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了鬧刑場這件事情是皇城司一手策劃的,並且逼供問出了皇城司山東分部所在位置後,狄泉當機立斷,立刻下令派人去搗毀。
因為皇城司能夠在山東山東百姓,證明他們自己在山東有勢力和能力策反群眾,這對於梁山泊始終都是一個威脅,就像是皮膚下麵的一根刺,要是不給它及時拔掉,早晚就會禍及自身。
而且,目前狄泉隻發現了明麵上的皇城司探子,鬼知道他們現在有沒有暗線埋在梁山裏麵,更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滲透進梁山。
這些也都需要去探明。
而皇城司的老窩在泰安州嶽廟裏麵,這嶽廟乃是是泰山封禪祭祀古禦道上的一座宏偉壯麗的古建築群。廟以泰山稱“岱宗”而得名,主祀泰山神,號稱“東嶽神府”。
他們就假扮成了道士,在其內部行著特務之事。
“趁著他們還未警覺,一舉拔掉他們,朱武,你去派遣一隊人馬,雖是突襲,但不可大意,那些皇城司的探子裏麵,也有些高手。”
“請寨主放心,我這就派人手前往。”
朱武立刻去調兵遣將,叫“美髯公”朱仝和“赤發鬼”劉唐,另外還向盧俊義借來了“浪子”燕青,三人領隊,帶著四個精幹頭領和五百雁翎隊前往襲擊。
這雁翎隊是狄泉挑選精幹士卒專門去幹秘密差事的部隊,都將雁翎插在頭上,因此稱為“雁翎隊”。
這一行人晝夜兼程,趕到了泰安州,在泰山腳下,“浪子”燕青先去打探了下這附近的情況,夜裏又和“活閃婆”王定六前往去打探了一下那嶽廟裏麵情況。
到了夜裏,他們前往探查,卻沒有得到什麽結果,畢竟皇城司的探子也不是什麽廢物,守備森嚴,燕青和王定六還真進不去。
但是,燕青敢確定,這些家夥一定不是真道士。
為什麽呢?因為燕青嗅覺靈敏,他聞到了道觀裏麵一大股燉牛肉的味兒。
他白天都打聽清楚了,這嶽廟裏麵的道士是正一道士,而這正一派道士的日常飲食禁忌包括“四禁食”,即禁食牛肉、烏魚、鴻雁和狗肉。
不吃牛肉的原因是牛終生勤奮勞作,普濟眾生,被視為“義”的化身,因此不能吃。
這麽大燉牛肉味兒,還夾雜著蔥蒜、茱萸味兒,都是道士不能吃的東西,這就是最大的破綻啊!
你說這道士能是什麽正經道士嗎?
燕青迴去把情況一說,朱仝和劉唐見沒有探明裏麵的情況,但是轉念一想,那道觀裏麵也塞不下多少道士,幹脆強攻吧。
他們攜帶了“轟天雷”淩振所研發出來的“轟天雷”炸彈,先扔進去炸上一次,然後再衝進去抓俘虜。
“如意子不要負我!”
外圍的崗哨,都讓“浪子”燕青拿起川弩,一箭一個,全給射死,投彈組靠近道觀,把轟天雷點燃扔進去,頓時落地開花,崩出來不少血汙。
“怎麽迴事?”
“天雷!天雷!”
“東嶽齊天大帝保佑!”
……
一聽得裏麵亂成一團,朱仝和劉唐端起樸刀,率領五十個雁翎隊往裏麵衝,其餘人圍住道觀,不能放跑了一個。
被炸得像是沒頭蒼蠅般的皇城司探子在硝煙裏麵剛剛睜開眼睛,就被樸刀給捅了個透心涼,看到敵人衝進來,他們才知道自己已經暴露了,於是乎就趕緊接敵迎戰。
“是你們幹的!什麽人?”
這裏的皇城司探子首領是官居四品,人稱“無麵”的家夥,此刻他衝出屋子,兩眼簡直要噴出火來。
“是爺爺幹的!”
“赤發鬼”劉唐手中握緊樸刀,當胸就劈過去,那“無麵”掏出一對鐵尺相迎。
鐵尺,又名“筆架叉”,其形如圓柱、圓楞、尺,四麵不內陷,上粗下細,兩側有向上旁枝或兩側沒有向上旁枝,易於攜帶,可藏於小臂下側,利於突發情況護身,通常雙手各持一支,所以也稱為“雙鐵尺”。
這東西可正持或反手持。旁枝多用於格擋時卡住對方的兵器,因此對付刀劍或更長兵器有較大的優勢。
鐵尺大約起源於唐宋時期,為我國衙役捕快的常用武器,易於攜帶,可暗於腰間,在武俠小說中為普通捕快的標準裝備。
那劉唐與其相鬥,那“無麵”知道自己兵器短不占優勢,便後退想跑,劉唐迅速追上去,結果這小子是誘敵之計,掏出一個,小流星錘來,扔向了劉唐麵門。
距離太近,劉唐來不及閃躲,千鈞一發之際,但見一道寒光閃過,一支無羽利箭射中了那流星錘的鎖鏈,把個流星錘直接釘在了牆壁上。
定睛一看,原來是“浪子”燕青站在了牆頭上,一箭救了“赤發鬼”劉唐。
“小乙哥,請你喝酒啊!”
劉唐心有餘悸,退後兩步說道。
“小子!今天我非要把你的手筋腳筋都挑斷不可!”
那“無麵”見“浪子”燕青壞了自己的好事,一個飛撲,直取牆頭上的燕青。
“是嗎?那就來吧!”
燕青收起川弩,不慌不忙拿起短刀迎戰。
筆架叉這種短兵器能與手持刀、棒、槍等各類武器的敵人交戰。在印度、東亞、東南亞等地都曾被使用。基本招式有打、刺、勾、卸等,亦可用於投擲,屬於攻防一體的靈活武器,用法相當多元化,隨著手指及手掌的不同持法,會有很多種招式變化。
而燕青招數也是千奇百怪,除了兵刃,他的相撲之術,也是天下一絕,可是絲毫不懼。
“嗨!”
那“無麵”縱身躍上牆頭,與燕青近身格鬥,用雙鐵尺卡住其刀鋒,妄圖一招就將短刀折斷。
這鐵尺有鎖拿兵器之能,它的三股叉樣式的叉頭頂端並不是尖刺而是圓球,主要傷害是靠中間的“尺”進行砸擊,兩側的叉可以用來招架對手的兵器,甚至是將對方的兵器直接掰斷或是砸斷,整體來說防禦力要比攻擊力更強一些。
古代鐵尺流傳最廣的地區就是粵、湘一帶,後來流傳到了琉球島,琉球人將鐵尺改造成了成本很低可以批量生產的低成本兵器,相對的外形就簡陋了很多,質量也不如我們本土的高。後來琉球島被倭國占領,鐵尺也流傳進了日本。當時日本的社會正逢“幕府”發布“禁兵令”,不允許武士佩刀,在這種情況下無鋒無刃的鐵尺迅速成為了當時日本武士的首選兵器,他們還將鐵尺命名為“十手”,並一直沿用至今,在日本的一些古代武俠影視中經常能看到鐵尺的身影。
而燕青怕沒刀嗎?
燕青就順著他的勁力,直接把刀讓他奪取過去,隨即來了個“兔子蹬鷹”,身子往下沉,手抓住其衣服大襟,直接一腳把他踢飛了出去。
“哇!”
那家夥沒想到燕青還有這麽一手,直接就給踢下了牆壁,摔了一個七葷八素。
“小子!別動!”
“赤發鬼”劉唐早就在下麵等著呢,一樸刀就抵住了那家夥胸膛。
而那些皇城司的其餘探子,驟然遇襲,基本上已經是死傷殆盡的狀態了。
把俘虜控製起來,燕青等人便進入了東嶽廟裏麵搜尋了起來。
東嶽泰山為五嶽之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說;“泰山者,乃群山之祖,五嶽之宗,天帝之孫,神靈之府也!”秦漢之前,古人認為泰山為“峻極之地”,是人與天相通的神地所在,對之特別崇拜畏敬,謂泰山之神即東嶽大帝。
因為東嶽齊天大帝地位很高,所以狄泉還吩咐了,之後要重修五嶽廟。
而東嶽齊天大帝對於大家來說也不陌生,《封神演義》中東嶽大帝及黃飛虎之子炳靈公,為泰山之神,神位來源很早。即炳靈公封號,亦在宋代。
但本書行世後,一般信奉的人,卻認為東嶽大帝是黃飛虎,炳靈公是黃天化。
所以,在殺戮完了之後,燕青先去抬來了早就準備好了的各種祭品,先去了東嶽齊天大帝神位上去拜了。
之後,才開始搜刮這裏的情報。
而那一份之前由太子趙恆所特意想要梁山泊得到的情報也到了燕青手裏。
當他看見了朝廷東南各路稅銀的行走路線之後,半天沒說出話來。
因為眾所周知,宋朝經濟空前發達,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最為富庶。
你說這稅銀得有多少?
拿生辰綱來換算,那生辰綱都隻能算是一個零頭罷了。
1077年,北宋商業稅收(不算專賣收入)大約是762萬貫,其中各州府占據49%,各縣城占據27%,市鎮也占據了24%。當時全國的農業稅也就2021萬貫,可見商業稅收在宋代財政收入中的比例已經很高。
據《宋會要·商稅雜錄》所記載的各地商稅數統計,除使用鐵錢的成都府、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外,北宋所轄四京、十九路在宋神宗熙寧十年的商稅額為500多萬貫。熙寧十年重新確定的商稅額為640餘萬貫。
多數地區的商稅額都有增加,有的增加的幅度還相當大。例如,京東東路由餘貫增加到餘貫,永興軍路由29萬多貫增加到37萬餘貫,淮南東路由25萬餘貫增加到42萬餘貫,兩浙路由餘貫增加到餘貫,江南東路由24萬餘貫增加到36萬餘貫,江南西路由16萬餘貫增加到25萬餘貫,福建路由13萬餘貫增加到近24萬貫,廣南東路由8萬餘貫激增至近25萬貫,廣南西路由4萬餘貫激增至近14萬貫。
這些數字,多少反映了當時商業普遍發展,汴河沿岸及東南沿海地區各路的發展尤其突出的情況。北宋每年商稅收入最多的都市,有都城開封、成都府、興元府(今陝西漢中)。這三個城市每年商稅額在北宋中期都達到40萬貫以上。
北宋政府賦稅收入為唐朝的十多倍。北宋賦稅收入巔峰時期為真宗天禧5年,歲賦為貫。
而明朝在弘治時的商稅課鈔共4619萬貫,由於當時大明寶鈔嚴重貶值,實際上換算下來也就是13萬兩白銀,北宋的一貫基本等於一兩,如此計算,北宋的商業稅收是明代的60倍。
八十六萬兩千餘貫加上42萬餘貫、36萬餘貫、25萬餘貫,不算兩廣路,這就是多少了?
燕青仔細換算了一下,都覺得自己眼暈!
誰能夠得到這筆錢,說句不開玩笑的話,那就算是富可敵國了!
皇太子宋欽宗趙恆幹的這件事,確實能把責任人他的兄弟趙楷在皇位競爭之中給徹底拉下去,永世不得翻身。
但是,他的行為也算是損公私肥,極度損害國家利益。
因為他沒有考慮到這筆錢要是真的到了狄泉手裏麵,會對朝廷造成何等的威脅。
現在宋朝朝廷相對安定的地區,就剩下東南沿海地區了,北邊有狄泉、田虎、遼國,南邊有李朝和李述甫,四川也不消停,淮西還有王慶。
西北有西夏和吐蕃諸部,除了京畿地區還安定一些,就剩下東南沿海能不受影響的交稅了。
要是這筆錢再讓搶了,那宋朝真是連軍費恐怕都開不出來了!
而他趙恆就沒考慮到這個問題他認為以宋朝的疆域,頂多是拆了東牆補西牆的事情,這也得益於奸臣們對於很多領土丟失的瞞報,導致他這位皇太子也不知道現在朝廷究竟麵臨的是什麽樣的一個危險境地。
他但凡要是真的知道真實情況,他都不敢把這些東南稅銀拿來栽贓陷害他兄弟趙楷。
“二位哥哥,這封信,得迅速交給狄寨主定奪啊!”
燕青和“美髯公”朱仝和“赤發鬼”劉唐說話的時候,聲音都是帶著顫音的。
除此之外,他還找到了京東和京西兩路所有皇城司屬下潛伏人員的名單,也得一起交給狄泉,讓他看看怎麽處理。
因為皇城司能夠在山東山東百姓,證明他們自己在山東有勢力和能力策反群眾,這對於梁山泊始終都是一個威脅,就像是皮膚下麵的一根刺,要是不給它及時拔掉,早晚就會禍及自身。
而且,目前狄泉隻發現了明麵上的皇城司探子,鬼知道他們現在有沒有暗線埋在梁山裏麵,更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滲透進梁山。
這些也都需要去探明。
而皇城司的老窩在泰安州嶽廟裏麵,這嶽廟乃是是泰山封禪祭祀古禦道上的一座宏偉壯麗的古建築群。廟以泰山稱“岱宗”而得名,主祀泰山神,號稱“東嶽神府”。
他們就假扮成了道士,在其內部行著特務之事。
“趁著他們還未警覺,一舉拔掉他們,朱武,你去派遣一隊人馬,雖是突襲,但不可大意,那些皇城司的探子裏麵,也有些高手。”
“請寨主放心,我這就派人手前往。”
朱武立刻去調兵遣將,叫“美髯公”朱仝和“赤發鬼”劉唐,另外還向盧俊義借來了“浪子”燕青,三人領隊,帶著四個精幹頭領和五百雁翎隊前往襲擊。
這雁翎隊是狄泉挑選精幹士卒專門去幹秘密差事的部隊,都將雁翎插在頭上,因此稱為“雁翎隊”。
這一行人晝夜兼程,趕到了泰安州,在泰山腳下,“浪子”燕青先去打探了下這附近的情況,夜裏又和“活閃婆”王定六前往去打探了一下那嶽廟裏麵情況。
到了夜裏,他們前往探查,卻沒有得到什麽結果,畢竟皇城司的探子也不是什麽廢物,守備森嚴,燕青和王定六還真進不去。
但是,燕青敢確定,這些家夥一定不是真道士。
為什麽呢?因為燕青嗅覺靈敏,他聞到了道觀裏麵一大股燉牛肉的味兒。
他白天都打聽清楚了,這嶽廟裏麵的道士是正一道士,而這正一派道士的日常飲食禁忌包括“四禁食”,即禁食牛肉、烏魚、鴻雁和狗肉。
不吃牛肉的原因是牛終生勤奮勞作,普濟眾生,被視為“義”的化身,因此不能吃。
這麽大燉牛肉味兒,還夾雜著蔥蒜、茱萸味兒,都是道士不能吃的東西,這就是最大的破綻啊!
你說這道士能是什麽正經道士嗎?
燕青迴去把情況一說,朱仝和劉唐見沒有探明裏麵的情況,但是轉念一想,那道觀裏麵也塞不下多少道士,幹脆強攻吧。
他們攜帶了“轟天雷”淩振所研發出來的“轟天雷”炸彈,先扔進去炸上一次,然後再衝進去抓俘虜。
“如意子不要負我!”
外圍的崗哨,都讓“浪子”燕青拿起川弩,一箭一個,全給射死,投彈組靠近道觀,把轟天雷點燃扔進去,頓時落地開花,崩出來不少血汙。
“怎麽迴事?”
“天雷!天雷!”
“東嶽齊天大帝保佑!”
……
一聽得裏麵亂成一團,朱仝和劉唐端起樸刀,率領五十個雁翎隊往裏麵衝,其餘人圍住道觀,不能放跑了一個。
被炸得像是沒頭蒼蠅般的皇城司探子在硝煙裏麵剛剛睜開眼睛,就被樸刀給捅了個透心涼,看到敵人衝進來,他們才知道自己已經暴露了,於是乎就趕緊接敵迎戰。
“是你們幹的!什麽人?”
這裏的皇城司探子首領是官居四品,人稱“無麵”的家夥,此刻他衝出屋子,兩眼簡直要噴出火來。
“是爺爺幹的!”
“赤發鬼”劉唐手中握緊樸刀,當胸就劈過去,那“無麵”掏出一對鐵尺相迎。
鐵尺,又名“筆架叉”,其形如圓柱、圓楞、尺,四麵不內陷,上粗下細,兩側有向上旁枝或兩側沒有向上旁枝,易於攜帶,可藏於小臂下側,利於突發情況護身,通常雙手各持一支,所以也稱為“雙鐵尺”。
這東西可正持或反手持。旁枝多用於格擋時卡住對方的兵器,因此對付刀劍或更長兵器有較大的優勢。
鐵尺大約起源於唐宋時期,為我國衙役捕快的常用武器,易於攜帶,可暗於腰間,在武俠小說中為普通捕快的標準裝備。
那劉唐與其相鬥,那“無麵”知道自己兵器短不占優勢,便後退想跑,劉唐迅速追上去,結果這小子是誘敵之計,掏出一個,小流星錘來,扔向了劉唐麵門。
距離太近,劉唐來不及閃躲,千鈞一發之際,但見一道寒光閃過,一支無羽利箭射中了那流星錘的鎖鏈,把個流星錘直接釘在了牆壁上。
定睛一看,原來是“浪子”燕青站在了牆頭上,一箭救了“赤發鬼”劉唐。
“小乙哥,請你喝酒啊!”
劉唐心有餘悸,退後兩步說道。
“小子!今天我非要把你的手筋腳筋都挑斷不可!”
那“無麵”見“浪子”燕青壞了自己的好事,一個飛撲,直取牆頭上的燕青。
“是嗎?那就來吧!”
燕青收起川弩,不慌不忙拿起短刀迎戰。
筆架叉這種短兵器能與手持刀、棒、槍等各類武器的敵人交戰。在印度、東亞、東南亞等地都曾被使用。基本招式有打、刺、勾、卸等,亦可用於投擲,屬於攻防一體的靈活武器,用法相當多元化,隨著手指及手掌的不同持法,會有很多種招式變化。
而燕青招數也是千奇百怪,除了兵刃,他的相撲之術,也是天下一絕,可是絲毫不懼。
“嗨!”
那“無麵”縱身躍上牆頭,與燕青近身格鬥,用雙鐵尺卡住其刀鋒,妄圖一招就將短刀折斷。
這鐵尺有鎖拿兵器之能,它的三股叉樣式的叉頭頂端並不是尖刺而是圓球,主要傷害是靠中間的“尺”進行砸擊,兩側的叉可以用來招架對手的兵器,甚至是將對方的兵器直接掰斷或是砸斷,整體來說防禦力要比攻擊力更強一些。
古代鐵尺流傳最廣的地區就是粵、湘一帶,後來流傳到了琉球島,琉球人將鐵尺改造成了成本很低可以批量生產的低成本兵器,相對的外形就簡陋了很多,質量也不如我們本土的高。後來琉球島被倭國占領,鐵尺也流傳進了日本。當時日本的社會正逢“幕府”發布“禁兵令”,不允許武士佩刀,在這種情況下無鋒無刃的鐵尺迅速成為了當時日本武士的首選兵器,他們還將鐵尺命名為“十手”,並一直沿用至今,在日本的一些古代武俠影視中經常能看到鐵尺的身影。
而燕青怕沒刀嗎?
燕青就順著他的勁力,直接把刀讓他奪取過去,隨即來了個“兔子蹬鷹”,身子往下沉,手抓住其衣服大襟,直接一腳把他踢飛了出去。
“哇!”
那家夥沒想到燕青還有這麽一手,直接就給踢下了牆壁,摔了一個七葷八素。
“小子!別動!”
“赤發鬼”劉唐早就在下麵等著呢,一樸刀就抵住了那家夥胸膛。
而那些皇城司的其餘探子,驟然遇襲,基本上已經是死傷殆盡的狀態了。
把俘虜控製起來,燕青等人便進入了東嶽廟裏麵搜尋了起來。
東嶽泰山為五嶽之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說;“泰山者,乃群山之祖,五嶽之宗,天帝之孫,神靈之府也!”秦漢之前,古人認為泰山為“峻極之地”,是人與天相通的神地所在,對之特別崇拜畏敬,謂泰山之神即東嶽大帝。
因為東嶽齊天大帝地位很高,所以狄泉還吩咐了,之後要重修五嶽廟。
而東嶽齊天大帝對於大家來說也不陌生,《封神演義》中東嶽大帝及黃飛虎之子炳靈公,為泰山之神,神位來源很早。即炳靈公封號,亦在宋代。
但本書行世後,一般信奉的人,卻認為東嶽大帝是黃飛虎,炳靈公是黃天化。
所以,在殺戮完了之後,燕青先去抬來了早就準備好了的各種祭品,先去了東嶽齊天大帝神位上去拜了。
之後,才開始搜刮這裏的情報。
而那一份之前由太子趙恆所特意想要梁山泊得到的情報也到了燕青手裏。
當他看見了朝廷東南各路稅銀的行走路線之後,半天沒說出話來。
因為眾所周知,宋朝經濟空前發達,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最為富庶。
你說這稅銀得有多少?
拿生辰綱來換算,那生辰綱都隻能算是一個零頭罷了。
1077年,北宋商業稅收(不算專賣收入)大約是762萬貫,其中各州府占據49%,各縣城占據27%,市鎮也占據了24%。當時全國的農業稅也就2021萬貫,可見商業稅收在宋代財政收入中的比例已經很高。
據《宋會要·商稅雜錄》所記載的各地商稅數統計,除使用鐵錢的成都府、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外,北宋所轄四京、十九路在宋神宗熙寧十年的商稅額為500多萬貫。熙寧十年重新確定的商稅額為640餘萬貫。
多數地區的商稅額都有增加,有的增加的幅度還相當大。例如,京東東路由餘貫增加到餘貫,永興軍路由29萬多貫增加到37萬餘貫,淮南東路由25萬餘貫增加到42萬餘貫,兩浙路由餘貫增加到餘貫,江南東路由24萬餘貫增加到36萬餘貫,江南西路由16萬餘貫增加到25萬餘貫,福建路由13萬餘貫增加到近24萬貫,廣南東路由8萬餘貫激增至近25萬貫,廣南西路由4萬餘貫激增至近14萬貫。
這些數字,多少反映了當時商業普遍發展,汴河沿岸及東南沿海地區各路的發展尤其突出的情況。北宋每年商稅收入最多的都市,有都城開封、成都府、興元府(今陝西漢中)。這三個城市每年商稅額在北宋中期都達到40萬貫以上。
北宋政府賦稅收入為唐朝的十多倍。北宋賦稅收入巔峰時期為真宗天禧5年,歲賦為貫。
而明朝在弘治時的商稅課鈔共4619萬貫,由於當時大明寶鈔嚴重貶值,實際上換算下來也就是13萬兩白銀,北宋的一貫基本等於一兩,如此計算,北宋的商業稅收是明代的60倍。
八十六萬兩千餘貫加上42萬餘貫、36萬餘貫、25萬餘貫,不算兩廣路,這就是多少了?
燕青仔細換算了一下,都覺得自己眼暈!
誰能夠得到這筆錢,說句不開玩笑的話,那就算是富可敵國了!
皇太子宋欽宗趙恆幹的這件事,確實能把責任人他的兄弟趙楷在皇位競爭之中給徹底拉下去,永世不得翻身。
但是,他的行為也算是損公私肥,極度損害國家利益。
因為他沒有考慮到這筆錢要是真的到了狄泉手裏麵,會對朝廷造成何等的威脅。
現在宋朝朝廷相對安定的地區,就剩下東南沿海地區了,北邊有狄泉、田虎、遼國,南邊有李朝和李述甫,四川也不消停,淮西還有王慶。
西北有西夏和吐蕃諸部,除了京畿地區還安定一些,就剩下東南沿海能不受影響的交稅了。
要是這筆錢再讓搶了,那宋朝真是連軍費恐怕都開不出來了!
而他趙恆就沒考慮到這個問題他認為以宋朝的疆域,頂多是拆了東牆補西牆的事情,這也得益於奸臣們對於很多領土丟失的瞞報,導致他這位皇太子也不知道現在朝廷究竟麵臨的是什麽樣的一個危險境地。
他但凡要是真的知道真實情況,他都不敢把這些東南稅銀拿來栽贓陷害他兄弟趙楷。
“二位哥哥,這封信,得迅速交給狄寨主定奪啊!”
燕青和“美髯公”朱仝和“赤發鬼”劉唐說話的時候,聲音都是帶著顫音的。
除此之外,他還找到了京東和京西兩路所有皇城司屬下潛伏人員的名單,也得一起交給狄泉,讓他看看怎麽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