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昌府,按說兵馬是與東平府相仿的,但是狄泉對於東昌府還是極其重視的。
除了其兵馬督監“沒羽箭”張清是狄泉想要極力拉攏的對象之外,還因為當地的太守。
在《水滸傳》原著裏麵,基本上水泊梁山去攻打州府,即便是到了哪個州府,當地的州府官員都活不了。
但是,東昌府的太守就是一個例外,梁山好漢因為他平日裏為官清廉,把他給放了,沒殺。
雖然是一句輕飄飄的話,但是也足矣證明這位東昌府的太守確實不錯,但凡是貪官汙吏,那是在梁山手下活不成的,足以證明此人是個好官!
這樣的人,正是狄泉現在最缺少的,如果能夠讓他投降狄泉,也許還能多一個治理方麵的人才,也能兵不血刃的拿下東昌府。
“寨主,那東昌府虛實我已探明,那東昌府太守名叫黃曆,素來清廉自守,愛民如子,滿城百姓敬他如同親生父母一般,如今張清失陷,東昌府守軍隻剩三千,旦夕可破。”
前去打聽東昌府消息的“活閃婆”王定六把自己探明的情況一五一十的告知狄泉。
“好官啊!著實不易!”
狄泉可是知道,在北宋末年徽宗年間這個烏煙瘴氣,十官九貪的年代,有東昌府太守黃曆這樣的一個清官,那可得太難得了!
這年頭,你要是不貪,你在官場上都混不下去。
“寨主,既然東昌府兵馬稀少,也無將可派,那便不需寨主親往,我率兵前去拿下東昌府如何?”
“千鈞槍”唿延啟鵬現在是狄泉身邊的最後一個大將,按說他是唿家將傳人,本事不比他那個兄弟“雙鞭”唿延灼差,再加上他還當過禦營軍官,帶兵打仗的本事也有,按說攻打這樣一座城池,還是綽綽有餘的。
但是,狄泉明白,想要收取東昌府太守黃曆的心,可不能來硬的。
這位黃太守在東昌府振興教育,在當地士林裏麵很有地位,如果能夠取得他的支持,也就獲得了當地的士子之心。
自古以來,打天下靠的的兵多將廣,將帥勇猛,可不管你是怎麽打下來的天下,如果沒有取得士子之心,都是虛的,不會長久。
而在宋朝這麽一個文人處於天堂的時代,狄泉想和宋朝搶士子之心,那也很困難。
狄泉記得看前世電視劇裏麵的一句話,說是:“人心當中最重要的是士子之心,一顆俗人心,三鬥米即可得;而一顆士子之心,就是用金銀財寶也難以取得。”
何為士子之心?文人古時稱“儒生”或“士人”,是當今我國對古代知識分子的統稱。
士子之心,即為“誌”。
上麵一個“士”,指讀書人,下麵一個“心”,合起來即為“誌”。
古今多少讀書人,皆以天下為己任,因其誌大,而熬得住寒窗苦讀,經受得起大起大落,品行高潔,矢誌不渝,士子之心就是拳拳愛國心,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責任感。
雖然說讀書人裏麵的敗類不少,但是能夠獲得士子之心,就有了天下俊才,打江山可以坐在馬背上,坐江山還能坐在馬背上嗎?
狄泉拿下這幾個州府之後,緊接著就是要招兵,屯墾,招賢納士,治民理政,他的能力不在這上麵,就需要相應的人才來幫助。
現在梁山上能有這個能力的,許貫忠算一個,但是他身為梁山的大軍師,負責各個方麵,沒有餘力處理這些了。
另外就是“神機軍師”朱武,但考慮到之後朝廷必然會率領大軍來攻打梁山與這幾個州府,他估計也沒功夫閑著,還是需要在混世上出謀劃策。
張叔夜已經上任濟州,新來的那個李若冰在梁山現在分管梁山事務,文臣人才還是極度缺乏的。
“唿延大哥,非是我不信任你,隻是我等攻破東昌府,最多得到一座城池,我要的可不隻是一座城池,好有士子之心啊!”
狄泉感歎道。
“那,不打?”
唿延啟鵬有些不敢置信的問道。
“打還是要打的,就看是怎麽打了,我們要恩威並施,不能對東昌府守軍過多殺戮,也要讓那黃曆看到我們的實力,告訴他,我不打他不是我不能打,而是我不想打他,或者說是我想要他加入梁山!”
正在此刻,外麵通報說許貫忠率兵得勝歸來,狄泉便出外相迎。
“哈哈哈,先生出馬,必然大獲全勝!”
狄泉見旁邊還綁著兩個人,便詢問這兩個人是誰。
“寨主,這是淩州領兵二將,一個是‘聖水將’單廷圭,一個是‘神火將’魏定國,我把他們帶迴來,聽寨主發落。”
許貫忠一邊說,一邊讓人把單廷圭和魏定國推了上來。
“放開我!你們這群草寇!”
“神火將”魏定國大吼大叫,狄泉則是走上前去,盯住了魏定國。
“看我做甚?”
魏定國有些詫異。
“我隻是在想,你有什麽本事,能讓我不殺你,任用你。”
魏定國哈哈大笑,“蟊賊!爺爺豈會投降與你,你癡心妄想,一群用奸計的蟊賊,我豈會服你?”
“呸,大丈夫鬥智不鬥力,就算是真動起手來,誰又會怕了你?”
旁邊了“九紋龍”史進聽了魏定國的話,立刻反駁了起來。
“你這童蒙小輩,有何資格說話?若放了我,必然殺你!”
魏定國氣得咬牙切齒。
相比喋喋不休的魏定國,單廷圭這個“聖水將”則是一言不發,他比魏定國有腦子,他可是知道,人家許貫忠不費吹灰之力就把他們生擒活捉,那是有經天緯地之才的。
就說活捉他們哥倆的那場水攻,他單廷圭自號“聖水將”,但決計沒有許貫忠用水攻那麽厲害!
論本事,他們兩個不夠看啊!
“你覺得真刀真槍,你便能取勝了?”
狄泉問魏定國道。
“真刀真槍的,敗了也服了!”
魏定國煮熟的鴨子嘴硬。
“好,那我就與你打個賭,就賭你真刀真槍論武藝,也不是我許先生的對手!”
狄泉將計就計道。
“賭?好!我輸了,腦袋給你!”
魏定國當場就答應了。
“要你腦袋幹什麽?做夜壺嗎?你要是輸了,就得就此跟隨我,鞍前馬後,不許有二心!”
狄泉奸笑道。
“好!你快備好棺材吧!”
魏定國說道。
“要棺材做什麽?”
狄泉沒聽明白。
“給他這個小白臉下葬用!”
魏定國被解開了繩子,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好像此戰必勝。
結果梁山這邊,狄泉看許貫忠,許貫忠看史進,史進又看唿延啟鵬,最後一發笑了起來。
“你們笑什麽?”
魏定國看著他們齊聲大笑,不由得發問。
“沒,沒什麽,你自己去挑兵器去吧!”
狄泉強忍笑意說道。
而那“聖水將”單廷圭則是看得明白,這許貫忠的武力值,隻怕遠比魏定國想象的要高上不知道多少倍啊!
否則,人家也不可能這麽有恃無恐啊!
魏定國拿起一口赤銅刀,而許貫忠則是隨隨便便找了一口劍來。
“我這赤銅刀勢大力沉,那書生,你可不要送死啊!”
魏定國看著許貫忠手裏的那柄佩劍,輕飄飄的,如何擋得住他的大刀啊?
“劍者,百刃之君也,要知兵器為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啊,請賜教吧!”
許貫忠持劍而立,一派大家風範。
“哼,自己找死,怪不得我了!”
魏定國見狀,一個箭步上前,揮舞大刀直劈而去,仿佛第一刀就要把他許貫忠劈成兩半。
而許貫忠手中的劍,則是不緊不慢,往上一指,劍尖正對準了魏定國的手腕。
狄泉當場就看出來了,許貫忠的劍法和後世武當派的“追形截脈”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先截取對方的弱點,或為關節,或為先鋒手,敵人就算是想以傷換傷,也會先一步受傷。
魏定國看在眼裏,立刻收刀,便劈為砍,來了個“攔腰斬玉帶”,橫掃一刀。
而許貫忠則是一個盤臥,雙腿一矮,盤腿坐在了地上,手臂抖長持劍,劍尖劃著刀杆,直向魏定國的雙手而去。
這一下不可謂不厲害,魏定國立刻鬆開手裏的赤銅刀,道理很簡單,要是他不鬆手,他那兩隻手掌上的十個指頭可就無一幸免,全都要被削掉了!
“當啷!”一聲,赤銅刀落地,勝負已分。
“神火將”魏定國直接跪倒在了地上,他不敢相信啊,麵對一個白麵書生,自己兩招就敗了!
真是死的心都有啊!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下當年曾赴京應試武舉,一舉奪魁,隻是奸臣不用,隻得迴鄉歸隱,天下間勝過我之人也不在凡幾,大丈夫言而有信,你莫要食言。”
許貫忠話音落下,魏定國一臉的惶恐,誰能想到眼前這個書生一樣的文人當年竟然奪取過武狀元啊?
“願賭服輸!”
魏定國轉過頭來,麵向狄泉,拜了一拜。
古代人就是這點好,發出的誓言,或者打的賭,他們大部分都遵守承諾。
“那你,該如何?”
狄泉又看向了“聖水將”單廷圭。
“我兄弟二人一向生死同命,既然如此,我也願投降。”
單廷圭說道。
“好,也給他鬆綁,我且問你,淩州除了你們,還有什麽能人嗎?”
狄泉早晚要去攻打淩州,先了解一下情況也是好的。
“淩州兵馬,應當還有三千之眾,武將除我二人之外,便無其他。”
“隻是淩州西南處有一曾頭市,其中正教頭史文恭,副教頭蘇定,都好生了得,其曾家五虎各個英雄,曾頭市之主曾弄也與淩州知府相熟,若要攻打淩州,恐會相助。”
“哼,曾頭市!”
狄泉聽他們一提起曾頭市,倒是想起來了,自己早晚要剿滅這個曾頭市!
現在他那“曾家五虎”已經死了三個了,要破曾頭市,隻怕也是不難,最好日後能夠先破曾頭市,敲山震虎,震懾一下那淩州城,再把那淩州城給拿下。
“你們兩個,先歸在帳下聽用,不可再有二心!”
狄泉把單廷圭和魏定國收為己用,準備和那許貫忠來聊一聊東昌府該怎麽打。
“許先生啊,如今我軍當攻打東昌府,東昌府兵馬督監‘沒羽箭’張清已經被我俘虜,副將龔旺,丁得孫都已經投降我等,東昌府沒了良將旦夕可破,隻是我欲收取這東昌府太守黃曆,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許貫忠點了點頭,“我速來知曉這黃曆乃是清官,早年曾開館收徒,名徒不少,若是能夠收服他,便可以叫東昌府士林歸心,寨主的算盤打得不錯。”
“隻是這樣的人,隻怕不會因為兵鋒而屈服於人,這些士人,隻怕瞧不上我等啊!”
狄泉可是知道這些酸文人的脾氣,死守王道,忠心耿耿的可是不少,更是因為宋朝重文輕武的“國策”,本就看不起武人,更是把狄泉等人視為賊寇,想要降伏隻怕不容易。
“這件事,要說難,也不難,要說容易,也不容易,需要讓那黃曆知曉他若不降,城中必然少不了死傷,但我們卻不願意打。”
“他愛民如子,我們可以派人和他談判,隻要是他們能夠投降,便可保全滿城百姓,先讓他知道我們的愛民之心。”
“而僅如此,他卻未必肯降,需找一他相識且信服之人做說客,方能成事。”
許貫忠說完,狄泉就發問,“何人能叫他相熟,信服啊?先生別賣關子了!”
“寨主,你可知他這官位是怎麽來的嗎?”
“快說吧!”
“他是崇寧年間宰相趙挺之門下弟子,在其任期時被提拔至此,但大觀元年,趙挺之去世,從此便沒了靠山,論功績,他這些年政績卓著,早就該升上去了,但是因為當年趙挺之與蔡京不和,不受提拔。”
“如今趙挺之雖死,其子趙明誠尚在青州老家,這兩人乃是幼年換貼兄弟,我與趙明誠也是好友,當初我上山討要的雞血石,便是趙明誠與他夫人李氏的定情信物。”
“原來如此,敢問這位趙明誠,他夫人閨名是否叫做李清照?”
“正是。”
除了其兵馬督監“沒羽箭”張清是狄泉想要極力拉攏的對象之外,還因為當地的太守。
在《水滸傳》原著裏麵,基本上水泊梁山去攻打州府,即便是到了哪個州府,當地的州府官員都活不了。
但是,東昌府的太守就是一個例外,梁山好漢因為他平日裏為官清廉,把他給放了,沒殺。
雖然是一句輕飄飄的話,但是也足矣證明這位東昌府的太守確實不錯,但凡是貪官汙吏,那是在梁山手下活不成的,足以證明此人是個好官!
這樣的人,正是狄泉現在最缺少的,如果能夠讓他投降狄泉,也許還能多一個治理方麵的人才,也能兵不血刃的拿下東昌府。
“寨主,那東昌府虛實我已探明,那東昌府太守名叫黃曆,素來清廉自守,愛民如子,滿城百姓敬他如同親生父母一般,如今張清失陷,東昌府守軍隻剩三千,旦夕可破。”
前去打聽東昌府消息的“活閃婆”王定六把自己探明的情況一五一十的告知狄泉。
“好官啊!著實不易!”
狄泉可是知道,在北宋末年徽宗年間這個烏煙瘴氣,十官九貪的年代,有東昌府太守黃曆這樣的一個清官,那可得太難得了!
這年頭,你要是不貪,你在官場上都混不下去。
“寨主,既然東昌府兵馬稀少,也無將可派,那便不需寨主親往,我率兵前去拿下東昌府如何?”
“千鈞槍”唿延啟鵬現在是狄泉身邊的最後一個大將,按說他是唿家將傳人,本事不比他那個兄弟“雙鞭”唿延灼差,再加上他還當過禦營軍官,帶兵打仗的本事也有,按說攻打這樣一座城池,還是綽綽有餘的。
但是,狄泉明白,想要收取東昌府太守黃曆的心,可不能來硬的。
這位黃太守在東昌府振興教育,在當地士林裏麵很有地位,如果能夠取得他的支持,也就獲得了當地的士子之心。
自古以來,打天下靠的的兵多將廣,將帥勇猛,可不管你是怎麽打下來的天下,如果沒有取得士子之心,都是虛的,不會長久。
而在宋朝這麽一個文人處於天堂的時代,狄泉想和宋朝搶士子之心,那也很困難。
狄泉記得看前世電視劇裏麵的一句話,說是:“人心當中最重要的是士子之心,一顆俗人心,三鬥米即可得;而一顆士子之心,就是用金銀財寶也難以取得。”
何為士子之心?文人古時稱“儒生”或“士人”,是當今我國對古代知識分子的統稱。
士子之心,即為“誌”。
上麵一個“士”,指讀書人,下麵一個“心”,合起來即為“誌”。
古今多少讀書人,皆以天下為己任,因其誌大,而熬得住寒窗苦讀,經受得起大起大落,品行高潔,矢誌不渝,士子之心就是拳拳愛國心,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責任感。
雖然說讀書人裏麵的敗類不少,但是能夠獲得士子之心,就有了天下俊才,打江山可以坐在馬背上,坐江山還能坐在馬背上嗎?
狄泉拿下這幾個州府之後,緊接著就是要招兵,屯墾,招賢納士,治民理政,他的能力不在這上麵,就需要相應的人才來幫助。
現在梁山上能有這個能力的,許貫忠算一個,但是他身為梁山的大軍師,負責各個方麵,沒有餘力處理這些了。
另外就是“神機軍師”朱武,但考慮到之後朝廷必然會率領大軍來攻打梁山與這幾個州府,他估計也沒功夫閑著,還是需要在混世上出謀劃策。
張叔夜已經上任濟州,新來的那個李若冰在梁山現在分管梁山事務,文臣人才還是極度缺乏的。
“唿延大哥,非是我不信任你,隻是我等攻破東昌府,最多得到一座城池,我要的可不隻是一座城池,好有士子之心啊!”
狄泉感歎道。
“那,不打?”
唿延啟鵬有些不敢置信的問道。
“打還是要打的,就看是怎麽打了,我們要恩威並施,不能對東昌府守軍過多殺戮,也要讓那黃曆看到我們的實力,告訴他,我不打他不是我不能打,而是我不想打他,或者說是我想要他加入梁山!”
正在此刻,外麵通報說許貫忠率兵得勝歸來,狄泉便出外相迎。
“哈哈哈,先生出馬,必然大獲全勝!”
狄泉見旁邊還綁著兩個人,便詢問這兩個人是誰。
“寨主,這是淩州領兵二將,一個是‘聖水將’單廷圭,一個是‘神火將’魏定國,我把他們帶迴來,聽寨主發落。”
許貫忠一邊說,一邊讓人把單廷圭和魏定國推了上來。
“放開我!你們這群草寇!”
“神火將”魏定國大吼大叫,狄泉則是走上前去,盯住了魏定國。
“看我做甚?”
魏定國有些詫異。
“我隻是在想,你有什麽本事,能讓我不殺你,任用你。”
魏定國哈哈大笑,“蟊賊!爺爺豈會投降與你,你癡心妄想,一群用奸計的蟊賊,我豈會服你?”
“呸,大丈夫鬥智不鬥力,就算是真動起手來,誰又會怕了你?”
旁邊了“九紋龍”史進聽了魏定國的話,立刻反駁了起來。
“你這童蒙小輩,有何資格說話?若放了我,必然殺你!”
魏定國氣得咬牙切齒。
相比喋喋不休的魏定國,單廷圭這個“聖水將”則是一言不發,他比魏定國有腦子,他可是知道,人家許貫忠不費吹灰之力就把他們生擒活捉,那是有經天緯地之才的。
就說活捉他們哥倆的那場水攻,他單廷圭自號“聖水將”,但決計沒有許貫忠用水攻那麽厲害!
論本事,他們兩個不夠看啊!
“你覺得真刀真槍,你便能取勝了?”
狄泉問魏定國道。
“真刀真槍的,敗了也服了!”
魏定國煮熟的鴨子嘴硬。
“好,那我就與你打個賭,就賭你真刀真槍論武藝,也不是我許先生的對手!”
狄泉將計就計道。
“賭?好!我輸了,腦袋給你!”
魏定國當場就答應了。
“要你腦袋幹什麽?做夜壺嗎?你要是輸了,就得就此跟隨我,鞍前馬後,不許有二心!”
狄泉奸笑道。
“好!你快備好棺材吧!”
魏定國說道。
“要棺材做什麽?”
狄泉沒聽明白。
“給他這個小白臉下葬用!”
魏定國被解開了繩子,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好像此戰必勝。
結果梁山這邊,狄泉看許貫忠,許貫忠看史進,史進又看唿延啟鵬,最後一發笑了起來。
“你們笑什麽?”
魏定國看著他們齊聲大笑,不由得發問。
“沒,沒什麽,你自己去挑兵器去吧!”
狄泉強忍笑意說道。
而那“聖水將”單廷圭則是看得明白,這許貫忠的武力值,隻怕遠比魏定國想象的要高上不知道多少倍啊!
否則,人家也不可能這麽有恃無恐啊!
魏定國拿起一口赤銅刀,而許貫忠則是隨隨便便找了一口劍來。
“我這赤銅刀勢大力沉,那書生,你可不要送死啊!”
魏定國看著許貫忠手裏的那柄佩劍,輕飄飄的,如何擋得住他的大刀啊?
“劍者,百刃之君也,要知兵器為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啊,請賜教吧!”
許貫忠持劍而立,一派大家風範。
“哼,自己找死,怪不得我了!”
魏定國見狀,一個箭步上前,揮舞大刀直劈而去,仿佛第一刀就要把他許貫忠劈成兩半。
而許貫忠手中的劍,則是不緊不慢,往上一指,劍尖正對準了魏定國的手腕。
狄泉當場就看出來了,許貫忠的劍法和後世武當派的“追形截脈”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先截取對方的弱點,或為關節,或為先鋒手,敵人就算是想以傷換傷,也會先一步受傷。
魏定國看在眼裏,立刻收刀,便劈為砍,來了個“攔腰斬玉帶”,橫掃一刀。
而許貫忠則是一個盤臥,雙腿一矮,盤腿坐在了地上,手臂抖長持劍,劍尖劃著刀杆,直向魏定國的雙手而去。
這一下不可謂不厲害,魏定國立刻鬆開手裏的赤銅刀,道理很簡單,要是他不鬆手,他那兩隻手掌上的十個指頭可就無一幸免,全都要被削掉了!
“當啷!”一聲,赤銅刀落地,勝負已分。
“神火將”魏定國直接跪倒在了地上,他不敢相信啊,麵對一個白麵書生,自己兩招就敗了!
真是死的心都有啊!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下當年曾赴京應試武舉,一舉奪魁,隻是奸臣不用,隻得迴鄉歸隱,天下間勝過我之人也不在凡幾,大丈夫言而有信,你莫要食言。”
許貫忠話音落下,魏定國一臉的惶恐,誰能想到眼前這個書生一樣的文人當年竟然奪取過武狀元啊?
“願賭服輸!”
魏定國轉過頭來,麵向狄泉,拜了一拜。
古代人就是這點好,發出的誓言,或者打的賭,他們大部分都遵守承諾。
“那你,該如何?”
狄泉又看向了“聖水將”單廷圭。
“我兄弟二人一向生死同命,既然如此,我也願投降。”
單廷圭說道。
“好,也給他鬆綁,我且問你,淩州除了你們,還有什麽能人嗎?”
狄泉早晚要去攻打淩州,先了解一下情況也是好的。
“淩州兵馬,應當還有三千之眾,武將除我二人之外,便無其他。”
“隻是淩州西南處有一曾頭市,其中正教頭史文恭,副教頭蘇定,都好生了得,其曾家五虎各個英雄,曾頭市之主曾弄也與淩州知府相熟,若要攻打淩州,恐會相助。”
“哼,曾頭市!”
狄泉聽他們一提起曾頭市,倒是想起來了,自己早晚要剿滅這個曾頭市!
現在他那“曾家五虎”已經死了三個了,要破曾頭市,隻怕也是不難,最好日後能夠先破曾頭市,敲山震虎,震懾一下那淩州城,再把那淩州城給拿下。
“你們兩個,先歸在帳下聽用,不可再有二心!”
狄泉把單廷圭和魏定國收為己用,準備和那許貫忠來聊一聊東昌府該怎麽打。
“許先生啊,如今我軍當攻打東昌府,東昌府兵馬督監‘沒羽箭’張清已經被我俘虜,副將龔旺,丁得孫都已經投降我等,東昌府沒了良將旦夕可破,隻是我欲收取這東昌府太守黃曆,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許貫忠點了點頭,“我速來知曉這黃曆乃是清官,早年曾開館收徒,名徒不少,若是能夠收服他,便可以叫東昌府士林歸心,寨主的算盤打得不錯。”
“隻是這樣的人,隻怕不會因為兵鋒而屈服於人,這些士人,隻怕瞧不上我等啊!”
狄泉可是知道這些酸文人的脾氣,死守王道,忠心耿耿的可是不少,更是因為宋朝重文輕武的“國策”,本就看不起武人,更是把狄泉等人視為賊寇,想要降伏隻怕不容易。
“這件事,要說難,也不難,要說容易,也不容易,需要讓那黃曆知曉他若不降,城中必然少不了死傷,但我們卻不願意打。”
“他愛民如子,我們可以派人和他談判,隻要是他們能夠投降,便可保全滿城百姓,先讓他知道我們的愛民之心。”
“而僅如此,他卻未必肯降,需找一他相識且信服之人做說客,方能成事。”
許貫忠說完,狄泉就發問,“何人能叫他相熟,信服啊?先生別賣關子了!”
“寨主,你可知他這官位是怎麽來的嗎?”
“快說吧!”
“他是崇寧年間宰相趙挺之門下弟子,在其任期時被提拔至此,但大觀元年,趙挺之去世,從此便沒了靠山,論功績,他這些年政績卓著,早就該升上去了,但是因為當年趙挺之與蔡京不和,不受提拔。”
“如今趙挺之雖死,其子趙明誠尚在青州老家,這兩人乃是幼年換貼兄弟,我與趙明誠也是好友,當初我上山討要的雞血石,便是趙明誠與他夫人李氏的定情信物。”
“原來如此,敢問這位趙明誠,他夫人閨名是否叫做李清照?”
“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