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戰事從騎兵開始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作者:土著與土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折可適將折家軍兵分兩路,自己率領本部4000精銳騎兵衝去了沒煙峽口,兵貴神速,趁著西夏還處於戰略迷惑期,能撈一把先說。
西夏因為邊境狼煙四起,這一帶的日常駐軍已經有所警戒,雙方直接沒煙峽口遭遇,這裏地勢對雙方來說都非常重要,是一個狹窄的口。
折可適沒有二話,不需要站前動員,他15歲入伍,從小對正做起,跟著折家這支精銳騎兵成長,成為一方將軍,從幾百人到半萬,他能如臂指使。
折可適道:“衝過去!”
“諾……”
“諾……”
鼓聲響起。
……
這是宋軍和西夏少有的騎兵對衝,還是在一塊地形不太適合衝擊的地方。
西夏長期遊牧,帶領幾千騎兵過來堵截的將領也清楚,現在猶豫不得,一旦退卻,對麵宋軍這支騎兵就會跟上來纏住他們。那個時候要想擺脫重新結陣都得看宋軍的心情了,而他後方的部隊過來怎麽都得一兩天時間。
在這種毫無花哨的對衝中,部隊的沒一個細節都影響到戰局。宋軍有備而來,在裝備上占據優勢,同時因為前段時間的奔馳,馬力還是受到一定影響。
折可適為了確保衝擊起到重錘砸過去的力度,都沒有進行弓手齊射。借著鎧甲和小盾,折家軍抵住西夏的一輪弓弩,前鋒直直的砸進西夏騎兵陣中。
西夏將領變了臉色,要知道宋軍比西夏更珍惜騎兵的運用,宋軍沿線成建製的騎兵並不多。戰事前期宋軍騎兵往往更多選擇和西夏騎兵周旋,以步軍和西夏騎兵消耗,等到西夏兵疲馬乏,宋軍有反擊機會,騎兵才會大規模出現。從來沒有哪場戰事,宋軍會這麽使用騎兵的,這簡直就是決戰,還是選他們這麽一支邊防軍,宋人就為打他這麽一戰?
西夏將領無瑕思考宋軍這個舉動的含義,他的反應在於不能把自己的軍隊全拚在這裏,這裏是他部族的精銳,事實上雙方一接觸他知道自己頂不住,一旦這支宋軍不顧及自己的兵力,那這麽拚下來,他要比對方更慘。
西夏將領直接棄掉前方幾百騎兵,帶領剩下部隊開始轉向後撤。
折可適這時候鬆了一口氣,他擺出一往無前的衝擊態勢,一定程度也是想逼退口子的西夏騎兵。這麽一戰對拚下來,他能確保自己贏下來,但估計後麵就沒他什麽事了,這種對拚打下來騎兵要整補比步兵難很多,起碼對於大宋是如此,因為馬,後方哪裏來得及補充。
折可適帶領騎兵追了上去,剩下這裏的戰事交給副手。他得繼續往前逼,讓這支西夏軍離口子越遠越好,後麵也更開闊更適合他周旋。
西夏守軍和他想到一塊去,西夏守將撤的快,馬上發現宋軍的弱項,宋軍騎兵奔馳而來,前麵的對衝延緩了宋軍的衝擊,這時候他們馬力不足就彰顯出來。折可適發現他有點揣不上,這和洪德寨一戰有著質的差別,拉到這個小戰場,他處於疲兵。西夏借助馬力優勢和對馬匹的操控,開始和他周旋,顯然對方也有責任在身,不能輕易放棄這裏。
折可適甚至抽出近衛想打出個迂迴,也被西夏一個轉彎避了開來。時辰一晃而過,折可適停下了追擊腳步,他做不到殲滅這支西夏騎兵了。甚至他還必須稍微迴撤,要是西夏後方騎兵過來,他自己反倒有被纏住的危險。
一場戰事必須給前方將領主動權在於此,沒有誰能完全預料對方打法,戰場充斥最多的就是意外。折可適迴過身來後撤,起碼他打掉了西夏前頭接觸的幾百騎兵。
折可適喊來傳令兵:“告訴王文振將軍,沒煙峽西夏防禦不算厚實,但監控非常嚴密,守軍並未和我們決戰,而是拖住我們,估摸應該後麵有援軍要過來,我們隻能逼退對方十多裏。入夜,我們會適當迴撤,向後方郭成位置靠攏。”折可適這個判斷和後續指揮沒問題,他得讓自己的騎兵有休息的機會。最好就是靠向郭成。
章楶對於全盤考慮在戰略上實際是成功的,沒煙峽這時候沒有大規模西夏主力集結,畢竟先遇襲的是其他幾路。也正是這個原因,折可適衝過來並未遇到西夏大軍。放在這場戰術層麵的戰事上,折可適卻處於不利的局麵,他的奔襲實際沒了突然性,西夏邊防軍隊這時候非常謹慎,他做不到不被西夏人察覺,這個時候雙方接戰,西夏邊防軍更會保存實力,采用遲滯戰術,摸清宋軍真正意圖。
……
熙河軍苗授,這是一個極其彪悍的西北將領,他這次兵出熙河還是搶來的。苗授近六十歲,西安人,有國子監出身,這個出身不是恩蔭,而是積功補來的,這是朝廷對沙場老將的恩典,也是對其武職經曆的肯定。苗授現在是殿前副都指揮使(正四品),曾經有過知潞州等州的經曆。苗授還有節度使的虛職,這個官職在宋是典型的榮耀官職,沒有實權,卻有品級,妥妥的從二品,不過沒卵用,加薪水而已。
苗授資曆非常老,當年元豐伐夏就已經領一路精兵攻蘭州。這個殿前副都指揮使還是積功而來。元佑年間,大宋和西夏大規模戰事幾乎均發生在環慶路,種家、折家和正在崛起的楊家是得益最多的。種樸、折可適和楊興武就是典型的例子,當年元豐戰事他們都稱不上將。他們都能稱之為他的晚輩。
苗授的年齡決定他上不來多久戰場,他比誰都需要這次機會。當年的晚輩都成為了後起之秀,當晚輩的兒子(楊元奇)都能為將獨領一軍,他怎麽都不願縮在後麵,這哪裏是王文振這個主將的好意,這簡直是侮辱。
苗授帶著一萬二千餘熙河軍過來,有兩千多的精銳騎兵。苗授得知折可適迴退,不過拿了百個人頭,他怎麽都忍不住,率領兩千多騎兵就往沒煙峽衝去。所謂驕兵悍將,這就是!
西夏因為邊境狼煙四起,這一帶的日常駐軍已經有所警戒,雙方直接沒煙峽口遭遇,這裏地勢對雙方來說都非常重要,是一個狹窄的口。
折可適沒有二話,不需要站前動員,他15歲入伍,從小對正做起,跟著折家這支精銳騎兵成長,成為一方將軍,從幾百人到半萬,他能如臂指使。
折可適道:“衝過去!”
“諾……”
“諾……”
鼓聲響起。
……
這是宋軍和西夏少有的騎兵對衝,還是在一塊地形不太適合衝擊的地方。
西夏長期遊牧,帶領幾千騎兵過來堵截的將領也清楚,現在猶豫不得,一旦退卻,對麵宋軍這支騎兵就會跟上來纏住他們。那個時候要想擺脫重新結陣都得看宋軍的心情了,而他後方的部隊過來怎麽都得一兩天時間。
在這種毫無花哨的對衝中,部隊的沒一個細節都影響到戰局。宋軍有備而來,在裝備上占據優勢,同時因為前段時間的奔馳,馬力還是受到一定影響。
折可適為了確保衝擊起到重錘砸過去的力度,都沒有進行弓手齊射。借著鎧甲和小盾,折家軍抵住西夏的一輪弓弩,前鋒直直的砸進西夏騎兵陣中。
西夏將領變了臉色,要知道宋軍比西夏更珍惜騎兵的運用,宋軍沿線成建製的騎兵並不多。戰事前期宋軍騎兵往往更多選擇和西夏騎兵周旋,以步軍和西夏騎兵消耗,等到西夏兵疲馬乏,宋軍有反擊機會,騎兵才會大規模出現。從來沒有哪場戰事,宋軍會這麽使用騎兵的,這簡直就是決戰,還是選他們這麽一支邊防軍,宋人就為打他這麽一戰?
西夏將領無瑕思考宋軍這個舉動的含義,他的反應在於不能把自己的軍隊全拚在這裏,這裏是他部族的精銳,事實上雙方一接觸他知道自己頂不住,一旦這支宋軍不顧及自己的兵力,那這麽拚下來,他要比對方更慘。
西夏將領直接棄掉前方幾百騎兵,帶領剩下部隊開始轉向後撤。
折可適這時候鬆了一口氣,他擺出一往無前的衝擊態勢,一定程度也是想逼退口子的西夏騎兵。這麽一戰對拚下來,他能確保自己贏下來,但估計後麵就沒他什麽事了,這種對拚打下來騎兵要整補比步兵難很多,起碼對於大宋是如此,因為馬,後方哪裏來得及補充。
折可適帶領騎兵追了上去,剩下這裏的戰事交給副手。他得繼續往前逼,讓這支西夏軍離口子越遠越好,後麵也更開闊更適合他周旋。
西夏守軍和他想到一塊去,西夏守將撤的快,馬上發現宋軍的弱項,宋軍騎兵奔馳而來,前麵的對衝延緩了宋軍的衝擊,這時候他們馬力不足就彰顯出來。折可適發現他有點揣不上,這和洪德寨一戰有著質的差別,拉到這個小戰場,他處於疲兵。西夏借助馬力優勢和對馬匹的操控,開始和他周旋,顯然對方也有責任在身,不能輕易放棄這裏。
折可適甚至抽出近衛想打出個迂迴,也被西夏一個轉彎避了開來。時辰一晃而過,折可適停下了追擊腳步,他做不到殲滅這支西夏騎兵了。甚至他還必須稍微迴撤,要是西夏後方騎兵過來,他自己反倒有被纏住的危險。
一場戰事必須給前方將領主動權在於此,沒有誰能完全預料對方打法,戰場充斥最多的就是意外。折可適迴過身來後撤,起碼他打掉了西夏前頭接觸的幾百騎兵。
折可適喊來傳令兵:“告訴王文振將軍,沒煙峽西夏防禦不算厚實,但監控非常嚴密,守軍並未和我們決戰,而是拖住我們,估摸應該後麵有援軍要過來,我們隻能逼退對方十多裏。入夜,我們會適當迴撤,向後方郭成位置靠攏。”折可適這個判斷和後續指揮沒問題,他得讓自己的騎兵有休息的機會。最好就是靠向郭成。
章楶對於全盤考慮在戰略上實際是成功的,沒煙峽這時候沒有大規模西夏主力集結,畢竟先遇襲的是其他幾路。也正是這個原因,折可適衝過來並未遇到西夏大軍。放在這場戰術層麵的戰事上,折可適卻處於不利的局麵,他的奔襲實際沒了突然性,西夏邊防軍隊這時候非常謹慎,他做不到不被西夏人察覺,這個時候雙方接戰,西夏邊防軍更會保存實力,采用遲滯戰術,摸清宋軍真正意圖。
……
熙河軍苗授,這是一個極其彪悍的西北將領,他這次兵出熙河還是搶來的。苗授近六十歲,西安人,有國子監出身,這個出身不是恩蔭,而是積功補來的,這是朝廷對沙場老將的恩典,也是對其武職經曆的肯定。苗授現在是殿前副都指揮使(正四品),曾經有過知潞州等州的經曆。苗授還有節度使的虛職,這個官職在宋是典型的榮耀官職,沒有實權,卻有品級,妥妥的從二品,不過沒卵用,加薪水而已。
苗授資曆非常老,當年元豐伐夏就已經領一路精兵攻蘭州。這個殿前副都指揮使還是積功而來。元佑年間,大宋和西夏大規模戰事幾乎均發生在環慶路,種家、折家和正在崛起的楊家是得益最多的。種樸、折可適和楊興武就是典型的例子,當年元豐戰事他們都稱不上將。他們都能稱之為他的晚輩。
苗授的年齡決定他上不來多久戰場,他比誰都需要這次機會。當年的晚輩都成為了後起之秀,當晚輩的兒子(楊元奇)都能為將獨領一軍,他怎麽都不願縮在後麵,這哪裏是王文振這個主將的好意,這簡直是侮辱。
苗授帶著一萬二千餘熙河軍過來,有兩千多的精銳騎兵。苗授得知折可適迴退,不過拿了百個人頭,他怎麽都忍不住,率領兩千多騎兵就往沒煙峽衝去。所謂驕兵悍將,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