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幸福的新農村:地裏種出了金疙瘩
重生1989:締造華夏科技帝國 作者:千海觀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徐總,好久不見了……”
豫省,機場的出口,李吉林看到走出來的徐華盛麵帶笑容。
“李書記,好久不見,你看上去年輕了不少啊。”
徐華盛笑著說道,這話讓李金林笑了起來。兩個人直接上了一輛白虎的m6,隨後整個車隊直接出發了。
寬敞嶄新的公路上車來車往,顯得很是繁華。
從機場出來,徐華盛一路看到的都是嶄新的城市。現在鄭州的港區發展的非常好,以華盛工業園區為核心,直接帶動了整個港區經濟的發展。
現在,整個港區的經濟可不僅僅隻是代工這麽簡單了。圍繞著華盛工業園區,港區直接把半導體產業鏈給發展了起來。
現在港區有很多大公司都在這裏設置了分部,有的甚至把這裏當成最重要的地方了,把研發團隊都給弄過來了。
因為這裏產業鏈太完善了,你設計一款電子產品,周圍轉一圈諮詢一下,整個零部件基本上就搞定了。
比如你公司設計一款筆記本電腦,你公司的人甚至都不需要出辦公樓,就能把這個筆記本電腦的供應商全部找齊,連代工廠都能找到。
如此方便的產業,哪家公司不心動啊,這太省事了,不僅節省成本,還可以節省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辦事效率也非常高。
華盛集團還在這周邊投資了晶圓廠和芯片工廠,現在港區的半導體產業算是做出來了。
這些公司的到來給港區帶來了大量的高端人才,這些高端人才的到來也增加了整個鄭州的江湖地位。
高端人才的工資高,消費能力強,直接帶動了周圍的消費,形成了良性循環。
為了留住這些高端人才,豫省這邊也下了很大功夫,建設人才公寓,加大教育投資,總之一句話,那就是拚盡全力讓豫省發展起來。
不過今天徐華盛和李吉林看的卻不是這裏,這裏的發展已經步入正軌,欣欣向榮,隻要繼續服務好這些企業就行了。
車隊離開機場沒多久直接上了高速,在高速開了二十多分鍾後下了高速。下高速後,就看到就在高速旁邊,整片的蔬菜大棚整齊的排列著,看上去相當的壯觀。
萬畝大棚,這是相當的壯觀的。
而這裏,就是豫省新農村的一個試點。
東堤新村,這是新農村的一個試點。整個東堤新村是周圍十幾個村子匯聚在一起的一個大村子。
目前整個村子接近四千戶人家,人口更是接近1.5萬人,妥妥的大村子。
但是這個村子普通的農村可不一樣,這個村子現在可是周圍無數農民都羨慕的村子。
進村的路是一條寬敞的主幹道,雙向八車道,絕對的寬敞。
不過車隊卻沒有先進村子,而是在一個下路口停了下來。徐華盛和李吉林一行人下了車。
看到李吉林和徐華盛到來,正在大棚裏忙活的村民一個個麵帶笑容。
“大姐,你是承包了幾個大棚啊?”
徐華盛走進一個大棚,看到一個四十多歲的大姐後笑著問道。
“我家就承包了一個棚,我家就我和我老公兩個人,家裏倆孩子,一個今年上初三,一個上高三……”
大姐臉上帶著幸福的笑容,說起家裏情況滔滔不絕。
“大姐,你和大哥這兩個人一年下來能有多少收入啊?”
徐華盛好奇的問道。
“我和我老公兩個人,現在每年差不多能賺個四五萬吧。反正就是忙的時候在大棚裏忙,不忙的時候去工廠裏打工,而且平時也花不了太多錢……”
大姐笑著說,嘴角都帶著幸福。
怎麽能不幸福呢,在這個時代,兩口子在家裏承包一個大棚,再去工廠裏打個零工,一年下來兩口子能賺四五萬塊錢,這可是相當厲害的。
雖然這兩年華夏的工資漲了不少,比如華盛工業園區的員工,有一些人的工資能達到一千左右,但是這還是少數的。
普通人,一個月能賺五六百,已經算是不錯的工資了。
兩口子去打工,一年能落下一萬塊錢,就算是不錯了。但是大姐夫妻倆在家裏,卻能賺四五萬,這怎麽能不幸福呢。而且這個錢平時也花不多,就在家裏,不需要租房子,平時的開銷也比在外麵打工少的多。
大姐的大棚裏種植的是高產小黃瓜,這種小黃瓜產量高,生產周期短。最重要的是采摘之後根本不發愁賣,直接村子裏的工廠統一收購了,收購價格也非常不錯。
而大棚種植也非常方便,村子裏有專門的農技師,這些農技師每天的工作就是挨個大棚去看,看看大棚裏種植的東西有沒有生病。
至於澆水,施肥這些東西也非常方便,華盛集團為他們打造的智能化體係,預埋了管路和傳感器。
一旦需要澆水的時候會自動啟動係統,對農作物進行灌溉。施肥也是直接根部水肥,隻需要把營養液倒入施肥的罐裏麵就可以了。
而且村子裏的大棚都是統一管理的,施肥的時候統一施肥。
總之一句話,相比以前種地,現在種植大棚要簡單的多,也輕鬆的多。種植麵積雖然大了,但是相比以前卻輕鬆了許多,收入也高了很多。
村子裏的廠子也不發愁,他們的產品隻要質量合格,直接上架星達超市銷售,星達超市給他們的定價也很合理,還不壓貨款,這讓廠子幾乎沒什麽壓力,利潤相對固定,雖然算不上暴利,但是每年賺的錢也不算少。
農產品,加工廠,星達超市,從種植到銷售隻有三步,同時也是三方受益。
農民種植大棚,不發愁農產品會爛在地裏,種的安心。
廠子收購農產品加工,利潤相對固定,有星達超市直接收購,不害怕產品賣不出去。
而對於星達超市來說,參與到這個環節,可以對產品質量進行嚴格把控,讓自己商場裏的產品有了更好的質量保證,這樣消費者買的也放心。
多贏的局麵,才是長久之道。
如此模式,隻要控製好種植麵積,控製好產品產能,控製好產品質量,就不會出現太大的情況,就可以長久的持續下去,真正的讓利於民,功在千秋。
豫省,機場的出口,李吉林看到走出來的徐華盛麵帶笑容。
“李書記,好久不見,你看上去年輕了不少啊。”
徐華盛笑著說道,這話讓李金林笑了起來。兩個人直接上了一輛白虎的m6,隨後整個車隊直接出發了。
寬敞嶄新的公路上車來車往,顯得很是繁華。
從機場出來,徐華盛一路看到的都是嶄新的城市。現在鄭州的港區發展的非常好,以華盛工業園區為核心,直接帶動了整個港區經濟的發展。
現在,整個港區的經濟可不僅僅隻是代工這麽簡單了。圍繞著華盛工業園區,港區直接把半導體產業鏈給發展了起來。
現在港區有很多大公司都在這裏設置了分部,有的甚至把這裏當成最重要的地方了,把研發團隊都給弄過來了。
因為這裏產業鏈太完善了,你設計一款電子產品,周圍轉一圈諮詢一下,整個零部件基本上就搞定了。
比如你公司設計一款筆記本電腦,你公司的人甚至都不需要出辦公樓,就能把這個筆記本電腦的供應商全部找齊,連代工廠都能找到。
如此方便的產業,哪家公司不心動啊,這太省事了,不僅節省成本,還可以節省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辦事效率也非常高。
華盛集團還在這周邊投資了晶圓廠和芯片工廠,現在港區的半導體產業算是做出來了。
這些公司的到來給港區帶來了大量的高端人才,這些高端人才的到來也增加了整個鄭州的江湖地位。
高端人才的工資高,消費能力強,直接帶動了周圍的消費,形成了良性循環。
為了留住這些高端人才,豫省這邊也下了很大功夫,建設人才公寓,加大教育投資,總之一句話,那就是拚盡全力讓豫省發展起來。
不過今天徐華盛和李吉林看的卻不是這裏,這裏的發展已經步入正軌,欣欣向榮,隻要繼續服務好這些企業就行了。
車隊離開機場沒多久直接上了高速,在高速開了二十多分鍾後下了高速。下高速後,就看到就在高速旁邊,整片的蔬菜大棚整齊的排列著,看上去相當的壯觀。
萬畝大棚,這是相當的壯觀的。
而這裏,就是豫省新農村的一個試點。
東堤新村,這是新農村的一個試點。整個東堤新村是周圍十幾個村子匯聚在一起的一個大村子。
目前整個村子接近四千戶人家,人口更是接近1.5萬人,妥妥的大村子。
但是這個村子普通的農村可不一樣,這個村子現在可是周圍無數農民都羨慕的村子。
進村的路是一條寬敞的主幹道,雙向八車道,絕對的寬敞。
不過車隊卻沒有先進村子,而是在一個下路口停了下來。徐華盛和李吉林一行人下了車。
看到李吉林和徐華盛到來,正在大棚裏忙活的村民一個個麵帶笑容。
“大姐,你是承包了幾個大棚啊?”
徐華盛走進一個大棚,看到一個四十多歲的大姐後笑著問道。
“我家就承包了一個棚,我家就我和我老公兩個人,家裏倆孩子,一個今年上初三,一個上高三……”
大姐臉上帶著幸福的笑容,說起家裏情況滔滔不絕。
“大姐,你和大哥這兩個人一年下來能有多少收入啊?”
徐華盛好奇的問道。
“我和我老公兩個人,現在每年差不多能賺個四五萬吧。反正就是忙的時候在大棚裏忙,不忙的時候去工廠裏打工,而且平時也花不了太多錢……”
大姐笑著說,嘴角都帶著幸福。
怎麽能不幸福呢,在這個時代,兩口子在家裏承包一個大棚,再去工廠裏打個零工,一年下來兩口子能賺四五萬塊錢,這可是相當厲害的。
雖然這兩年華夏的工資漲了不少,比如華盛工業園區的員工,有一些人的工資能達到一千左右,但是這還是少數的。
普通人,一個月能賺五六百,已經算是不錯的工資了。
兩口子去打工,一年能落下一萬塊錢,就算是不錯了。但是大姐夫妻倆在家裏,卻能賺四五萬,這怎麽能不幸福呢。而且這個錢平時也花不多,就在家裏,不需要租房子,平時的開銷也比在外麵打工少的多。
大姐的大棚裏種植的是高產小黃瓜,這種小黃瓜產量高,生產周期短。最重要的是采摘之後根本不發愁賣,直接村子裏的工廠統一收購了,收購價格也非常不錯。
而大棚種植也非常方便,村子裏有專門的農技師,這些農技師每天的工作就是挨個大棚去看,看看大棚裏種植的東西有沒有生病。
至於澆水,施肥這些東西也非常方便,華盛集團為他們打造的智能化體係,預埋了管路和傳感器。
一旦需要澆水的時候會自動啟動係統,對農作物進行灌溉。施肥也是直接根部水肥,隻需要把營養液倒入施肥的罐裏麵就可以了。
而且村子裏的大棚都是統一管理的,施肥的時候統一施肥。
總之一句話,相比以前種地,現在種植大棚要簡單的多,也輕鬆的多。種植麵積雖然大了,但是相比以前卻輕鬆了許多,收入也高了很多。
村子裏的廠子也不發愁,他們的產品隻要質量合格,直接上架星達超市銷售,星達超市給他們的定價也很合理,還不壓貨款,這讓廠子幾乎沒什麽壓力,利潤相對固定,雖然算不上暴利,但是每年賺的錢也不算少。
農產品,加工廠,星達超市,從種植到銷售隻有三步,同時也是三方受益。
農民種植大棚,不發愁農產品會爛在地裏,種的安心。
廠子收購農產品加工,利潤相對固定,有星達超市直接收購,不害怕產品賣不出去。
而對於星達超市來說,參與到這個環節,可以對產品質量進行嚴格把控,讓自己商場裏的產品有了更好的質量保證,這樣消費者買的也放心。
多贏的局麵,才是長久之道。
如此模式,隻要控製好種植麵積,控製好產品產能,控製好產品質量,就不會出現太大的情況,就可以長久的持續下去,真正的讓利於民,功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