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兩個人的反應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作者:土著與土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開封李格非家是另外一番景象,門可羅雀。
李格非被貶謫,通判麟州,他拒絕朝廷先前的任職,算求錘得錘。這個貶謫有點重,麟州邊境小州,更為重要是失而複得,與其說它現在是個州,不如就是一個小土堡,還是剛剛被西夏摧殘過的。更為重要的事,這個州主要在於軍事,現在更是如此,這顯然不是李格非所長。
李師師正在李格非家中和王氏交談,楊家準備了一艘船。
李師師說:“嬸嬸,路途遙遠,總要預著幾個弟弟妹妹。李叔可以先行北上,其他人坐船到太原轉道就好。”李師師和王氏相熟,聽到這個消息過來幫著安排一下。
王氏道:“倒要謝謝你們楊家,我家相公說不用跟你們客氣,就按這個來吧。清照那個店鋪你幫著處理了?”
李師師說:“不要緊,先放一放,迴頭我和清照妹妹商量的。”
王氏點頭,這裏宅子一賣,他們也不缺生活的資金。現在能幫著打理開封事宜的隻有楊家,其他李家交好的士子一係幾乎都被貶謫。
李師師接著說:“太原這幾天會受到消息,你也不用擔心李叔。麟州雖然遭過劫難,楊家多少還有些熟人在那邊。他們會安排的。”
王氏內心長歎,仗義每多屠狗輩,將門在大宋並無多高聲譽,楊家卻活生生在扭轉一個形象。
李師師問:“李叔不能慢點跟你們一起走?”
王氏道:“事已至此何必拖著。他今兒去看下師母明天就北上。”李格非今天不在家是去拜見蘇軾的夫人王閏之。王閏之住在蘇迨的一個小房子,這是蘇家在開封最後的一個地方,蘇軾的幾個兒子一樣被外放。
……
太原潘家莊。
潘易嶺正在一個亭子裏讀書,他迴了章援的一封信函,不打算去開封。他的處境比其他人要好很多,因為丁憂三年守孝期未滿,這是一個誰都不會質疑的理由。官員可以奪情起複,隻是這麽一個中層官員,自己本人都不願那就沒人會去折騰。
哪怕想啟用他的章惇本人,前幾年落魄倒黴的時候,最終大部分時間也在福建老家,為他母親守孝。
……
秦可兒和潘金蓮這時候一起過來。
潘金蓮說:“父親,陳桷跟我迴幾天楊府,妙常帶著扈三娘的女兒迴來了,他們姐弟總要好好聚個幾天。”
陳桷迴到太原就住在潘家莊,潘易嶺非常喜歡這個小子,認為他性子堅韌,銳意讀書,大有培養他做關門弟子的趨勢。陳桷最近的很多安排不是出自楊家,而是潘家。
潘易嶺迴道:“那最好!讓他好好休息幾天,過剛易折,他崩的自己有點緊,我還找不到理由讓他放鬆一下。”陳桷基礎不算牢固,小時候很多是自學,現在拜潘易嶺這種大家為師,發現自己差得太遠,就有些拚命。
秦可兒說道:“金蓮要舉債一筆款子,楊家最近資金有些緊。我們這邊沒有,我一會去問下潘近柊有沒有空餘。”
潘易嶺想起這事就有些堵,他想潘近柊也來莊子好好修學一段時間,他卻始終騰不出身來。
潘易嶺問潘金蓮:“楊家不打算收縮點?”
潘金蓮道:“我和婆婆聊過這事,是打算放棄一些東西,就是具體是哪些不好確定,妙常迴來,我們幾個會再好好商議一下。”
團體的重要性就在這裏,當你擁有時可能不會察覺它發揮的作用,一旦沒有,你陡然會發現很多事就極其難辦。楊家在西北不會受多大衝擊,在開封卻一定會。舊黨當朝,有蘇家這種大家在開封,楊家不管辦任何事,沒有人會拖延,更不會去留難。官員之間盤根錯節,彼此都會給予方便。現在開封人事大變動,舊黨大批外出,新黨迴來,他們顯然不會管你楊家怎麽樣,哪怕公事公辦,對比一下楊家就難受得緊。
潘易嶺說:“開封有些東西舍棄不就得了?”
潘金蓮一臉的為難:“原本是可以。現在扈三娘在開封任職,趙靈兒的事我們是當了真,那就不好撤走。迴頭要和妙常商量也是如此,她從開封迴來,那邊事情更清楚些。”
潘易嶺和秦可兒不知道說什麽才好,官家親政,別人是新人新氣象,他們這些人家卻是突然步履蹣跚。
潘金蓮覺得氣氛有些壓抑就道:“李格非李大人通判麟州,不知道會不會過下太原,父親和他相交甚厚,可是有朋自遠方來呀。”
潘易嶺不語。
李格非最初的任職是朝堂議論過的,他最後來的卻是麟州,潘易嶺都能猜到這裏麵的緣由,李格非曾在館閣任職,才華自是不必說。進士這個群體才華差得又有幾個人。章惇用李格非,無非是李格非政治傾向並不特別明顯,希望借此緩和朝廷緊張的氛圍。但李格非本人相交的全是舊黨,還是蘇係,蘇係這次遇到的打擊最大,最先倒黴的就是蘇軾,蘇轍能算是被趙煦趕走的,他又如何會獨善其身。
潘易嶺慶幸的是他自己的選擇,不是新法舊製,而是“為官一任牧守一方”。潘易嶺年齡已大,中進士後他就沒去參加館閣試,隻想著能去地方做點實務就好,他的路不是清流理想的道路。潘易嶺短暫的開封經曆不過是開封府錄事參軍,雖然也算京官,卻和呆在朝堂中樞總歸有點不一樣。
潘易嶺被很多人歸入蘇係很正常,他就是那一科的貢生,貢生去殿試幾乎不會廢黜,基本都是進士,雖然號稱天子門生,被點中的關係怎麽都還在。他們最關鍵的考試不是殿試,而是之前的舉貢試。他也的確和蘇家這係人交厚。
章援是那屆的貢元,他在中樞認真做自己的校書郎,朝堂不發一聲,不就是因為他內心認同新法,卻又認自己的老師,所以他和蘇係若即若離。這也是為什麽章援和潘易嶺倒多了些交情。
李清臣為人孤傲自負,但在殿試選題上的確有失嚴謹,這是在逼初入官場的士子做個非黑即白的選擇。不是每個士子都想“幹大事”的。
李格非被貶謫,通判麟州,他拒絕朝廷先前的任職,算求錘得錘。這個貶謫有點重,麟州邊境小州,更為重要是失而複得,與其說它現在是個州,不如就是一個小土堡,還是剛剛被西夏摧殘過的。更為重要的事,這個州主要在於軍事,現在更是如此,這顯然不是李格非所長。
李師師正在李格非家中和王氏交談,楊家準備了一艘船。
李師師說:“嬸嬸,路途遙遠,總要預著幾個弟弟妹妹。李叔可以先行北上,其他人坐船到太原轉道就好。”李師師和王氏相熟,聽到這個消息過來幫著安排一下。
王氏道:“倒要謝謝你們楊家,我家相公說不用跟你們客氣,就按這個來吧。清照那個店鋪你幫著處理了?”
李師師說:“不要緊,先放一放,迴頭我和清照妹妹商量的。”
王氏點頭,這裏宅子一賣,他們也不缺生活的資金。現在能幫著打理開封事宜的隻有楊家,其他李家交好的士子一係幾乎都被貶謫。
李師師接著說:“太原這幾天會受到消息,你也不用擔心李叔。麟州雖然遭過劫難,楊家多少還有些熟人在那邊。他們會安排的。”
王氏內心長歎,仗義每多屠狗輩,將門在大宋並無多高聲譽,楊家卻活生生在扭轉一個形象。
李師師問:“李叔不能慢點跟你們一起走?”
王氏道:“事已至此何必拖著。他今兒去看下師母明天就北上。”李格非今天不在家是去拜見蘇軾的夫人王閏之。王閏之住在蘇迨的一個小房子,這是蘇家在開封最後的一個地方,蘇軾的幾個兒子一樣被外放。
……
太原潘家莊。
潘易嶺正在一個亭子裏讀書,他迴了章援的一封信函,不打算去開封。他的處境比其他人要好很多,因為丁憂三年守孝期未滿,這是一個誰都不會質疑的理由。官員可以奪情起複,隻是這麽一個中層官員,自己本人都不願那就沒人會去折騰。
哪怕想啟用他的章惇本人,前幾年落魄倒黴的時候,最終大部分時間也在福建老家,為他母親守孝。
……
秦可兒和潘金蓮這時候一起過來。
潘金蓮說:“父親,陳桷跟我迴幾天楊府,妙常帶著扈三娘的女兒迴來了,他們姐弟總要好好聚個幾天。”
陳桷迴到太原就住在潘家莊,潘易嶺非常喜歡這個小子,認為他性子堅韌,銳意讀書,大有培養他做關門弟子的趨勢。陳桷最近的很多安排不是出自楊家,而是潘家。
潘易嶺迴道:“那最好!讓他好好休息幾天,過剛易折,他崩的自己有點緊,我還找不到理由讓他放鬆一下。”陳桷基礎不算牢固,小時候很多是自學,現在拜潘易嶺這種大家為師,發現自己差得太遠,就有些拚命。
秦可兒說道:“金蓮要舉債一筆款子,楊家最近資金有些緊。我們這邊沒有,我一會去問下潘近柊有沒有空餘。”
潘易嶺想起這事就有些堵,他想潘近柊也來莊子好好修學一段時間,他卻始終騰不出身來。
潘易嶺問潘金蓮:“楊家不打算收縮點?”
潘金蓮道:“我和婆婆聊過這事,是打算放棄一些東西,就是具體是哪些不好確定,妙常迴來,我們幾個會再好好商議一下。”
團體的重要性就在這裏,當你擁有時可能不會察覺它發揮的作用,一旦沒有,你陡然會發現很多事就極其難辦。楊家在西北不會受多大衝擊,在開封卻一定會。舊黨當朝,有蘇家這種大家在開封,楊家不管辦任何事,沒有人會拖延,更不會去留難。官員之間盤根錯節,彼此都會給予方便。現在開封人事大變動,舊黨大批外出,新黨迴來,他們顯然不會管你楊家怎麽樣,哪怕公事公辦,對比一下楊家就難受得緊。
潘易嶺說:“開封有些東西舍棄不就得了?”
潘金蓮一臉的為難:“原本是可以。現在扈三娘在開封任職,趙靈兒的事我們是當了真,那就不好撤走。迴頭要和妙常商量也是如此,她從開封迴來,那邊事情更清楚些。”
潘易嶺和秦可兒不知道說什麽才好,官家親政,別人是新人新氣象,他們這些人家卻是突然步履蹣跚。
潘金蓮覺得氣氛有些壓抑就道:“李格非李大人通判麟州,不知道會不會過下太原,父親和他相交甚厚,可是有朋自遠方來呀。”
潘易嶺不語。
李格非最初的任職是朝堂議論過的,他最後來的卻是麟州,潘易嶺都能猜到這裏麵的緣由,李格非曾在館閣任職,才華自是不必說。進士這個群體才華差得又有幾個人。章惇用李格非,無非是李格非政治傾向並不特別明顯,希望借此緩和朝廷緊張的氛圍。但李格非本人相交的全是舊黨,還是蘇係,蘇係這次遇到的打擊最大,最先倒黴的就是蘇軾,蘇轍能算是被趙煦趕走的,他又如何會獨善其身。
潘易嶺慶幸的是他自己的選擇,不是新法舊製,而是“為官一任牧守一方”。潘易嶺年齡已大,中進士後他就沒去參加館閣試,隻想著能去地方做點實務就好,他的路不是清流理想的道路。潘易嶺短暫的開封經曆不過是開封府錄事參軍,雖然也算京官,卻和呆在朝堂中樞總歸有點不一樣。
潘易嶺被很多人歸入蘇係很正常,他就是那一科的貢生,貢生去殿試幾乎不會廢黜,基本都是進士,雖然號稱天子門生,被點中的關係怎麽都還在。他們最關鍵的考試不是殿試,而是之前的舉貢試。他也的確和蘇家這係人交厚。
章援是那屆的貢元,他在中樞認真做自己的校書郎,朝堂不發一聲,不就是因為他內心認同新法,卻又認自己的老師,所以他和蘇係若即若離。這也是為什麽章援和潘易嶺倒多了些交情。
李清臣為人孤傲自負,但在殿試選題上的確有失嚴謹,這是在逼初入官場的士子做個非黑即白的選擇。不是每個士子都想“幹大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