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臨安楊家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作者:土著與土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杭州臨安。
楊元忠臨安縣丞這個職位對他是個非常好的起點,這裏有臨安楊家。當開封、太原和臨安三家楊取得共識,大家更是小心翼翼守護這份難得的親情,有這麽個當地士紳的支持,楊元忠這個縣丞就非常好做。
楊文廣的另一個未亡人老李氏是樂籍出身,身份有些蹊蹺,據說都能追溯到南唐後主李煜。當年慕容氏和老李氏非常不合,在開封折騰有點兇,這讓很多人關注到了楊府,楊家未能承襲爵位也和這種關注有關。
楊元忠和李氏到臨安,到任後來拜見過李氏這個姨奶奶,老李氏是見過幼兒時的楊元忠,世事變遷,恩怨早就飄散,徒留活著的人歎息。
老李氏接受了楊元忠和李氏帶來的禮物,是李氏留在楊府的一些東西,與其說是禮物,不如說是慕容氏表達的歉意,她當年太過要強。
楊興實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楊再興去了定邊,另外一個兒子叫楊元存,隻有七八歲,還有一個幼女楊垣雯。兩個兒子都是王氏所生,幼女則是周姓姨娘說出。
臨安楊家度過了最危險的幾年,蘇軾知杭州賑濟災荒通西湖,變廢為寶治千畝良田,臨安亦然得利,西溪濕地的治理當時已提升日程,隻是蘇軾這個時候迴調開封。臨安楊家大部分田地離濕地不遠。
楊元忠作為臨安縣丞,分到的差事就是興修濕地的一些小水利,得益於楊興實這些當地家族的支持,楊元忠的幾個措施的確有些成效,最了解這裏的還是土紳。
開封楊家又免去了臨安今年一半的份額,臨安楊家已是緩過一口氣。
今天,楊元忠和李氏登門楊家是楊興實邀來的,他們說的是一件家事。
臨安有陳妙常的主家陳家,陳妙常的父親病危。陳妙常的身世比原本想得要顛簸很多,她母親是姨娘出身,老夫少妻。陳妙常出身先天不足,她母親身體亦然很差。後來主母病故,陳老家主又續弦,她母親更是難熬撒手人寰。
陳妙常迴杭州不願久呆甚至都不多說家裏事,很大原因就是如此。陳家大大小小有七個兒子,正室和續弦加起來就有四個,現在幾房鬧得不可開交。
陳家最小的兒子才七歲不到,是陳妙常母親的妹妹所生,也是丫頭抬的姨娘,這個姨娘身體亦然不好,已是過世,陳妙常沒見著她一麵,其實當年這個姨姨是唯一維護她的人。最小的這個兒子叫陳七,典型的庶出還不得家族承認。
老李氏和陳妙常有過交集,有些看不得這種場麵,陳老爺病危,陳七更是無人看管有些頑劣,想把他帶離陳家,這事還得和陳妙常商議。老李氏想楊元忠去和陳家商議,作為縣丞他去和陳家商議,病重的陳老太爺要是有點數,總會留點什麽給陳七,能安頓一下。
老李氏說:“那個陳妙常是個體貼人,在臨安就放心不下這個從弟,她父親健在,她也說不來什麽,你們幾個登門,陳家多少會給些薄麵。”
楊元忠沉吟,這是別人的家事,他們的親戚關係繞來繞去太遠,這事還真不好說。
老李氏有些不悅:“我是妾室出身,興實說到底也是庶出,元忠可是有想法?”
楊元忠趕緊接話:“姨奶奶,孫兒不是這個意思,孫兒本來是尋思要不要先問過妙常弟妹的。”
老李氏道:“一個來迴怕是來不及。到時候什麽事都定下來,陳妙常又如何能多嘴,她不過是陳家丟出去的女兒。”
楊元忠說:“那我明天就過去一趟吧。”
老李氏點頭:“興實,這事你一起去吧,也好和陳老太爺說說。”
楊興實點頭。
……
臨安陳家,事情卻有些棘手。
陳老太爺倒是憐惜了一下這個小兒子,想給他一點薄田。續弦不同意,說他年紀太小,如何看顧,再說她也要顧及名聲,在家裏怎麽不管起碼管了飯,丟出去那她才會被人指背脊骨。
這理由明麵上是無法辯駁的,一個七歲的小孩子不可能單獨成家,陳老太爺走了他也該留在陳家,至於以後地位有沒有那是另外一事,大宋朝法律都顧不到這些,陳家養大他就行。
最後還是跟來的李氏下了決心,說讓陳七去姐姐那裏探親,他們兩個姐弟關係不錯,至於安排以後陳妙常和陳家再商議就是。李氏和陳妙常相處,女人更懂女人,她覺得陳妙常不會介意這邊做的這個決定,隻會感激楊家做的。
從陳家出來,李氏有些郝然:“叔叔,陳七要放在你們家幾天了,是送去開封還是太原得問過妙常弟妹。”
楊興實道:“小事爾!還是你這個侄媳婦果斷,倒是我和元忠瞻前顧後了。”陳家現在那幾房夫人怎麽會不願他們帶走陳七,陳老太爺說一句給哪塊地那就是麻煩事,現在人帶走了比什麽都好。
楊元忠卻是給楊興實行了一禮:“謝謝叔叔,謝謝姨奶奶。”
楊興實有些懵。
楊元忠道:“姨奶奶是想我好好看看陳家吧,一個家族如果像陳家如此,三世而斬,離敗亡已然不遠。”老李氏深受家族爭鬥之苦,楊元忠和這些陳年舊事無關,但楊家當年不就是如此?那還隻是兩房。
陳家現在看似還可以,但頹勢已現,家族幾房為了那點家業鬥得死去活來,最終隻會讓外人得利,更別說壯大。
楊興實歎息一聲:“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楊元忠和李氏心有戚戚,他們是開封楊府天然的繼承人,以前的確不會過於關注這些。
楊興實看著兩個小輩麵色不好,哈哈的說道:“嫂子人雖多向著你們點,但為人很好的!”
於氏有私心,這是人之常情,就她對楊垣怡和楊元勇兩個人的態度,這個主母已是慈祥。
李氏說:“給妙常弟妹的信我來寫吧,女子之間說這事好一些。”
楊興實和楊元忠點頭,讓她們溝通好。
楊元忠臨安縣丞這個職位對他是個非常好的起點,這裏有臨安楊家。當開封、太原和臨安三家楊取得共識,大家更是小心翼翼守護這份難得的親情,有這麽個當地士紳的支持,楊元忠這個縣丞就非常好做。
楊文廣的另一個未亡人老李氏是樂籍出身,身份有些蹊蹺,據說都能追溯到南唐後主李煜。當年慕容氏和老李氏非常不合,在開封折騰有點兇,這讓很多人關注到了楊府,楊家未能承襲爵位也和這種關注有關。
楊元忠和李氏到臨安,到任後來拜見過李氏這個姨奶奶,老李氏是見過幼兒時的楊元忠,世事變遷,恩怨早就飄散,徒留活著的人歎息。
老李氏接受了楊元忠和李氏帶來的禮物,是李氏留在楊府的一些東西,與其說是禮物,不如說是慕容氏表達的歉意,她當年太過要強。
楊興實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楊再興去了定邊,另外一個兒子叫楊元存,隻有七八歲,還有一個幼女楊垣雯。兩個兒子都是王氏所生,幼女則是周姓姨娘說出。
臨安楊家度過了最危險的幾年,蘇軾知杭州賑濟災荒通西湖,變廢為寶治千畝良田,臨安亦然得利,西溪濕地的治理當時已提升日程,隻是蘇軾這個時候迴調開封。臨安楊家大部分田地離濕地不遠。
楊元忠作為臨安縣丞,分到的差事就是興修濕地的一些小水利,得益於楊興實這些當地家族的支持,楊元忠的幾個措施的確有些成效,最了解這裏的還是土紳。
開封楊家又免去了臨安今年一半的份額,臨安楊家已是緩過一口氣。
今天,楊元忠和李氏登門楊家是楊興實邀來的,他們說的是一件家事。
臨安有陳妙常的主家陳家,陳妙常的父親病危。陳妙常的身世比原本想得要顛簸很多,她母親是姨娘出身,老夫少妻。陳妙常出身先天不足,她母親身體亦然很差。後來主母病故,陳老家主又續弦,她母親更是難熬撒手人寰。
陳妙常迴杭州不願久呆甚至都不多說家裏事,很大原因就是如此。陳家大大小小有七個兒子,正室和續弦加起來就有四個,現在幾房鬧得不可開交。
陳家最小的兒子才七歲不到,是陳妙常母親的妹妹所生,也是丫頭抬的姨娘,這個姨娘身體亦然不好,已是過世,陳妙常沒見著她一麵,其實當年這個姨姨是唯一維護她的人。最小的這個兒子叫陳七,典型的庶出還不得家族承認。
老李氏和陳妙常有過交集,有些看不得這種場麵,陳老爺病危,陳七更是無人看管有些頑劣,想把他帶離陳家,這事還得和陳妙常商議。老李氏想楊元忠去和陳家商議,作為縣丞他去和陳家商議,病重的陳老太爺要是有點數,總會留點什麽給陳七,能安頓一下。
老李氏說:“那個陳妙常是個體貼人,在臨安就放心不下這個從弟,她父親健在,她也說不來什麽,你們幾個登門,陳家多少會給些薄麵。”
楊元忠沉吟,這是別人的家事,他們的親戚關係繞來繞去太遠,這事還真不好說。
老李氏有些不悅:“我是妾室出身,興實說到底也是庶出,元忠可是有想法?”
楊元忠趕緊接話:“姨奶奶,孫兒不是這個意思,孫兒本來是尋思要不要先問過妙常弟妹的。”
老李氏道:“一個來迴怕是來不及。到時候什麽事都定下來,陳妙常又如何能多嘴,她不過是陳家丟出去的女兒。”
楊元忠說:“那我明天就過去一趟吧。”
老李氏點頭:“興實,這事你一起去吧,也好和陳老太爺說說。”
楊興實點頭。
……
臨安陳家,事情卻有些棘手。
陳老太爺倒是憐惜了一下這個小兒子,想給他一點薄田。續弦不同意,說他年紀太小,如何看顧,再說她也要顧及名聲,在家裏怎麽不管起碼管了飯,丟出去那她才會被人指背脊骨。
這理由明麵上是無法辯駁的,一個七歲的小孩子不可能單獨成家,陳老太爺走了他也該留在陳家,至於以後地位有沒有那是另外一事,大宋朝法律都顧不到這些,陳家養大他就行。
最後還是跟來的李氏下了決心,說讓陳七去姐姐那裏探親,他們兩個姐弟關係不錯,至於安排以後陳妙常和陳家再商議就是。李氏和陳妙常相處,女人更懂女人,她覺得陳妙常不會介意這邊做的這個決定,隻會感激楊家做的。
從陳家出來,李氏有些郝然:“叔叔,陳七要放在你們家幾天了,是送去開封還是太原得問過妙常弟妹。”
楊興實道:“小事爾!還是你這個侄媳婦果斷,倒是我和元忠瞻前顧後了。”陳家現在那幾房夫人怎麽會不願他們帶走陳七,陳老太爺說一句給哪塊地那就是麻煩事,現在人帶走了比什麽都好。
楊元忠卻是給楊興實行了一禮:“謝謝叔叔,謝謝姨奶奶。”
楊興實有些懵。
楊元忠道:“姨奶奶是想我好好看看陳家吧,一個家族如果像陳家如此,三世而斬,離敗亡已然不遠。”老李氏深受家族爭鬥之苦,楊元忠和這些陳年舊事無關,但楊家當年不就是如此?那還隻是兩房。
陳家現在看似還可以,但頹勢已現,家族幾房為了那點家業鬥得死去活來,最終隻會讓外人得利,更別說壯大。
楊興實歎息一聲:“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楊元忠和李氏心有戚戚,他們是開封楊府天然的繼承人,以前的確不會過於關注這些。
楊興實看著兩個小輩麵色不好,哈哈的說道:“嫂子人雖多向著你們點,但為人很好的!”
於氏有私心,這是人之常情,就她對楊垣怡和楊元勇兩個人的態度,這個主母已是慈祥。
李氏說:“給妙常弟妹的信我來寫吧,女子之間說這事好一些。”
楊興實和楊元忠點頭,讓她們溝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