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最後一站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作者:土著與土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孟皇後在皇宮宴請孟家和楊家,她猶豫了很久,孟楊兩家交好關係密切在開封又不是稀奇事,這個宴請尋常事而已,或許孟皇後需要過的是自己心裏這關。
孟勵和劉氏、楊興武和謝姨幾個人來到宮廷,孟皇後詢問了一下楊興武的身體是否痊愈然後就是一些家常,楊興武迴答一絲不苟。
孟皇後有點好奇,他們父子差異很大,楊興武是個不折不扣的將門武術,楊元奇?武將?文臣?算了,怎麽看怎麽不像,倒像個“紈絝”,起碼在女人緣上是!
孟皇後道:“世叔,我和元奇年少就已相識,卻是和他那些妻妾相處的親如姐妹,倒要幫著我那些姐妹說說話,有空世叔管管他,多在家修身養性的好。”
楊興武應聲:“犬子其他還好,這個聲色犬馬倒也說得,迴去我會好好教育他。”
孟皇後實在不知他這個教育是個什麽說法,內心咯噔,又不願楊興武過多責罰楊元奇。
孟勵道:“世叔,修身養性,讓他得閑好好練字,刹刹他的性子。”
孟皇後一聽就有主意:“倒也是,起碼給我的函件別讓人代筆,實在有違敬意!”楊元奇很多信函都是妻妾代筆。
楊興武點頭應下。
楊興武在開封最後去拜訪的是範純仁,在太原他的老領導。
此時垂垂老矣的範純仁已經看不清楊興武的樣子,不過有故人來他非常高興。範純仁這時候已不再發聲,他真的做不了什麽了!
聽著楊興武的聲音,範純仁想起了那個少年子,那個他曾想拉進士子集團的將門子弟。
範純仁道:“朝堂讓你安養你就好好安養,終究有用你的時候。”
楊興武迴:“恰好有時間四處走走長長見識,開封更是我兒時成長的地方。”
範純仁說:“你兒子要是和你一樣就好哦!”楊興武盡忠職守,他的品行很符合範純仁的要求。
楊興武哈哈的道:“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範純仁猶豫後說:“我進開封前和元奇有過一會,煩請楊興武大人迴頭告訴楊元奇,有時間多思量我當時說的話。”
楊興武點頭應下,至於他們之間究竟說什麽,他不問,這就是他的性子。
範純仁在楊興武出門前留住他一聲,還是猶豫最後道:“你說的對,個人有自己的前程,你就不用再告訴元奇所謂思量我的話了!”
楊興武身形頓了頓,坦然離開。
……
楊興武在開封的這段時日,政治還是那個政治,一如既往。
政事堂左相章惇已經準告老還鄉,事情很當年如出一轍,雪花一樣的彈劾並未收手,章惇迴程途中就接連被貶一擼到底,他的去向是雷州,和當年他貶謫蘇轍的地方一模一樣,離蘇軾的天涯海角不過一海之隔。最是讓人心寒的在於士子集團對此已是習空見慣,當這種事屢屢發生想不習慣都難。換句話,大宋的士子集團已經非常熟悉“一言不合拔刀相向”,整人沒有絲毫的負罪感,這已是沒有了底線。
章惇潸然北望,那裏有開封。他看到的不是他在朝堂上大權在握,而是年輕時候他們剛中進士揮斥方遒的樣子。那個時候他們一群人意氣風發,聚在一起各抒己見,激情澎湃,勾勒著大宋和自己的未來。隻是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他們慢慢漸行漸遠、彼此陌路、最後變成了生死仇敵。
章惇一向自負沒有過錯,當嶺南的貶謫落在他頭上,當他有時間收拾心情整理情思,他終究心生悔意。章惇邁不過去的一段坎是蘇轍對他的攻擊,蘇轍代表的是舊黨攻擊,絕不是蘇軾的攻擊。政治肮髒在於它以立場而不是對錯來區分群體。蘇軾的沉默不代表默許,當時他在舊黨不過後進,隻是他的政治立場決定他不能發聲,你可以說當時的他不勇敢,內心還有政治野望,更準確的說他其實沒有確定人生的方向。事實上蘇軾醒悟的比他早,蘇軾後悔了,所以他才自行求去外放杭州,才有後來迴朝就在蔡確車蓋亭詩案中概然發聲抗辯,最後為新舊兩黨所不容。
章援脫離隊伍北上,章惇沒有多說什麽卻也沒有留他。章援內心黯然又如釋重負,作為章惇的兒子蘇軾的學生,他一路看著裏麵的恩恩怨怨,他們那代人終要歸於塵土。在章援看來,他父親最後真的輸了,他留下來的遺產在於執掌中樞力行的政策,這逃不脫人走政熄,蘇軾卻一定會以另外一種方式留名千古,他現在就已名滿天下。章援不過是想去說聲歉意,替自己的父親。
……
大宋皇宮。
趙佶現在非常不滿政局的發展,他驅逐政事堂的幾個宰執,不意味著他是要驅逐所有的新黨。和當年趙煦一樣,他的選擇實在是新舊兩黨並存朝堂互為掣肘。事情的發展在於諫台多為舊黨的人,這種攻擊是大範圍的。宰執身後會有一大幫子人,宰持的倒台意味著他們都受牽連。韓忠彥是首相,他本身的傾向性亦然會影響整個朝政,他推薦或者提拔的人多為舊黨。
趙佶對於一些中高級官員自有選擇,比如蔡京很得他和向太後的欣賞,作為新黨的高級官員之一,他最後還是被貶謫出京外放杭州,蔡京最後的表現實際已是求饒,他都躲進翰林院去了。
趙佶必須更明確的表明自己的態度,得讓自己的旨意貫徹下去。趙佶決定改年號,取建中靖國昭告天下。“建中”意即建立中正之道、“靖國”則是消除朋黨,使國家得以安定。趙佶的本意是不偏不倚,立足於居中調和,使新舊兩黨放下爭議、終止三十餘年的惡鬥,開創法無新舊,便民則為利,人無彼此,當材則可用的朝廷新局麵。這和當年趙煦想法如出一轍。起碼到了現在,趙佶認為自己是可以彌合雙方的裂痕。關於政治,他們這些官家都曾經年輕幼稚。
孟勵和劉氏、楊興武和謝姨幾個人來到宮廷,孟皇後詢問了一下楊興武的身體是否痊愈然後就是一些家常,楊興武迴答一絲不苟。
孟皇後有點好奇,他們父子差異很大,楊興武是個不折不扣的將門武術,楊元奇?武將?文臣?算了,怎麽看怎麽不像,倒像個“紈絝”,起碼在女人緣上是!
孟皇後道:“世叔,我和元奇年少就已相識,卻是和他那些妻妾相處的親如姐妹,倒要幫著我那些姐妹說說話,有空世叔管管他,多在家修身養性的好。”
楊興武應聲:“犬子其他還好,這個聲色犬馬倒也說得,迴去我會好好教育他。”
孟皇後實在不知他這個教育是個什麽說法,內心咯噔,又不願楊興武過多責罰楊元奇。
孟勵道:“世叔,修身養性,讓他得閑好好練字,刹刹他的性子。”
孟皇後一聽就有主意:“倒也是,起碼給我的函件別讓人代筆,實在有違敬意!”楊元奇很多信函都是妻妾代筆。
楊興武點頭應下。
楊興武在開封最後去拜訪的是範純仁,在太原他的老領導。
此時垂垂老矣的範純仁已經看不清楊興武的樣子,不過有故人來他非常高興。範純仁這時候已不再發聲,他真的做不了什麽了!
聽著楊興武的聲音,範純仁想起了那個少年子,那個他曾想拉進士子集團的將門子弟。
範純仁道:“朝堂讓你安養你就好好安養,終究有用你的時候。”
楊興武迴:“恰好有時間四處走走長長見識,開封更是我兒時成長的地方。”
範純仁說:“你兒子要是和你一樣就好哦!”楊興武盡忠職守,他的品行很符合範純仁的要求。
楊興武哈哈的道:“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範純仁猶豫後說:“我進開封前和元奇有過一會,煩請楊興武大人迴頭告訴楊元奇,有時間多思量我當時說的話。”
楊興武點頭應下,至於他們之間究竟說什麽,他不問,這就是他的性子。
範純仁在楊興武出門前留住他一聲,還是猶豫最後道:“你說的對,個人有自己的前程,你就不用再告訴元奇所謂思量我的話了!”
楊興武身形頓了頓,坦然離開。
……
楊興武在開封的這段時日,政治還是那個政治,一如既往。
政事堂左相章惇已經準告老還鄉,事情很當年如出一轍,雪花一樣的彈劾並未收手,章惇迴程途中就接連被貶一擼到底,他的去向是雷州,和當年他貶謫蘇轍的地方一模一樣,離蘇軾的天涯海角不過一海之隔。最是讓人心寒的在於士子集團對此已是習空見慣,當這種事屢屢發生想不習慣都難。換句話,大宋的士子集團已經非常熟悉“一言不合拔刀相向”,整人沒有絲毫的負罪感,這已是沒有了底線。
章惇潸然北望,那裏有開封。他看到的不是他在朝堂上大權在握,而是年輕時候他們剛中進士揮斥方遒的樣子。那個時候他們一群人意氣風發,聚在一起各抒己見,激情澎湃,勾勒著大宋和自己的未來。隻是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他們慢慢漸行漸遠、彼此陌路、最後變成了生死仇敵。
章惇一向自負沒有過錯,當嶺南的貶謫落在他頭上,當他有時間收拾心情整理情思,他終究心生悔意。章惇邁不過去的一段坎是蘇轍對他的攻擊,蘇轍代表的是舊黨攻擊,絕不是蘇軾的攻擊。政治肮髒在於它以立場而不是對錯來區分群體。蘇軾的沉默不代表默許,當時他在舊黨不過後進,隻是他的政治立場決定他不能發聲,你可以說當時的他不勇敢,內心還有政治野望,更準確的說他其實沒有確定人生的方向。事實上蘇軾醒悟的比他早,蘇軾後悔了,所以他才自行求去外放杭州,才有後來迴朝就在蔡確車蓋亭詩案中概然發聲抗辯,最後為新舊兩黨所不容。
章援脫離隊伍北上,章惇沒有多說什麽卻也沒有留他。章援內心黯然又如釋重負,作為章惇的兒子蘇軾的學生,他一路看著裏麵的恩恩怨怨,他們那代人終要歸於塵土。在章援看來,他父親最後真的輸了,他留下來的遺產在於執掌中樞力行的政策,這逃不脫人走政熄,蘇軾卻一定會以另外一種方式留名千古,他現在就已名滿天下。章援不過是想去說聲歉意,替自己的父親。
……
大宋皇宮。
趙佶現在非常不滿政局的發展,他驅逐政事堂的幾個宰執,不意味著他是要驅逐所有的新黨。和當年趙煦一樣,他的選擇實在是新舊兩黨並存朝堂互為掣肘。事情的發展在於諫台多為舊黨的人,這種攻擊是大範圍的。宰執身後會有一大幫子人,宰持的倒台意味著他們都受牽連。韓忠彥是首相,他本身的傾向性亦然會影響整個朝政,他推薦或者提拔的人多為舊黨。
趙佶對於一些中高級官員自有選擇,比如蔡京很得他和向太後的欣賞,作為新黨的高級官員之一,他最後還是被貶謫出京外放杭州,蔡京最後的表現實際已是求饒,他都躲進翰林院去了。
趙佶必須更明確的表明自己的態度,得讓自己的旨意貫徹下去。趙佶決定改年號,取建中靖國昭告天下。“建中”意即建立中正之道、“靖國”則是消除朋黨,使國家得以安定。趙佶的本意是不偏不倚,立足於居中調和,使新舊兩黨放下爭議、終止三十餘年的惡鬥,開創法無新舊,便民則為利,人無彼此,當材則可用的朝廷新局麵。這和當年趙煦想法如出一轍。起碼到了現在,趙佶認為自己是可以彌合雙方的裂痕。關於政治,他們這些官家都曾經年輕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