國,每晚一個時辰,那人說不定就會多跑二十裏,時不我待啊。”
耶律宗真怔怔地看著江北,竟然一時間說不出話來:多少年了?這麽勤勉敬業忠於王事的年輕人,有多少年沒見過了?
耶律隆昌一臉的欣慰,也起身對耶律宗真拱手說道:“這兔崽子是個急性子,就像那個大頭一樣,性子野得很,望陛下海涵!”
耶律宗真聽了,哈哈大笑起來:“要是我皇族子弟都像峰侄兒這樣,何愁我皇族不興?何愁我大遼不強?”
“去吧去吧,我會讓你隆光叔爺全力配合你的,凡事一定要小心,給我活著迴來!”
江北得到了遼國皇帝的允許,大喜過望,趕緊行了個大禮謝恩,然後一溜煙地朝大帳外跑去。
帳內眾人隻聽得一陣沉重的馬蹄聲,由遠及近而來,速度驚人,然後就是江北的大嗓門響起:“大頭!你個狗日的想撞死老子嗎?跑這麽近才停下……別舔了!狗日的別舔了”。
一般馬匹認主之後,會對主人有很多親昵的動作,比如用頭蹭。但是用舌頭舔,就像狗一樣,卻是極為罕見的。
眾人都是一陣羨慕嫉妒小心酸,那匹縱橫大遼西南多年的野馬群首領,在這個年輕人的身邊竟然像狗一樣馴服,好酸,好酸!
他們不知道的是,大頭這是把江北當成了自己族群的殘疾小馬駒,因為見它還沒學會用四蹄著地走路,心生憐憫,習慣性舔一舔……
不管是因為什麽,反正現在保護江北已經成了大頭唯一的心理寄托,雖然這匹殘疾小馬有些奇怪,但見過六條腿小馬駒的大頭,並不覺得有什麽了不起。
別以為它是一匹沒有見過世麵的鄉下馬!
大頭愉快的帶著背上的江北,以時速五十邁的速度,飛速離開了大遼皇帝所在的捺缽,惹得那些皮室軍的騎士們紛紛駐足眺望。
“不愧是野馬王,果然神駿無比!”
“那是上將軍的親孫子,剛剛我在大帳外聽說他已經被封了忠勇侯,還是世襲罔替!”
“真是一門忠烈啊。”
“狗日的會用詞嗎?全家死絕了的,才叫一門忠烈,人家那叫一門雙貴!”
在這些騎士們交頭接耳的議論聲中,江北匯合了在捺缽外等候的武鬆、皇甫端、安道全等人,向著大同府的方向出發。
在飛馳的馬背上,江北最後迴頭看了一眼遼國皇帝的行宮——捺缽。
遼國,我還會迴來的。
他站了起來,轉過身去,負手而立。
良久,才用一種十分低沉的聲音,對江北說道:“峰侄兒,在朕心裏,縱是百萬匹戰馬都不及你的安危重要!”
“但是,如果被你不幸言中,在南邊真有一個有能力製造馬瘟的奇人,那對我大遼而言將是滅頂之災。”
作為一個以遊牧騎兵起家的帝國,如果失去了馬匹或者是馬匹的數量大幅減少,騎兵全都變成了步兵,那麽結果絕對是災難性的。
如果他是大宋的皇帝,他一定會讓這個人不惜一切代價,在遼國、金國、西夏,大範圍製造馬瘟,讓這些以騎兵為主要力量的敵對國失去馬匹,喪失主動進攻的能力。
憑借宋朝的經濟和科技,過上幾十年或者上百年,他們絕對會發展到一個令所有敵對國都難以達到的高度,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溫水煮青蛙!
作為遼國皇帝,他卻不能任由自己的帝國在孱弱的宋人麵前,低下高貴的頭顱。
所以,江北說的那個辦法,就是目前為止最好的辦法,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如果能夠找到那個人直接幹掉,那對大遼、甚至是對所有的遊牧民族來說,都是福音。
可是這個任務,現在看來隻有江北才能夠勝任,如果不是他有跟馬兒溝通的能力,可能大遼的君臣現在還蒙在鼓裏。
想要找到那個人,必須倚仗這樣的能力。
耶律宗真停頓片刻,仿佛下定了什麽決心一樣,對耶律隆光厲聲喝道:“用狼牙所有的力量,要全力確保峰侄兒在宋國境內的安全!全力協助他誅殺妖人!”
耶律隆光緩緩站起身來,以手撫胸,深深彎下腰去:“遵旨!”
江北謝過了耶律宗真,又轉過身感謝耶律隆光,然後抽出袖中的一柄小刀,隨手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上一抹,劃出了一道傷痕。
然後將兩個手指上流出的鮮血抹在了自己額頭正中心,這是契丹人的“血誓”!是以生命起誓的至高誓言。
他高聲說道:“不找到那製造馬瘟之人,我耶律峰誓不返迴大遼!”
大帳之中沉默了片刻,然後爆發出了一陣震耳欲聾的叫好聲。
每個人都在搶著跟江北講話,每個人都在不遺餘力的向耶律隆昌推薦自己的孫女兒,像這樣的年輕俊傑,現在不搶,更待何時?
一片喧嘩聲中,耶律隆昌緩緩站了起來,盯著耶律宗真緩緩開口:“陛下!峰兒他舍身為國,臣下厚顏為他討個封賞。”
眾人聽了皆是一愣,哪有這麽直接給自己的親孫子討要封賞的?
耶律宗真卻笑了起來:“倒是朕的不是,之前就說過,如果能夠保住五成馬匹的,賞爵開國郡侯。現在控製馬瘟之事已經初見成效,又立下了堪破宋人奸計的大功,朕就封你一個忠勇侯的爵位吧,世襲罔替。”
大帳中的眾人,聽了皇帝的話,都是一片大嘩。如此年輕,就能憑功封侯,完全秒殺那些依靠繼承爵位過活的皇族子弟!
雖然大家都很清楚,憑借控製馬瘟和堪破宋人奸計的大功,封個開國郡侯並不為過,但後麵那個“世襲罔替”就了不得了。
要知道在遼國,子孫後代繼承父輩爵位,都是要降爵一等的,公、侯、伯、子、男,基本上都是五代而終,而世襲罔替不在此列。
這可是傳說中夢幻般的開局,假以時日,成為郡王、甚至親王都不是不可能!
眾人看向江北的眼神當然更加熾熱,就在新一輪“拉郎配”的大戲又要開幕的時候,江北豁然起身,幾步跨到大帳正中,對著耶律宗真行了一個五體投地的大禮。
“臣下厚顏愧領陛下賞賜!還請陛下允許臣下馬上動身前往宋國,每晚一個時辰,那人說不定就會多跑二十裏,時不我待啊。”
耶律宗真怔怔地看著江北,竟然一時間說不出話來:多少年了?這麽勤勉敬業忠於王事的年輕人,有多少年沒見過了?
耶律隆昌一臉的欣慰,也起身對耶律宗真拱手說道:“這兔崽子是個急性子,就像那個大頭一樣,性子野得很,望陛下海涵!”
耶律宗真聽了,哈哈大笑起來:“要是我皇族子弟都像峰侄兒這樣,何愁我皇族不興?何愁我大遼不強?”
“去吧去吧,我會讓你隆光叔爺全力配合你的,凡事一定要小心,給我活著迴來!”
江北得到了遼國皇帝的允許,大喜過望,趕緊行了個大禮謝恩,然後一溜煙地朝大帳外跑去。
帳內眾人隻聽得一陣沉重的馬蹄聲,由遠及近而來,速度驚人,然後就是江北的大嗓門響起:“大頭!你個狗日的想撞死老子嗎?跑這麽近才停下……別舔了!狗日的別舔了”。
一般馬匹認主之後,會對主人有很多親昵的動作,比如用頭蹭。但是用舌頭舔,就像狗一樣,卻是極為罕見的。
眾人都是一陣羨慕嫉妒小心酸,那匹縱橫大遼西南多年的野馬群首領,在這個年輕人的身邊竟然像狗一樣馴服,好酸,好酸!
他們不知道的是,大頭這是把江北當成了自己族群的殘疾小馬駒,因為見它還沒學會用四蹄著地走路,心生憐憫,習慣性舔一舔……
不管是因為什麽,反正現在保護江北已經成了大頭唯一的心理寄托,雖然這匹殘疾小馬有些奇怪,但見過六條腿小馬駒的大頭,並不覺得有什麽了不起。
別以為它是一匹沒有見過世麵的鄉下馬!
大頭愉快的帶著背上的江北,以時速五十邁的速度,飛速離開了大遼皇帝所在的捺缽,惹得那些皮室軍的騎士們紛紛駐足眺望。
“不愧是野馬王,果然神駿無比!”
“那是上將軍的親孫子,剛剛我在大帳外聽說他已經被封了忠勇侯,還是世襲罔替!”
“真是一門忠烈啊。”
“狗日的會用詞嗎?全家死絕了的,才叫一門忠烈,人家那叫一門雙貴!”
在這些騎士們交頭接耳的議論聲中,江北匯合了在捺缽外等候的武鬆、皇甫端、安道全等人,向著大同府的方向出發。
在飛馳的馬背上,江北最後迴頭看了一眼遼國皇帝的行宮——捺缽。
遼國,我還會迴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