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怎的了!”


    此時房內宋江與那閻婆惜正在緊要關頭,結果又被這吳用一攪擾,壞了性致,那閻婆惜便叫了起來。


    “想是緊要事情,拿不定主意,我需去看看!”


    宋江倒也是知道個輕重緩急的,便擦了擦身體,要起身去穿衣。


    “三郎!”


    那閻婆惜意猶未盡,宋江也隻得安撫了一番,待出得房門,又是小半個時辰。


    吳用已經在外麵等得團團轉,宋江才衣冠不整的出來了。


    “哥哥,禍事了,那狄泉派兵前來攻城了!”


    吳用一句話,就把宋江從剛才的溫柔鄉之中驚醒。


    “什麽?來了多少人?”


    “一千餘人,適才我叫史定出去交戰,已經死於敵手!”


    宋江眉頭一皺,區區一千多人也敢來攻打濟州城?


    “來將是誰?”


    “一早說是周通,史定出戰,方知是楊誌,史定因而被斬!”


    吳用說道。


    宋江也是聽說過江湖上大名鼎鼎的“青麵獸”楊誌,知道他武藝高強,於是便說道,“派竺敬帶燕順、鄭天壽出戰,務必要將敵人全殲,活捉楊誌!”


    吳用聞言,便迴句,“遵命!”


    宋江想的是楊誌本事厲害,要是能把“青麵獸”楊誌給策反了,他手下也就又多了一個頂級戰力。


    但他想的有問題,雖然那竺敬的武力值也不弱,但是和楊誌比起來,未必能是對手。


    吳用及派遣竺敬帶了燕順、鄭天壽與三千兵馬出戰。


    那竺敬拿定了太寧筆槍,出馬高喝一聲,“哪個是楊誌!”


    這竺敬也是江湖上聽說過楊誌名號的人,他竺敬有武藝在身,但是名頭一直就不響亮。


    要是他能給那“青麵獸”楊誌給打敗了,那可就算是揚名立萬了!


    楊誌之前勝了一陣,把史定首級砍下,迴馬換了一條渾鐵槍出馬,正遇見竺敬逆戰。


    “灑家正是,你是何人?”


    “我乃濟州府團練使竺敬,就是你殺了我兄弟史定嗎?還屍首來!”


    竺敬與史定一齊投的宋江,有些感情。


    楊誌冷笑一聲,“若要取,且看你的本事!”


    那竺敬見狀,舞起太寧筆槍殺奔過來,楊誌使出楊家將嫡傳楊家槍對敵。


    但見這一場廝殺,真是精妙絕倫!


    一個楊家槍勢如毒龍,一個中平槍勇若猛虎,一個陰把槍變化多端,一個陽把槍勇猛精進,這個恨不得槍攪動四海土鱉,那個恨不得槍穿過九霄雲殿,一個槍如餓虎擒羊,一個槍似饑蟒噬人,一個使槍的強過小霸王,一個使槍的妙如趙子龍。


    楊誌見竺敬槍法不錯,知曉若要勝他,需用手段,便再用楊家槍精妙招數,縱橫馳騁。


    那竺敬戰楊誌不勝,深感楊家槍法精妙絕倫,眼見得勝不易,也是小心謹慎,手中太寧筆槍緊守門戶,設機力戰。


    這兩個尚未計較出高下勝負來,那邊的“錦毛虎”燕順便等不及了,揮刀殺出。


    那“錦毛虎”燕順向日裏在清風山為賊之時,乃是山上大寨主,在王英與鄭天壽之上。


    原本到了宋江這裏,論武藝,宋江手下這些人馬,也是以他為尊,剩下的人也都不如他。


    但自此竺敬來後,他便居於竺敬與史定之後,總覺得心有不甘,今日上陣,便是想要表一表本領,立些功勞,也叫宋江哥哥看看他的本事。


    “想以多欺少嗎!”


    那邊陣上“小霸王”周通見燕順殺出,欲夾攻楊誌,便刺斜裏殺出,手持綠沉槍攔住了燕順廝殺。


    “你這廝,豈敢攔我!”


    燕順手中樸刀蕩開了周通綠沉槍,劈頭就砍。


    “攔你怎的!”


    周通使槍一架,擋了一刀,分心便刺,他昔日與李忠在桃花山落草,燕順也在清風山落草,多少也都曾有過耳聞。


    而那燕順與周通武功,都算不上多麽高強,二人便是鬥上三五十合,未必能有輸贏。


    “架!”


    “白麵郎君”鄭天壽也急著出戰,也拍馬舞刀殺出,那邊楊誌身邊“打虎將”李忠也挺起長槍出戰。


    一時之間,三對三,不知那邊先有勝負!


    卻說楊誌與那竺敬相鬥,使了個心機,撥馬就走,引那竺敬來追,竺敬哪知是計,便來追趕。


    楊誌便在馬鞍橋豹皮囊上取出銅錘,照後一打,正是他老祖宗“火山王”楊袞從丈人金良祖處學來的“走線銅錘”!


    竺敬未曾提防著暗器,被一錘打中前心,口吐鮮血而走。


    “遭了!”


    那邊“錦毛虎”燕順見竺敬不是對手,立刻撇了周通來救竺敬。


    “喝!”


    楊誌豈會把那燕順放在心上,手起一槍刺中了燕順戰馬,將其掀翻在地。


    後麵“小霸王”周通趕上,舉槍便去刺那燕順,燕順死命拽住槍杆,撿迴一條命來。


    “快!快去救!”


    吳用見勢不好,速叫開城門,叫“錦豹子”楊林去救人。


    “錦豹子”楊林挺筆管槍殺出,半路截住楊誌,竺敬跑迴本陣,那燕順也棄了馬,被士兵接應了去,唯獨那“白麵郎君”鄭天壽遭李忠、周通圍攻,死戰亦不得脫。


    吳用見狀,手中扇子一指,叫那三千士兵一齊上前,救了鄭天壽。


    正此時,楊誌兵馬速退向後,宋軍急切追時,刺斜裏殺來兩路人馬,一路是“九紋龍”史進,一路是“千鈞槍”唿延啟鵬。


    “青麵獸”楊誌再領兵殺了迴去,宋軍十停裏瞬間損了三停,餘者隻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全退迴城內去了。


    殺敗宋軍,敗軍進了城去,吳用趕緊叫竺敬去醫院包紮傷口去了,迴見宋江,聞聽得尚有幾路兵馬齊來攻打濟州,宋江便坐不住了。


    宋江知道,論兵強馬壯,他這濟州府本就比不得那梁山泊狄泉的人馬,先前若是隻有一千餘人,宋江還有信心能夠將其消滅。


    現在發現人家和你捉迷藏,現在就該是他來考慮自己會不會完蛋了!


    “如今隻得堅守城門不戰!”


    吳用這邊先穩住了宋江,叫他莫要驚慌,又和宋江說,他之前派遣了“險道神”鬱保四帶著金帛禮品去那曾頭市去聯合曾家五虎去了,若能請得他們相助,可解濟州之圍。


    而宋江在聽到了這一句話之後,臉上的神色也自然是多雲轉晴,立刻派出“錦豹子”楊林快馬衝出東門,去曾頭市尋鬱保四,許以其金帛,叫其出兵相助。


    當時剛打完一場,梁山泊四路人馬尚未包圍住四門,因而便叫那楊林衝了出去。


    但官道之上,仍有梁山之人攔截,那“錦豹子”楊林心想自己若是硬闖,哪裏出得去?


    那“錦豹子”楊林思量一會兒,便騎馬兜了個大圈子,閃過大路,投東平府方向,翻過一處山坳,自山裏小路而出,再轉去曾頭市,避開梁山眾人。


    按說宋江派人出去,也應該派人去附近的東平府,東昌府,淩州,青州等地求救。


    但是,東昌府知府清廉,是個好官,不與四大奸臣黨羽同流合汙,東平府程萬裏手下雖有強將“雙槍將”董平,但是和宋江沒什麽交情,未必會來相助。


    至於淩州,有“聖水將”單廷圭與“神火將”魏定國,淩振距離比較遠,比曾頭市還遠,而且就算是叫來了他們兩個,也沒什麽作用,打不過。


    青州,雖然慕容彥達和宋江關係好,但是底下能打的就兩個,一個“霹靂火”秦明,一個“小李廣”花榮。


    花榮因為妹妹花寶燕至今未歸,已經辭去了清風寨知寨的差事,現在滿世界找妹妹。


    而秦明要鎮守青州,他徒弟黃信本領又不行,他就隻能在青州待著了。


    要是去朝廷求救,那就更遠了,根本來不及。


    卻說那“險道神”鬱保四到了曾頭市,送上了金帛禮品,說明來意,那曾長官曾弄雖是金國探子,但也知曉“伸手不打送禮人”的道理,殷勤相待。


    最為重要的是,那曾弄到了中原這麽多年,雖然見立了曾頭市,收集情報,但是還沒怎麽和官府中人打上交到。


    畢竟,如果不和官府中人打上交道,那麽他所得到的情報也是有限的。


    現在,金國與大遼的戰事也是如火如荼,金國地盤雖小,人口雖少,也能與大遼打個不勝不敗。


    金國內部,也有人知曉宋朝與遼國那也算是有百年以上的仇怨了,萌生了想要與宋朝結盟,而共同攻打遼國的心思。


    既然是這樣,那曾弄作為在中原的金國探子,那也是必須要想辦法和宋朝官府交往。


    畢竟,往朝堂上遞話,那得是是需要門路的。


    那“險道神”鬱保四在曾頭市待了三四天都沒有得到答複,就因為是這曾弄在等金國那邊的迴信。


    他之前把宋江有意聯合之事給派人送迴了金國。


    曾頭市是在山東,而大金國的首都是在上京會寧府,已經是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附近。


    這段距離在後世來看,不算是太遠,但是在當時那可是一個不小的距離。


    因為這中間的領土是有大遼國阻隔的,所以往來傳遞消息,那就不能走陸路,隻能前往沿海登州乘船走海陸,往遼寧或者朝鮮地區登岸,再翻過長白山進入金國境內。


    這一個來迴,就算是全力以赴,那也快不了多少。


    而金國方麵的迴複則是在第六天才來到,金國方麵叫曾弄可以與宋江結盟,想辦法從宋江之處打通關節,去和四大奸臣搭上線,最終實現與宋朝聯合,一起對抗遼國的目的。


    因為這個大遼國雖然已經不是鼎盛時期,但是其國家也確實是很大,遼強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溝河。


    甚至在遼國滅亡之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曾弄在得到了大金國的指令之後,也是準備正式和鬱保四商議結盟。


    而就在這時,繞了一大圈趕來報信的“錦豹子”楊林趕到了曾頭市,把濟州城被圍困的情況告知了鬱保四,鬱保四急求曾弄發兵。


    曾弄便召集曾家五虎商議,最後決定發兵三千,叫教頭史文恭帶隊,與曾塗、曾索、曾魁與之一同前往。


    那史文恭卻推脫不去,說是多年未曾涉足江湖,隻恐出去,叫仇家聞得風聲,再來尋仇。


    實際上史文恭就是怕盧俊義來找他報仇,畢竟他在曾頭市,盧俊義奈何不了他,若是出了曾頭市,讓盧俊義戰鬥力,可就難說了。


    “師父,你怕那盧俊義,可多年已過,那盧俊義雖厲害,但師父多年也武藝精進,當年不如他,如今卻未必不是他的對手。”


    曾家長子曾塗勸說起來,史文恭當初便心中不服盧俊義,心想又有宋江作為官府支持,便是他盧俊義來了,隻怕也不敢輕易下手,便答應領兵前往。


    那“錦豹子”楊林也說梁山賊寇厲害,要是史文恭不去,隻怕去了別人,都是休的。


    當即點兵啟程,點起兩千五百人步兵,五百騎兵出發,那騎兵都是大金國的騎兵精銳,此時大金國尚無“鐵浮屠”,隻有“拐子馬”,這些騎兵便是拐子馬的輕裝版本。


    那些步兵,也不是等閑之輩,都是大金國的獵戶出身,在極北苦寒之地,能殺山林虎,能捕海東青,各個勇猛。


    若是去了濟州城,著實算是一個勁敵!


    更兼有那史文恭,著實不好對付。


    而那林衝與周侗一行人,如今已經過了河北,直去山東,隻要兩天路程,便可到達梁山水泊。


    而那曾頭市之兵馬,知曉濟州城如今危機,也是星夜馳援,在鬱保四與楊林帶領之下,也隻用兩天便可到達濟州城下,解濟州之圍。


    而濟州城內,那“錦鯪鯉”杜棣等人也在挖掘隧道,如今已經打通了一半,隻要能夠再有兩天的時間,必然可以打通到那監牢之中,救出宗方來。


    卻是無巧不成書,兩日後,那周侗便會史文恭,各方各麵一勺燴,都得在一天之中相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狄家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玄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玄嶽並收藏水滸之狄家將最新章節