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總,你說的可是真的?沒騙我們?”


    終於有一個人忍不住在下麵喊了出來,這個喊聲讓所有人都看向徐華盛。


    “為什麽要騙你們?騙你們對我有什麽好處嗎?這是什麽地方?我當著周院長的麵騙你們,我是嫌自己活夠了嗎?”


    徐華盛一連串的反問讓大家一愣,隨即也笑了起來。


    是啊,這裏是什麽地方?華科院啊,這可是華夏最高研究機構,如果徐華盛沒有實力,周院長會來給他站台?


    這一下,大家激動了起來。


    “老劉,你這能力,怎麽也得弄個一級研究員吧……”


    “孫老這肯定項目負責人啊……”


    “乖乖,這一年下來好幾萬啊,要是有幾萬塊錢,是不是可以買套房子……”


    “這到底什麽項目啊?他們有這麽多錢嗎?”


    “國家都沒錢,他們哪裏來的錢啊……”


    下麵的人再次熱議了起來,看著大家的議論,周院長笑了起來。


    “咳咳,那個我說一句話。錢,這小家夥還真有。華光電現在僅僅流動資金就高達五億人民幣……”


    周院長直接說道,這話一出所有人瞪大眼睛。


    乖乖,五億人民幣的流動資金,這可是一筆超級巨款啊。


    1989年的五億人民幣,真的是一筆超級巨款。要知道這個時代,燕京人民的平均年工資才2100元了。


    而2022年,燕京的平均月工資是。


    這工資水平,差距60倍。


    如果按照這個劃算的話,1989年的5億人民幣,相當於2022年的300億人民幣。


    不過論購買力,就不能這麽算了。畢竟這個時代,先進設備是非常貴的。


    “各位,現在我來公布一下咱們接下來的項目。咱們最大的項目就是新一代光刻機。整個光刻機分為幾個項目組。光學小組,精密加工組,自動對準小組……”


    大禮堂上拉過來一個黑板,徐華盛開始講解接下來的任務。


    僅僅光刻機就分為十二個項目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模塊的技術攻關。


    其次還有光刻膠,蝕刻機……


    整個產業鏈,一共分為十九個重點項目。


    每一個項目都很難,要麽是空白,要麽是技術差距太大。


    所有人都嚴肅了起來,此刻他們才知道,這錢可不好拿啊,這尼瑪是一場攻堅戰。


    “各位,我知道每個項目都比較難。但是你們是華夏最厲害的人,我相信你們的能力。為了進一步鼓勵大家,公司給每一個項目設置了100萬人民幣的獎金。隻要你們在一年內完成整個項目的研究,你們項目組就能平分這筆獎金。如果超過一年,每超過一天,獎金扣一萬……”


    加碼,再次加碼。


    此刻,整個大廳內隻能聽見大家不斷的咽口水的聲音。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徐華盛相信有了錢的刺激,這些人會更加努力。


    “好了,大家可以互相商議一下。然後看看自己適合加入那個小組,同時你們民主選舉出一個項目負責人來。項目負責人的人選可是直接關係到你們能否拿到獎金的關鍵,所以請大家慎重選舉。同時如果你們覺得還需要去拉一些厲害的人才進來,那就去聯係,隻要有真本事,就算不是咱們華科院的人員,公司一樣允許他們進入項目組,還有大家看看需要什麽設備,整理一個單子出來,我們盡量去采購……”


    徐華盛的話讓整個大禮堂徹底熱鬧了起來。


    大家開始根據自己的能力,找合適的小組,然後推舉合適的項目負責人。都是圈子裏的人,誰的能力如何大家都很清楚。


    而薑漢文毫無疑問成為光學係統的負責人,沒有任何人跟他競爭這個位置。


    華科院熱鬧了起來,十九個項目快速的成立。


    項目組成立後,負責人和裏麵的組員也開始了搖人。反正工資又不是自己出,作為華科院的人,誰身邊沒有幾個能力比較厲害的朋友啊。


    這是一場富貴,能帶帶朋友自然要帶帶啊。


    徐華盛卻沒說什麽,也沒有嫌人多。


    多好的機會啊,這可都是人才啊。有了這一次合作,以後就好挖了。對於一個企業來說,能從華科院挖一些人,絕對是非常爽的。這些人,挖到就是賺大,甚至隨便挖一個都能當項目組負責人。


    “小家夥,你給的是不是太多了?”


    周院長不知道什麽時候來到徐華盛身邊看著徐華盛忍不住說道。


    “周院長,咱們不能讓咱們的人,流血流汗又流淚啊。外麵有人說搞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寒窗苦讀這麽多年,你說要是收入比不上一個賣茶葉蛋的,這得多讓人心寒啊。他們都是人才,你不給,就會有人給,不能讓我們辛辛苦苦培養的人才都跑去國外啊。”


    徐華盛忍不住說道,之所以給這麽高的工資,徐立還是想幫這些人一把,讓這些人能盡量多的留在國內。聽到這話周院長歎了一口氣,看徐華盛的眼神中全是欣賞。


    僅僅用了三天時間,十九個項目組就全部確定完畢。


    他們的工作地點也不在一個地方,華科院下麵有很多研究所,每個研究所側重點不同。這些人需要按照自己拿到的項目去相應的研究所去進行技術攻關。


    等所有的技術攻關完成後,才會最終建造那台光刻機,打造華夏完整的芯片產業鏈。


    “各位,這是我們公司整理的一些技術資料。希望這些技術資料能夠對你們的項目有所幫助……”


    會議室內,徐華盛搬進來一摞文檔。


    徐華盛把這些文檔按照項目組分發了下去,這是徐華盛整理的一些技術資料,不過這些技術資料卻沒有給詳細的具體數據,隻給了研究方向。


    徐華盛當然有詳細的數據,但徐華盛更希望的是自己這些資料能夠起到推動作用,而不是讓他們直接複現這些技術資料。


    之所以不給具體數據,第一是因為這數據都太敏感,徐華盛不知道該如何交代。


    第二徐華盛希望這些人在研究的過程中,進行自我提升。明白其中的原理,就好像數學題似得,你直接給答案,不如給解題方法。


    雖然這樣會慢一點,但是卻能讓這些技術人員再次提升自己的能力。再說了現在光刻機也不算太著急,一切都可以慢慢來。


    所有人拿到文檔後認真的看了起來,看著看著所有人表情嚴肅了起來。


    包括薑漢文也是如此,上麵的資料很多,雖然沒有具體數據,卻給出了具體方向,這一下就好辦多了。


    科研最害怕的就是摸錯方向,現在有了具體方向,結果到底是什麽無非就是多做幾次試驗罷了。


    看完所有的資料後,所有人都看向徐華盛,眼裏全是驚訝。這些資料有多珍貴,他們是很清楚的,這些資料都是一些絕對機密的資料,各個公司各個國家都會嚴格保密。


    “那個,這都是我們公司通過特殊渠道搜集到的。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接下來的事情,就隻能拜托大家了……”


    徐華盛笑著說道,雖然徐華盛上輩子也是研究人員,也喜歡泡實驗室,但是他知道自己現在不能和他們一起搞研究,自己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1989:締造華夏科技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海觀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海觀音並收藏重生1989:締造華夏科技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