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寨主,如今我大軍一動,宋江立刻襲擊其後,金人不好對付,宋江那邊也還有秦明等幾個猛將,眼下最好的辦法,還是智取。”
諸葛英雖然沒見過金人的戰鬥力能強到什麽樣子,但是連史進都是隻以身免的情況來看,這戰鬥力似乎還要遠超梁山泊。
要是梁山被粘住了,宋江和吳用能在後麵沒有什麽舉動嗎?
“如今,我等可用驕兵之計,先派遣一支偏師去對付那金兵,趁著他們贏了兩戰,士氣正勝,必然以為我中原無人,他們這些金人能縱橫無敵,所謂驕兵必敗,我等這支兵馬前去,務必與敵軍交戰要連戰連敗,至少要連輸三陣,每一次都留下些馬匹糧草等輜重麻痹敵軍,待到其警惕放鬆,追出清風寨、清風山,再截斷其歸路,將其包圍在其中,圍殲!”
諸葛英剛剛聽了蘇定的講述,他感覺這些金人的將領似乎一個個都是心高氣傲之輩,似乎有一種……“天朝上國”的感覺。
這“天朝上國”的優越感一般情況下都是中原正統王朝的專利,不管是東南西北哪裏的少數民族,都是當做蠻夷對待。
而金國呢?則是也一樣,不過相反的是他們認為自己才是所謂的“天朝上國”,而南方的宋朝是“南蠻子”。
這種自大是顯而易見的。
“金人腦子確實不是那麽活泛……”
狄泉心說來的要是那金兀術完顏宗弼,那這一招未必有用,對付粘罕這個有勇無謀的家夥還是夠用了!
實際上,金軍這邊也不是沒有聰明人,軍師哈迷蚩這個家夥也跟著來了,但是他並不在清風山地區,而是跟著二王喇罕在青州城內,是給不了粘罕出謀劃策的。
既然他不在,粘罕就跑不了了。
“好,既然如此,需派遣大將前往,唿延灼、董平、孫安、李應、郭錦便領兵馬前去與金軍交戰,務必要詐敗引出敵軍。”
狄泉下令後,五員將軍便領兵前往清風山地區與金軍交戰了。
金國前兩仗打得勝了,粘罕和張從龍也沒有離開駐地,還是一個字清風寨,一個在清風山守著,聽聞小番來報又有梁山軍馬殺來,粘罕叫張從龍守住清風山,自己則是帶領兵馬迎敵。
至於這五人裏麵,“雙鞭”唿延灼被分到了清風山去對付張從龍,其餘四個眼見著要和金軍開兵見仗,都不想上去第一個詐敗。
後來,郭錦提了個建議,“我說幾位,若是都不願意去,不如抽簽吧,抽到一的便第一個去,二便是第二個,如此推下去如何?”
“這主意好,全憑天意做主。”
“撲天雕”李應表示讚同,四個人就叫人寫了四個鬮放在茶碗裏麵拈鬮。
結果,那第一個出場的倒黴蛋就是“雙槍將”董平。
看到了這個結果,董平氣得嘴唇都紫了,“平日裏要做先鋒,總是爭他不到,誰想到今日這事卻占了先!”
“這正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栽柳柳成蔭啊!”
郭錦抽的是老四,興高采烈,多少有點幸災樂禍的嫌疑,孫安是第二,李應是第三。
董平極不情願的主動出馬去打這必須輸的一仗,盡管心裏頭憋悶,但是董平有氣啊,所以叫陣的時候也是氣勢十足,“這些北方的騷奴!膽敢來犯我中華!且看你董平老爺一槍一個,殺盡了你們!”
“且看我白槍進,紅槍出,刺你人心!白槍進,綠槍出,紮你苦膽!白槍進,黃槍出,捅你屎包!白槍出,我挑你腦漿點豆腐!”
董平這一通罵可是夠難聽的了,但是底下這些金兵大多數不懂漢語,聽了董平嗚了哇嗚了哇半天半個字都沒聽明白。
但是,粘罕是懂漢語的,聽了之後,不由得火冒三丈,舞熟銅棍就出馬要戰董平。
董平這家夥也是個火爆脾氣,外號“董一撞”,一見對方來勢洶洶,就差點忘了狄泉的囑咐,牙關一咬就要上前。
“咳咳!”
李應在一邊看出來了,立刻咳嗽了一聲提醒董平,董平這才反應過來,精神頭瞬間掉了一層,兩個腕子鬆鬆垮垮的抓住了手裏的槍,上去照著粘罕,像是後世老頭打太極拳一般一槍刺去。
這速度,再慢就慢成慢動作了!
“嘭!”
這個速度粘罕要是再反應不過來,那他可就真是廢物了,熟銅棍蕩開槍頭,粘罕立刻右手拿起流星錘,照著董平就砸。
按說董平的本事打他至少兩個粘罕是沒問題的,但是他得詐敗作假,可他這人還真不會作假,於是隻能拿起右手槍和流星錘一撞,裝作擋不住,把那支槍直接扔在了地上,撥馬返迴本陣。
“不是……還能打得再假點嗎這?”
“屠龍手”孫安不由得發出了感歎,他董平打得也太過敷衍了!
好在粘罕沒有看出來這一點,於是輪著流星錘在後麵就追董平,梁山兵馬見他追來,也是立時三刻後撤,丟了一部分糧草。
“哈哈,我就說這些中原南蠻都是些小白臉,哪裏如哈迷蚩說的那般可怕,日後滅了大遼,長驅直入南下,直取東京就是了!”
粘罕正想著,“屠龍手”孫安又跳了出來,攔住去路道,“呔!番奴!你還窮追不舍了!叫你見識厲害!”
“啊!”
粘罕經曆了幾次獲勝之後,已經完全把中原男子當廢物了,流星錘排頭打去,直取孫安,孫安舉雙劍夾住,雙手分分合合,砍出一陣火光來!
剛剛董平打得太敷衍了,孫安必須得打得逼真一點,否則就算是他粘罕腦子不好用,這也是能看出端了。
“這個漢子比剛才的厲害!”
出水才見兩腿泥,和孫安一交手,粘罕就感覺到雖然孫安那雙劍按理說是短兵器,上麵帶著的力道可是絲毫不比他的熟銅棍小啊,其人所表現出來的實力自然要比之前的董平更厲害。
“嘭!嘭!嘭!”
粘罕掄起熟銅棍照著孫安一頓猛砸,按說這幾十斤的熟銅棍那也是重兵器,粘罕的力量也不算小,但是孫安根本就巋然不動,這個等級的攻擊就沒打動他。
盡管如此,該敗陣詐敗還是得詐敗的,孫安硬抗了粘罕幾棍子之後,感覺戲目前已經做足了,就就勢往馬鞍上一趴,裝出來一副自己禁不住粘罕力量的樣子!
“這演的也沒比我好到哪裏去!”
董平在後麵暗自腹誹道。
“留下腦袋!”
粘罕還以為孫安不行了,掄起熟銅棍就往孫安的後心猛的搗來。
孫安知道這一下要是打中了可了不得!但是現在的距離,躲是躲不開了,隻能還手。
孫安左手劍向後,一個“迴風拂柳”,長劍“刷”一下就掃在了熟銅棍上,幾十斤的熟銅棍居然讓一柄長劍這一擊打得偏離了二寸,打了個空。
粘罕見狀,都愣了一下,孫安動作太快,使得他根本沒看清楚自己的熟銅棍是怎麽被打偏的。
“咦!這個蠻子會妖法!”
粘罕直接把原因歸結到了孫安會妖法上麵,反正古人一般弄不清楚事情,遇到各種現象都願意往神鬼上麵靠,金人也是一個樣的。
孫安才不理他粘罕,撥馬就走,孫安的劍法傳自當年蜀漢劉先主的“顧應法”,劉備留名青史的劍術,是戰場劍法中對於天賦要求最高的,也是少有適合用在馬戰的戰場劍法。
所謂顧應法,取“左顧右應”之意,是極難大成的雙持劍技。
後世扶桑有名宮本武藏者,學了劉備顧應法的幾分皮毛,曰“雙刀流”,便打遍扶桑製霸東瀛,一時無敵,但是這種雙手技術,早在中國就有了,難就難在左右手靈活度要一樣。
而正常人是右撇子或者左撇子,有利手非常靈活,另一隻手比較遲鈍,這種練習顧應法就不行。
孫安當年練習顧應法的時候可是沒少下功夫,先是把習慣使用的右手綁起來,把左手練到和右手比起來力道和靈活度分毫不差的時候,才能做得到心分二用,這就才算是入了門。
就好像是武俠小說裏麵的“左右互搏術”,左右互搏術本質是一心二用,使用者可以用兩隻手同時做不同的事情,要不是練習到了這種境界,孫安的左手劍也不可能有這麽大的威力。
孫安這邊後退,還不忘挑釁粘罕,見他說自己會妖法,就故意說,“那金國人,我攝了你的魂魄,你敢來追我嗎!”
粘罕一聽就火了,追上去就說是要把他孫安扒皮抽筋,就這麽又被帶著跑了二裏地,梁山士兵們再把戰馬丟下了一些。
粘罕敢上去發現梁山軍連戰馬都丟了,哈哈大笑,認為這幫人真是被自己給嚇破了膽。
而唯獨有粘罕的部將銅先文郎看出來了不對。
“大狼主,不對啊,按說他們逃跑,騎馬速讀不是更快,幹嗎丟棄戰馬呢?”
銅先文郎是清代長篇小說《說嶽全傳》中的人物,大金國大太子粘罕麾下的元帥,跟隨粘罕南下侵宋,兵發青龍山。嶽飛在青龍山八百破十萬,設下埋伏,大敗金兵。
當時粘罕和銅先文郎僥幸殺出重圍,在路口遇上吉青,銅先文郎想出金蟬脫殼之計,和粘罕換了衣服。吉青誤認為銅先文郎就是粘罕,結果將銅先文郎生擒活捉。嶽飛識破詭計,斥責吉青,將銅先文郎押往二路先鋒劉豫的大營。
沒想到劉豫有心叛國投敵,私自放走銅先文郎,和他一起投奔大金國,後來銅先文郎有參加了愛華山大戰。
這小子還算是有點腦子,還能夠看出來不對勁,但是粘罕此時已經明顯是上頭了,根本不管那麽多,一個勁的就是要追。
“呔!看槍!”
再追出去二裏地,就到了“撲天雕”李應該上去的時候了,李應抓起渾鐵點鋼槍衝出去和粘罕打在一起。
按說李應的本事也不俗,打起來那也是不含糊,飛刀出手,殺他粘罕如探囊取物,但此為了詐敗,飛刀幹脆就沒有用,單是用槍與之交戰。
即便如此,粘罕還沒能占得了三招兩式的便宜。
“嗨!”
粘罕見奈何不了李應,突然左手單提熟銅棍砸向了李應,右手抄起流星錘自下而上砸向李應又肋。
這前一棍子,引得了李應用渾鐵點鋼槍去格擋,現在又來了一流星錘,正是讓他李應沒有兵刃去擋住這一錘。
李應想當初還受過“鐵棒”欒廷玉的飛錘暗算,現在一看見類似的武器都有應激反應了,一個跟頭直接從馬背上翻了下去,讓他粘罕打了個空。
“招!”
李應眼看粘罕出手狠辣,存心給他點教訓,落地瞬間,手發飛刀,一刀正中粘罕坐下戰馬的左眼。
那馬瞬間就成了獨眼馬,疼得差點沒把粘罕從馬背上給摔下來,粘罕是好不容易才穩住了戰馬!
最後應該上陣的郭錦眼看著這個情況,應該是時候了,直接飛馬搶出,與迴歸本陣的李應擦肩而過,手中天命戰戟直取粘罕胸膛。
粘罕此時坐下戰馬受傷,抖得厲害,他在馬背上身體不穩,郭錦又趁機襲來,這一戟他本來想用熟銅棍擋住,可惜他慢了一步,天命戰戟直接把他頭上的頭發連著頭皮削掉了一塊兒!
本來遊牧民族就是剃發的,他前額本就光禿禿的,現在更是血淋淋的。
遊牧民族這種前髡後辮的方式,便於騎射。束發額前的劉海會影響視線,在顛簸的馬背上,頭發一旦散開影響作戰。
而且在北方的草原上,頭發的保暖作用有限,冬季必須要帽子保暖,剃發方便帶帽子,遊牧民族都是頭戴獸皮帽保暖。
遊牧民族生活缺水,甚至長年喝奶補充水分,長年不洗澡。剃發有利於清潔,頭部受傷也容易清理,所以才有這剃發的習俗。
而此刻郭錦不禁傷了粘罕頭皮,斷了他的頭發,還把他頭上的頭盔給挑飛了,對於粘罕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不能忍受!
諸葛英雖然沒見過金人的戰鬥力能強到什麽樣子,但是連史進都是隻以身免的情況來看,這戰鬥力似乎還要遠超梁山泊。
要是梁山被粘住了,宋江和吳用能在後麵沒有什麽舉動嗎?
“如今,我等可用驕兵之計,先派遣一支偏師去對付那金兵,趁著他們贏了兩戰,士氣正勝,必然以為我中原無人,他們這些金人能縱橫無敵,所謂驕兵必敗,我等這支兵馬前去,務必與敵軍交戰要連戰連敗,至少要連輸三陣,每一次都留下些馬匹糧草等輜重麻痹敵軍,待到其警惕放鬆,追出清風寨、清風山,再截斷其歸路,將其包圍在其中,圍殲!”
諸葛英剛剛聽了蘇定的講述,他感覺這些金人的將領似乎一個個都是心高氣傲之輩,似乎有一種……“天朝上國”的感覺。
這“天朝上國”的優越感一般情況下都是中原正統王朝的專利,不管是東南西北哪裏的少數民族,都是當做蠻夷對待。
而金國呢?則是也一樣,不過相反的是他們認為自己才是所謂的“天朝上國”,而南方的宋朝是“南蠻子”。
這種自大是顯而易見的。
“金人腦子確實不是那麽活泛……”
狄泉心說來的要是那金兀術完顏宗弼,那這一招未必有用,對付粘罕這個有勇無謀的家夥還是夠用了!
實際上,金軍這邊也不是沒有聰明人,軍師哈迷蚩這個家夥也跟著來了,但是他並不在清風山地區,而是跟著二王喇罕在青州城內,是給不了粘罕出謀劃策的。
既然他不在,粘罕就跑不了了。
“好,既然如此,需派遣大將前往,唿延灼、董平、孫安、李應、郭錦便領兵馬前去與金軍交戰,務必要詐敗引出敵軍。”
狄泉下令後,五員將軍便領兵前往清風山地區與金軍交戰了。
金國前兩仗打得勝了,粘罕和張從龍也沒有離開駐地,還是一個字清風寨,一個在清風山守著,聽聞小番來報又有梁山軍馬殺來,粘罕叫張從龍守住清風山,自己則是帶領兵馬迎敵。
至於這五人裏麵,“雙鞭”唿延灼被分到了清風山去對付張從龍,其餘四個眼見著要和金軍開兵見仗,都不想上去第一個詐敗。
後來,郭錦提了個建議,“我說幾位,若是都不願意去,不如抽簽吧,抽到一的便第一個去,二便是第二個,如此推下去如何?”
“這主意好,全憑天意做主。”
“撲天雕”李應表示讚同,四個人就叫人寫了四個鬮放在茶碗裏麵拈鬮。
結果,那第一個出場的倒黴蛋就是“雙槍將”董平。
看到了這個結果,董平氣得嘴唇都紫了,“平日裏要做先鋒,總是爭他不到,誰想到今日這事卻占了先!”
“這正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栽柳柳成蔭啊!”
郭錦抽的是老四,興高采烈,多少有點幸災樂禍的嫌疑,孫安是第二,李應是第三。
董平極不情願的主動出馬去打這必須輸的一仗,盡管心裏頭憋悶,但是董平有氣啊,所以叫陣的時候也是氣勢十足,“這些北方的騷奴!膽敢來犯我中華!且看你董平老爺一槍一個,殺盡了你們!”
“且看我白槍進,紅槍出,刺你人心!白槍進,綠槍出,紮你苦膽!白槍進,黃槍出,捅你屎包!白槍出,我挑你腦漿點豆腐!”
董平這一通罵可是夠難聽的了,但是底下這些金兵大多數不懂漢語,聽了董平嗚了哇嗚了哇半天半個字都沒聽明白。
但是,粘罕是懂漢語的,聽了之後,不由得火冒三丈,舞熟銅棍就出馬要戰董平。
董平這家夥也是個火爆脾氣,外號“董一撞”,一見對方來勢洶洶,就差點忘了狄泉的囑咐,牙關一咬就要上前。
“咳咳!”
李應在一邊看出來了,立刻咳嗽了一聲提醒董平,董平這才反應過來,精神頭瞬間掉了一層,兩個腕子鬆鬆垮垮的抓住了手裏的槍,上去照著粘罕,像是後世老頭打太極拳一般一槍刺去。
這速度,再慢就慢成慢動作了!
“嘭!”
這個速度粘罕要是再反應不過來,那他可就真是廢物了,熟銅棍蕩開槍頭,粘罕立刻右手拿起流星錘,照著董平就砸。
按說董平的本事打他至少兩個粘罕是沒問題的,但是他得詐敗作假,可他這人還真不會作假,於是隻能拿起右手槍和流星錘一撞,裝作擋不住,把那支槍直接扔在了地上,撥馬返迴本陣。
“不是……還能打得再假點嗎這?”
“屠龍手”孫安不由得發出了感歎,他董平打得也太過敷衍了!
好在粘罕沒有看出來這一點,於是輪著流星錘在後麵就追董平,梁山兵馬見他追來,也是立時三刻後撤,丟了一部分糧草。
“哈哈,我就說這些中原南蠻都是些小白臉,哪裏如哈迷蚩說的那般可怕,日後滅了大遼,長驅直入南下,直取東京就是了!”
粘罕正想著,“屠龍手”孫安又跳了出來,攔住去路道,“呔!番奴!你還窮追不舍了!叫你見識厲害!”
“啊!”
粘罕經曆了幾次獲勝之後,已經完全把中原男子當廢物了,流星錘排頭打去,直取孫安,孫安舉雙劍夾住,雙手分分合合,砍出一陣火光來!
剛剛董平打得太敷衍了,孫安必須得打得逼真一點,否則就算是他粘罕腦子不好用,這也是能看出端了。
“這個漢子比剛才的厲害!”
出水才見兩腿泥,和孫安一交手,粘罕就感覺到雖然孫安那雙劍按理說是短兵器,上麵帶著的力道可是絲毫不比他的熟銅棍小啊,其人所表現出來的實力自然要比之前的董平更厲害。
“嘭!嘭!嘭!”
粘罕掄起熟銅棍照著孫安一頓猛砸,按說這幾十斤的熟銅棍那也是重兵器,粘罕的力量也不算小,但是孫安根本就巋然不動,這個等級的攻擊就沒打動他。
盡管如此,該敗陣詐敗還是得詐敗的,孫安硬抗了粘罕幾棍子之後,感覺戲目前已經做足了,就就勢往馬鞍上一趴,裝出來一副自己禁不住粘罕力量的樣子!
“這演的也沒比我好到哪裏去!”
董平在後麵暗自腹誹道。
“留下腦袋!”
粘罕還以為孫安不行了,掄起熟銅棍就往孫安的後心猛的搗來。
孫安知道這一下要是打中了可了不得!但是現在的距離,躲是躲不開了,隻能還手。
孫安左手劍向後,一個“迴風拂柳”,長劍“刷”一下就掃在了熟銅棍上,幾十斤的熟銅棍居然讓一柄長劍這一擊打得偏離了二寸,打了個空。
粘罕見狀,都愣了一下,孫安動作太快,使得他根本沒看清楚自己的熟銅棍是怎麽被打偏的。
“咦!這個蠻子會妖法!”
粘罕直接把原因歸結到了孫安會妖法上麵,反正古人一般弄不清楚事情,遇到各種現象都願意往神鬼上麵靠,金人也是一個樣的。
孫安才不理他粘罕,撥馬就走,孫安的劍法傳自當年蜀漢劉先主的“顧應法”,劉備留名青史的劍術,是戰場劍法中對於天賦要求最高的,也是少有適合用在馬戰的戰場劍法。
所謂顧應法,取“左顧右應”之意,是極難大成的雙持劍技。
後世扶桑有名宮本武藏者,學了劉備顧應法的幾分皮毛,曰“雙刀流”,便打遍扶桑製霸東瀛,一時無敵,但是這種雙手技術,早在中國就有了,難就難在左右手靈活度要一樣。
而正常人是右撇子或者左撇子,有利手非常靈活,另一隻手比較遲鈍,這種練習顧應法就不行。
孫安當年練習顧應法的時候可是沒少下功夫,先是把習慣使用的右手綁起來,把左手練到和右手比起來力道和靈活度分毫不差的時候,才能做得到心分二用,這就才算是入了門。
就好像是武俠小說裏麵的“左右互搏術”,左右互搏術本質是一心二用,使用者可以用兩隻手同時做不同的事情,要不是練習到了這種境界,孫安的左手劍也不可能有這麽大的威力。
孫安這邊後退,還不忘挑釁粘罕,見他說自己會妖法,就故意說,“那金國人,我攝了你的魂魄,你敢來追我嗎!”
粘罕一聽就火了,追上去就說是要把他孫安扒皮抽筋,就這麽又被帶著跑了二裏地,梁山士兵們再把戰馬丟下了一些。
粘罕敢上去發現梁山軍連戰馬都丟了,哈哈大笑,認為這幫人真是被自己給嚇破了膽。
而唯獨有粘罕的部將銅先文郎看出來了不對。
“大狼主,不對啊,按說他們逃跑,騎馬速讀不是更快,幹嗎丟棄戰馬呢?”
銅先文郎是清代長篇小說《說嶽全傳》中的人物,大金國大太子粘罕麾下的元帥,跟隨粘罕南下侵宋,兵發青龍山。嶽飛在青龍山八百破十萬,設下埋伏,大敗金兵。
當時粘罕和銅先文郎僥幸殺出重圍,在路口遇上吉青,銅先文郎想出金蟬脫殼之計,和粘罕換了衣服。吉青誤認為銅先文郎就是粘罕,結果將銅先文郎生擒活捉。嶽飛識破詭計,斥責吉青,將銅先文郎押往二路先鋒劉豫的大營。
沒想到劉豫有心叛國投敵,私自放走銅先文郎,和他一起投奔大金國,後來銅先文郎有參加了愛華山大戰。
這小子還算是有點腦子,還能夠看出來不對勁,但是粘罕此時已經明顯是上頭了,根本不管那麽多,一個勁的就是要追。
“呔!看槍!”
再追出去二裏地,就到了“撲天雕”李應該上去的時候了,李應抓起渾鐵點鋼槍衝出去和粘罕打在一起。
按說李應的本事也不俗,打起來那也是不含糊,飛刀出手,殺他粘罕如探囊取物,但此為了詐敗,飛刀幹脆就沒有用,單是用槍與之交戰。
即便如此,粘罕還沒能占得了三招兩式的便宜。
“嗨!”
粘罕見奈何不了李應,突然左手單提熟銅棍砸向了李應,右手抄起流星錘自下而上砸向李應又肋。
這前一棍子,引得了李應用渾鐵點鋼槍去格擋,現在又來了一流星錘,正是讓他李應沒有兵刃去擋住這一錘。
李應想當初還受過“鐵棒”欒廷玉的飛錘暗算,現在一看見類似的武器都有應激反應了,一個跟頭直接從馬背上翻了下去,讓他粘罕打了個空。
“招!”
李應眼看粘罕出手狠辣,存心給他點教訓,落地瞬間,手發飛刀,一刀正中粘罕坐下戰馬的左眼。
那馬瞬間就成了獨眼馬,疼得差點沒把粘罕從馬背上給摔下來,粘罕是好不容易才穩住了戰馬!
最後應該上陣的郭錦眼看著這個情況,應該是時候了,直接飛馬搶出,與迴歸本陣的李應擦肩而過,手中天命戰戟直取粘罕胸膛。
粘罕此時坐下戰馬受傷,抖得厲害,他在馬背上身體不穩,郭錦又趁機襲來,這一戟他本來想用熟銅棍擋住,可惜他慢了一步,天命戰戟直接把他頭上的頭發連著頭皮削掉了一塊兒!
本來遊牧民族就是剃發的,他前額本就光禿禿的,現在更是血淋淋的。
遊牧民族這種前髡後辮的方式,便於騎射。束發額前的劉海會影響視線,在顛簸的馬背上,頭發一旦散開影響作戰。
而且在北方的草原上,頭發的保暖作用有限,冬季必須要帽子保暖,剃發方便帶帽子,遊牧民族都是頭戴獸皮帽保暖。
遊牧民族生活缺水,甚至長年喝奶補充水分,長年不洗澡。剃發有利於清潔,頭部受傷也容易清理,所以才有這剃發的習俗。
而此刻郭錦不禁傷了粘罕頭皮,斷了他的頭發,還把他頭上的頭盔給挑飛了,對於粘罕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不能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