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雙斧將”孟邦傑與“鐵塔”焦德亮在那老者家中下榻,烤火吃飯不表,單說梁山大隊人馬,水軍行進速速要比那步軍更快,八位水軍頭領帶著船隻已然順著河水先到了海上,研究著如何斷了登州城與那“海閻王”皮子煬的來往。


    花普方的計謀是在登州城入海口船隻入港之處沉船,堵塞港口,讓海盜船直接開不進來,讓他們的船隻受阻,仿效“病尉遲”孫立上一次擊敗“海閻王”皮子煬的戰法。


    這種沉船堵塞的方法在曆史上被廣為應用,水麵下麵全是沉船,你大船開過來船底就會被卡住,除非遇見那種難得一遇的大海潮,要不然你就會擱淺在那裏。


    這種戰法用的最出名的人,當屬“中興四將”裏麵那韓世忠。


    宋建炎四年,韓世忠率南宋水師截擊北歸的金軍完顏宗弼,雙方在鎮江江麵上展開激戰,因宋軍海船體積龐大,往往是金船的數倍,因此在水戰中占據上風,將金軍漸漸趕至南岸死水港黃天蕩。


    當時和嶽武穆堪稱金軍克星的韓世忠,論實力比“中興四將”裏麵的那兩個強多了,他用沉船堵塞運河,並且預料到金兀術必走鎮江,遂先敵搶占金山焦山有利地形,堵塞運河入江口,並封鎖沿江各渡口,切斷金軍退路,當時大戰發生在鎮江一帶,韓世忠在觀察地形之後果斷要求將士們將入江口的位置封鎖,並且用很多已經破舊不堪的船隻將整個入江口徹底鎖死。


    然後宋軍水師堵住黃天蕩出口,如果金軍輕舟突圍,則用海船兩路夾擊,雙方接近時宋軍士卒拋出鐵鉤將其拖翻,就這樣導致金軍被圍將近一個月,後重金收買當地鄉民,得知附近有老灌河故道可通長江,於是連夜開掘,又迴到長江江麵上,可水戰依然不是宋軍對手,但是連夜撤走,金兀術死裏逃生,後來又卷土重來,真是老天爺不亡他。


    但是用這種方法,就必定要大量的大型船隻來沉入港口,才能夠產生阻塞航道的效果,隻是沉下去一兩隻船是沒有用的,於事無補。


    但是現在他們手頭上沒有那麽多的船,總不能把自己的戰船全給沉下去吧?


    對於這個問題,“赤須龍”費保的想法是盡顯水賊本色的,他建議攔住水道,把登州城的來往船隻有一艘船截取一艘船,然後給沉了,玩沒本錢的買賣。


    按說在這時候,這種做法是最優選擇,但是其餘人心裏麵不太讚成這種做法,因為狄泉已經頒發了軍紀,那就是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為首的諸條紀律,其中除了七禁令五十四斬外,關於擅取民財的懲罰之中也有三個斬字。


    要是真這麽幹,他們八個迴去可就都夠掉腦袋的了,狄泉向來是賞罰分明的,這一點他們非常清楚。


    他們可不想成為梁山自新軍規頒布以來的第一波試驗品……


    “要是沒有戰船可以沉,我看不如叫軍士去多砍伐些樹木,尋些石塊,一樣可以阻塞航道。”


    這時是“九頭蛟”楊虎想出來了這麽一個比較湊合的辦法,算是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樣阻塞住了港口之後,他們的防禦就建立在灘塗之上,這次狄泉特意叫“轟天雷”淩振調了四門大炮給他們。


    狄泉深知,現在的人雖然已經掌握了火器,但是還沒有把火器大規模的應用在海戰之上,就算是朝廷有,這些海盜也是不會有的,所以這四門大炮的作用可謂是很大的。


    宋朝用火器水戰,第一次是在紹興二十三年,宋金在唐島爆發海戰,宋軍在人類海戰上第一次使用火藥武器,“寶亟命火箭環射。箭所中,煙焰旋起,延燒數百艘”,最終大破金軍。


    同年十月,金主完顏亮率大軍南侵,與宋軍在長江上爆發激烈水戰,宋將虞允文指揮宋軍向金軍施放霹靂炮,敵船多有被焚毀者,經過兩日苦戰大敗金軍,金主完顏亮不肯退兵,最終為部屬所殺。


    但是,雖然有火器的參與,在這個時代,還是冷兵器時代,冷兵器時期的海戰在十七世紀之前,全世界海戰戰術都差不多,因為大家基本上還都是冷兵器時代,大多都是在離遠了的時候,先用弓弩、標槍等遠程投射武器殺傷敵方艦上人員,雙方相碰的時候運用各種手段,比如希臘願意在船頭所安裝的尖頭撞角,用以撞擊敵艦,反正是在船隻對撞的時候,要是能撞壞就撞壞,撞不壞就跳上敵艦展開近戰,殺光敵人,直到最後俘虜敵艦。


    除此之外,中國古代水師還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戰術,即派水性好的士兵下水鑿沉敵艦,後世藏於北京故宮的戰國“宴樂漁獵攻戰紋銅壺”上,就描繪有士兵在水中互相攻殺的場景。


    這種水戰戰法對於梁山水軍就是更不陌生了,原著裏八大水軍頭領大敗高太尉的時候就是用這招把高俅的大船全部給鑿沉在了湖裏。


    另外的一種水戰戰法,就當屬火攻了,無論是漢末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還是元末明初的鄱陽湖水戰,都是火攻為主,而同時代在水戰中將火攻戰術發揮到極致的,就隻有中國人了,甚至明末國姓爺鄭成功對付荷蘭人還用過火攻的戰術。


    而現在梁山水軍的目的很簡單,就是逼迫海盜下船近戰,所以在船上的比拚暫時還不需要。


    但是也難以保證這些海盜會不會自己有辦法解除困境,萬一他們把船開進了內河,梁山軍就要處於不利地位了。


    一來,海盜所用的船那都是海船,久經風浪,比一般的內陸船隻要更加結實得多。


    二來,海盜船的大小也要比梁山的戰船要大,梁山雖然有八百裏水泊,但是現在還沒有製造大船的實力,縱然花普方的造船技術高明,但是現有條件是改變不了的,狄泉還無法提供製造大船的材料和足夠的工匠給他。


    但是,梁山軍的大船勝在裝備精良,首先是配備火器,再者就是配備了“土質炸彈”,由“轟天雷”淩振所製造的一批類似於土地雷一樣的“西瓜炮”,帶著印信,點燃了就爆炸,可以用以投擲。


    雖然狄泉知道,在明代有種類繁多的水戰火器,除了火槍、火炮之外,還有各種火箭、爆炸性火器等等,甚至明代有一種能沉在水底的原始觸發性水雷,叫做“混江龍”,還有一種漂雷,叫做“水底龍王炮”,但是狄泉知道這種東西卻不知道具體的製作方法,隻能給給“轟天雷”淩振提供一個具體的概念和方向,但是到底怎麽才能把這東西給製造出來,那還得是看“轟天雷”淩振的。


    也是因為狄泉給了“轟天雷”淩振這麽多的靈感,所以他除了這一次隨狄泉出征之外,其餘的時間那都是在自己的火藥作坊裏麵實驗。


    按照林娘子的說法,淩振在後山的火藥作坊時不時就會像打雷一樣炸掉,讓她們這些家屬和女眷都要犯心髒病了,她老爹張教頭歲數大了睡覺輕 不堪其擾,已經搬到了水泊邊上鴨嘴灘小寨睡了,說是聽水聲也比被夢裏嚇死要強。


    除此之外,梁山軍的軍船還有一種不同尋常的器具。


    想當初隋軍在統一戰爭中曾使用過一種叫做“五牙”戰艦,這種戰艦一共裝備六具拍竿。


    隋軍在荊門附近與陳朝水軍遭遇時候,用拍竿一連拍碎了十幾艘陳軍戰艦,後來在攻打沔州的戰役中,時逢暴雨河水暴漲,隋軍戰艦可以直接開到城牆邊,當時隋軍統帥下令用拍竿擊打城頭守軍,很快就順利的攻克了沔州。


    那麽這拍杆是個什麽東西呢?


    其設,拍杆是計思路,起源於民間從事農業生產過程的桔槔,是從一種運用杠杆原理的汲水機械上來的。


    其基本結構就是在支柱上安裝一根橫竿,前端聯係水桶,尾端縛係墜石,用杠杆原理,使用時隻需牽拉桶繩汲水,然後鬆手讓竿尾憑墜石重力下落,隨後再抬起竿首,便將水桶提升出井。


    至於拍杆的軍事化改造則是反向使用,即將橫竿縛係墜石的一端伸向敵方城池,另一端保留聯係繩索供士兵操縱,最終通過牽索壓下尾端,讓裝有巨石的首翹起,然後放鬆繩索砸向牆體,還可以攻擊敵船。


    那竿大概是t字形的,威力極大的同時這樣的拍竿卻也有很大的問題,例如拍竿的支點過高,巨石的落差有限,打擊力不大,當鬆開轆轤上的纜繩時,如打不到敵船,很可能打到自己,搖轆轤的力矩過大,操作十分費力,拍竿尾端活動幅度過大,戰船難以容納等。


    但是這個問題被狄泉給解決了,當初花普方和他提議製造拍杆的時候,狄泉就想起來自己看《武經總要》和《宋史》的時候,記得到了宋朝時期,洞庭湖的鍾相、楊幺叛軍以水軍稱雄,他們當時又對拍竿進行改造,在拍竿底部裝上轉軸,這樣就可以隨意改變拍擊方向,靈活性大大增加。


    這種裝備新式拍竿的“車船”十分厲害,哪怕是嶽飛嶽武穆被派來平定叛亂時候也不敢與其正麵交鋒,最後用計方才平定。


    真要是硬碰硬,梁山水軍除了船不夠大,不夠結實以外,其他的地方還真不遜色於那些海盜。


    原本狄泉還想在船上安裝拋石機來著,但是後來被花普方給否決了,原因就是早期的拋石機效率不高,宋代的拋石機往往需要借助操作者的手拉驅動,效率低下,陸戰當中,拋石機主要用來攻城守城,攻城時,拋石機麵對的目標是靜止不動的城牆,守城時,拋石機麵對的目標是成群的敵方步兵。


    打擊這樣的目標,對於準確性的要求不高,但是水戰中,戰船是能夠活動的,而且相對來說目標較小,拋石機很難擊中,因此威力就發揮不出來了,所以,安放一兩台部拋石機的空間,遠不如換取四至六台拍杆劃算,拍杆可以說是把用於遠距離作戰的拋石機改裝成了近戰武器。


    而且,花普方安裝拍杆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因為宋軍的製式戰船普遍比較矮小,雖然他家人發明出來了那麽多的大型戰船,但是都不屬於宋軍的常備戰船係列,而裝備了拍杆的戰船,在麵對低矮的宋朝海船時能夠大發神威,是可以專門克製宋朝戰船的,他的目的也就是在此。


    在確定了打法之後,八位水軍頭領各司其職就開幹了,作為第一支來到了登州城下的梁山軍隊,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對於城內的威懾力可是極強的,登州城四門禁閉,連水門的千斤閘都放下了,不許出入。


    而梁山水軍也在內河上完了一手“鐵鎖橫江”,他們來此之前特意在梁山上叫鐵匠總管“金錢豹子”湯隆給他們打造了些加長加粗的鐵鏈,以求攔截行船。


    這一招的創始鼻祖是在三國後期,吳國將領吳彥,看見長江上遊有小木頭漂下來,估計晉軍在上遊造船來攻打吳國,所以在長江上鐵索橫江,以防上遊的晉軍順流而下打過來。


    後來近代太平天國和曾國藩的湘軍進行水戰的時候也進行過鐵鎖橫江的手法。


    這一招雖然攔截敵船非常有用,但是想要破掉也很難,可以火燒用火攻,也可以刀砍斧剁,水滴石穿,繩鋸木斷,想把鐵鎖弄斷也不是什麽太困難的事情。


    但是,來登州城的大多數都是民船和商船,一般來說是沒有那麽強大是血性的,他們並不會冒著船毀人亡的風險去冒死衝擊橫江鐵索。


    於是乎,在航路上“清皆閉戶”的戰略方針已經是達成了,梁山水軍砍伐了大量木石堵塞了河道,現在就是等待“海閻王”皮子煬那一群海盜前來,和梁山水軍一決雌雄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狄家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玄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玄嶽並收藏水滸之狄家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