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重提蔡確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作者:土著與土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煦很滿意現在朝堂的高官,更滿意這個新任戶部尚書蔡京,蔡京一句發言解決了他心中最憋屈的一個鬱悶,也掃清了壓在他心裏的一塊石頭。
趙煦一直覺得關於和議他是有責任的,和議簽訂是他同意的,那會高太後根本不能理事,但這不是他的初心。朝堂最後廷議他在,他還是同意了。後續不管對西夏如何,這始終是一個汙點。他親手簽下的協議自己主動撕碎?!
現在有個人解釋得很清楚,高太後沒有撤簾,那份協議是高太後的遺產,法理上是。至於心裏,趙煦覺得更是,他隻是不想那個時候折騰出事情。
煌煌史書記錄也該如此,元佑八年八月,宋廷和西夏達成初步和解。同月,西夏大舉進犯麟州,官家趙煦親政是元佑八年九月。
韓忠彥內心苦楚,範純仁等人已經離開朝堂,和議當時在政事堂是個極其重要的事務,如果加上官家的背書,哪怕今天,關於放棄四寨的事你可以說是錯誤,其他追究不會嚴重。從放棄四寨到最後和議達成,這本就是元佑的完整策略,這是一個閉環。哪怕宋夏再次發生爭端,始終有個節點說法。
韓忠彥與當年之事無關,作為現任樞密院院事,他卻是希望這事不要再行爭論,他也是讚成息兵的。
官家趙煦不再支持那份和議,閉口不提現在。韓忠彥已經沒有人支持,劉奉世已經退出朝堂,誰都清楚不管他是否自辯他都迴不來了。
章惇一錘定音:“臣請從重追究陝西棄守四寨之事,以慰當年大宋無數將士的鮮血,以慰後方殫精竭慮的官員,更慰神宗勞心勞累的十年苦心經營!”
當加上最後神宗,堂下沒有人再吭聲,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神宗在位,富國強兵,就為一勞永逸解決西夏邊患,那的確是他嘔心瀝血的結果,雖然不完滿,卻是遺產。
堂上坐著的趙煦眼圈有點紅,那是他父親用命換來的啊。
……
陝西一事的責任人出來了,主犯就有11人,其中司馬光、王彥博和範純仁赫然在列,另外還有更多的從犯。主犯的罪名很重“挾奸、罔上”,從犯的罪名是“暗不曉事、妄議”。
貶製詔書遲遲未下,中書侍郎李清臣不肯。(舊黨有君子,新黨一樣有。)
李清臣認為西夏棄守有錯,但罪名這麽定超過了事件本身,這是一個錯誤的政事,因此把當年全部舊黨大臣打入奸佞說不過去,把論政中支持棄守的人定為妄議也太重,那以後大家都別說話好了。
李清臣沒有找章惇商量,章惇性子剛愎,他對蘇軾等人的態度就表明他不會放過,這的確是個錯誤,那他更不可能放手。
李清臣直接上奏官家趙煦,舊黨政策誤國,元佑變政是大錯。如果要追究每項政事,那當時的官員幾乎能一掃而空,方向都是錯的,後麵的人幹什麽錯什麽。紹聖重述神宗新政,政事堂持舊製群相已然外出,現在就當集中精力推行新法。至於過往政務,封存就好,實在不宜過多折騰。
李清臣借用的就是“車蓋亭詩案”,蔡確的死是很多人心中的一根刺,這真的是死於嶺南放逐的第一個大宋宰相。元佑借用蔡確一案,清洗新黨牽連百人,今日這事如此論定,又是一場朝堂大動蕩。
政治傾軋中,勸人放下的人從來得不到支持。當趙煦還在猶豫是否放下的時候,奏折中提到的“車蓋亭詩案”又引起一場軒然大波。
蔡確被貶謫嶺南,五十九歲客死他鄉,這是新黨的一個黨頭,大宋朝曾經的首相。蔡確到底有沒有罪?就算蔡確的確有罪,是否夠得上如此處罰,流落嶺南?
黃履、張商英等人把持的禦史台都不用唿喝,一下就炸鍋了。蔡確的那場貶謫新黨受牽連的人太多,當新黨走上舞台,這時候,有仇報仇有怨報怨,各類彈章一封封的往上送。
一場範圍影響極廣的貶謫不會是某個高官把事情做完,事情一旦定性,各級官員就能把有關的人扯進來,哪怕不過是偶爾一點交集都行。政事堂的人搞政事堂,下麵的人搞下麵。反正位置就這麽點,總得有人出去。
車蓋亭一案是如此,輪到舊黨還了,今天也是如此。
李清臣實在沒料到他的奏折會是這麽個結局,他給事情添了一把火。西夏棄守的事還沒了結,他想壓著,現在“車蓋亭詩案”又麵臨翻過來的局麵。
李清臣能看到這事鬧大的結局,一報還一報,當年多少人牽連被貶,這次隻會更多,總得加點利息不是。
李清臣和章惇這次鬧翻,他清楚這事不是他能壓住的,這需要章惇這個首相,還是獨相的人出麵緩和。不管他願不願意,他首先得說服章惇。
李清臣說:“章相,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既然我們認定車蓋亭詩案有誤,那現在趕緊糾偏,還蔡確大人一個公道。因此事而貶的人很多已經迴到朝堂,其他的能拉迴來趕緊拉迴來就好。把事情做個了結,如此追究當年臣子的責任,這朝堂如何能經這番折騰。”
章惇答:“錯了就得認,就得承擔。這事怎麽好糊弄?”
李清臣說:“怎麽承擔?!蔡大人已經走了,再送走幾個就算承擔了?!我輩今日站到這個朝堂,是為新法,不是為個人恩怨。一旦事情擴大,大家是分不清何公何私的。”
政治有時候就是這樣,你不和稀泥也得和。要不,治政環境就充滿戾氣,就是輪刀子殺人。
章惇有些猶豫。
李清臣繼續勸說:“當日,範純仁範大人一句“他日你奈別人何”,今日放在這裏亦是相同。”範純仁勸阻呂大防不要過分處理蔡確就是這麽說的。
章惇有這句話是有觸動的,他甚至想到了那個年輕時候的知交蘇軾,那個時候他是極不讚同處理蔡確的。隻是為什麽他章惇落難,蘇軾不發一言。
章惇聲音有點沉:“你讓我好好想想!”
趙煦一直覺得關於和議他是有責任的,和議簽訂是他同意的,那會高太後根本不能理事,但這不是他的初心。朝堂最後廷議他在,他還是同意了。後續不管對西夏如何,這始終是一個汙點。他親手簽下的協議自己主動撕碎?!
現在有個人解釋得很清楚,高太後沒有撤簾,那份協議是高太後的遺產,法理上是。至於心裏,趙煦覺得更是,他隻是不想那個時候折騰出事情。
煌煌史書記錄也該如此,元佑八年八月,宋廷和西夏達成初步和解。同月,西夏大舉進犯麟州,官家趙煦親政是元佑八年九月。
韓忠彥內心苦楚,範純仁等人已經離開朝堂,和議當時在政事堂是個極其重要的事務,如果加上官家的背書,哪怕今天,關於放棄四寨的事你可以說是錯誤,其他追究不會嚴重。從放棄四寨到最後和議達成,這本就是元佑的完整策略,這是一個閉環。哪怕宋夏再次發生爭端,始終有個節點說法。
韓忠彥與當年之事無關,作為現任樞密院院事,他卻是希望這事不要再行爭論,他也是讚成息兵的。
官家趙煦不再支持那份和議,閉口不提現在。韓忠彥已經沒有人支持,劉奉世已經退出朝堂,誰都清楚不管他是否自辯他都迴不來了。
章惇一錘定音:“臣請從重追究陝西棄守四寨之事,以慰當年大宋無數將士的鮮血,以慰後方殫精竭慮的官員,更慰神宗勞心勞累的十年苦心經營!”
當加上最後神宗,堂下沒有人再吭聲,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神宗在位,富國強兵,就為一勞永逸解決西夏邊患,那的確是他嘔心瀝血的結果,雖然不完滿,卻是遺產。
堂上坐著的趙煦眼圈有點紅,那是他父親用命換來的啊。
……
陝西一事的責任人出來了,主犯就有11人,其中司馬光、王彥博和範純仁赫然在列,另外還有更多的從犯。主犯的罪名很重“挾奸、罔上”,從犯的罪名是“暗不曉事、妄議”。
貶製詔書遲遲未下,中書侍郎李清臣不肯。(舊黨有君子,新黨一樣有。)
李清臣認為西夏棄守有錯,但罪名這麽定超過了事件本身,這是一個錯誤的政事,因此把當年全部舊黨大臣打入奸佞說不過去,把論政中支持棄守的人定為妄議也太重,那以後大家都別說話好了。
李清臣沒有找章惇商量,章惇性子剛愎,他對蘇軾等人的態度就表明他不會放過,這的確是個錯誤,那他更不可能放手。
李清臣直接上奏官家趙煦,舊黨政策誤國,元佑變政是大錯。如果要追究每項政事,那當時的官員幾乎能一掃而空,方向都是錯的,後麵的人幹什麽錯什麽。紹聖重述神宗新政,政事堂持舊製群相已然外出,現在就當集中精力推行新法。至於過往政務,封存就好,實在不宜過多折騰。
李清臣借用的就是“車蓋亭詩案”,蔡確的死是很多人心中的一根刺,這真的是死於嶺南放逐的第一個大宋宰相。元佑借用蔡確一案,清洗新黨牽連百人,今日這事如此論定,又是一場朝堂大動蕩。
政治傾軋中,勸人放下的人從來得不到支持。當趙煦還在猶豫是否放下的時候,奏折中提到的“車蓋亭詩案”又引起一場軒然大波。
蔡確被貶謫嶺南,五十九歲客死他鄉,這是新黨的一個黨頭,大宋朝曾經的首相。蔡確到底有沒有罪?就算蔡確的確有罪,是否夠得上如此處罰,流落嶺南?
黃履、張商英等人把持的禦史台都不用唿喝,一下就炸鍋了。蔡確的那場貶謫新黨受牽連的人太多,當新黨走上舞台,這時候,有仇報仇有怨報怨,各類彈章一封封的往上送。
一場範圍影響極廣的貶謫不會是某個高官把事情做完,事情一旦定性,各級官員就能把有關的人扯進來,哪怕不過是偶爾一點交集都行。政事堂的人搞政事堂,下麵的人搞下麵。反正位置就這麽點,總得有人出去。
車蓋亭一案是如此,輪到舊黨還了,今天也是如此。
李清臣實在沒料到他的奏折會是這麽個結局,他給事情添了一把火。西夏棄守的事還沒了結,他想壓著,現在“車蓋亭詩案”又麵臨翻過來的局麵。
李清臣能看到這事鬧大的結局,一報還一報,當年多少人牽連被貶,這次隻會更多,總得加點利息不是。
李清臣和章惇這次鬧翻,他清楚這事不是他能壓住的,這需要章惇這個首相,還是獨相的人出麵緩和。不管他願不願意,他首先得說服章惇。
李清臣說:“章相,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既然我們認定車蓋亭詩案有誤,那現在趕緊糾偏,還蔡確大人一個公道。因此事而貶的人很多已經迴到朝堂,其他的能拉迴來趕緊拉迴來就好。把事情做個了結,如此追究當年臣子的責任,這朝堂如何能經這番折騰。”
章惇答:“錯了就得認,就得承擔。這事怎麽好糊弄?”
李清臣說:“怎麽承擔?!蔡大人已經走了,再送走幾個就算承擔了?!我輩今日站到這個朝堂,是為新法,不是為個人恩怨。一旦事情擴大,大家是分不清何公何私的。”
政治有時候就是這樣,你不和稀泥也得和。要不,治政環境就充滿戾氣,就是輪刀子殺人。
章惇有些猶豫。
李清臣繼續勸說:“當日,範純仁範大人一句“他日你奈別人何”,今日放在這裏亦是相同。”範純仁勸阻呂大防不要過分處理蔡確就是這麽說的。
章惇有這句話是有觸動的,他甚至想到了那個年輕時候的知交蘇軾,那個時候他是極不讚同處理蔡確的。隻是為什麽他章惇落難,蘇軾不發一言。
章惇聲音有點沉:“你讓我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