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化龍張嘴咬人這個打法確實是把在場的所有人都給驚著了。


    按理說這餘化龍心高氣傲的,張嘴咬人這丟人現眼的事,按說應該是幹不出來的。


    但是,這小子眼看著自己就要輸給他“沒遮攔”穆弘了,直接是打上頭了,一時情急才用了咬人的辦法脫身。


    “唉!師弟!你不是不屬狗嗎?”


    穆弘看著自己手背上的一圈牙印,好家夥,這小子咬合力不錯,不論肥瘦,好懸沒給他手背上撕下一塊肉去!


    “呸!少廢話,再來啊!”


    餘化龍自知理虧,但是以他的那倔驢脾氣,能認錯除非山無棱,天地合才行,此時是厚著臉皮,不管不管,死豬不怕開水燙了。


    “臭小子,氣死我了,今天非得教訓你不可!”


    穆弘被徹底氣得不再留手,一個旋身,接著翻身的力道來了一招“鷂子翻身”,鐵背鼉龍刀照著餘化龍頂門可就是劈了下去。


    這一招可是勢大力沉,穆弘這鐵背鼉龍刀刀頭厚重,就像是個鱷魚腦袋的形狀,背厚刃寬,跟斧子差不多,這麽一刀下來,餘化龍拿虎頭槍硬抗,直接給震得後退了四五步遠。


    這是因為穆弘飲了龍涎,力氣變大了,原先頂多這一刀打退餘化龍兩步左右,現在則是有了質的飛躍。


    穆弘也在心裏暗自感歎起來自己的力量似乎是變大了不少,但是他還沒來得及多想,餘化龍就連發金鏢三支,分別打向了他穆弘的眉心和雙眼。


    這隨心金鏢可是振威鏢局老餘家的獨門絕技,當年都沒有傳給穆弘,隻會傳給自家後人,這個穆弘可是破解不了。


    但是,關於這隨心金鏢,穆弘這些年,倒是想到了一個破解辦法,於是他當下便使用了出來,直接一矮身子,先躲避隨心金鏢,然後再雙手一揮,手中的大刀一個“追風逐電”,直接脫手而出,向餘化龍飛去。


    因為餘化龍發隨心金鏢的時候需要站立不動,所以他的這一刻就有空擋,抓住這個機會攻擊他很是方便。


    餘化龍眼見著大刀飛向自己,連忙單手拿起虎頭槍去擋,因為他另一隻手裏麵還抓著沒打出去的金鏢呢!


    但是這大刀打過來力道實在是太大了,他一隻手擋不住,直接被掀翻在地了。


    “小爺我!”


    餘化龍想要起來,但是剛剛那刀柄直接撞中了他胸口處的“氣海穴”,直接把他給打得無力起身了。


    “哼!今天我就捉你好好管教!”


    穆弘氣唿唿的剛一說完,振威鏢局後麵那一眾鏢師可都不幹了,一個鏢頭跳了出來,攔住了穆弘道,“尊駕請了,莫要如此!”


    “你是何人?”


    這個人,穆弘當年跟著餘寰學藝的時候並沒有見過,想來此人應該是這些年裏麵後入了振威鏢局的鏢師。


    “在下潮州蔡子安,振威鏢局兩廣路鏢頭,請閣下高抬貴手!若是還要打,在下奉陪!”


    那蔡子安說罷,便擺開架勢,似乎要也和穆弘過過招。


    “好啊,叫板,既然如此,看看你的本事!”


    此時蔡子安手裏麵並沒有拿著兵器,屬於赤手空拳的狀態,而“沒遮攔”穆弘則也是空手打了過去,不占他蔡子安的便宜。


    交手幾招,“沒遮攔”穆弘就看出來了,這蔡子安的武藝,起碼在拳法上來說,要比餘化龍強的多,自己也未必奈何得了他!


    穆弘看出來了,這家夥用的是“鶴拳”。


    鶴拳是南拳的一種,葉泫也比較熟悉。鶴拳多流傳於永春、福州、福清、長樂、莆田、連江、寧德一帶,並經過華僑傳到港澳和東南亞。


    正宗的白鶴拳,相傳由永春方氏七娘所創,和詠春拳有異曲同工之妙,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曆史,流傳至今已演變為宗鶴(即宿鶴)、鳴鶴、飛鶴、食鶴(即朝鶴,又名痹鶴)等四種不同的拳種。近來在福建南安又有發展成為自成體係的“鶴拳道”。


    但是,它們作為不同的拳種,又各有其特點和獨到之處:宗鶴注重用“宗勁”,剛柔相濟;鳴鶴以聲催力,激烈勇猛;飛鶴舒展大方,動作形象;食鶴輕巧快捷,靈活多變。宗、鳴、飛、食四種鶴拳,因各自特點的不同,對身法、步法、手法等方麵也都有一些各不相同的要求。


    雖說這傳說鶴拳是清朝拳術,實際上早就有了五形拳,這種鶴拳也不是清朝的獨創拳術,對於鶴拳,“沒遮攔”穆弘甚至可以稱得上是略知一二,少年時曾粗淺習練畢竟他師從餘寰,而餘寰師從天下拳王金台,師門淵源,所以天下拳術無所不窺。


    穆弘一邊打,一邊觀察眼前這個人的鶴拳,似乎不是宗、鳴、飛、食四種拳法,路數勁力更適合實戰對敵,招數簡單實用,卻涵蓋了四種拳法之所長,發揮的淋漓盡致!威力極大!


    穆弘憑借著自己師門那千變萬化的拳術與之抗衡,暫時不落下風。但是於對方對拳時,穆弘的手腕微微發麻,硬碰之下,穆弘臂力雖然擋得住,但是手臂硬度卻遠遠不如,此弱點許會累“沒遮攔”穆弘落敗。


    說到底,這蔡子安的武功是南拳的路子,那是主打一個硬橋硬馬,雙手如鐵棒,手上功夫厲害,


    眼見著他雙手猛一顫抖,如兩根鐵棍一般往葉泫麵門砸去,這正是鳴鶴拳的“顫吹勁”。


    這種勁較為明顯地表現為兩手有顯著的顫抖之感,吹抖的頻率很快。每次發出“顫吹勁”時,兩手有顯著的彈勁,不斷地顫抖,待勁催達頂端時突然出擊,使之有一“寸勁”。


    要是打到“沒遮攔”穆弘頭上,非死即傷!


    穆弘這個“沒遮攔”不願意示弱,本想以雙肘對敵,以肘部之堅硬抗其拳勁,可對手突然出手,示弱雷霆,速度飛快,穆弘已然來不及挑肘對抗。


    此刻穆弘並未束手無策,但見穆弘一個大叉開了下去,雙腿左右分開成了一個一字馬,手肘護頭。


    敵人這一招勁力登時就打空了,距離不夠,穆弘的雙肘便擋住了這一擊。


    這一下的閃躲是極為精妙,沒有十幾年苦練一字馬豈能說開就開?穆弘雖然名聲不太好,但是武藝不是假的,日昔苦練一點不少。


    穆弘躲過這一下,雙手在地上一按,借力一翻,半空中右腿橫掃,他自知臂力可以,但是手臂硬度是自己不如對方,便手腳並用,以補短處。可見他下盤功夫也是極好!他此刻改用“十二路譚腿”


    中國武術裏一直有“南拳北腿“支之稱,這裏的南拳指的就是洪拳,而“北腿“自然就是譚腿了。


    傳說此腿起源於山東省龍潭寺,故稱為潭腿;還有一說由河南譚姓之人所創,故名譚腿。


    拳諺說“練拳不練腿,如同冒失鬼”,因此譚腿也被看成是武術基礎訓練項目之一。譚腿之風格,動作精悍,配合協調;招數多變,攻防迅疾;節奏鮮明,爆發力強。譚腿之技擊,多上下盤同步出擊之術,可令對手防不用防。下盤發招講究腿三寸不過膝,招式小速度快,攻時無被克之虞。上盤進擊以劈砸招術最多,力度大,拳勢猛。傳有歌雲:“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譚腿四隻手,人鬼見了都發愁。”


    當下穆弘雙腿盤旋,上打雪花蓋頂,下打老樹盤根,攻擊距離突然就變長了!


    但見穆弘使出十二路譚腿第一訣:頭路出馬一條鞭,接下來接連就是二路十字鬼扯鑽,三路劈砸車輪勢,四路斜踢撐抹攔,五路獅子雙戲水,六路勾劈扭單鞭,七路鳳凰雙展翅,八路轉金凳朝天,九路擒龍奪玉帶,十路喜鵲登梅尖,十一路風擺荷葉腿,十二路鴛鴦巧連環。十二腿齊出,反守為攻,對手蔡子安不熟悉這腿法的路子,也挨了兩腳,但是他憑借著硬橋硬馬的功夫硬抗著提氣,不過也被打得狗托,穆弘算是立刻拉迴了平手。


    穆弘一手拳法打得十分漂亮,這身下盤功夫也是了不得!腿法如風擺荷葉,蓮花吐蕊。變拳為腿,在力量上更勝一籌,而且拉開距離更加靈活,葉泫能隨機應變,不禁讓人刮目相看。


    “你們南拳,有我們北腿厲害嗎!”


    穆弘看著吃癟的蔡子安,不由得嘲笑了起來。


    此時蔡子安心說自己要是敗了,恐怕就不但是救不了餘化龍的問題了,他們南拳也會被冠以不如北腿的稱號了。


    南拳拳係的形成,也曾受到北方武功的影響。從公元4世紀起,中國境內由北而南出現過三次大規模移民。第一次是在兩晉之際,當時就有一部分北方人輾轉遷移到福建。第二次是在唐末僖宗時期,由河南固始人王潮、王審知兄弟率兵5000人及大批眷屬南遷至泉州、福州。


    第三次是在兩宋之際,南遷軍民超過百萬。以上三次移民,都是從河南出發。他們定居在南方的同時,也把比較成熟的北方武功帶到了福建、廣東一帶。


    現在的南拳拳術還較為落後,硬橋硬馬,比較笨拙,紮馬步不動如山,但是打起仗來不靈活,死板,南拳稱其為穩馬硬橋,它的步型、步法從外型而言,雖有高樁與矮樁、大架與小架之分,但都要求沉實穩固,做到高而不浮,低而不板。拳諺雲:“練得硬橋硬馬,方能穩紮穩打”。


    而腿法稀少的情況下,他們的手法卻無比豐富,南拳的手法有拳法、掌法、勾手(鶴嘴手)、爪法、指法、肘法和橋法等。尤其是爪法、指法和橋法是區別於其它拳種的重要特征之一。


    南拳通常在步型不變的情況下連續完成若幹次上肢動作,故有“一勢多手”、“一步幾變手”之說法,然後力發於腰,南拳的發勁,要通過腿、腰、背、肩以及全身的協調一致,貫穿順達。發勁時講求先蓄後發,先收後放,“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


    所以南拳的力量澎湃,穆弘和他硬碰手臂受不了,但是打腿法他們就跟不上了。


    後來是明代中期,另一位武學大師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參加平倭戰爭,轉戰浙閩粵三省。戚家軍曾在福建征戰多年,並曾在福州、泉州等地駐防。戚繼光是山東蓬萊人,祖上六代都是軍官。戚繼光的武功當屬於北少林一係。


    在戚係軍的武功訓練中,所有的拳械套路都由他親自編寫,剔除了那些華而不實的動作。戚家軍百戰百勝的輝煌戰績,也必將使這種帶有明顯北方特色的武功對閩粵武術的發展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穆弘非常清楚,要想練好鳴鶴拳,首先必須破壞身上這種僵勁的條件反射,建立新的發勁條件反射。


    這要經過千錘百煉才能做到,除掉了身上的僵勁後,在訓練時身體應保持有一種很自然的鬆勁,在發勁時身體各部位自然放鬆。


    當你懂得放鬆發勁時,說明在你身上已經開始產生武術中的柔勁了。當乘勁在你身上出現之時,也意味著你身上的僵勁已基本消除了。


    蔡子安能把鶴拳練習到了這個地步,實屬不易,但是他身上的反應也練得沒有那麽靈敏了,準確來說,條件反射沒了,所以隻要穆弘的攻擊速度祖夠快,他根本反應不過來。


    此時的蔡子安真是要接穆弘的腳,還要防著穆弘的拳,因為穆弘的招式真是厲害,拳術精妙,不說,他的腿法淩厲,力道遠比拳法要好得多,他現在也有點接不住了。


    他有點後悔沒拿兵器了,這個蔡子安的善用兵器是一條八楞鐵鐧,和穆弘要是用兵刃對決,就能免去現在的窘迫了。


    可偏偏他認為自己的鶴拳和南拳功夫硬橋硬馬,打起來非常占便宜,就赤手空拳的打上了,結果他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穆弘拜的是餘寰,而餘寰曾是天下拳王金台的徒弟,這拳腳方麵,他們這個門派是極其厲害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狄家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玄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玄嶽並收藏水滸之狄家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