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衙內和淩振的通力合作之下,大宋朝的第一座氣象站,隻用了三天時間就建成了。
確切來說,隻用了兩天半時間,還有半天是在進行額外的毫無意義的裝飾。
高衙內在高太尉的提示下,給所有的觀測設備都描上了金字,在每一台設備上都寫上了“通真達靈元妙先生、金門羽客”的字樣。
對於這樣奢侈的行為,江北並沒有製止,他很清楚,高家因為安力產品賺到了不少錢,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他們還能賺到更多。
而這一切,都需要得到江北持續地支持。
如果不肯接受他們的好意,很可能會讓他們產生別的不好的想法,原本的同盟關係會產生裂痕,甚至會導致最終破裂。
這個世界就是這麽奇妙,不管哪個朝代,不管哪個國家,隻有收禮的人收得心安理得,送禮的人才會覺得心裏踏實。
送吧送吧!越多越好!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些觀測設備上都描了金字的原因,江北用起來那是得心應手,經過兩天細致的觀測,他把良辰吉時定在了陰曆的七月初七,也就是五天之後。
老話說:“月落七月七,陰雨連綿十月一”,一般來說,七月初七總會有一場雨。
至於會不會是雷陣雨,江北也沒有太大的把握,到那天了再隨機應變,中國人的語言藝術博大精深,就算隻是來一場綿綿細雨,也可以用“和風細雨、風調雨順”之類的解釋過去。
趙佶對這個日子也特別滿意,因為這一天是七夕,牛郎和織女相會的日子。
而且在道教中,“七”本身就是一個上應天機的數字,神霄派的開宗立派大典和趙佶的詔書頒布都會在同一天。
按照江北的想法,這個詔書如果是在開宗立派大典上進行宣讀,那就更好了。但是,禮部有一些官員表示反對,因為這跟祖製有衝突。
對於這件事江北並不是太著急,因為屆時皇帝作為名義上的教主,肯定是要親臨現場的,到時候他想要親口宣讀詔書,誰又能阻止?
日子就這麽兜兜轉轉的過著,離七月初七沒幾天了,江北突然想起了另一件事情,這開宗立派這麽大的場麵,怎麽能夠沒有廣告位呢?
他立刻起身去找牛瞎子,現在大家都忙得夠嗆,隻有牛瞎子相對而言清閑一點,拉廣告、拉讚助的事情,說不得就得落到他頭上。
反正他有豐富的忽悠經驗,口才也好。
牛瞎子這段時間裝“牛半仙”都裝惡心了,按照後世的話來說,正處在職業的倦怠期,聽到江北說起廣告位、拉讚助之類的事情,喜得抓耳撓腮。
忽悠、賣拐。
這可是他以前的老本行啊!
江北本打算把神霄派山門兩邊的圍牆做成廣告宣傳位,當然,不能在牆上塗塗抹抹,而是允許商家在上麵懸掛巨型條幅。
牛瞎子不愧是老江湖,他思考了片刻之後,又建議在觀禮區域四周,趕工製作一些半人高的木頭架子,一是可以用來隔離觀禮人群;二是可以當做廣告位出租。
對於這個創意,江北覺得很有道理,立即就采納了。
當天晚上,東京城裏的所有一級代理商們全部到齊,連安力集團總部的臨時會客大廳都快要坐不下了。
這些一級代理商的背後都站著權貴巨富,江北多那些廣告位的潛在客戶群正是他們身後的家族生意,特別是那些開國元勳、武將世家。
大宋建國之後,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使得武將交出了原本的兵權,這些人沒有兵權之後,開始更加追求物質上麵的享受,開始參與商業經營,他們的行為逐漸開始普及,成為了大宋官員們普遍接受的事情。
王安石在變法的過程中,甚至認為理財是為了國家層麵的大義和大利,倡導義利兼得。
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全民經商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蔡太師、高太尉等兩府的宰執們更是產業多到數不勝數,東京城裏知名的大酒樓,不少都是宰執們的搖錢樹。
聽到江北竟然願意在開宗立派的大典上,出租廣告位供商家進行宣傳,這些一級代理商頓時就瘋狂了。
那可是神霄派開宗立派的大典啊!
聽說官家會率領文武百官親自到場,而且在現場觀禮的東京百姓估計不下20萬。
像這樣既有麵子又有裏子,既能起到宣傳效果,還能在官家和文武百官麵前露臉,可謂是天賜良機,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所以江北剛剛一說完,這些一級代理商們立刻恨不得把那些廣告位都包圓了,一個個摩拳擦掌,恨不得把旁邊的人掐死,自己獨占。
像這種時候,根本不用請示家裏的長輩,自己做主就行,長輩絕對會鼎力支持的。
牛瞎子聽到周圍吵吵鬧鬧的,也有些不知所措,本來還以為跟這些人會有一番討價還價,結果人家根本就不問價錢。
看到這些一級代理商們已經快要打起來了,江北靈機一動,輕咳了一聲,雙手高舉、虛空下壓,頓時屋內全都安靜下來。
“大家稍安勿躁,一個時辰後,就在安力集團總部,會有一個競拍會。”
“廣告位按照大小、位置逐一進行競拍,現銀交易、價高者得。”
為什麽要在一個時辰之後進行?
就是放這些一級代理商迴去,向自家長輩匯報,然後籌措現銀,返迴現場競拍。
沒有現銀的話,銀票也是可以的。
北宋時期因為商業活動特別發達,所以,已經有了銀票這種產物。到宋徽宗時期,銀票就全部改成了“錢引”。
“錢引”與“銀票”的最大區別,是它以“緡”為單位。
“錢引”的紙張、印刷、圖畫和印鑒都很精良,至少在這個時代還沒辦法進行仿造,安全性極強。
對於那些每天動輒收入就有百貫、千貫的權貴富豪們來說,用銅錢和現銀進行交易,是做小本生意的窮酸們才會做的事情。
隻有懷裏揣上一疊每張麵值最少百貫的錢引,才會讓他們感到底氣十足、充滿自信。
一個時辰後,等到這些一級代理商們去而複返的時候,他們個個的懷裏都是鼓鼓囊囊的,裝滿了江北現在最想要的東西——錢。
像這樣窮得隻剩下了錢的家族,在江北的眼裏,那就是一把把的韭菜啊。
對韭當割,人生幾何?
不割白不割!
確切來說,隻用了兩天半時間,還有半天是在進行額外的毫無意義的裝飾。
高衙內在高太尉的提示下,給所有的觀測設備都描上了金字,在每一台設備上都寫上了“通真達靈元妙先生、金門羽客”的字樣。
對於這樣奢侈的行為,江北並沒有製止,他很清楚,高家因為安力產品賺到了不少錢,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他們還能賺到更多。
而這一切,都需要得到江北持續地支持。
如果不肯接受他們的好意,很可能會讓他們產生別的不好的想法,原本的同盟關係會產生裂痕,甚至會導致最終破裂。
這個世界就是這麽奇妙,不管哪個朝代,不管哪個國家,隻有收禮的人收得心安理得,送禮的人才會覺得心裏踏實。
送吧送吧!越多越好!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些觀測設備上都描了金字的原因,江北用起來那是得心應手,經過兩天細致的觀測,他把良辰吉時定在了陰曆的七月初七,也就是五天之後。
老話說:“月落七月七,陰雨連綿十月一”,一般來說,七月初七總會有一場雨。
至於會不會是雷陣雨,江北也沒有太大的把握,到那天了再隨機應變,中國人的語言藝術博大精深,就算隻是來一場綿綿細雨,也可以用“和風細雨、風調雨順”之類的解釋過去。
趙佶對這個日子也特別滿意,因為這一天是七夕,牛郎和織女相會的日子。
而且在道教中,“七”本身就是一個上應天機的數字,神霄派的開宗立派大典和趙佶的詔書頒布都會在同一天。
按照江北的想法,這個詔書如果是在開宗立派大典上進行宣讀,那就更好了。但是,禮部有一些官員表示反對,因為這跟祖製有衝突。
對於這件事江北並不是太著急,因為屆時皇帝作為名義上的教主,肯定是要親臨現場的,到時候他想要親口宣讀詔書,誰又能阻止?
日子就這麽兜兜轉轉的過著,離七月初七沒幾天了,江北突然想起了另一件事情,這開宗立派這麽大的場麵,怎麽能夠沒有廣告位呢?
他立刻起身去找牛瞎子,現在大家都忙得夠嗆,隻有牛瞎子相對而言清閑一點,拉廣告、拉讚助的事情,說不得就得落到他頭上。
反正他有豐富的忽悠經驗,口才也好。
牛瞎子這段時間裝“牛半仙”都裝惡心了,按照後世的話來說,正處在職業的倦怠期,聽到江北說起廣告位、拉讚助之類的事情,喜得抓耳撓腮。
忽悠、賣拐。
這可是他以前的老本行啊!
江北本打算把神霄派山門兩邊的圍牆做成廣告宣傳位,當然,不能在牆上塗塗抹抹,而是允許商家在上麵懸掛巨型條幅。
牛瞎子不愧是老江湖,他思考了片刻之後,又建議在觀禮區域四周,趕工製作一些半人高的木頭架子,一是可以用來隔離觀禮人群;二是可以當做廣告位出租。
對於這個創意,江北覺得很有道理,立即就采納了。
當天晚上,東京城裏的所有一級代理商們全部到齊,連安力集團總部的臨時會客大廳都快要坐不下了。
這些一級代理商的背後都站著權貴巨富,江北多那些廣告位的潛在客戶群正是他們身後的家族生意,特別是那些開國元勳、武將世家。
大宋建國之後,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使得武將交出了原本的兵權,這些人沒有兵權之後,開始更加追求物質上麵的享受,開始參與商業經營,他們的行為逐漸開始普及,成為了大宋官員們普遍接受的事情。
王安石在變法的過程中,甚至認為理財是為了國家層麵的大義和大利,倡導義利兼得。
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全民經商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蔡太師、高太尉等兩府的宰執們更是產業多到數不勝數,東京城裏知名的大酒樓,不少都是宰執們的搖錢樹。
聽到江北竟然願意在開宗立派的大典上,出租廣告位供商家進行宣傳,這些一級代理商頓時就瘋狂了。
那可是神霄派開宗立派的大典啊!
聽說官家會率領文武百官親自到場,而且在現場觀禮的東京百姓估計不下20萬。
像這樣既有麵子又有裏子,既能起到宣傳效果,還能在官家和文武百官麵前露臉,可謂是天賜良機,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所以江北剛剛一說完,這些一級代理商們立刻恨不得把那些廣告位都包圓了,一個個摩拳擦掌,恨不得把旁邊的人掐死,自己獨占。
像這種時候,根本不用請示家裏的長輩,自己做主就行,長輩絕對會鼎力支持的。
牛瞎子聽到周圍吵吵鬧鬧的,也有些不知所措,本來還以為跟這些人會有一番討價還價,結果人家根本就不問價錢。
看到這些一級代理商們已經快要打起來了,江北靈機一動,輕咳了一聲,雙手高舉、虛空下壓,頓時屋內全都安靜下來。
“大家稍安勿躁,一個時辰後,就在安力集團總部,會有一個競拍會。”
“廣告位按照大小、位置逐一進行競拍,現銀交易、價高者得。”
為什麽要在一個時辰之後進行?
就是放這些一級代理商迴去,向自家長輩匯報,然後籌措現銀,返迴現場競拍。
沒有現銀的話,銀票也是可以的。
北宋時期因為商業活動特別發達,所以,已經有了銀票這種產物。到宋徽宗時期,銀票就全部改成了“錢引”。
“錢引”與“銀票”的最大區別,是它以“緡”為單位。
“錢引”的紙張、印刷、圖畫和印鑒都很精良,至少在這個時代還沒辦法進行仿造,安全性極強。
對於那些每天動輒收入就有百貫、千貫的權貴富豪們來說,用銅錢和現銀進行交易,是做小本生意的窮酸們才會做的事情。
隻有懷裏揣上一疊每張麵值最少百貫的錢引,才會讓他們感到底氣十足、充滿自信。
一個時辰後,等到這些一級代理商們去而複返的時候,他們個個的懷裏都是鼓鼓囊囊的,裝滿了江北現在最想要的東西——錢。
像這樣窮得隻剩下了錢的家族,在江北的眼裏,那就是一把把的韭菜啊。
對韭當割,人生幾何?
不割白不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