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號外-2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作者:土著與土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號外2如上篇,與小說本身關係不大。
小編寫到這裏,其實很多想法都已變化,甚至可以說原來的大綱已經毫無用處。隻能自己邊寫邊重新折騰。更為重要的是,自己翻的宋書越多,發現前麵很多地方錯誤就越多。小編隻能安慰自己,這不過是小說。
寫這部書之前,小編從知網下了五六十本與宋相關的論文,根本看不下去,太枯燥,哈哈。不過不得不說專家這個詞還是應該帶褒義,因為寫到相關內容去翻著找點東西看,還是有用,不再像以前一樣就是看點大事件。對於宋的理解專家還是有獨到的地方。
以前小編對宋不算特別感興趣,從小說第一篇章就能看出,那一篇做些改動放在哪個朝代都可以,實際最初也是想寫明的。後來翻著翻著還是確定想寫宋,覺得對於皇族士子平民百姓那都是一個相對寬容的時代,真正最沒地位的是武人,沒辦法,五代十國武人把自己的名聲搞殘了。
小編把主角定位楊家有個很重要的原因,靖康之恥,那就是一段不忍細讀的曆史。幾次小編都看不下去,想把電腦都砸了,皇族和士子真把自己的臉麵全丟盡。各類史書或多或少把事情往兩帝身上丟,其實從皇族到政事堂這些大臣,全拉出去砍了都沒錯。倒是武人,讓人看到最後的呐喊,隻是那個時候武人再如何,也輪不到他們決定事情。
翻看北宋最後亡國那段曆史記載,實在不知道還能說什麽,那種憤懣之情充斥胸膛。也正是那個時候起,小編不再想著維護宋的統治,最開始想著宋政治鬥爭不像其他朝代,相對沒那麽多血,宋官家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又曾經在經濟文化各方麵有過高峰,總想著能依托宋,彌補上現代人對其疆域最大的不平。宋軍事上孱弱,其他方麵相對還是可以的,定位在將門就是如此,想在文人時代發揮點作用,補上軍事這環。
本來就是小說爽文,那就自己想怎麽想怎麽來。而且從當時的局麵來說,戰爭發展也蠻好寫,畢竟遼金夏還有後麵的蒙古都是那個時代的,還有西域那片廣闊的領土。
關於西軍。
最後小說改名《鐵血西軍》這是點擊率的原因,這個點擊率最多。但認真想又感覺名字概括不夠,西軍是這本小說還重要的一個方麵,極其重要,但既然最後主角要踏上自己的征程,總感覺名字小了點,暫時就這樣把。
西軍最後的覆滅有其本身的原因,外部原因更多,是一群蠢人把這支隊伍推上了陌路,當然當時西軍戰力下滑嚴重,崛起的女真又在上升階段,失敗有一定的客觀性,假以時日,沒有女真我覺得西軍也會慢慢被腐化,這是避免不來的。
西軍應對崛起的女真,還真是曆史的垂憐,因為那個時候他們還沒有完全褪色,應該說死的算悲壯,無愧軍人。所以後來南宋建立,立鼎的部隊幾乎均出自從廢墟中重新站立的西軍,除去最彪悍的那位嶽爺爺。其他南宋中興四將中的三位,另外吳家(守蜀中)那兩位,都能說西軍出身,其軍隊很多就是集西軍殘部而組。
嶽爺爺在西軍服過役,但他的部隊硬是把西軍拉扯上有些牽強。更應該說他因為西軍經曆,對治軍有更好領悟。他的軍隊本質還是自己重新拉扯出來的。這也是最後他得死,因為他真的沒看懂宋朝當時的政治,他的經曆在於他得到了趙構所有的信任,但他不懂這些信任是有前置條件的,在西軍中真正成長的其他武將最後都懂,而他真的不懂。他真的活得非常純粹。其實和戰和關係都不大,大宋官家和朝堂文臣從來不允許武將有影響政局的能力。後麵小說會慢慢寫出那一段,一樣的撕心裂肺,讓人概歎。
嶽爺爺最後去臨安都是在表忠心,他卻沒搞明白,在官家和很多大臣眼中,忠心從來不需要表,你做了就是,他過於純粹。當然,最後他用死表明了自己的忠心(帶上了另外兩個有可能掌控嶽家軍的人),所以事後孝宗一定得給他平反。
關於嶽爺爺這段,內心其實有腹稿,還是想盡量貼合那段政治,不過把人物提前一點。就是不清楚以後寫多了會如何變。所謂大綱,我發現用處真不大。
……
關於女子,和最初想的幾個女子變化蠻大,哈哈。
起碼,梁紅玉應該不會和主角拉上關係。潘金蓮、李師師、李清照最開始就有想法。扈三娘這個角色最初是想給梁紅玉的,不過她的出身也是青樓,怎麽看怎麽和李師師有些重合,後來才想起了扈三娘。
但是,女性角色都不算非常出彩,越到後麵越是如此。畢竟有些種馬後宮,要把角色性格成長分配到各個女子身上,每一個筆墨都不夠多了。雖然有些地方自己還是滿意,整體來說總覺得表現不夠。甚至有些章節為了她們的存在而臨時擬定出來,對整篇小說影響是好是差我都不知道了。
一直想著女性要漂亮,但應該為小說裏麵的事件而存在,真正想起來,太難。本來主角就是硬生生插進曆史,還要把這些美女弄進去,力有不逮啊。最明顯就是好南仙,考慮曆史有這個人物,想提早弄出來,讓故事精彩一點,寫得卻非常乏力。各位看客見諒。
……
最後,關於這本小說。不管如何,怎麽都會寫完了,其實當小編寫到這個份上,火不火是另外一個事,誰都希望能一本成神,但要棄掉自己的心血也很難。有時候生孩子後悔就該二三十萬字時候,發現看得人不多,棄掉重開就是。現在倒好,怎麽都不忍棄掉了。就讓這本好好的完本,給自己留下一點東西吧。何況,在寫書過程中,對於宋這段曆史,編者自己也長進很多。
小編寫到這裏,其實很多想法都已變化,甚至可以說原來的大綱已經毫無用處。隻能自己邊寫邊重新折騰。更為重要的是,自己翻的宋書越多,發現前麵很多地方錯誤就越多。小編隻能安慰自己,這不過是小說。
寫這部書之前,小編從知網下了五六十本與宋相關的論文,根本看不下去,太枯燥,哈哈。不過不得不說專家這個詞還是應該帶褒義,因為寫到相關內容去翻著找點東西看,還是有用,不再像以前一樣就是看點大事件。對於宋的理解專家還是有獨到的地方。
以前小編對宋不算特別感興趣,從小說第一篇章就能看出,那一篇做些改動放在哪個朝代都可以,實際最初也是想寫明的。後來翻著翻著還是確定想寫宋,覺得對於皇族士子平民百姓那都是一個相對寬容的時代,真正最沒地位的是武人,沒辦法,五代十國武人把自己的名聲搞殘了。
小編把主角定位楊家有個很重要的原因,靖康之恥,那就是一段不忍細讀的曆史。幾次小編都看不下去,想把電腦都砸了,皇族和士子真把自己的臉麵全丟盡。各類史書或多或少把事情往兩帝身上丟,其實從皇族到政事堂這些大臣,全拉出去砍了都沒錯。倒是武人,讓人看到最後的呐喊,隻是那個時候武人再如何,也輪不到他們決定事情。
翻看北宋最後亡國那段曆史記載,實在不知道還能說什麽,那種憤懣之情充斥胸膛。也正是那個時候起,小編不再想著維護宋的統治,最開始想著宋政治鬥爭不像其他朝代,相對沒那麽多血,宋官家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又曾經在經濟文化各方麵有過高峰,總想著能依托宋,彌補上現代人對其疆域最大的不平。宋軍事上孱弱,其他方麵相對還是可以的,定位在將門就是如此,想在文人時代發揮點作用,補上軍事這環。
本來就是小說爽文,那就自己想怎麽想怎麽來。而且從當時的局麵來說,戰爭發展也蠻好寫,畢竟遼金夏還有後麵的蒙古都是那個時代的,還有西域那片廣闊的領土。
關於西軍。
最後小說改名《鐵血西軍》這是點擊率的原因,這個點擊率最多。但認真想又感覺名字概括不夠,西軍是這本小說還重要的一個方麵,極其重要,但既然最後主角要踏上自己的征程,總感覺名字小了點,暫時就這樣把。
西軍最後的覆滅有其本身的原因,外部原因更多,是一群蠢人把這支隊伍推上了陌路,當然當時西軍戰力下滑嚴重,崛起的女真又在上升階段,失敗有一定的客觀性,假以時日,沒有女真我覺得西軍也會慢慢被腐化,這是避免不來的。
西軍應對崛起的女真,還真是曆史的垂憐,因為那個時候他們還沒有完全褪色,應該說死的算悲壯,無愧軍人。所以後來南宋建立,立鼎的部隊幾乎均出自從廢墟中重新站立的西軍,除去最彪悍的那位嶽爺爺。其他南宋中興四將中的三位,另外吳家(守蜀中)那兩位,都能說西軍出身,其軍隊很多就是集西軍殘部而組。
嶽爺爺在西軍服過役,但他的部隊硬是把西軍拉扯上有些牽強。更應該說他因為西軍經曆,對治軍有更好領悟。他的軍隊本質還是自己重新拉扯出來的。這也是最後他得死,因為他真的沒看懂宋朝當時的政治,他的經曆在於他得到了趙構所有的信任,但他不懂這些信任是有前置條件的,在西軍中真正成長的其他武將最後都懂,而他真的不懂。他真的活得非常純粹。其實和戰和關係都不大,大宋官家和朝堂文臣從來不允許武將有影響政局的能力。後麵小說會慢慢寫出那一段,一樣的撕心裂肺,讓人概歎。
嶽爺爺最後去臨安都是在表忠心,他卻沒搞明白,在官家和很多大臣眼中,忠心從來不需要表,你做了就是,他過於純粹。當然,最後他用死表明了自己的忠心(帶上了另外兩個有可能掌控嶽家軍的人),所以事後孝宗一定得給他平反。
關於嶽爺爺這段,內心其實有腹稿,還是想盡量貼合那段政治,不過把人物提前一點。就是不清楚以後寫多了會如何變。所謂大綱,我發現用處真不大。
……
關於女子,和最初想的幾個女子變化蠻大,哈哈。
起碼,梁紅玉應該不會和主角拉上關係。潘金蓮、李師師、李清照最開始就有想法。扈三娘這個角色最初是想給梁紅玉的,不過她的出身也是青樓,怎麽看怎麽和李師師有些重合,後來才想起了扈三娘。
但是,女性角色都不算非常出彩,越到後麵越是如此。畢竟有些種馬後宮,要把角色性格成長分配到各個女子身上,每一個筆墨都不夠多了。雖然有些地方自己還是滿意,整體來說總覺得表現不夠。甚至有些章節為了她們的存在而臨時擬定出來,對整篇小說影響是好是差我都不知道了。
一直想著女性要漂亮,但應該為小說裏麵的事件而存在,真正想起來,太難。本來主角就是硬生生插進曆史,還要把這些美女弄進去,力有不逮啊。最明顯就是好南仙,考慮曆史有這個人物,想提早弄出來,讓故事精彩一點,寫得卻非常乏力。各位看客見諒。
……
最後,關於這本小說。不管如何,怎麽都會寫完了,其實當小編寫到這個份上,火不火是另外一個事,誰都希望能一本成神,但要棄掉自己的心血也很難。有時候生孩子後悔就該二三十萬字時候,發現看得人不多,棄掉重開就是。現在倒好,怎麽都不忍棄掉了。就讓這本好好的完本,給自己留下一點東西吧。何況,在寫書過程中,對於宋這段曆史,編者自己也長進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