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那“拚命三郎”石秀流落江湖的時候曾遇見過那“錦豹子”楊林,有些交情,於是石秀便想著若能勸說他投降,勝似一把火燒死他。


    “我與那山上的楊林有些交情,莫不如我上山勸說他一番,如若不成,你再放火不遲!”


    石秀對著魏定國雖然這麽說,但魏定國心裏忐忑,畢竟石秀可就一個人孤身上山,縱然石秀武藝不俗,上山還有一千多官軍,萬一把石秀扣在山上當了人質,那就算是讓他魏定國放火他也不敢。


    在梁山之中,雖然狄泉為人公道,但親疏遠近之分還是有些多的,當初最早跟隨狄泉上梁山,還有極早加盟梁山的人,和狄泉關係都是比較近的,石秀雖然沒有最早跟隨狄泉,但是為了梁山行各種機密之事,跟著狄泉闖過東京,殿帥府掌摑高衙內,活擒朱勔,帶著柴進遠赴建康府,求醫問藥,這位頭領的功勞可是大得很,魏定國是遠遠不如的。


    “石秀兄弟,他們若是扣住你,你豈不深陷險地?”


    旁邊的“聖水將”單廷圭此刻也說出了魏定國的心聲。


    “放心,那楊林不是個愚笨的人,如今他孤軍被困在山上,斷不會玉石俱焚,我若一個時辰尚未迴來,你二人便可率軍攻山了!”


    見得這“拚命三郎”真是不要命了,魏定國和單廷圭也隻好依了他,於是石秀便是一個人,一把刀,到了這二龍山山腳關隘之下。


    “什麽人!再往前去,邊要放箭了!”


    二龍山上的官軍都是在備戰狀態下的,此刻見石秀來到,也是各種遠程武器對住了他,灰瓶炮子滾木擂石,要是一起下來,石秀非得成了肉餡不可。


    “休得放箭,我乃梁山使者,與你山上的首領相熟,特來見他的!”


    所謂“兩國交兵,不斬來使”,這些官軍倒還知道這些道理,於是便把石秀放上了山,奪了他的刀,帶著他去見楊林去了。


    石秀見狀,心中便想,看來這些官軍裏頭,也不是人人都願意拚死一戰,保不齊他們之中貪生怕死的也不在少數,自己一來勸降,他們一旦得知,軍心浮動,保不齊全都會逃到山下去,自己這倒是來對了。


    石秀還特意留意了一下,這二龍山上麵也沒有水源,結果發現,這二龍山雖說隻有一條路才能上山,但是山上是沒有水源的,而這一次明顯是吳用早有準備,在山上挖了蓄水池,並且在其中留了至少能夠扛得過一個月的用水。


    這種情況,這種山一被包圍就會缺水,最後不管怎麽樣,山上的人都會變成馬謖第二,隻不過他們現在有飲用水儲備,可能能挺的時間長一些而已。


    種種跡象表明,他們不投降就是個死,恐怕那“錦豹子”楊林自己也是知道的,明眼人是看得出來的。


    “楊林兄弟,久違了!”


    石秀見到了楊林的那一刻,還是非常禮貌的打招唿,他看著楊林的麵部表情,雖然楊林竭力的表現出一種輕鬆的感覺,但是楊林緊皺的眉頭還是把他給出賣了。


    “石秀兄弟,好久不見了,如今兩軍交戰,你不會是來這時候找我敘舊的吧?”


    “哈哈,兄弟說笑了,我來是救你的,如今你們官軍敗退,秦明退走 二龍山已經是孤山一座,你又能抗衡到幾時,不如歸順我梁山,也可做個頭領。”


    石秀推心置腹的勸說,還拿出來了自己的例子,“不瞞兄弟你說,當初我石秀也曾跟隨宋公明一段日子,後來才跟隨狄寨主,凡事不怕說,隻怕比,我卻是看出這二人的高下之別,兄弟可想聽聽?”


    石秀這個“拋磚引玉”的話術倒是吸引了“錦豹子”楊林的興趣,“石秀兄弟說說無妨。”


    “宋公明江湖上聲望頗高,扶危濟困,仗義疏財,頗有美名,但依我看來,這隻是俠之小者。”


    石秀這話引得楊林不解,楊林問道,“兄弟,這行俠仗義哪裏還分大小?扶危濟困,仗義疏財若不是俠義,那什麽才是俠義?”


    “非也非也,俠義當然有大小之分了,俠之小者,為友為鄰,俠之大者,乃是為國為民四個字。”


    石秀說到此時,不禁正色。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楊林也不是純粹的江湖草莽,一腦袋高粱花子,早些年的時候也是讀過書的,自然懂些道理,此刻聽得“為國為民”這四個字,隻覺得心中一震。


    “那……兄弟你說誰可擔得起俠之大者這四個字?”


    “狄寨主仗義疏財,扶危濟困這等俠之小者我便不提,狄寨主當年智取生辰綱後,把那不義之財贈予流民百姓,也不過是舉手之勞,他常說如今四方異族蠢蠢欲動,我輩男兒,隻有兩件事,一當保家衛國,二當改善民生,使得老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而今宋朝皇帝昏聵,奸臣為亂,南北揭竿而起,苛捐雜稅不斷,狄寨主承天意而順民心,此不是俠之大者,是什麽?”


    “狄寨主臥室之中他寫下四句話來,每日都要念一遍,乃是叫做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你說,這等胸懷,宋公明比得上嗎?”


    石秀說完,楊林也是垂首沉默了起來。


    他也跟隨了宋江這麽長時間,宋江大概是什麽樣的一個人,他也大誌明白。


    宋江經常說的是,“上報國家”,“做一番事業,封妻蔭子,不枉平生所學”。


    說白了,還是那“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一套,想著做官,也許宋江也不是不愛民,但是做官在他的心裏肯定是要大於愛民的,這一點很重要。


    如此,自然是不如狄泉的了。


    “楊林兄弟,你的本事如何,你自己清楚,便是負隅頑抗,到頭來不過又是一個馬謖而已。”


    石秀話都已經說到了這個份上,有沒有必要客氣了,而楊林則是滿臉愁容,他可不想為宋江盡忠把自己的命都給搭進去。


    但是,他當初跟著宋江和梁山人馬交戰的時候,曾經暗算過梁山的將領“醜郡馬”宣讚,暗地裏一槍差點把宣讚給戳死。


    他非常怕的是自己投降之後被秋後算賬穿小鞋,畢竟這樣的事情在曆史上不是沒有發生過。


    他記得小時候讀書的時候,讀到過一則後漢三國時的事情。


    當初曹操在宛城一炮害三賢,張繡這第一次投降曹操,因為曹操玩弄自己的嬸娘鄒氏,他忍不了,聽從謀士賈詡的建議,連夜偷襲曹操的營寨,致使曹操損失慘重,不光折損了典韋這員猛將,兒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也在這場戰役中掛了。


    一般來說,殺子之仇,不共戴天,曹操當然恨張繡。但誰也沒想到,過了兩年,也就是199年,張繡又第二次降曹。


    張繡也怕曹操會報複,起初說什麽也不願再降曹操,但架不住謀士賈詡在身邊鼓搗,說,你降吧,沒事,曹操不是小肚雞腸的人,他一定會善待於你。果然,張繡降了曹之後,一點事沒有。不光沒事,還深得曹操的重用。


    要說曹操這個人不簡單。張繡到了曹營後,曹操對他好得不得了,每每牽著張繡的手,一起參加宴會。不僅如此,曹操為打消張繡的顧慮,還和張繡結成了兒女親家,讓自己的兒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並封張繡為揚武將軍。


    200年,張繡隨曹操出兵官渡,張繡本來就是武將出身,確實不含糊,力戰有功,曹操把他升為破羌將軍。205年,張繡跟隨曹操在南皮擊破袁譚,再次增加食邑,一共2000戶。要知道,當時天下戶口劇減,十戶才留下一戶,將領中封邑沒有達到1000戶的,唯獨張繡受曹操如此厚待。


    但其實曹操是個很有城府的人,表麵上對張繡很客氣。可是他的兒子曹丕很年輕,就對張繡很不友好。曆史記載,有次宴飲,張繡敬曹丕美酒,曹丕看了一眼,發怒道:你殺死了我哥哥,為什麽還要坐在我的對麵?


    張繡嚇壞了,知道自己已是籠中鳥,於是自己了斷了自己。後來他的兒子張泉也因為參與謀反,被殺,而他自己這207年,張繡跟隨曹操去柳城征討烏桓,還沒有到達就死了,死因成謎。


    明眼人一看一想就會明白,隻怕張繡的死和那曹丕脫離不了關係。


    而楊林也不想自己落得一個和張繡那樣的下場。


    他楊林心有疑慮,也是流於表麵的,石秀也能看得出他心頭有顧慮,便問道,“楊林兄弟,你可是還有所顧慮嗎?”


    “這……實不相瞞,以往與梁山交戰之時,我曾重傷過你們軍中宣讚,隻怕我入梁山,狄寨主不許拿我給他報仇啊!”


    石秀聽了他楊林的顧慮,哈哈大笑,說他這完全是想多了。


    梁山泊裏麵,原本是官軍將領,或者是和梁山泊敵對勢力的人很多,不過最後都被梁山給兼容並包了,要是每一個都找後帳,恐怕梁山也不可能像今天一樣的興旺發達,像是現在在山下的頭領,“雙鞭”唿延灼,“雙槍將”董平,包括“聖水將”單廷圭,“神火將”魏定國,就都是朝廷將領。


    有了石秀這樣一說,楊林心中的疑慮倒是少了不少,現在想了一下,決心投降。


    石秀便叫他帶著二龍山上的兵馬丟棄了武器,隨即便下山去見狄泉。


    此時狄泉也剛剛到了二龍山下,楊林便下山投降,而李逵、鮑旭、項充、李袞四個人帶著五百團牌手圍在山下,要是石秀談判不成,就準備強行衝上去了。


    “小人楊林,見過狄寨主,情願歸降!”


    楊林見到狄泉就下拜請降,而狄泉則是臉色鐵青,非常的不好看。


    都是因為狄雷被宋軍暗中放炮給打傷了,狄泉現在才非常憤怒,第一句話開口就是問道,“適才你們宋軍陣上,到底是誰在放炮?”


    “這……是那‘險道神’鬱保四放炮。”


    楊林看著狄泉臉色鐵青,原本帥氣的臉都有點變形了,生怕觸怒了狄泉,更是小心翼翼的迴答著。


    “此人現在何處!”


    “死了,已經死了,剛剛撤退時被打死了……”


    楊林急忙迴答道。


    “是何人殺的?鐵牛,是你們?”


    狄泉還以為是殺人四人組殺了鬱保四,而“黑旋風”李逵實際上連鬱保四是誰都不知道,摸了摸腦袋,說了句,“不知道,不知道,殺的太多了,記不得有沒有這個人。”


    “不是,是被秦明打死的。”


    “啊?”


    狄泉吃了一驚,這“險道神”鬱保四和“霹靂火”秦明不應該是一夥的嗎!怎麽“霹靂火”秦明還把這“險道神”鬱保四給打死了。


    “秦明氣鬱保四開炮,壞了戰術,引得一眾好漢不要命似的攻來,故而一狼牙棒把他打死了,屍首還丟棄在山下。”


    “還自相殘殺了起來,算了,你既然歸降,便收留你,隻是你需要說出宋江兵力布置與動向。”


    這“險道神”鬱保四在《水滸傳》原著裏麵也就是一個壯漢,專門扛大旗的,沒有什麽大的本事,死了狄泉也真不可惜。


    “再往前走,便是那清風山和清風寨,那‘小李廣’花榮在清風寨和清風山守衛,若是秦明敗逃,定然是引著那戰車營到了清風寨去。”


    楊林直接把自己知道的全部說了出來。


    “還有什麽?”


    “此外,便是那宋江聯絡了海外一個海賊的頭子,叫什麽‘海閻王’,皮子煬的,想要聯合此人勢力與你們抗衡。”


    這個“海閻王”皮子煬狄泉倒不是很陌生,之前梁山泊水軍去取登州的時候,登州的官員就曾經請求這個海賊來打梁山,後來被許貫忠海岸借風,“神火將”魏定國火燒戰船,把他們這些海賊打得大敗而歸,直接逃迴了海上。


    沒想到,這個家夥被打跑了之後,居然還敢和梁山泊作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狄家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玄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玄嶽並收藏水滸之狄家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