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淩一擺手,長長吐出一口氣道:
“關勝他們未曾求援,倒是不用派去兵馬……”
李淩說著話,臉色變得有些悲傷起來;
“本王想著登基之後,對眾臣再封賞不遲。
沒想到郝將軍竟然沒有等到本王的冊封啊!
郝將軍追隨本王之後,就跟著關勝一起鎮守淮西、防備江南;
如今更是把命丟在了江南,本王甚是心痛啊!”
李助一臉惋惜的出列奏道:
“武王反正登基在即,不如先冊封了郝將軍,也能讓他早日入土為安……”
李淩再次長歎一聲,聲音哀傷的說道:
“傳本王令喻,追封郝思文為忠勇侯,安南將軍……
葬禮按照公侯的規格去辦……”
眾臣齊齊一躬身道:
“武王隆恩……”
李淩對郝思文的追封並沒有太過,這個安南將軍是四安之一。
按照以前的將軍銜;
四征將軍>四鎮將軍>四安將軍>四平將軍。
如今隻有王進被封了征西將軍,郝思文的等級比王進低了三階,也算是中規中矩了。
張叔夜緩步出列,一躬身道:
“武王,臣聽聞我山東的三路兵馬都逼向杭州。
江南已經是我們的囊中之物,不足為慮;
老臣就怕關將軍惱羞成怒,會屠城泄憤啊!
不管怎麽說,日後江南乃是武王的糧倉,
江南的百姓千萬不能有失啊……”
李淩聽了這話,臉色一寒,沉聲喝道:
“他關勝敢?
本王三令五申不可傷害百姓分毫;
日後的百姓才是我們的基石,誰若是膽敢毀我基石,本王決不饒他!”
張叔夜再次一躬身道:
“武王,為防患於未然,老臣請武王趕緊派出督軍前去,免得大錯鑄成……”
李淩眼光從群臣臉上掃過,最後看向從西夏迴來的唐斌,沉聲吩咐道:
“唐將軍,本王命你火速趕往江南,先接替郝思文,做為關勝的副將來協助他。
你給我記住,若是關勝膽敢做出殺民泄憤的事情,本王連你一起治罪……”
唐斌趕緊出列一躬身道:
“臣領命……”
李淩向他一擺手接著說道:
“你去了江南告訴關勝,郝將軍的葬禮本王帶著滿朝文武全部參加……”
唐斌深深一拜道:
“武王隆恩,臣定然把這句話一字不漏的說給關將軍……”
李淩擺擺手,讓他退了下去。
之所以派唐斌前去,就是因為唐斌和關勝也有結拜的情誼,料想能製止住關勝的殺心……
李淩等唐斌走後,接著說道:
“等江南拿下,本王就一統中原了;
也就是本王登基稱帝的日子。
本王所擔憂的就是北方了,現在可有北方的消息傳來?”
站在李助後麵的喬道清出列一躬身道:
“迴稟武王,臣派了探子去了遼國,對於他們的消息一日一報。
根據最新消息傳來;
遼國兀顏光擺下大陣抵擋金人;
金人憑借著狠厲勇猛,多次衝擊遼國的大陣,雙方各有死傷……
現在初步估計,遼國的戰力還有三十多萬,金人的戰力接近十萬……”
“另外,遼國皇帝耶律延禧和太子的關係到了拔劍弩張的地步。
耶律延禧想要遷都,以避金人鋒芒。
而太子卻要和金人一決生死,現在遼國太子已經控製住了皇宮,使的耶律延禧的命令傳遞不出來……”
“總之遼國上下動蕩不安,甚至有不少遼國的百姓跟著中原的商隊逃出……”
李淩聽了,有些興奮的開口說道:
“太好了,看樣子我們對遼國有可趁之機了……”
喬道清見李淩臉色帶了笑容,緊跟著說道:
“臣也是這個意思,臣想請武王先狠狠的教訓一番遼國。
免得武王登基的時候,他們前來添亂……”
李淩聽了這話,心裏大為意動,向眾臣問道:
“諸位愛卿,我們現在能不能對遼國和金人用兵?”
“不能……”
李淩的話還沒落下,杠精李綱扯著嗓子反對道:
“武王,我們現在還不能對遼國用兵。
一來是師出無名,二來是武王即將登基,不宜再隨便掀起戰事。
即便是要對遼國用兵,也要等到登基之後,軍民安頓下來才行……”
軍師李助也邁步出列,一躬身道:
“武王,知己知彼百戰不怡!
我們現在隻要先掌握遼國和金人的消息便是。
我們遲動手一天,漁翁得利的好處就多一分。
李大人說的沒錯,我們即便是對遼國動手,也得等到登基之後才行。
現在千萬不能妄動刀兵……”
李綱沒想到李助這個戰爭狂讚成自己的建議,不由得看了他一眼。
李助帶著一絲淡笑,向李綱一拱手;
他接著說道:
“武王,我們現在不動兵,我們的輜重卻可以慢慢的送到北方了。
等到時機一到,想必不會有群臣反對了吧?”
李綱聽了一愣;
其實他本心不想和遼人廝殺,最起碼這三五年內不能和遼人廝殺……
自己剛剛還感激李助這個老狐狸,沒想到他把自己擠兌在了這裏。
李淩看了看勾心鬥角的兩人,急忙點點頭道:
“那就依兩位愛卿之言,等本王登基之後再對遼國動手不遲……
淩振何在?”
站在大殿末尾的淩振聽了,急忙出列道:
“臣在……”
“如今火炮營有多少火炮?有多少炮彈?”
“迴稟武王,隨著我們疆域的擴張,各地的銅礦陸續開采。
如今我們共有大小火炮五百多門。
各種鐵蒺藜炮彈、火藥炮彈等等有數十萬枚。
若是這些火炮和炮彈全部打出去,足夠轟平遼國……”
李淩點點頭,又問了庫房內的甲仗糧草,得知庫房充盈。
他接著說道:
“既然國庫支持我們打上一仗,那我們長痛不如短痛,等本王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攻打遼國……
傳令下去,命北方鎮守的盧俊義、林衝、徐寧、張清等人做好準備。
還有火炮營的火炮,悄悄的分批送到北方,隨時和遼國廝殺一場……”
群臣聽了,齊齊一躬身道:
“臣等領命……”
張叔夜和李綱他們知道已經沒有了反對的機會,也隻能跟著眾臣一禮,下去準備了。
李淩麾下的文武群臣就有這麽一個好處。
商議事情的時候,可以有各種不同意見,但定下基調之後,大家都能全力以赴的去完成。
李淩又和眾臣商議一番其他事情,定下三天以後給郝思文舉辦葬禮……
“關勝他們未曾求援,倒是不用派去兵馬……”
李淩說著話,臉色變得有些悲傷起來;
“本王想著登基之後,對眾臣再封賞不遲。
沒想到郝將軍竟然沒有等到本王的冊封啊!
郝將軍追隨本王之後,就跟著關勝一起鎮守淮西、防備江南;
如今更是把命丟在了江南,本王甚是心痛啊!”
李助一臉惋惜的出列奏道:
“武王反正登基在即,不如先冊封了郝將軍,也能讓他早日入土為安……”
李淩再次長歎一聲,聲音哀傷的說道:
“傳本王令喻,追封郝思文為忠勇侯,安南將軍……
葬禮按照公侯的規格去辦……”
眾臣齊齊一躬身道:
“武王隆恩……”
李淩對郝思文的追封並沒有太過,這個安南將軍是四安之一。
按照以前的將軍銜;
四征將軍>四鎮將軍>四安將軍>四平將軍。
如今隻有王進被封了征西將軍,郝思文的等級比王進低了三階,也算是中規中矩了。
張叔夜緩步出列,一躬身道:
“武王,臣聽聞我山東的三路兵馬都逼向杭州。
江南已經是我們的囊中之物,不足為慮;
老臣就怕關將軍惱羞成怒,會屠城泄憤啊!
不管怎麽說,日後江南乃是武王的糧倉,
江南的百姓千萬不能有失啊……”
李淩聽了這話,臉色一寒,沉聲喝道:
“他關勝敢?
本王三令五申不可傷害百姓分毫;
日後的百姓才是我們的基石,誰若是膽敢毀我基石,本王決不饒他!”
張叔夜再次一躬身道:
“武王,為防患於未然,老臣請武王趕緊派出督軍前去,免得大錯鑄成……”
李淩眼光從群臣臉上掃過,最後看向從西夏迴來的唐斌,沉聲吩咐道:
“唐將軍,本王命你火速趕往江南,先接替郝思文,做為關勝的副將來協助他。
你給我記住,若是關勝膽敢做出殺民泄憤的事情,本王連你一起治罪……”
唐斌趕緊出列一躬身道:
“臣領命……”
李淩向他一擺手接著說道:
“你去了江南告訴關勝,郝將軍的葬禮本王帶著滿朝文武全部參加……”
唐斌深深一拜道:
“武王隆恩,臣定然把這句話一字不漏的說給關將軍……”
李淩擺擺手,讓他退了下去。
之所以派唐斌前去,就是因為唐斌和關勝也有結拜的情誼,料想能製止住關勝的殺心……
李淩等唐斌走後,接著說道:
“等江南拿下,本王就一統中原了;
也就是本王登基稱帝的日子。
本王所擔憂的就是北方了,現在可有北方的消息傳來?”
站在李助後麵的喬道清出列一躬身道:
“迴稟武王,臣派了探子去了遼國,對於他們的消息一日一報。
根據最新消息傳來;
遼國兀顏光擺下大陣抵擋金人;
金人憑借著狠厲勇猛,多次衝擊遼國的大陣,雙方各有死傷……
現在初步估計,遼國的戰力還有三十多萬,金人的戰力接近十萬……”
“另外,遼國皇帝耶律延禧和太子的關係到了拔劍弩張的地步。
耶律延禧想要遷都,以避金人鋒芒。
而太子卻要和金人一決生死,現在遼國太子已經控製住了皇宮,使的耶律延禧的命令傳遞不出來……”
“總之遼國上下動蕩不安,甚至有不少遼國的百姓跟著中原的商隊逃出……”
李淩聽了,有些興奮的開口說道:
“太好了,看樣子我們對遼國有可趁之機了……”
喬道清見李淩臉色帶了笑容,緊跟著說道:
“臣也是這個意思,臣想請武王先狠狠的教訓一番遼國。
免得武王登基的時候,他們前來添亂……”
李淩聽了這話,心裏大為意動,向眾臣問道:
“諸位愛卿,我們現在能不能對遼國和金人用兵?”
“不能……”
李淩的話還沒落下,杠精李綱扯著嗓子反對道:
“武王,我們現在還不能對遼國用兵。
一來是師出無名,二來是武王即將登基,不宜再隨便掀起戰事。
即便是要對遼國用兵,也要等到登基之後,軍民安頓下來才行……”
軍師李助也邁步出列,一躬身道:
“武王,知己知彼百戰不怡!
我們現在隻要先掌握遼國和金人的消息便是。
我們遲動手一天,漁翁得利的好處就多一分。
李大人說的沒錯,我們即便是對遼國動手,也得等到登基之後才行。
現在千萬不能妄動刀兵……”
李綱沒想到李助這個戰爭狂讚成自己的建議,不由得看了他一眼。
李助帶著一絲淡笑,向李綱一拱手;
他接著說道:
“武王,我們現在不動兵,我們的輜重卻可以慢慢的送到北方了。
等到時機一到,想必不會有群臣反對了吧?”
李綱聽了一愣;
其實他本心不想和遼人廝殺,最起碼這三五年內不能和遼人廝殺……
自己剛剛還感激李助這個老狐狸,沒想到他把自己擠兌在了這裏。
李淩看了看勾心鬥角的兩人,急忙點點頭道:
“那就依兩位愛卿之言,等本王登基之後再對遼國動手不遲……
淩振何在?”
站在大殿末尾的淩振聽了,急忙出列道:
“臣在……”
“如今火炮營有多少火炮?有多少炮彈?”
“迴稟武王,隨著我們疆域的擴張,各地的銅礦陸續開采。
如今我們共有大小火炮五百多門。
各種鐵蒺藜炮彈、火藥炮彈等等有數十萬枚。
若是這些火炮和炮彈全部打出去,足夠轟平遼國……”
李淩點點頭,又問了庫房內的甲仗糧草,得知庫房充盈。
他接著說道:
“既然國庫支持我們打上一仗,那我們長痛不如短痛,等本王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攻打遼國……
傳令下去,命北方鎮守的盧俊義、林衝、徐寧、張清等人做好準備。
還有火炮營的火炮,悄悄的分批送到北方,隨時和遼國廝殺一場……”
群臣聽了,齊齊一躬身道:
“臣等領命……”
張叔夜和李綱他們知道已經沒有了反對的機會,也隻能跟著眾臣一禮,下去準備了。
李淩麾下的文武群臣就有這麽一個好處。
商議事情的時候,可以有各種不同意見,但定下基調之後,大家都能全力以赴的去完成。
李淩又和眾臣商議一番其他事情,定下三天以後給郝思文舉辦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