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戰事尾聲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作者:土著與土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韋州。
環州軍種樸在折可適和劉延慶的接應下,終於退了出來。他打了一場原本不用拚命的血戰。
種樸在接到興慶府和西平府夏軍中央禁軍和擒生軍南下的消息後,是來得及從容撤走的,韋州的西夏軍留不住他。
章楶給他的急令他是可以置之不理,緩緩撤退這個詞怎麽解釋都行。
所謂戰爭需要靠譜的友軍就在於此,種樸看到章楶的安排,他清楚鹽州那邊定邊軍打成什麽樣他們來不及知曉,但定邊軍已經頂了上去那是肯定的。章楶的安排其實已經不是為了他能撤下來,他現在撒開腿後撤就是。章楶是希望他能吸引西夏的援軍過來,好讓定邊軍也能安然迴撤。他這裏有折可適,離環州又近,隻要謹慎點,問題不大。但西夏主力要是得知他已經跑了,轉去鹽州,章楶沒有能力救援鹽州那邊。至於蝦蛤寨這些安排是否起到遲滯作用都很難說。
種家有今天的威名,不能棄友軍不顧,種樸放慢撤軍的腳步,甚至撤退前還往前衝了一段。他的這個舉動讓西夏援軍徹底朝他圍了過來。
韋州戰場才是一場血肉搏殺,從中午和西夏兵接觸到天黑,折可適和劉延慶從後麵拚死衝過來,才給他解了套。
西夏兵還追了他們兩天,這兩天他差點斷尾求生。環州種師中率剩下的部隊前出,西夏才總算停止了追擊。
這個時候,西夏和大宋都收到了宥州西夏慘敗的戰報。
種樸吐了口血:“媽的,這次得去找楊家多要一點!”
折可適和劉延慶聽著也是愣神,具體怎麽打的大家都不知道,這怎麽看都有點火中取栗。
種樸道:“這次謝過兩位將軍北來,不過隻計情誼,沒東西給你們了。都去找楊家要去。”
劉延慶直接對折可適說:“你們兩家是姻親,這事你看著辦。到了環州我還得迴熙河路範帥那裏複命,你們別忘了我這份啊。”
折可適和種樸都點了點頭,這一戰劉延慶這位將軍倒是洗刷了不少名聲,沒有他及時過來,這一戰更難。
……
環慶路經略司。
章楶聽得定邊軍破宥州安然返還的消息都愕然良久。
章楶作為環慶路主帥,當他發現自己顯然低估了西夏的實力後,後續所有動作隻為定邊軍能盡快撤出來。他最後給楊興武下令隻有十天時間,並不是要楊興武打出什麽戰績,他是提醒楊興武警惕,不要被西夏騎兵纏住。
當楊興武大破宥州軍消息傳開,別說西夏那片各城寨不敢出兵,連興慶府和西平府都直接停止了對環州軍的追擊,並開始往後收縮。
戰爭對於雙方來說都是迷霧,西夏不知道這時候宋軍究竟集結了多少人,或者說原有的情報和推測在這個時候都不作數,所有的一切都須重新評估。
援軍主帥仁多保忠的第一反應就是不能亂追,要是宋軍誘敵深入呢。環州軍被按在地上摩擦,但始終沒有崩亂。折家軍到來又非常及時,最難受南邊衝過來的是劉延慶的軍隊,這是宋廷熙河路的部隊。聯係環慶路宋軍的頻繁調動,仁多保忠這個時候不得不小心。仁多保忠做了個最穩妥的選擇,他必須握住手裏這支生力軍,要是這支援軍有閃失,對整個西夏來說幾乎就是崩盤。他手裏有一萬中央禁軍和兩萬多擒生軍,這是不折不扣的主力精銳。
章楶這時候的心態是另外一種,這一戰他贏得僥幸。擊潰西夏騎兵和圍殲是不同的,定邊軍能戰後直接攻占宥州,那就是一場圍殲西夏騎兵的戰役,一戰讓宥州西夏蠻子徹底喪了膽,所以才會棄城而逃。
哪怕宋廷組織那場最大規模的元豐北伐,宋朝也沒有實現野外圍殲西夏騎兵的戰力。當然那個時候西夏堅壁清野,沒打算和宋廷野戰爭鋒。
章楶戰後總結最對自己不滿意的點,戰略意圖。他作為一路主帥在這點上是不明確的。韋州、鹽州和宥州也好,他出兵和楊興武的想法不一樣。楊興武在函件中直承是為了懲戒,但他心中多少有點圍魏救趙的想法,麟州太遠,環慶路是援救不急的,但既然是圍魏救趙,那攻擊哪個點,他認為自己並沒有想清楚。從楊興武過來的戰報看,顯然東線梁乞埔並沒有迴來。這也是在他看來,這一戰多少打成了夾生飯。
章楶搖了搖頭,他現在要做的是趕緊補齊各州府戰事折損,並未前方戰事請功。想著他自己當時的求援函件,他歎了口氣。
……
麟州。
梁乞埔連續強攻七天,麟州的抵抗比他想的激烈,中間府州組織過一次救援,但被打了迴去。翌日,麟州城破。
梁乞埔最初想在麟州穩定西夏統治,但聽到宥州城破,他臉色大變。這種換城方式不是西夏能承受得起的,宥州丟了,西夏東西連接就被宋軍截斷。時間一久,整個西夏東線都會崩盤。
梁乞埔掠城一日後全軍撤兵。梁乞埔明白他要宋朝承認麟州落入西夏這個事實,他就得和府州正在集中的宋軍再來打一場,這個時候他無論如何也沒這個心思。如果宥州是興慶府下來的夏兵收複,對他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五日後,西夏梁乞埔迴師收複宥州,這個時候的宥州亦然是個空城。宋軍走時候大麵積破壞了城防,還不忘帶走城裏的一些瓶瓶罐罐。
定邊軍宥州大捷,最大的戰場繳獲不是那支被圍殲的夏軍,而是在宥州,宥州最後的守軍不戰而逃,留下的是一個完整的城池。定邊軍正是因為這個,遲了三天才撤走。楊興武還後悔讓幾支軍隊撤得早了些,守不住這裏多破壞一點也好。
梁乞埔率大軍眺望定邊方向良久,最終也沒有敢縱兵南下定邊。
這是一場相互拆家的戰事,戰事發起到結束都不到一個月,雙方折損先不計,卻是都棄了一城,最後又恢複了原有對峙態勢,這麽看真是不值得。
環州軍種樸在折可適和劉延慶的接應下,終於退了出來。他打了一場原本不用拚命的血戰。
種樸在接到興慶府和西平府夏軍中央禁軍和擒生軍南下的消息後,是來得及從容撤走的,韋州的西夏軍留不住他。
章楶給他的急令他是可以置之不理,緩緩撤退這個詞怎麽解釋都行。
所謂戰爭需要靠譜的友軍就在於此,種樸看到章楶的安排,他清楚鹽州那邊定邊軍打成什麽樣他們來不及知曉,但定邊軍已經頂了上去那是肯定的。章楶的安排其實已經不是為了他能撤下來,他現在撒開腿後撤就是。章楶是希望他能吸引西夏的援軍過來,好讓定邊軍也能安然迴撤。他這裏有折可適,離環州又近,隻要謹慎點,問題不大。但西夏主力要是得知他已經跑了,轉去鹽州,章楶沒有能力救援鹽州那邊。至於蝦蛤寨這些安排是否起到遲滯作用都很難說。
種家有今天的威名,不能棄友軍不顧,種樸放慢撤軍的腳步,甚至撤退前還往前衝了一段。他的這個舉動讓西夏援軍徹底朝他圍了過來。
韋州戰場才是一場血肉搏殺,從中午和西夏兵接觸到天黑,折可適和劉延慶從後麵拚死衝過來,才給他解了套。
西夏兵還追了他們兩天,這兩天他差點斷尾求生。環州種師中率剩下的部隊前出,西夏才總算停止了追擊。
這個時候,西夏和大宋都收到了宥州西夏慘敗的戰報。
種樸吐了口血:“媽的,這次得去找楊家多要一點!”
折可適和劉延慶聽著也是愣神,具體怎麽打的大家都不知道,這怎麽看都有點火中取栗。
種樸道:“這次謝過兩位將軍北來,不過隻計情誼,沒東西給你們了。都去找楊家要去。”
劉延慶直接對折可適說:“你們兩家是姻親,這事你看著辦。到了環州我還得迴熙河路範帥那裏複命,你們別忘了我這份啊。”
折可適和種樸都點了點頭,這一戰劉延慶這位將軍倒是洗刷了不少名聲,沒有他及時過來,這一戰更難。
……
環慶路經略司。
章楶聽得定邊軍破宥州安然返還的消息都愕然良久。
章楶作為環慶路主帥,當他發現自己顯然低估了西夏的實力後,後續所有動作隻為定邊軍能盡快撤出來。他最後給楊興武下令隻有十天時間,並不是要楊興武打出什麽戰績,他是提醒楊興武警惕,不要被西夏騎兵纏住。
當楊興武大破宥州軍消息傳開,別說西夏那片各城寨不敢出兵,連興慶府和西平府都直接停止了對環州軍的追擊,並開始往後收縮。
戰爭對於雙方來說都是迷霧,西夏不知道這時候宋軍究竟集結了多少人,或者說原有的情報和推測在這個時候都不作數,所有的一切都須重新評估。
援軍主帥仁多保忠的第一反應就是不能亂追,要是宋軍誘敵深入呢。環州軍被按在地上摩擦,但始終沒有崩亂。折家軍到來又非常及時,最難受南邊衝過來的是劉延慶的軍隊,這是宋廷熙河路的部隊。聯係環慶路宋軍的頻繁調動,仁多保忠這個時候不得不小心。仁多保忠做了個最穩妥的選擇,他必須握住手裏這支生力軍,要是這支援軍有閃失,對整個西夏來說幾乎就是崩盤。他手裏有一萬中央禁軍和兩萬多擒生軍,這是不折不扣的主力精銳。
章楶這時候的心態是另外一種,這一戰他贏得僥幸。擊潰西夏騎兵和圍殲是不同的,定邊軍能戰後直接攻占宥州,那就是一場圍殲西夏騎兵的戰役,一戰讓宥州西夏蠻子徹底喪了膽,所以才會棄城而逃。
哪怕宋廷組織那場最大規模的元豐北伐,宋朝也沒有實現野外圍殲西夏騎兵的戰力。當然那個時候西夏堅壁清野,沒打算和宋廷野戰爭鋒。
章楶戰後總結最對自己不滿意的點,戰略意圖。他作為一路主帥在這點上是不明確的。韋州、鹽州和宥州也好,他出兵和楊興武的想法不一樣。楊興武在函件中直承是為了懲戒,但他心中多少有點圍魏救趙的想法,麟州太遠,環慶路是援救不急的,但既然是圍魏救趙,那攻擊哪個點,他認為自己並沒有想清楚。從楊興武過來的戰報看,顯然東線梁乞埔並沒有迴來。這也是在他看來,這一戰多少打成了夾生飯。
章楶搖了搖頭,他現在要做的是趕緊補齊各州府戰事折損,並未前方戰事請功。想著他自己當時的求援函件,他歎了口氣。
……
麟州。
梁乞埔連續強攻七天,麟州的抵抗比他想的激烈,中間府州組織過一次救援,但被打了迴去。翌日,麟州城破。
梁乞埔最初想在麟州穩定西夏統治,但聽到宥州城破,他臉色大變。這種換城方式不是西夏能承受得起的,宥州丟了,西夏東西連接就被宋軍截斷。時間一久,整個西夏東線都會崩盤。
梁乞埔掠城一日後全軍撤兵。梁乞埔明白他要宋朝承認麟州落入西夏這個事實,他就得和府州正在集中的宋軍再來打一場,這個時候他無論如何也沒這個心思。如果宥州是興慶府下來的夏兵收複,對他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五日後,西夏梁乞埔迴師收複宥州,這個時候的宥州亦然是個空城。宋軍走時候大麵積破壞了城防,還不忘帶走城裏的一些瓶瓶罐罐。
定邊軍宥州大捷,最大的戰場繳獲不是那支被圍殲的夏軍,而是在宥州,宥州最後的守軍不戰而逃,留下的是一個完整的城池。定邊軍正是因為這個,遲了三天才撤走。楊興武還後悔讓幾支軍隊撤得早了些,守不住這裏多破壞一點也好。
梁乞埔率大軍眺望定邊方向良久,最終也沒有敢縱兵南下定邊。
這是一場相互拆家的戰事,戰事發起到結束都不到一個月,雙方折損先不計,卻是都棄了一城,最後又恢複了原有對峙態勢,這麽看真是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