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技術驗證船:吊炸天的造島神器
重生1989:締造華夏科技帝國 作者:千海觀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這個好……”
劉老看著龍門吊,臉上全是燦爛的笑容,後麵的技術人員也是如此,一個個心情舒暢。
徐華盛開始給眾人介紹這個船塢,這個船塢用的大小設備都是國產的,而且性能優越。同時這個船塢幾乎可以造市麵上所有的船隻,就算那些排水量一二十萬噸的超級貨輪也都可以在這個船塢製造,而這樣的船塢,這個造船廠一共有四個,可以同時開工建設四艘大船。
從船塢裏看了一圈出來後,徐華盛帶著眾人來到一個巨大的會議室內。
“各位老師,首先我代表我們華運造船廠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希望咱們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合作愉快。各位,接下來我們公司要造的是一艘特殊的船……”
徐華盛直接拿出一幅效果圖掛在會議室的黑板上,當看到這個效果圖後,所有人都瞪大眼睛,連劉老也是如此。
“各位,這就是我們公司想要造的船。這是一艘現代化的絞吸式挖泥船,設計空載排水量3.2萬噸,滿載排水量五萬噸左右,船長196米,船寬47米,裝機總功率8萬千瓦,采用全電推推動方式,鉸刀架重量3700噸,最深挖掘深度55米,設計每小時挖泥量2.5萬立方米,傳輸距離230米,鉸額定功率3.3萬千瓦……”
會議室,徐華盛指著效果圖開始介紹這艘挖泥船的各種設計數據。聽完這個設計數據後,所有人瞪大眼睛。
因為這些數據,隨便拉出來一個對華夏來說就是天文數字。每一項對於他們來說,都是難以登天的技術啊。
別的不說,就裝機總功率就很可怕,8萬千瓦的裝機總功率確定不是鬧著玩的嗎?換算成馬力可就是11萬馬力啊。
11萬馬力是什麽概念?可以做個對比,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的總功率為26萬馬力。但那玩意可是十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啊。
而現在這艘3.2萬噸的船就弄了11萬匹的馬力,這意味著什麽大家都很清楚。如果華夏真的有這樣的動力係統的話,就算造航母動力係統也不用擔心了。
至於其他數據也很驚人,跟天書似得。特別是工作效率,一小時2.5萬立方米,你確定不是開玩笑嗎?
2.5萬立方米,你知道這是什麽概念嗎?
華夏未來的天鯤號,每小時的挖泥量為6000立方米。而這台大家夥,一艘的效率頂的上四艘天鯤號還要多。如果用這玩意去南海造島,絕對會非常的爽。
當然這家夥的排水量也比天鯤號大的多,天鯤號的排水量才一萬噸,滿載排水量1.7萬噸。
而徐華盛拿出來的這玩意,空載排水量3.2萬噸,滿載排水量直接到了五萬噸了。就這體格把上麵的設備拆了變成平鋪式甲板,能輕鬆起降垂直起降的戰鬥機。
這樣的船,妥妥的大國重器啊,
“小徐,這步子是不是邁的太大了啊。”
連劉老聽完之後都忍不住說道。
前兩天徐華盛打電話說要造一艘萬餘噸級的大家夥,技術比較高端。
劉老還以為是一個一萬噸左右的船呢,誰知道現在空載就3.2萬噸,滿載直接幹到了五萬噸去了,你這個萬餘噸,這個餘的有點多啊。
“劉老,雖然難,但卻也不是完不成的事情。先說動力係統吧,我們公司目前正在研發一款燃氣輪機,已經差不多快要定型了,性能完全能夠達到需求。至於這艘船上用的各種材料,我們公司現在也有足夠的技術儲備,難度也不算大。這一次之所以讓各位來,其實就是想讓你們幫助我們解決一個比較重要的難題,那就是電推係統。這艘船的電推,我不準備采用交流電推,而是準備采用中壓直流綜合電推係統……”
當徐華盛的話音落下後,所有人都瞪大眼睛。
中壓直流綜合電推係統,這個名詞他們真的沒聽說過啊。
交流電推,這他們倒是不陌生。畢竟船舶電力推進也不是什麽新的概念。
隻不過電推有電推的優勢,但是電推也有電推的劣勢啊。
最大的劣勢就是不穩定,故障率高,一旦出故障,那麽整條船將會失去動力。
穩定性現在是各國在電推技術上最大的難點,這個難點別說現在了,就算四十年後,也是一直困擾歐美的一個技術難點。
但是對於華夏來說,自從馬明偉帶領團隊研發出了中壓直流綜合電力係統後,這個問題在華夏這邊基本上是解決了。這個係統讓華夏在艦船電力係統上麵一路領先,徹底與美國拉開了差距,領先美國至少十五年。
如果現在搞出來這套係統,那就不是十五年了,領先三十年都差不多。
“什麽是中壓直流綜合電力係統,其實原理也不難……”
會議室裏,徐華盛開始講述什麽是中壓直流綜合電力係統,伴隨著徐華盛的講述,所有人仿佛被推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似得。
而坐在後麵的馬明偉的眼睛更是徹底亮了起來。因為徐華盛講解的東西,也是馬明偉其實一直在思考的東西,也是他一直想研究的東西。
隻不過自己一直沒有機會罷了,畢竟現在自己隻是一個教授而已。
但是現在,馬明偉的眼睛卻很亮,大腦猶如一個海綿,拚命的吸收著徐華盛所講述的東西。
徐華盛沒有把所有的數據都拿出來,但卻把中壓直流綜合電力係統的大體原理給講述了出來。
這就相當於有了明確方向,接下來團隊隻需要按照這個方向去研究就行了,大不了徐華盛過來偶爾開開掛,推進一下進度。之所以沒有把具體數據拿出來,徐華盛是有自己考慮的。因為這其中的技術太複雜,自己直接拿出來不如讓這些團隊去按照方向去摸索,把這些技術吃透了才能讓這個技術未來會更好。在這個過程中,說不定這些技術人員還會腦洞大開,再開科技樹呢。
劉老看著龍門吊,臉上全是燦爛的笑容,後麵的技術人員也是如此,一個個心情舒暢。
徐華盛開始給眾人介紹這個船塢,這個船塢用的大小設備都是國產的,而且性能優越。同時這個船塢幾乎可以造市麵上所有的船隻,就算那些排水量一二十萬噸的超級貨輪也都可以在這個船塢製造,而這樣的船塢,這個造船廠一共有四個,可以同時開工建設四艘大船。
從船塢裏看了一圈出來後,徐華盛帶著眾人來到一個巨大的會議室內。
“各位老師,首先我代表我們華運造船廠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希望咱們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合作愉快。各位,接下來我們公司要造的是一艘特殊的船……”
徐華盛直接拿出一幅效果圖掛在會議室的黑板上,當看到這個效果圖後,所有人都瞪大眼睛,連劉老也是如此。
“各位,這就是我們公司想要造的船。這是一艘現代化的絞吸式挖泥船,設計空載排水量3.2萬噸,滿載排水量五萬噸左右,船長196米,船寬47米,裝機總功率8萬千瓦,采用全電推推動方式,鉸刀架重量3700噸,最深挖掘深度55米,設計每小時挖泥量2.5萬立方米,傳輸距離230米,鉸額定功率3.3萬千瓦……”
會議室,徐華盛指著效果圖開始介紹這艘挖泥船的各種設計數據。聽完這個設計數據後,所有人瞪大眼睛。
因為這些數據,隨便拉出來一個對華夏來說就是天文數字。每一項對於他們來說,都是難以登天的技術啊。
別的不說,就裝機總功率就很可怕,8萬千瓦的裝機總功率確定不是鬧著玩的嗎?換算成馬力可就是11萬馬力啊。
11萬馬力是什麽概念?可以做個對比,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的總功率為26萬馬力。但那玩意可是十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啊。
而現在這艘3.2萬噸的船就弄了11萬匹的馬力,這意味著什麽大家都很清楚。如果華夏真的有這樣的動力係統的話,就算造航母動力係統也不用擔心了。
至於其他數據也很驚人,跟天書似得。特別是工作效率,一小時2.5萬立方米,你確定不是開玩笑嗎?
2.5萬立方米,你知道這是什麽概念嗎?
華夏未來的天鯤號,每小時的挖泥量為6000立方米。而這台大家夥,一艘的效率頂的上四艘天鯤號還要多。如果用這玩意去南海造島,絕對會非常的爽。
當然這家夥的排水量也比天鯤號大的多,天鯤號的排水量才一萬噸,滿載排水量1.7萬噸。
而徐華盛拿出來的這玩意,空載排水量3.2萬噸,滿載排水量直接到了五萬噸了。就這體格把上麵的設備拆了變成平鋪式甲板,能輕鬆起降垂直起降的戰鬥機。
這樣的船,妥妥的大國重器啊,
“小徐,這步子是不是邁的太大了啊。”
連劉老聽完之後都忍不住說道。
前兩天徐華盛打電話說要造一艘萬餘噸級的大家夥,技術比較高端。
劉老還以為是一個一萬噸左右的船呢,誰知道現在空載就3.2萬噸,滿載直接幹到了五萬噸去了,你這個萬餘噸,這個餘的有點多啊。
“劉老,雖然難,但卻也不是完不成的事情。先說動力係統吧,我們公司目前正在研發一款燃氣輪機,已經差不多快要定型了,性能完全能夠達到需求。至於這艘船上用的各種材料,我們公司現在也有足夠的技術儲備,難度也不算大。這一次之所以讓各位來,其實就是想讓你們幫助我們解決一個比較重要的難題,那就是電推係統。這艘船的電推,我不準備采用交流電推,而是準備采用中壓直流綜合電推係統……”
當徐華盛的話音落下後,所有人都瞪大眼睛。
中壓直流綜合電推係統,這個名詞他們真的沒聽說過啊。
交流電推,這他們倒是不陌生。畢竟船舶電力推進也不是什麽新的概念。
隻不過電推有電推的優勢,但是電推也有電推的劣勢啊。
最大的劣勢就是不穩定,故障率高,一旦出故障,那麽整條船將會失去動力。
穩定性現在是各國在電推技術上最大的難點,這個難點別說現在了,就算四十年後,也是一直困擾歐美的一個技術難點。
但是對於華夏來說,自從馬明偉帶領團隊研發出了中壓直流綜合電力係統後,這個問題在華夏這邊基本上是解決了。這個係統讓華夏在艦船電力係統上麵一路領先,徹底與美國拉開了差距,領先美國至少十五年。
如果現在搞出來這套係統,那就不是十五年了,領先三十年都差不多。
“什麽是中壓直流綜合電力係統,其實原理也不難……”
會議室裏,徐華盛開始講述什麽是中壓直流綜合電力係統,伴隨著徐華盛的講述,所有人仿佛被推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似得。
而坐在後麵的馬明偉的眼睛更是徹底亮了起來。因為徐華盛講解的東西,也是馬明偉其實一直在思考的東西,也是他一直想研究的東西。
隻不過自己一直沒有機會罷了,畢竟現在自己隻是一個教授而已。
但是現在,馬明偉的眼睛卻很亮,大腦猶如一個海綿,拚命的吸收著徐華盛所講述的東西。
徐華盛沒有把所有的數據都拿出來,但卻把中壓直流綜合電力係統的大體原理給講述了出來。
這就相當於有了明確方向,接下來團隊隻需要按照這個方向去研究就行了,大不了徐華盛過來偶爾開開掛,推進一下進度。之所以沒有把具體數據拿出來,徐華盛是有自己考慮的。因為這其中的技術太複雜,自己直接拿出來不如讓這些團隊去按照方向去摸索,把這些技術吃透了才能讓這個技術未來會更好。在這個過程中,說不定這些技術人員還會腦洞大開,再開科技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