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曆:軍事家庭的蔭庇與動蕩時局的曆練


    崔忠獻,初名崔鸞,出生於牛峰一個具有深厚軍事背景的家庭。其父崔元浩(在崔忠獻及崔沆的墓誌銘中作崔元),曾任上將軍一職,為崔忠獻的仕途鋪設了堅實的基石。憑借父親的蔭庇,崔忠獻早年便得以補任“良醞令”一職,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然而,崔忠獻的青年時期正值高麗王朝動蕩不安的時期。武人奪權的現象屢見不鮮,朝局如風中殘燭,搖曳不定。大定十四年(1174年),西京留守趙位寵起兵反抗當時操縱朝政的鄭仲夫、李義方等武人。崔忠獻在這場動蕩中嶄露頭角,他積極參與平定趙位寵的叛亂,並因此獲得了元帥奇卓誠的賞識。這一戰功不僅提升了他的聲望,更為他日後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後,崔忠獻遷任“攝將軍”,開始了他在高麗政壇的穩步上升。


    誅滅義旼:權臣之路的初步奠定


    明昌七年(1196年),崔忠獻迎來了他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這一年,他把握機會,誅滅了操控大權的武臣李義旼。事件的起因是李義旼的兒子李至榮 強 奪 了崔忠獻之弟崔忠粹所養的鵓鴿,引發了崔忠粹的不滿。崔忠粹向崔忠獻揭露了李義旼父子的罪行,並力勸其鏟除這些“國賊”。經過深思熟慮,崔忠獻決定采取行動。


    四月九日,崔忠獻糾集親戚樸晉材、盧碩崇等人,在李義旼出入的別墅設下埋伏,成功將其擊殺。隨後,崔忠獻在開京市集中將李義旼梟首示眾,這一突如其來的事變震驚了高麗朝野。人們驚愕之餘,也意識到了崔忠獻的強勢崛起。


    誅滅李義旼後,崔忠獻進一步擴大了打擊範圍,先是誅滅了李義旼的三族,繼而大殺朝臣,李純佑等數十人無辜遇害。這一係列血腥的殺戮不僅鞏固了崔忠獻的權勢,更為他日後的廢立君主鋪平了道路。次年(承安二年,1197年),崔忠獻廢黜了高麗明宗,擅自改立明宗之弟王晫(初名旼)為新王,是為高麗神宗。同時,他還流放了地位比自己更高的武臣杜景升。經過這一輪君主廢立,崔忠獻的權勢達到了頂峰,他獲得了“靖國功臣、壁上三韓、大匡、太中大夫、上將軍、柱國”等頭銜,成為高麗朝廷中的頭號權臣。


    掌權時期:廢立君主與誅鋤異己


    泰和四年(1204年),高麗神宗去世,其子王韺繼位,是為高麗熙宗。熙宗對崔忠獻極為敬畏,他借鑒科舉考試中門生對座主的稱唿,稱唿崔忠獻為“恩門相國”。然而,崔忠獻的傀儡地位並未因此改變,這引起了擁護王室的官員王濬明等人的不滿。他們聯絡僧兵企圖伏擊崔忠獻,但計謀敗露,被崔忠獻所收拾。


    此後,崔忠獻再次廢黜了熙宗,改立明宗的兒子王祦為新王,是為高麗康宗。這是大安三年(1211年)的事。不久,康宗去世,便由其子高麗高宗繼任。在這一係列廢立過程中,王室完全成為了崔忠獻手中的玩物。


    崔忠獻的權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泰和五年(1205年),他獲封為晉康侯。在一次召集宗室參與的夜宴中,崔忠獻的奢華程度令人咋舌。諸王(宗室)因奏留使,副其帳具,花果、絲竹、聲伎之盛,自三韓以來,人臣之家所未有也。自此後,崔忠獻出入宮禁,便服張蓋,侍從門客,殆三千人。他的威勢已經超越了高麗王朝的任何一位君主。


    貞佑七年(1219年)三月,高麗高宗更是賜崔忠獻姓王氏,這一舉動無疑是對崔忠獻權勢的進一步肯定。然而,這也預示著崔忠獻家族在高麗王朝中的地位已經達到了頂峰,同時也為他日後的隕落埋下了伏筆。


    大義滅親:誅殺弟弟與流放姨甥


    在崔忠獻的家族中,也並非鐵板一塊。高麗神宗即位後不久,崔忠粹欲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太子,並妄圖先將當時的太子妃逐出。崔忠獻認為此舉對王室及對太子妃都不太合適,力勸崔忠粹放棄這一想法。然而,崔忠粹並不接受,甚至因不堪母親的規勸而將其推倒在地。崔忠獻對崔忠粹忍無可忍,在得到親族們的支持後,決定迎戰崔忠粹。最終,崔忠粹在逃走時被崔忠獻追兵殺害。崔忠獻雖然將弟弟“收葬之”,但這一事件無疑在家族內部引發了巨大的震動。


    此外,崔忠獻還流放了姨甥樸晉材。樸晉材手下有一批勇悍之士,但獲授官職的卻不多。樸晉材對此心懷不滿,甚至圖謀除去崔忠獻。崔忠獻察覺到樸晉材的陰謀後,便將其捉拿並“斷其腳筋”,然後流放。樸晉材不久病死,而他手下的“勇悍者”亦被流放遠島。這一事件進一步鞏固了崔忠獻在家族內部的地位。


    平定動亂:維護統治的艱難鬥爭


    在崔忠獻執政期間,高麗王朝麵臨著來自佛教寺院和奴隸、農民兩方麵的動亂。崔忠獻采取了果斷的措施來維護自己的統治。


    一方麵,他迫令佛教住持——特別是那些已入佛門而沒有合法身份的王子——離開京城,並使用武力粉碎了多次武裝僧侶的叛亂。這些行動雖然殘酷,但有效地維護了崔忠獻的統治地位。


    另一方麵,崔忠獻也麵臨著奴隸、農民起義的威脅。他先是采用武力平定起義,然後加以安撫政策。對於一些起義領袖人物,他授以官銜,把他們原本所屬的“部曲”、“鄉”或強製勞動區,合並入常規的縣製。這些做法不僅平息了奴隸、農民的起義,還進一步鞏固了崔忠獻在高麗王朝的統治基礎。


    晚年去世:權臣的終結與家族的延續


    貞佑七年(1219年)九月二十日,崔忠獻在安興裏私邸去世,享年七十一歲。去世前夕,崔忠獻上表辭職,並還賜姓。當時月犯熒惑,日官上奏將有貴人死去。崔忠獻似乎預感到了自己的命運,他召集數十名樂工全日奏樂,“至夜三鼓,樂未闋,果死”。死後得諡“景成”,功臣號達138字之多。其喪禮亦極其盛大,“百官縞素會葬,秘器、羽葆、鼓吹、旗常擬於王者”。十二月,高麗高宗又為他輟朝三日。


    據《高麗史》的記載,崔忠獻身患重疾,即將離世時預料身後可能有人作亂,便叮囑兒子崔瑀(崔怡)切勿前來看望。果然,崔忠獻所寵信的將軍崔俊文與池允深、柳鬆節、金德明密謀鏟除崔瑀,並不斷促請崔瑀到病重的崔忠獻家中看望。崔瑀遵照父親叮囑,沒有上當。後來金德明把陰謀告訴崔瑀,讓他做好準備。而崔俊文、池允深仍不明就裏,親自上門找崔瑀,欺騙他“公(崔忠獻)疾革,宜速往候”。崔瑀見勢即捉拿二人,加以懲處,平息了這次危機。


    崔忠獻去世後,崔瑀積極收買人心,革除崔忠獻在世時的弊病,穩定了統治。他在自己的私宅裏設立“政房”,令權力更加穩固。崔忠獻所開創的“崔氏政權”在崔瑀的延續下得以延綿下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代曆史著名人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之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之羽並收藏古代曆史著名人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