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槍!”


    那嶽飛手中瀝泉神矛原本就是瀝泉山上神蛇所化作,此時使起來,真個如騰蛟起鳳,大蟒翻身,靈蛇出動,在那洪先的兩個眼睛之中,隻覺得他這條槍給抖出來了千萬個槍頭一般,鋪天蓋地戳向了自己。


    “娘啊!”


    那洪先原本就是草寇出身,有些膂力,頗為狠辣一個人,手中鋼叉也不算庸手,但如何比得過嶽飛的傳承?


    “噗噗!”


    但見那洪先雖把手中鋼叉揮舞得“嘩啦啦”直響動,在那裏擋住了嶽飛不少槍勢,但也是百密一疏,漏了兩處,叫嶽飛戳中了兩槍!


    那洪先左胸與左腿之上各中了嶽飛兩槍,好在嶽飛他這槍著看似密集,其實是障眼法路子,虛多實少,這兩槍雖然刺中了對方,但都是虛招,所以這兩槍傷口很淺,再加上那洪先身材高大,所以到不算重傷,猶自能夠防禦。


    而那些洪先手下盜賊則被那洪教頭帶領之下一擁而上廝殺起來,那洪教頭,本名洪信,與洪先是堂兄弟,當年在柴進莊上比棒被“豹子頭”林衝打翻,而他此時用的兵器,也是鋼叉,隻不過那洪先用的是三股托天叉,他用的是五股托天叉,這識數的人都知道,五比三多,所以五股托天叉要比三股托天叉重上不少,洪信也要比洪先厲害些。


    “看棍!”


    這邊是馬前張保掄起大鐵棍向洪信衝過去,後麵湯懷和張顯一個爛銀槍,一個鉤鐮槍,擋住重盜匪,後麵振威鏢局眾鏢師裏麵有沒中了藥麻翻了的,都拿起兵器也與之對戰,那邊種家小姐的家人護衛也有幾人拔出刀劍上去應戰,一時之間,打得是不亦樂乎。


    洪新見馬前張保手持鐵棍,鐵打的一樣大漢就這麽衝了過來,有些發怵,因為張保個大看著就威猛,洪信恐怕硬碰硬不是對手,就從後背上取下一把飛叉來,向著馬前張保打去。


    這平日裏常聽人說飛刀、飛鏢,少有飛叉的,但是這東西還是真實存在在戰場上的,比如水泊梁山上的好漢,“沒羽箭”張清的副將“中箭虎”丁得孫就善於使用飛叉。


    飛叉的式樣與普通的鐵叉大致都是相同的,但小數倍,其叉盤可用可不用,叉頭叉身均以鐵鑄。飛叉總長約九寸,叉頭占三分之一,通常以三股為多,中間一股突出如同槍頭,左右二股為半圓形抱於中股兩側,也有銳利之尖頭,且半圓形外側為薄刃,三股相合,近似圓形,近叉頭處的叉柄較細,愈後愈粗,長約六寸,全叉重量約在一至二斤。每九叉為一聯,用軟皮插袋盛之,斜縛於肩後。


    飛叉的練法與脫手鏢、飛蝗石等不同,練時以手握叉柄的最細處,一把統握,虎口向柄之後端,腕之外側貼近叉身,以小臂與腕之力發出。發叉之前,宜高舉於頭上,猛力向後一挫,順勢向前撐去,手掌一鬆,叉即飛出,此為正射。


    若以手握叉,反掌向上,虎口向後,臂先向外宕, 然後屈肘逼迴,使叉從旁側射出,即為側射,若以手握叉,反掌向下,而將臂宕向內側,然後向原方向射出,此為撇射。若以手握叉,虎口向前,叉頭向後,先向前一送,然後將叉從肩上或肋際向後射出,則為反射。


    比起其他的暗器,飛叉相對來說,重量更大,體積更大,也就隻有流星錘能夠超過它了,並不難練習。


    飛叉之靶以木為之,練習者立於離木靶一丈處,發叉射之,先練正射,距離由近而遠,以百步為率。


    而靶則由大漸小,待正射練得精純後,再練側射。側射時以不握叉之肩向靶側立,以正射練法習之。純熟之後再練撇射。撇射時人亦側立,但以執叉手之肩向靶。


    至於反射,則須背 靶而立,扭身覬視目標而發叉。如此按步循序練習,如有兩年苦功,其技即可觀矣。


    馬前張保從來沒見過這等暗器,當時掄起大棍半空中打落那支飛叉,而那洪信此時則是又發了一支飛叉直衝張保麵門而來,張保急忙去擋時,那洪信則挺五股托天叉兇猛殺來,照著那馬前張保小腹就刺!


    張保剛剛擋住了第二支飛刀,卻沒法子去擋那五股托天叉,於是張保隻得踢起腳來,來了個外擺腿把那根鋼叉踢偏開。


    但洪信則是便刺為拍,把那五股托天叉重重的拍在了馬前張保腰上。


    這五股托天叉也是沉重兵器,拍了一下也是疼得馬前張保呲牙咧嘴,好在他筋骨強勁,身子硬實,因而未曾受重傷,拚著傷勢,把手裏大棍砸向洪新,正是個兩敗俱傷的打法。


    洪信急忙躲閃,而張保受了傷,身體行動不便,追不上去。


    這時那餘寰藥勁上去,已經實在抱歉,再加上這盜賊數量足有幾百人,當真是擋不住了,嶽飛與鏢局眾人就被圍在垓心,真個是動彈不得。


    就在此時,但見這條大路上遠遠的來了一隊人馬,當先有三二十匹馬,都帶了弓箭旗槍,駕了鷹雕,牽著獵狗,看著就像是圍獵的獵人一般,向這邊而來。


    為首的兩個中年人,三十多歲,穿著頗為華貴,錦衣貂裘,軍馬彎弓,一看就是身份不俗的人。


    左首這個,麵色淡金,身長腰細,手臂細長,頗有些猿臂善射的感覺。


    右手這個,身高頂丈,渾如羅漢,恰似金剛,黑黝黝的麵皮,端坐馬上,這馬都顯得小了。


    “兄弟,前麵怎麽有人廝殺?”


    那黑臉大漢聽得前方廝殺,看見了慘烈景象,不由得發問。


    那金臉的漢子看著前方,見那些匪徒大部分黑衣蒙麵,便知曉不是好人,當下說道,“怕是強人剪徑吧!”


    這二人正說時,猛地看見了那邊振威鏢局的鏢旗,這兩人全都認得,吃了一驚,異口同聲道,“這是振威鏢局的鏢車,原來是他們遭了匪徒,前往救應則個!”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休得傷人性命!”


    那黑臉大漢從一旁接過一條比胳膊還要粗的青銅大棍,直接就打馬衝了過去。


    這跟大棍粗細不亞於那大象的鼻子,真是得有百十斤重!


    而後麵的金臉男子說了聲,“兵器”,後麵的家人就給他扛了過來一支湛金虎頭槍來!


    別看這是一杆槍,可是這槍杆的粗細可是和那根青銅大棍差不了多少的!


    這槍,估計和當年西楚霸王的槍有一拚,那槍頭就是一個三棱錐,都不用開刃,光是砸都能砸死人!


    “呔!蟊賊見了本王!還不退散!”


    那金臉的喊了一聲,也衝了上去。


    要說這兩個人,與楊家將有些淵源。


    想當初宋徽宗初年之時,楊滿堂進京探親時救助了芷蘭公主,結識了蕭玉姣。而蕭玉姣雙胞胎的姐姐蕭月姣處處禍害太後、公主,陷害楊滿堂。而楊滿堂卻一直認為是蕭玉姣變壞了,隻到蕭玉姣救了他命,還幫助他大勝遼軍,他才知道真相,最終楊滿堂與蕭玉姣結婚,佘太君病終。


    其實蕭玉嬌的父親蕭靖輝是遼國皇族中人,麵對腐朽無能的朝廷,他們也是無奈出走遼國的,此時有了楊滿堂與蕭月嬌的相助,他們便退軍隱退在山林之中了,雁門關之圍被解,宋徽宗想留下楊滿堂在朝中任職,由於蔡京等人的阻攔,也讓忠心報國的楊滿堂心灰意冷,與他一起抗遼的高家將高縝與鄭家將鄭順這些相繼辭官,楊滿堂帶著妻子蕭玉嬌歸隱西寧而去。


    而此時楊滿堂英年早逝,已經去世多年,但是這高縝和鄭順還活著,正是這兩人。


    黑臉的,叫鄭順,想當年跟隨楊滿堂抗遼,武科場與許貫忠大戰過,輸給了許貫忠的,世襲汝南王。


    汝南王鄭恩,也是宋朝赫赫有名的將門,鄭家將嗎。


    鄭家與楊家、唿家、高家都是宋朝的四大家族,鄭家將的鄭恩從一位平民出身曆盡千辛成為了一位王爺,力大粗獷的鄭恩也有些張飛的影子。勇救趙匡胤、山神廟除怪、三打陶三春的故事也讓他成為了鄭家將一代傳奇英雄。


    鄭恩,字子明,據說是宋朝開國大將。他與柴榮、趙匡胤結為兄弟,排老三,柴榮、趙匡胤先後當了皇帝,鄭恩則先後為兩人臣子,此人為人莽撞,不懂禮數,被封為開國王爺後,也跟隨趙匡胤南征北戰,屢立戰功,但有一次衝撞了趙匡胤,他以為趙匡胤還是他的好二哥,可惜君臣有別,鄭恩被趙匡胤處斬。


    鄭恩有妻子陶三春,從小隨父學兵法、習騎射,精通十八般武藝,善使一對‘齊眉棒’,無人能敵。還是趙匡胤撮合的兩人,陶三春號稱天下第一女將,不僅鄭恩打不過他,連高家將高懷德、高懷亮也被他打服。後來,陶三春掛帥,收劉三定,破南唐,解壽州之困,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鄭家的棍法就是她傳下來的。


    鄭恩這一死,自然有人向王妃陶三春報信,陶三春得知丈夫死的這麽慘,氣的她怒氣衝天,她帶領兒子鄭印,汝南王府全部家人五百多人拿著兵器要找趙匡胤算賬,有些同情鄭恩的老百姓也跟來了,這下隊伍足有一千五百多人,逼宮見仗。


    陶三春死了丈夫,趙匡胤也非常愧疚自己錯殺鄭恩,陶三春向皇上提出三個條件,要他答應給鄭恩平凡,也不能說過分。


    趙匡胤經過深思熟慮,同意了三個條件,他出宮麵見陶三春母子道歉,另外賜給鄭恩之子鄭印一柄黑虎銅錘,讓他上殿管君,下殿管臣,上管君王不正,下管臣子不忠義哪個犯法,打死勿論。陶三春可以搬進紫禁城,住進壽康宮,賜陶三春龍泉寶劍,封為六宮都檢點之職,凡遇內庭有作奸犯科之事,陶王妃有權處理。


    鄭恩的兒子叫鄭印,不僅沒報殺父之仇,還在打南唐時救了趙匡胤,堪稱忠臣。


    因為他的師傅是陳摶老祖,想當年他與趙匡胤下棋贏華山,後來嶽飛降生之時又是他前往,大水裏護住了嶽飛母子。


    此人是大宋保護神,一直教徒弟鄭印忘記仇恨,報效國家。在趙匡胤下南唐被困壽州時,派徒弟鄭印闖連營進城見主,再攜帶趙匡胤的書信闖重圍去汴梁搬來救兵,解了壽州之圍。後來鄭印襲承王爵汝南王。


    鄭家將第三代鄭印之子鄭世雄,襲承了汝南王,武功不強,也沒有陶三春那樣的統兵能力,所以表現平平,沒有立過什麽太大的功勞,隻是在武科場當過監考官。


    至於後來的鄭家將,如鄭順等人,已淪為唿家將、楊家將的陪襯,隻是有出場,但表現平平,不過也因此鄭家將卻是最安穩的家族,一直能夠世襲汝南王。


    鄭順當年也跟隨過楊滿堂抗遼,戰功不少,但是名氣不響亮,直到南宋初說嶽時期才出現一個武力出眾的鄭家後人,此人名叫鄭懷,《說嶽全傳》的人物,汝南王鄭恩的後代,正是鄭順之子,善使一條碗口粗細的鐵棍,武藝高強,也是鄭家將最強者,有不下楊再興的實力 牛皋三兩下就被他活捉,和東正王張光遠之後張奎打成平手,三人大戰南宋第一槍高寵十幾迴合,雖然高寵有放水嫌疑,但也十分厲害。


    這幾人後一起加入嶽家軍,高宗下旨令其承襲汝南王爵位,洞庭湖湖平楊幺,大破五方陣,鄭懷隨張憲攻打木陣,一棍打死了主將周倫,朱仙鎮大破金龍陣,鄭懷是前部衝陣的先鋒之一。


    嶽飛被害,朱仙鎮散將,鄭懷迴家,鬱鬱而終,有個兒子叫鄭世寶,後來隨嶽雷掃北,人稱“神彈子”,擅長彈丸之技,百發百中,曾助歐陽從善打戚繼祖。


    不過,現在鄭順還是鄭家將的唯一傳人,兒子鄭懷現在還隻有十歲出頭,還比嶽飛小上不少。


    至於這金臉的,正是開平王高懷德之後高縝,世襲開平王,當年武科場也敗給了許貫忠,跟隨楊滿堂抗遼。


    高家將始於白馬銀槍高思繼,高思繼是五代十國第一名槍,他的孫子開平王高懷德和高懷亮亦成為了北宋開國的英雄。


    高家槍傳到高縝手上時,還有著高家槍昔日的雄風,當年即便是楊滿堂在他手上都沒好果子吃,要不是因為楊家槍托於高家槍,楊滿堂找出了破綻,根本打不過他。


    許貫忠和他武科場對決,要不是許貫忠動腦子用身法對付高縝先廢了他的戰馬,都打不過他。


    高縝也是一名將,當年跟隨楊滿堂抗遼,戰功最高,無奈朝中奸臣當道,耿直的他一直被奸黨排擠,不得重用,空有一腔報國熱血,卻無處施展,守著一個開平王爵位,也沒有用武之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狄家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玄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玄嶽並收藏水滸之狄家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