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朝堂幾個任職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作者:土著與土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開封府。
範純仁再次拜相,尚書右仆射,翰林學士調整為範祖禹。政事堂通過了幾個任職,蘇軾外出,以龍圖閣學士知梓州,梓州位於巴蜀,距離成都府和眉州非常近,對於一個想告老的人來說,這個職位是一個皇恩浩蕩的任職。趙挺之調迴中樞任國子監司業,一個正六品的職官。
聯係相關另外幾個任職,多少讓人覺得不同尋常,除去蘇軾外出,另外幾個任命都是當年車蓋亭案中持反對意見的人,當時幾個不同意彈劾蔡確的禦史都迴調且升職。
朝堂人可能會認為這裏麵有範純仁的意思,他再次拜相,朝堂人事這段時間動蕩又非常大。但政事堂的大佬卻清楚這多少有高太後的意思。高太後對於蔡確章惇等新黨沒一點好感,但亦然覺得處理有些嚴重,特別對一些當時持反對態度的舊黨官員處理更是如此,他們不過堅持這事不能以言論罪,對一個宰執朝堂下手過重了,更不論牽連還廣。
對於朝堂上諸相來說,這段時間政事堂就沒怎麽平息,短短一年時間人事幾經更迭,這怎麽都不是好事情,誰都不是想來這個位置轉一圈又走了。
範純仁和呂大防在楊畏的任職上出了爭議,楊畏這段時間侍禦史一個彈劾一個準,怎麽都讓朝廷側目,呂大防想引他為諫議大夫。
範純仁對於這個任命非常有意見,他一直認為楊畏不是個正人君子,台諫官,這個評價很重要,你要彈劾很多都是朝堂大員,自己需持身正,一來彈劾本身就需要足夠勇氣,二來自己都站不穩當,何來彈劾別人。
呂大防沒和範純仁過多爭論,他隻是拿出來楊畏前段時間彈劾範純仁,認為其不適合再次拜相的折子,這讓範純仁非常無言。範純仁並不清楚這折子的來龍去脈,作為範純仁本人來說,別人剛剛反對他再次拜相,範純仁上台直接又廢黜他的任命。那怎麽看都有些報私怨。
範純仁道:“我又不知道有這個折子,既是我知道了,對於楊畏這人的任用,我的態度也是這樣。”
諫議大夫這個職位對於楊畏來說,隻會讓他監察的權柄更重,這在範純仁明確反對的情況下的確不好強來。呂大防問範純仁:“範相,你是不是多慮了?”
範純仁迴道:“楊畏作為禦史,這段時間表現不能說有錯。但諫台這職位本身而言,對於立身要求甚高,就現在彈劾我的這份折子,我不認為是就事而言,楊畏認為我不宜再度拜相,可以說出他的想法,但不應該就是因為我有過這個職位,他反對的同時,又把話往輕裏放,這怎麽都有些首鼠兩端。我不需要這個,他認為合適就不彈劾,不合適直接說出理由就有。不需要畏這畏那,這更像揣度。”
呂大防想了很久,範純仁的話也不是沒道理,楊畏反對範純仁再為相,作為禦史可以說出充分理由,朝廷采納與否是另一迴事,他這個彈劾的確有些過於輕描淡寫,有點不願開罪人的感覺,那就不如不上這個折子。
呂大防最後和蘇轍商議了一下,給到楊畏的職位是禮部侍郎。這讓範純仁徒唿奈何。這個任命既避開了範純仁說得諫台官員當說就說,不必藏著掖著,又是對楊畏一次大的提拔。呂大防還是認可楊畏的。範純仁總不能又說他沒這個能力?!
範純仁歎息一聲道:“呂公要用楊畏,純仁不多言,隻是他日呂公不煩記著就好。純仁對人一般不做個人評價,但願我看差了。”
這個任職多少讓人有點側目,以侍禦史遷諫議大夫,這已是超拔,連升幾級。這陡然來個禮部侍郎,還不帶權字,這個級別提高不是一般的多,按說也可以中間先多遷幾個職位都好。
……
高太後作為一個老婦人,是有些悔悟,她不會認為自己做錯什麽,她隻是覺得幾次處理稍顯嚴厲。那些台諫禦史,他們反對彈劾蔡確並無過錯,這是站在他們角度理解這個事。她作為當政的太後,卻得容人,她能容得下楊元奇,何必容不下這些文臣,監察禦史位卑權重,大部分都是年輕人擔任,他們很多人本來就是精力旺盛,正處在為民請命的情懷裏,應該多給他們機會。
至於蘇軾,高太後把他放出梓州,就是讓他出去轉轉了,他並未告老,還是朝廷的官員,有需要再把他拉迴來就是,關於這點,高太後理得很清,隻要她想就能把他再召迴來。
楊元奇生了兩個女兒,這事讓高太後啞然失笑,他們老楊家要的可不是女兒吧。想想兩個大肚婆全是女兒,高太後趕緊阿彌陀佛,別孟嬋也是這樣就行。
……
蘇軾的謝恩帖子已經入宮,寫得非常動情,梓州就在眉州旁邊,這個任職對他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恩寵,誰不希望自己老了能迴到家鄉。而蘇軾一旦卸下身上的職務,朝堂舊黨中人就不會再去為難他,他都打算退去,何必還去折騰。舊黨這個大團體中大家總得彼此留點香火。
蘇軾的這個任職,讓蘇林、楊垣怡和李清照的蜀中之行徹底沒了障礙,跟著他這麽個老大人西遊,多少還是讓人放心的。
……
楊元奇內心有一種非常釋然的快感,這是他第一次感受和他想的曆史不一樣,蘇軾去了梓州,那裏幾乎就是他的家鄉,任職一段時間找個機會告老就是。他覺得他似乎改變了蘇軾最後那段淒慘的人生。
楊元奇唯一多要求的就是王閏之夫人在開封多養養,不用跟著蘇軾一起奔波,反正都是迴鄉,等身體再恢複個七七八八再去就是。這也是張娘子離開開封前過來問診給的意見。
(有一天楊元奇會明白:他其實錯得有多離譜。在政治這類血戰中,抽身而退的人一定會死得更慘。因為你壓根就退不了,除非你死了。)
……
蘇軾有些悵然若失,人就是這樣,一直想離去,真正走到這一步又會不自覺矯情一下。端明殿大學士禮部尚書,這是他做到最高的職位,現在一下就放手了,人總要想三想四一會。
蘇軾馬上也要滿六十歲了,他不想自己頭腦反應遲鈍再來這朝堂混飯吃,他不覺得那個時候他的決策會更理智,他覺得也許他再也迴不了開封了。
範純仁再次拜相,尚書右仆射,翰林學士調整為範祖禹。政事堂通過了幾個任職,蘇軾外出,以龍圖閣學士知梓州,梓州位於巴蜀,距離成都府和眉州非常近,對於一個想告老的人來說,這個職位是一個皇恩浩蕩的任職。趙挺之調迴中樞任國子監司業,一個正六品的職官。
聯係相關另外幾個任職,多少讓人覺得不同尋常,除去蘇軾外出,另外幾個任命都是當年車蓋亭案中持反對意見的人,當時幾個不同意彈劾蔡確的禦史都迴調且升職。
朝堂人可能會認為這裏麵有範純仁的意思,他再次拜相,朝堂人事這段時間動蕩又非常大。但政事堂的大佬卻清楚這多少有高太後的意思。高太後對於蔡確章惇等新黨沒一點好感,但亦然覺得處理有些嚴重,特別對一些當時持反對態度的舊黨官員處理更是如此,他們不過堅持這事不能以言論罪,對一個宰執朝堂下手過重了,更不論牽連還廣。
對於朝堂上諸相來說,這段時間政事堂就沒怎麽平息,短短一年時間人事幾經更迭,這怎麽都不是好事情,誰都不是想來這個位置轉一圈又走了。
範純仁和呂大防在楊畏的任職上出了爭議,楊畏這段時間侍禦史一個彈劾一個準,怎麽都讓朝廷側目,呂大防想引他為諫議大夫。
範純仁對於這個任命非常有意見,他一直認為楊畏不是個正人君子,台諫官,這個評價很重要,你要彈劾很多都是朝堂大員,自己需持身正,一來彈劾本身就需要足夠勇氣,二來自己都站不穩當,何來彈劾別人。
呂大防沒和範純仁過多爭論,他隻是拿出來楊畏前段時間彈劾範純仁,認為其不適合再次拜相的折子,這讓範純仁非常無言。範純仁並不清楚這折子的來龍去脈,作為範純仁本人來說,別人剛剛反對他再次拜相,範純仁上台直接又廢黜他的任命。那怎麽看都有些報私怨。
範純仁道:“我又不知道有這個折子,既是我知道了,對於楊畏這人的任用,我的態度也是這樣。”
諫議大夫這個職位對於楊畏來說,隻會讓他監察的權柄更重,這在範純仁明確反對的情況下的確不好強來。呂大防問範純仁:“範相,你是不是多慮了?”
範純仁迴道:“楊畏作為禦史,這段時間表現不能說有錯。但諫台這職位本身而言,對於立身要求甚高,就現在彈劾我的這份折子,我不認為是就事而言,楊畏認為我不宜再度拜相,可以說出他的想法,但不應該就是因為我有過這個職位,他反對的同時,又把話往輕裏放,這怎麽都有些首鼠兩端。我不需要這個,他認為合適就不彈劾,不合適直接說出理由就有。不需要畏這畏那,這更像揣度。”
呂大防想了很久,範純仁的話也不是沒道理,楊畏反對範純仁再為相,作為禦史可以說出充分理由,朝廷采納與否是另一迴事,他這個彈劾的確有些過於輕描淡寫,有點不願開罪人的感覺,那就不如不上這個折子。
呂大防最後和蘇轍商議了一下,給到楊畏的職位是禮部侍郎。這讓範純仁徒唿奈何。這個任命既避開了範純仁說得諫台官員當說就說,不必藏著掖著,又是對楊畏一次大的提拔。呂大防還是認可楊畏的。範純仁總不能又說他沒這個能力?!
範純仁歎息一聲道:“呂公要用楊畏,純仁不多言,隻是他日呂公不煩記著就好。純仁對人一般不做個人評價,但願我看差了。”
這個任職多少讓人有點側目,以侍禦史遷諫議大夫,這已是超拔,連升幾級。這陡然來個禮部侍郎,還不帶權字,這個級別提高不是一般的多,按說也可以中間先多遷幾個職位都好。
……
高太後作為一個老婦人,是有些悔悟,她不會認為自己做錯什麽,她隻是覺得幾次處理稍顯嚴厲。那些台諫禦史,他們反對彈劾蔡確並無過錯,這是站在他們角度理解這個事。她作為當政的太後,卻得容人,她能容得下楊元奇,何必容不下這些文臣,監察禦史位卑權重,大部分都是年輕人擔任,他們很多人本來就是精力旺盛,正處在為民請命的情懷裏,應該多給他們機會。
至於蘇軾,高太後把他放出梓州,就是讓他出去轉轉了,他並未告老,還是朝廷的官員,有需要再把他拉迴來就是,關於這點,高太後理得很清,隻要她想就能把他再召迴來。
楊元奇生了兩個女兒,這事讓高太後啞然失笑,他們老楊家要的可不是女兒吧。想想兩個大肚婆全是女兒,高太後趕緊阿彌陀佛,別孟嬋也是這樣就行。
……
蘇軾的謝恩帖子已經入宮,寫得非常動情,梓州就在眉州旁邊,這個任職對他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恩寵,誰不希望自己老了能迴到家鄉。而蘇軾一旦卸下身上的職務,朝堂舊黨中人就不會再去為難他,他都打算退去,何必還去折騰。舊黨這個大團體中大家總得彼此留點香火。
蘇軾的這個任職,讓蘇林、楊垣怡和李清照的蜀中之行徹底沒了障礙,跟著他這麽個老大人西遊,多少還是讓人放心的。
……
楊元奇內心有一種非常釋然的快感,這是他第一次感受和他想的曆史不一樣,蘇軾去了梓州,那裏幾乎就是他的家鄉,任職一段時間找個機會告老就是。他覺得他似乎改變了蘇軾最後那段淒慘的人生。
楊元奇唯一多要求的就是王閏之夫人在開封多養養,不用跟著蘇軾一起奔波,反正都是迴鄉,等身體再恢複個七七八八再去就是。這也是張娘子離開開封前過來問診給的意見。
(有一天楊元奇會明白:他其實錯得有多離譜。在政治這類血戰中,抽身而退的人一定會死得更慘。因為你壓根就退不了,除非你死了。)
……
蘇軾有些悵然若失,人就是這樣,一直想離去,真正走到這一步又會不自覺矯情一下。端明殿大學士禮部尚書,這是他做到最高的職位,現在一下就放手了,人總要想三想四一會。
蘇軾馬上也要滿六十歲了,他不想自己頭腦反應遲鈍再來這朝堂混飯吃,他不覺得那個時候他的決策會更理智,他覺得也許他再也迴不了開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