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元佑八年八月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作者:土著與土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宮商議的事楊元奇暫且不知結局,範子奇對於楊元奇的舉薦倒是過了樞密院,政事堂更不會去杯葛這事,上次章楶也是同樣的舉薦,隻是被高太後攔了一下。一個在中層武職門口徘徊的職位,樞密院通過,吏部就隻會備案通過。
政事堂。
高太後不在,她臥病在床,趙煦這段時間在嚐試主導討論的方向,雖然最後大事決定趙煦還是會問過高太後,但趙煦發現他是可以出聲帶動事情往他想要的方向發展,實際當政事堂通過的事情他告知高太後,高太後也不會再去反對。當然,如果政事堂的群相能更領悟他的意思最好,這畢竟是按高太後意願組建的政事堂。
現在政事堂討論的是範子奇和李格非的折子,關於他們在洛陽和西夏使節談判的細節,奏折詳細把西夏使節團的成員還有這段時間談判過程記錄下來,唯一有點出入的是他們表現出對西夏的不信任,認為西夏使節團理由過於堂而皇之。對於耶律南仙,兩個人更是認為涉及夏國和遼朝,不能妄自相信,這事關三房利益,和談來得太容易。
趙煦現在有點頭痛,因為盡管折子對西夏和談目的存疑,但折子也明確西夏表現出來的還是想和談,政事堂群相的討論偏向於正式這次和談,要前方範子奇和李格非促成這件事的落定。
這是政事堂現在的方向,這不是趙煦想要的。
要知道當年熙寧開邊,別人認為這是王安石變法對外最大的一項措施,趙煦卻更認為那是他父親嘔心瀝血拿到的成果,王安石在位也好,被呂惠卿放倒也罷,他父親神宗始終堅持一勞永逸解決西夏邊患,隻是結果不盡如人意,以至他最後勞累病倒。在趙煦眼中,他父親的病亡和西夏戰事有直接關係,正是元豐伐夏,宋朝把十多年的積蓄揮霍一空,又沒實現戰略目的,內憂外患下他父親倒下了。
高太後當政,這成果已然毀掉一大半,一旦和談開啟,顯然雙方不可能通過談判改變邊境態勢,最現實的結果就是保持現在既有的邊境線,雙方罷兵息戰。
趙煦對於遼朝也好、西夏也罷,他是一種很平常的心態看待。所謂平常,就是他壓根就沒有認為北方這幾個國家怎麽樣?!不過是曾經軍力強盛罷了。他打心眼裏認為宋朝占據了最富饒的土地,對麵也是人,假以時日,隻要組織得當,漢族以往的曆史證明他們是能擊敗北方異族的,自遠古的夏朝就是如此。當然,同樣是人,宋要再現漢唐盛世,也得認真經營自身。
趙煦的這種平常心別說在皇族,在整個大宋頂尖階層都很獨特,曆屆政事堂都視北方為大患,仿佛大宋是被壓著的一樣。他卻真的是平視遼朝和夏國。
當政事堂左右相呂大防範純仁、樞密院院事韓忠彥均有意促和的時候,趙煦清楚他不能硬頂,高太後臥病在床不能理政,他犯不著這時候起波折,他比誰都清楚,高太後這個奶奶命不久了,所有太醫其實都束手無策,隻是盡人事聽天命。
趙煦說道:“範子奇和李格非兩位大人正在和談,他們心存疑慮,政事堂所持意見似乎和他們有些衝突,聽說張孝純和楊元奇均已迴開封,要不要聽下這兩個從使節團迴來的人的看法。”
趙煦這話就是帶節奏,他的理由也很充分。顯然他是不認同政事堂關於推進和談的說法,要不他不用節外生枝,順著政事堂討論的話敲定就是。至於張孝純和楊元奇的看法其實不重要,重要在於如果政事堂有他的人,他們就能懂這話的意思。
趙煦知道政事堂現在沒有人會幫他,他們更希望息戰安民,這畢竟是個機會。但他這話說出來,政事堂也不能不迴複,他可以把事情先拖一拖先。
政事堂也如他所料,大家哪怕認為這樣會拖慢進程,最後結果也是宣張孝純和楊元奇覲見,因為他這個說法是符合邏輯的。前方使節團有疑慮,現在還有人剛剛迴到開封,那聽聽他們的意見並無不可。
趙煦離開以後,政事堂群相心思各異,都是在這個大染缸混的人,在政事堂左右相,所有副相都一個論調的情況下,這事竟然未當庭通過,趙煦的態度就可想而知。
呂大防甚至有點責怪範純仁,因為範純仁是第一個同意召張孝純和楊元奇進來的。
範純仁的迴複也很直接:“官家這個提議是合理的,我們縱然有自己的想法,使節團的幾個成員是政事堂提請的,最後決策卻不管不顧他們的意見,對決策毫無益處。”實際其他副相並沒有強烈反對範純仁,也是鑒於此,趙煦的說法沒問題,他還是這大宋朝的官家。
韓忠彥說:“官家年紀尚輕,氣勢就盛,這兩年宋夏邊境之戰,我們還取得不大不小的優勢,我是擔心他認為西夏是可以攻伐的。”
尚書右丞鄭雍還想問問其他副相的意見,要不要再去勸勸官家,或者直接找下高太後,蘇轍攔了下來:“太後病重,政事堂既然同意讓張孝純和楊元奇明日過來說明,現在又折騰這事,非君子所為。”
韓忠彥這時候也是認為既然已經議定就不做更改。
這時候尚書左丞梁燾卻道:“各位相公,我年老體衰,最近更是感覺心力憔悴,今日政事堂議事,我就有點力不從心,感覺頭暈眼花,想來我也該走了。這事你們要還有爭議自行去就是,明日我告老的折子會上來,也到了迴鄉的時候了。這朝堂大事和我就沒什麽幹係了。”
眾人麵麵相覷,梁燾沒等眾人的挽留,直接長揖轉身離去。留在政事堂的人更是心神震動,他這是求去,都不是自請外出,而以他的年紀,以病重求去無人好挽留,天是真的要變了麽!這月是元佑八年八月。
政事堂。
高太後不在,她臥病在床,趙煦這段時間在嚐試主導討論的方向,雖然最後大事決定趙煦還是會問過高太後,但趙煦發現他是可以出聲帶動事情往他想要的方向發展,實際當政事堂通過的事情他告知高太後,高太後也不會再去反對。當然,如果政事堂的群相能更領悟他的意思最好,這畢竟是按高太後意願組建的政事堂。
現在政事堂討論的是範子奇和李格非的折子,關於他們在洛陽和西夏使節談判的細節,奏折詳細把西夏使節團的成員還有這段時間談判過程記錄下來,唯一有點出入的是他們表現出對西夏的不信任,認為西夏使節團理由過於堂而皇之。對於耶律南仙,兩個人更是認為涉及夏國和遼朝,不能妄自相信,這事關三房利益,和談來得太容易。
趙煦現在有點頭痛,因為盡管折子對西夏和談目的存疑,但折子也明確西夏表現出來的還是想和談,政事堂群相的討論偏向於正式這次和談,要前方範子奇和李格非促成這件事的落定。
這是政事堂現在的方向,這不是趙煦想要的。
要知道當年熙寧開邊,別人認為這是王安石變法對外最大的一項措施,趙煦卻更認為那是他父親嘔心瀝血拿到的成果,王安石在位也好,被呂惠卿放倒也罷,他父親神宗始終堅持一勞永逸解決西夏邊患,隻是結果不盡如人意,以至他最後勞累病倒。在趙煦眼中,他父親的病亡和西夏戰事有直接關係,正是元豐伐夏,宋朝把十多年的積蓄揮霍一空,又沒實現戰略目的,內憂外患下他父親倒下了。
高太後當政,這成果已然毀掉一大半,一旦和談開啟,顯然雙方不可能通過談判改變邊境態勢,最現實的結果就是保持現在既有的邊境線,雙方罷兵息戰。
趙煦對於遼朝也好、西夏也罷,他是一種很平常的心態看待。所謂平常,就是他壓根就沒有認為北方這幾個國家怎麽樣?!不過是曾經軍力強盛罷了。他打心眼裏認為宋朝占據了最富饒的土地,對麵也是人,假以時日,隻要組織得當,漢族以往的曆史證明他們是能擊敗北方異族的,自遠古的夏朝就是如此。當然,同樣是人,宋要再現漢唐盛世,也得認真經營自身。
趙煦的這種平常心別說在皇族,在整個大宋頂尖階層都很獨特,曆屆政事堂都視北方為大患,仿佛大宋是被壓著的一樣。他卻真的是平視遼朝和夏國。
當政事堂左右相呂大防範純仁、樞密院院事韓忠彥均有意促和的時候,趙煦清楚他不能硬頂,高太後臥病在床不能理政,他犯不著這時候起波折,他比誰都清楚,高太後這個奶奶命不久了,所有太醫其實都束手無策,隻是盡人事聽天命。
趙煦說道:“範子奇和李格非兩位大人正在和談,他們心存疑慮,政事堂所持意見似乎和他們有些衝突,聽說張孝純和楊元奇均已迴開封,要不要聽下這兩個從使節團迴來的人的看法。”
趙煦這話就是帶節奏,他的理由也很充分。顯然他是不認同政事堂關於推進和談的說法,要不他不用節外生枝,順著政事堂討論的話敲定就是。至於張孝純和楊元奇的看法其實不重要,重要在於如果政事堂有他的人,他們就能懂這話的意思。
趙煦知道政事堂現在沒有人會幫他,他們更希望息戰安民,這畢竟是個機會。但他這話說出來,政事堂也不能不迴複,他可以把事情先拖一拖先。
政事堂也如他所料,大家哪怕認為這樣會拖慢進程,最後結果也是宣張孝純和楊元奇覲見,因為他這個說法是符合邏輯的。前方使節團有疑慮,現在還有人剛剛迴到開封,那聽聽他們的意見並無不可。
趙煦離開以後,政事堂群相心思各異,都是在這個大染缸混的人,在政事堂左右相,所有副相都一個論調的情況下,這事竟然未當庭通過,趙煦的態度就可想而知。
呂大防甚至有點責怪範純仁,因為範純仁是第一個同意召張孝純和楊元奇進來的。
範純仁的迴複也很直接:“官家這個提議是合理的,我們縱然有自己的想法,使節團的幾個成員是政事堂提請的,最後決策卻不管不顧他們的意見,對決策毫無益處。”實際其他副相並沒有強烈反對範純仁,也是鑒於此,趙煦的說法沒問題,他還是這大宋朝的官家。
韓忠彥說:“官家年紀尚輕,氣勢就盛,這兩年宋夏邊境之戰,我們還取得不大不小的優勢,我是擔心他認為西夏是可以攻伐的。”
尚書右丞鄭雍還想問問其他副相的意見,要不要再去勸勸官家,或者直接找下高太後,蘇轍攔了下來:“太後病重,政事堂既然同意讓張孝純和楊元奇明日過來說明,現在又折騰這事,非君子所為。”
韓忠彥這時候也是認為既然已經議定就不做更改。
這時候尚書左丞梁燾卻道:“各位相公,我年老體衰,最近更是感覺心力憔悴,今日政事堂議事,我就有點力不從心,感覺頭暈眼花,想來我也該走了。這事你們要還有爭議自行去就是,明日我告老的折子會上來,也到了迴鄉的時候了。這朝堂大事和我就沒什麽幹係了。”
眾人麵麵相覷,梁燾沒等眾人的挽留,直接長揖轉身離去。留在政事堂的人更是心神震動,他這是求去,都不是自請外出,而以他的年紀,以病重求去無人好挽留,天是真的要變了麽!這月是元佑八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